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揉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揉捻轮。
背景技术:
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且茶叶具有多种功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养生的人越来越多,茶叶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茶叶的制作工艺也从手工制茶发展成了机器制茶,不论是哪种工艺,茶叶都需要揉捻,目的是将茶叶卷紧成条索,利于干燥成型,同时适当的破坏组织,挤出一部分汁,使茶叶易泡又耐泡,揉捻通常都使用揉捻机进行,现有的揉捻机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且可靠性低。
因此急需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揉捻效果更均匀、生产效率高、性能可靠稳定、最有效保留茶叶中的营养成分、提高茶叶的色、香、味质量的茶叶揉捻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揉捻效果更均匀、生产效率高、性能可靠稳定、最有效保留茶叶中的营养成分、提高茶叶的色、香、味质量的茶叶揉捻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揉捻轮,包括:轮盘,所述轮盘的外周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轮叶,所述第一轮叶上设有凸缘,所述凸缘具有前缘面、后缘面和侧缘面,所述后缘面均与所述前缘面和所述侧缘面相连接;轮轴,所述轮轴设置在所述轮盘的上部;若干个第二轮叶,所述第二轮叶设置在所述轮轴的外周上,所述第二轮叶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转动主轴,所述转动主轴安装在所述轮轴的上部中央位置。
进一步地,若干个第一轮叶间隔设置在所述轮盘的外周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轮叶沿所述轮盘的外周均匀分布。
更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第一轮叶之间具有凹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前开口向所述第一轮叶的前端延伸。
更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沿所述轮盘的外周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前表面具有若干个圆凸台。
更进一步地,所述圆凸台均匀分布在所述前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后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圆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轮叶还具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贯穿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揉捻效果更均匀、生产效率高、性能可靠稳定、最有效保留茶叶中的营养成分、提高茶叶的色、香、味质量。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轮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转动主轴1、第一轮叶2、凸缘21、后缘面22、前缘面23、侧缘面24、凹槽25、第二轮叶3、前表面31、后表面32、圆凸台33、圆形槽34、流通孔35、轮盘4、轮轴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茶叶揉捻轮,包括:轮盘4、若干个第一轮叶2、轮轴5、若干个第二轮叶3和转动主轴1,所述第一轮叶2设置在所述轮盘4的外周上,且间隔均匀的沿所述轮盘4的外周的径向分布,相邻的两个第一轮叶2之间具有凹槽25,所述凹槽25的前开口向所述第一轮叶2的前端延伸,所述凹槽25沿所述轮盘4的外周均匀分布,所述轮轴5设置在所述轮盘4的上部,所述第二轮叶3设置在所述轮轴5的外周上,所述转动主轴1安装在所述轮轴5的上部中央位置,其中,所述第一轮叶2上设有凸缘21,所述凸缘21具有前缘面23、后缘面22和侧缘面24,所述后缘面22均与所述前缘面23和所述侧缘面24相连接,使茶叶揉捻更均匀,生产效率高,且不会损坏茶叶的组织,最有效保留茶叶中的营养成分、提高茶叶的色、香、味质量。
所述第二轮叶3具有前表面31、后表面32和若干个流通孔35,所述前表面31具有若干个圆凸台33,且所述圆凸台33均匀分布在所述前表面31上,所述圆凸台33为了使茶叶能够快速翻转,使揉捻更均匀,所述后表面32上设有若干个圆形槽34,所述流通孔35贯穿所述前表面31和后表面32,且所述流通孔35为斜孔,避免揉捻过程中茶汁乱溅,也能使茶汁与茶叶更均匀的融合在一起,提高茶叶品质。
所述第一轮叶2与所述第二轮叶3配合使用,结构简单,且揉捻更均匀、生产效率高、最有效保留茶叶中的营养成分、提高茶叶的色、香、味质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