脱鳞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774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脱鳞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食品加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脱鳞机。



背景技术:

鱼类产品是人们主要食物来源之一,而长期以来鱼类的脱鳞处理都是通过人手工处理,人员工作强度大且效率低。目前也有部分用于鱼类脱鳞的设备,但脱鳞效果不理想,不能大批量连续加工处理。公开号为CN10312557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专用于鱼皮脱鳞的卧式鱼皮脱鳞机,其包括由电机驱动的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机构包括主动的太阳轮、固定的行星轮,以及外围的内齿圈;内齿圈连接了同步转动的网状滚筒;滚筒上方设有喷淋头,下方设置槽状集鳞器。滚筒两端分别设置进料口和出料口,内壁设置有螺旋板状推进器和表面粗糙的摩擦杆。该卧式鱼皮脱鳞机结构复杂,其螺旋推进器实际是由多个锋利的弧形片状组成,并呈间隔式设置,同时,滚筒内摩擦杆过长并且角度设置不适用于鱼体的脱鳞,该卧式鱼皮脱鳞机因擦刮程度过强不能应用于鱼体的脱鳞,否则容易将鱼体的肉刮掉损坏鱼体,影响鱼体的进一步加工或者出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鱼体脱鳞。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脱鳞机,包括有电机、传动组件、转筒及入料装置,转筒的筒壁开设有多个网眼,转筒内设置有螺旋片,螺旋片沿转筒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且螺旋片相邻两圈之间设置有摩擦件;

转筒的一端设置有入料口,入料口连接有入料斗,入料装置的出料口朝向入料斗,转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

电机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转筒旋转。

优选的,转筒的尾端设置为圆台状,其直径自前往后逐渐缩小。

优选的,转筒设置有两段以上,两段以上的转筒依次首尾相接。

更优选的,每段转筒分别由一电机驱动转动。

优选的,转筒设置有两段,具体为前段转筒和后段转筒,前段转筒开设有出料口的一端为尾端,前段转筒的尾端直径逐渐减小呈圆台状;前段转筒的尾端出料口伸入后段转筒内。

优选的,摩擦件设置为三角板,摩擦件相邻的两侧分别与螺旋片及转筒的筒壁固接。

更优选的,螺旋片相邻两圈之间的摩擦件的数目设置有多个。

优选的,还包括机架,转筒可转动安装于机架。

更优选的,机架设置有集鳞槽,集鳞槽的底部位于转筒的下方。

优选的,转筒的长度设置为6.5~8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脱鳞机包括有电机、传动组件、转筒及入料装置,转筒的筒壁开设有多个网眼,转筒内设置有螺旋片,螺旋片沿转筒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且螺旋片相邻两圈之间设置有摩擦件;转筒的一端设置有入料口,入料口连接有入料斗,入料装置的出料口朝向入料斗,转筒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电机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转筒旋转。将鱼通过入料口进入转筒内,转筒由电机驱动转动,鱼在转筒内翻滚与转筒的筒壁的网眼摩擦去鳞,旋片相邻两圈之间设置有摩擦件对鱼进一步脱鳞处理并使得鱼体顺着螺旋片螺旋延伸的方向滚动螺旋前进,从转筒的出料口输出,可适用于大批量鱼的连续脱鳞处理,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主要优点:

1.可适用于大批量鱼的连续脱鳞处理,工作效率高,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2.转筒长度较长,鱼体与转筒筒壁的网眼及摩擦件充分接触,脱鳞效果好;

3.转筒内设置有螺旋片,鱼体沿着螺旋片形成的螺旋道滚动前进,利用网眼及与设置在螺旋道的摩擦件摩擦去鳞,螺旋片形成的螺旋道大大延长了鱼体在转筒内的摩擦滚动路径,使鱼体与网眼及摩擦件充分接触摩擦获得优异的脱鳞效果,但却不会过度损坏鱼体的肉。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脱鳞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脱鳞机的一个实施例的转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脱鳞机的一个实施例的转筒内部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脱鳞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脱鳞机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至图5中包括有:

1——转筒、1-1——筒壁、1-2——网眼、1-3——螺旋片、1-4——摩擦件、

1-01——前段转筒、1-02——后段转筒、1-03——前段转筒的尾端、

2——入料斗、3——入料装置、4——机架、4-1——集鳞槽。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3所示,脱鳞机包括有机架、电机、传动组件、转筒1及入料装置3,转筒1可转动安装于机架,电机通过传动组件驱动转筒1旋转(电机及传动组件图中未显示),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由齿轮组及传动链组成。

转筒1的筒壁1-1开设有多个网眼1-2,网眼1-2是在转筒1的筒壁1-1上开设的通孔,可以与鱼体摩擦刮除鱼鳞,鱼鳞可以从网眼1-2中漏走避免堆积在转筒1内。转筒1内设置有螺旋片1-3,螺旋片1-3沿转筒1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且螺旋片1-3相邻两圈之间设置有摩擦件1-4;摩擦件1-4设置为三角板,摩擦件1-4相邻的两侧分别与螺旋片1-3及转筒1的筒壁1-1固接,如此设置,不仅增加鱼体的鱼鳞与摩擦件1-4的接触摩擦有效脱鳞,摩擦件1-4还起到类似加强筋的作用,将螺旋片1-3固定在转筒1的内壁,防止螺旋片1-3掉落或者变形。本实施例中,螺旋片1-3相邻两圈之间的摩擦件1-4的数目设置有多个。

转筒1的一端设置有入料口,入料口连接有入料斗2,入料装置3的出料口朝向入料斗2,转筒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料口;鱼体从入料装置3进入转筒1,并在转筒1内的螺旋片1-3形成的螺旋道中螺旋前进,充分与转筒1的网眼1-2及摩擦件1-4接触摩擦脱鳞,最后从转筒1固定出料口卸出,实现大批量鱼体连续加工处理,脱鳞效果优异且不损坏鱼肉。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转筒1设置有两段,具体为前段转筒1-01和后段转筒1-02,前段转筒1-01开设有出料口的一端为尾端,前段转筒1-01的尾端1-03直径逐渐减小呈圆台状,如此设置使得在相同的转速下,鱼输出速度更快,容易从前端转筒的尾端卸出进入后段转筒1-02进一步脱鳞,延长脱鳞与转筒的脱鳞时间及摩擦路径,有效确保鱼鳞完全脱去。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转筒1设置有三段,三段的转筒依次首尾相接,每段转筒分别由一电机驱动转动。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参见图4所示,机架4设置有集鳞槽4-1,集鳞槽4-1的底部位于转筒1的下方以收集从鱼体脱下的鱼鳞。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转筒1的长度设置为7米,本实施例的转筒比市面的脱鳞机的长度长,增加脱鳞的时间充分去除鱼鳞,需说明的是,转筒1的长度除了可以设置为7米,还可以设置为6.5米、6.8米,7.5米、8米或找其它长度。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