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藏茶快速发酵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6944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藏茶快速发酵塔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藏茶发酵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藏茶快速发酵塔。



背景技术:

藏茶是少数民族中几百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又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藏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它的颜色呈深褐色,又是全发酵茶。

目前,藏茶发酵一直采用人工自然渥堆发酵,全程需要人工翻动,没有相关设备,一次发酵时间长达30天以上,人工强度大,并且在人工翻动、加湿和自然条件加温的环境中,卫生条件也难控制,大大影响了藏茶的品质。

如申请号为201120242635.4,发明名称为“红茶发酵塔”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茶发酵塔,适合于红茶半发酵使用,因红茶是以茶青为原料,而藏茶是以干茶为原料,其结构特点决定无法用于藏茶发酵。

又如申请号为201420676051.1,发明名称为“一种热循环茶叶发酵塔”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循环茶叶发酵塔,包括塔体、水池、集液池和富氧风机,所述水池设置在塔体下方,在塔体内部下方设置有集液池,所述塔体内部还设有支杆,在支杆上放置有发酵筛,在每个发酵筛上方均设置有加湿管,在加湿管下平面安装有雾化喷头,通过在塔体上设置富氧风机,该专利是一种通过将水加热进行循环加温,通过摆放筛框承叶,对其喷湿、给风,实现发酵;然而该专利的不足之处在于:发酵所需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藏茶快速发酵塔。本实用新型促使茶叶快速、均匀发酵,5-7天达到藏茶发酵品质,发酵时间短,实现了臧茶不落地发酵过程,改变了传统藏茶发酵工艺。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藏茶快速发酵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发酵罐、机架、搅拌器、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搅拌器安装在发酵罐内,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搅拌器连接,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搅拌器转动,所述发酵罐包括罐体、上盖和下盖,传动机构安装在上盖上,所述罐体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上盖安装在罐体的上端,下盖安装在罐体的下端,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和套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固定在下盖上,搅拌轴的另一端伸出上盖外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搅拌轴内部设有上端开口的空腔,搅拌轴外壁上设有多个与空腔连通的气孔,所述空腔的开口处安装有腔盖,腔盖上安装有与空腔连通的接头Ⅰ,所述上盖设有罐体进料斗,上盖内设有喷水圈,所述罐体设有接头Ⅱ,所述下盖设有罐体出料口。

所述罐体包括上圆筒、倒圆锥筒和下圆筒,所述上圆筒的直径大于下圆筒的直径,所述倒圆锥筒的外扩端与上圆筒连接,倒圆锥筒的内缩端与下圆筒连接,所述上盖安装在上圆筒上,下盖安装在下圆筒上,所述接头Ⅱ设置在上圆筒上。

所述上圆筒和倒圆锥筒均为双层结构,内层上圆筒、外层上圆筒、内层倒圆锥筒和外层倒圆锥筒之间围成恒温腔,所述接头Ⅱ设置在外层上圆筒上。

所述内层倒圆锥筒上按圆周至少分布有1周透气孔。

所述内层倒圆锥筒上按圆周分布有3周透气孔。

每周透气孔的数量为12-36个。

还包括螺旋提升机、所述螺旋提升机包括提升机进料斗、提升机构和提升机出料口,所述提升机进料斗设置在提升机构的进料端,提升机出料口设置在提升机构的出料端,所述提升机出料口的位置高于罐体进料斗的位置,螺旋提升机通过提升机出料口插入罐体进料斗内与发酵罐连通,所述提升机构的上部设有雾化喷水头和压力喷气头,雾化喷水头的位置高于压力喷气头的位置。

还包括电热蒸汽发生器、储水罐、进气管Ⅰ,进气管Ⅱ,进水管Ⅰ和进水管Ⅱ,所述储水罐连接有抽水泵,所述进水管Ⅰ的一端与抽水泵连通,进水管Ⅰ的另一端插入上盖内与喷水圈连通,所述进水管Ⅱ的一端与抽水泵连通,进水管Ⅱ的另一端与雾化喷水头连通,所述进气管Ⅰ的一端与电热蒸汽发生器连通,进气管Ⅰ的另一端与接头Ⅱ连通,所述进气管Ⅱ的一端与电热蒸汽发生器连通,进气管Ⅱ的另一端与压力喷气头连通。

所述进气管Ⅰ设有控制阀Ⅰ,进气管Ⅱ设有控制阀Ⅱ,进水管Ⅰ设有控制阀Ⅲ,进水管Ⅱ设有控制阀Ⅳ。

还包括空气压缩机和进气管Ⅲ,所述进气管Ⅲ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连通,进气管Ⅲ的另一端与接头Ⅰ连通。

还包括振动槽,所述振动槽安装在罐体出料口的下方。

所述机架上设有三根呈三角分布的支杆,罐体通过三根支杆安装在机架上。

所述搅拌叶片为螺旋搅龙叶片。

所述搅拌叶片为倒锥形的螺旋搅龙叶片。

工作原理:

绿干茶原料通过螺旋提升机进料斗进入螺旋提升机提升至上半部时,绿干茶原料开始与雾化喷水头供给的水和压力喷气头供给的气混合,通过提升机构中的螺旋叶片搅拌使绿干茶原料迅速湿润膨胀后,通过提升机出料口送入发酵罐内,待发酵罐装满后,停止螺旋提升机供料;

电热蒸汽发生器通过进气管Ⅰ、接头Ⅱ向恒温腔的循环供气,并保持恒温;每间隔6小时,搅拌器转动20分钟,同时开空气压缩机通过进气管Ⅲ、接头Ⅰ、搅拌轴的空腔向发酵罐内供风或蒸汽;循环操作5-7天后,取样检查发酵程度,合格后,停气、停风、停水,开启搅拌器反转出茶,茶通过振动槽收集、抖松后输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包括发酵罐、机架、搅拌器、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搅拌器安装在发酵罐内,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搅拌器连接,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搅拌器转动,所述发酵罐包括罐体、上盖和下盖,传动机构安装在上盖上,所述罐体安装在机架上,所述上盖安装在罐体的上端,下盖安装在罐体的下端,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和套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固定在下盖上,搅拌轴的另一端伸出上盖外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搅拌轴内部设有上端开口的空腔,搅拌轴外壁上设有多个与空腔连通的气孔,所述空腔的开口处安装有腔盖,腔盖上安装有与空腔连通的接头Ⅰ,所述上盖设有罐体进料斗,上盖内设有喷水圈,所述罐体设有接头Ⅱ,所述下盖设有罐体出料口,发酵过程中,搅拌器在搅拌的时候,可以直接将热蒸汽、空气送入发酵罐内,促使绿干茶原料快速发酵,大大降低了绿干茶原料的发酵时间。

2、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罐体包括上圆筒、倒圆锥筒和下圆筒,所述上圆筒的直径大于下圆筒的直径,所述倒圆锥筒的外扩端与上圆筒连接,倒圆锥筒的内缩端与下圆筒连接,所述上盖安装在上圆筒上,下盖安装在下圆筒上,所述接头Ⅱ设置在上圆筒上,倒圆锥筒的设置可以形成倒锥台,在发酵时减轻发酵罐底部茶叶的重量,实现茶叶不落地发酵。

3、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上圆筒和倒圆锥筒均为双层结构,内层上圆筒、外层上圆筒、内层倒圆锥筒和外层倒圆锥筒之间围成恒温腔,所述接头Ⅱ设置在外层上圆筒上,通入蒸汽后实现发酵罐的循环恒温,促进了罐内茶叶均匀氧化、发酵,大大提高了发酵的效率。

4、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内层倒圆锥筒上按圆周至少分布有1周透气孔,每周透气孔的数量为12-36个,透气孔用于向发酵罐内的茶叶渗透蒸汽,保证发酵罐实现循环恒温。

5、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内层倒圆锥筒上按圆周分布有3周透气孔,透气和恒温效果非常好。

6、本实用新型采用还包括螺旋提升机、所述螺旋提升机包括提升机进料斗、提升机构和提升机出料口,所述提升机进料斗设置在提升机构的进料端,提升机出料口设置在提升机构的出料端,所述提升机出料口的位置高于罐体进料斗的位置,螺旋提升机通过提升机出料口插入罐体进料斗内与发酵罐连通,所述提升机构的上部设有雾化喷水头和压力喷气头,雾化喷水头的位置高于压力喷气头的位置,在提升阶段向绿干茶原料加水和加热蒸汽,促使绿干茶原料在提升过程中快速发湿膨胀,使得绿干茶原料在提升阶段已经实现了干茶湿热膨胀工艺,大大提高了发酵效率,有效避免了传统发湿膨胀过程需要人工洒水,人工将茶叶摊开24小时才能进行。

7、本实用新型采用还包括电热蒸汽发生器、储水罐、进气管Ⅰ,进气管Ⅱ,进水管Ⅰ和进水管Ⅱ,所述储水罐连接有抽水泵,所述进水管Ⅰ的一端与抽水泵连通,进水管Ⅰ的另一端插入上盖内与喷水圈连通,所述进水管Ⅱ的一端与抽水泵连通,进水管Ⅱ的另一端与雾化喷水头连通,所述进气管Ⅰ的一端与电热蒸汽发生器连通,进气管Ⅰ的另一端与接头Ⅱ连通,所述进气管Ⅱ的一端与电热蒸汽发生器连通,进气管Ⅱ的另一端与压力喷气头连通,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和维护均十分方便。

8、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进气管Ⅰ设有控制阀Ⅰ,进气管Ⅱ设有控制阀Ⅱ,进水管Ⅰ设有控制阀Ⅲ,进水管Ⅱ设有控制阀Ⅳ,控制阀Ⅰ、控制阀Ⅱ、控制阀Ⅲ和控制阀Ⅳ的设置,方便了按发酵工艺要求,对水和蒸汽的量的控制,保证了发酵的需求,避免过多的水和蒸汽进入发酵罐内,影响发酵。

9、本实用新型采用还包括空气压缩机和进气管Ⅲ,所述进气管Ⅲ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连通,进气管Ⅲ的另一端与接头Ⅰ连通,空气压缩机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进气管Ⅲ、接头Ⅰ往发酵罐内供风或蒸汽,保证发酵的顺利进行。

10、本实用新型采用还包括振动槽,所述振动槽安装在罐体出料口的下方,振动槽收集发酵罐出料口输出的发酵茶叶,将其抖松后输出。

11、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机架上设有三根呈三角分布的支杆,罐体通过三根支杆安装在机架上,安装方便,结构稳固。

12、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搅拌叶片为螺旋搅龙叶片,可使茶叶在发酵罐内由下至上循环,间断工作,实现翻料均匀,并通过独立供气供风促进均匀氧化、发酵,实现均匀快速发酵。

13、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搅拌叶片为倒锥形的螺旋搅龙叶片,方便与上圆筒、倒圆锥筒和下圆筒形成的罐体配合,罐体内茶叶上多下少,实现茶叶由下至上循环,实现均匀快速发酵。

14、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立供气、独立供水和独立供风的方式,再通过搅拌器间断工作,实现翻料均匀,促进均匀氧化、发酵,实现快速发酵目的。

15、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占地面积6㎡,一次发酵2吨绿干茶原料在5-7天完工,只需要1人操作;而传统发酵一次一般要30天,同比10吨绿干茶原料,占地需100平方米,而且须用人工3-5人;因此,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发酵相比,大大节约了人力和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PLC控制图。

图中标记:1、机架,2、驱动电机,3、传动机构,4、罐体,5、上盖,6、下盖,7、搅拌轴,8、搅拌叶片,9、空腔,10、气孔,11、腔盖,12、接头Ⅰ,13、罐体进料斗,14、喷水圈,15、接头Ⅱ,16、罐体出料口,17、提升机进料斗,18、提升机构,19、提升机出料口,20、雾化喷水头,21、压力喷气头,22、电热蒸汽发生器,23、储水罐,24、进气管Ⅰ,25、进气管Ⅱ,26、进水管Ⅰ,27、进水管Ⅱ,28、抽水泵,29、控制阀Ⅰ,30、控制阀Ⅱ,31、控制阀Ⅲ,32、控制阀Ⅳ,33、空气压缩机,34、进气管Ⅲ,35、振动槽,36、支杆,37、PLC控制器,38、罐体出料盖,41、上圆筒,42、倒圆锥筒,43、下圆筒,311、传动轮Ⅰ,312、传动皮带,313、传动轮Ⅱ,314、轴承Ⅰ,411、内层上圆筒,412、外层上圆筒,421、内层倒圆锥筒,422、外层倒圆锥筒,423、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藏茶快速发酵塔,包括发酵罐、机架1、搅拌器、驱动电机2和传动机构3,所述驱动电机2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搅拌器安装在发酵罐内,所述传动机构3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连接,传动机构3的另一端与搅拌器连接,驱动电机2通过传动机构3带动搅拌器转动,所述发酵罐包括罐体4、上盖5和下盖6,传动机构3安装在上盖5上,所述罐体4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上盖5安装在罐体4的上端,下盖6安装在罐体4的下端,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7和套在搅拌轴7上的搅拌叶片8,所述搅拌轴7的一端固定在下盖6上,搅拌轴7的另一端伸出上盖5外与传动机构3连接,所述搅拌轴7内部设有上端开口的空腔9,搅拌轴7外壁上设有6个与空腔9连通的气孔10,所述空腔9的开口处安装有腔盖11,腔盖11上安装有与空腔9连通的接头Ⅰ12,所述上盖5设有罐体进料斗13,上盖5内设有喷水圈14,所述罐体4设有接头Ⅱ15,所述下盖6设有罐体出料口16。

本实施例中,所述罐体4包括上圆筒41、倒圆锥筒42和下圆筒43,所述上圆筒41的直径大于下圆筒43的直径,所述倒圆锥筒42的外扩端与上圆筒41连接,倒圆锥筒42的内缩端与下圆筒43连接,所述上盖5安装在上圆筒41上,下盖6安装在下圆筒43上,所述接头Ⅱ15设置在上圆筒4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圆筒41和倒圆锥筒42均为双层结构,内层上圆筒411、外层上圆筒412、内层倒圆锥筒421和外层倒圆锥筒422之间围成恒温腔,所述接头Ⅱ15设置在外层上圆筒41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层倒圆锥筒421上按圆周分布有1周透气孔423,每周透气孔423的数量为36个,每个透气孔423的孔径为5mm。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螺旋提升机,所述螺旋提升机包括提升机进料斗17、提升机构18和提升机出料口19,所述提升机进料斗17设置在提升机构18的进料端,提升机出料口19设置在提升机构18的出料端,所述提升机出料口19的位置高于罐体进料斗13的位置,螺旋提升机通过提升机出料口19插入罐体进料斗13内与发酵罐连通,所述提升机构18的上部设有雾化喷水头20和压力喷气头21,雾化喷水头20的位置高于压力喷气头21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热蒸汽发生器22、储水罐23、进气管Ⅰ24,进气管Ⅱ25,进水管Ⅰ26和进水管Ⅱ27,所述储水罐23连接有抽水泵28,所述进水管Ⅰ26的一端与抽水泵28连通,进水管Ⅰ26的另一端插入上盖5内与喷水圈14连通,所述进水管Ⅱ27的一端与抽水泵28连通,进水管Ⅱ27的另一端与雾化喷水头20连通,所述进气管Ⅰ24的一端与电热蒸汽发生器22连通,进气管Ⅰ24的另一端与接头Ⅱ15连通,所述进气管Ⅱ25的一端与电热蒸汽发生器22连通,进气管Ⅱ25的另一端与压力喷气头21连通。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空气压缩机33和进气管Ⅲ34,所述进气管Ⅲ34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33连通,进气管Ⅲ34的另一端与接头Ⅰ12连通。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振动槽35,所述振动槽35安装在罐体4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上设有三根呈三角分布的支杆36,罐体4通过三根支杆36安装在机架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叶片8为螺旋搅龙叶片。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驱动电机2采用摆线减速机,传动机构3包括传动轮Ⅰ311、传动皮带312、传动轮Ⅱ313和轴承Ⅰ314,传动轮Ⅰ411安装在摆线减速机的输出轴上,轴承Ⅰ314安装在上盖5上,下盖6内设有轴承Ⅱ,搅拌轴7的一端固定在下盖6内的轴承Ⅱ上,搅拌轴7的另一端伸出上盖5外固定在轴承Ⅰ314上,传动轮Ⅱ313套装在搅拌轴7上,传动皮带312的一端套装在传动轮Ⅰ311上,传动皮带312的另一端套装在传动轮Ⅱ313上。

实施例2:

一种藏茶快速发酵塔,包括发酵罐、机架1、搅拌器、驱动电机2和传动机构3,所述驱动电机2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搅拌器安装在发酵罐内,所述传动机构3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连接,传动机构3的另一端与搅拌器连接,驱动电机2通过传动机构3带动搅拌器转动,所述发酵罐包括罐体4、上盖5和下盖6,传动机构3安装在上盖5上,所述罐体4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上盖5安装在罐体4的上端,下盖6安装在罐体4的下端,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7和套在搅拌轴7上的搅拌叶片8,所述搅拌轴7的一端固定在下盖6上,搅拌轴7的另一端伸出上盖5外与传动机构3连接,所述搅拌轴7内部设有上端开口的空腔9,搅拌轴7外壁上设有9个与空腔9连通的气孔10,所述空腔9的开口处安装有腔盖11,腔盖11上安装有与空腔9连通的接头Ⅰ12,所述上盖5设有罐体进料斗13,上盖5内设有喷水圈14,所述罐体4设有接头Ⅱ15,所述下盖6设有罐体出料口16。

本实施例中,所述罐体4包括上圆筒41、倒圆锥筒42和下圆筒43,所述上圆筒41的直径大于下圆筒43的直径,所述倒圆锥筒42的外扩端与上圆筒41连接,倒圆锥筒42的内缩端与下圆筒43连接,所述上盖5安装在上圆筒41上,下盖6安装在下圆筒43上,所述接头Ⅱ15设置在上圆筒4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圆筒41和倒圆锥筒42均为双层结构,内层上圆筒411、外层上圆筒412、内层倒圆锥筒421和外层倒圆锥筒422之间围成恒温腔,所述接头Ⅱ15设置在外层上圆筒41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层倒圆锥筒421上按圆周分布有2周透气孔423,每周透气孔423的数量为18个,每个透气孔423的孔径为5mm。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螺旋提升机,所述螺旋提升机包括提升机进料斗17、提升机构18和提升机出料口19,所述提升机进料斗17设置在提升机构18的进料端,提升机出料口19设置在提升机构18的出料端,所述提升机出料口19的位置高于罐体进料斗13的位置,螺旋提升机通过提升机出料口19插入罐体进料斗13内与发酵罐连通,所述提升机构18的上部设有雾化喷水头20和压力喷气头21,雾化喷水头20的位置高于压力喷气头21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热蒸汽发生器22、储水罐23、进气管Ⅰ24,进气管Ⅱ25,进水管Ⅰ26和进水管Ⅱ27,所述储水罐23连接有抽水泵28,所述进水管Ⅰ26的一端与抽水泵28连通,进水管Ⅰ26的另一端插入上盖5内与喷水圈14连通,所述进水管Ⅱ27的一端与抽水泵28连通,进水管Ⅱ27的另一端与雾化喷水头20连通,所述进气管Ⅰ24的一端与电热蒸汽发生器22连通,进气管Ⅰ24的另一端与接头Ⅱ15连通,所述进气管Ⅱ25的一端与电热蒸汽发生器22连通,进气管Ⅱ25的另一端与压力喷气头21连通。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空气压缩机33和进气管Ⅲ34,所述进气管Ⅲ34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33连通,进气管Ⅲ34的另一端与接头Ⅰ12连通。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振动槽35,所述振动槽35安装在罐体出料口16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上设有三根呈三角分布的支杆36,罐体4通过三根支杆36安装在机架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叶片8为倒锥形的螺旋搅龙叶片。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驱动电机2采用摆线减速机,传动机构3包括传动轮Ⅰ311、传动皮带312、传动轮Ⅱ313和轴承Ⅰ314,传动轮Ⅰ411安装在摆线减速机的输出轴上,轴承Ⅰ314安装在上盖5上,下盖6内设有轴承Ⅱ,搅拌轴7的一端固定在下盖6内的轴承Ⅱ上,搅拌轴7的另一端伸出上盖5外固定在轴承Ⅰ314上,传动轮Ⅱ313套装在搅拌轴7上,传动皮带312的一端套装在传动轮Ⅰ311上,传动皮带312的另一端套装在传动轮Ⅱ313上。

实施例3:

一种藏茶快速发酵塔,包括发酵罐、机架1、搅拌器、驱动电机2和传动机构3,所述驱动电机2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搅拌器安装在发酵罐内,所述传动机构3的一端与驱动电机2连接,传动机构3的另一端与搅拌器连接,驱动电机2通过传动机构3带动搅拌器转动,所述发酵罐包括罐体4、上盖5和下盖6,传动机构3安装在上盖5上,所述罐体4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上盖5安装在罐体4的上端,下盖6安装在罐体4的下端,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轴7和套在搅拌轴7上的搅拌叶片8,所述搅拌轴7的一端固定在下盖6上,搅拌轴7的另一端伸出上盖5外与传动机构3连接,所述搅拌轴7内部设有上端开口的空腔9,搅拌轴7外壁上设有12个与空腔9连通的气孔10,所述空腔9的开口处安装有腔盖11,腔盖11上安装有与空腔9连通的接头Ⅰ12,所述上盖5设有罐体进料斗13,上盖5内设有喷水圈14,所述罐体4设有接头Ⅱ15,所述下盖6设有罐体出料口16。

本实施例中,所述罐体4包括上圆筒41、倒圆锥筒42和下圆筒43,所述上圆筒41的直径大于下圆筒43的直径,所述倒圆锥筒42的外扩端与上圆筒41连接,倒圆锥筒42的内缩端与下圆筒43连接,所述上盖5安装在上圆筒41上,下盖6安装在下圆筒43上,所述接头Ⅱ15设置在上圆筒4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圆筒41和倒圆锥筒42均为双层结构,内层上圆筒411、外层上圆筒412、内层倒圆锥筒421和外层倒圆锥筒422之间围成恒温腔,所述接头Ⅱ15设置在外层上圆筒412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层倒圆锥筒421上按圆周分布有3周透气孔423,每周透气孔423的数量为12个,每个透气孔423的孔径为5mm。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螺旋提升机,所述螺旋提升机包括提升机进料斗17、提升机构18和提升机出料口19,所述提升机进料斗17设置在提升机构18的进料端,提升机出料口19设置在提升机构18的出料端,所述提升机出料口19的位置高于罐体进料斗13的位置,螺旋提升机通过提升机出料口19插入罐体进料斗13内与发酵罐连通,所述提升机构18的上部设有雾化喷水头20和压力喷气头21,雾化喷水头20的位置高于压力喷气头21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热蒸汽发生器22、储水罐23、进气管Ⅰ24,进气管Ⅱ25,进水管Ⅰ26和进水管Ⅱ27,所述储水罐23连接有抽水泵28,所述进水管Ⅰ26的一端与抽水泵28连通,进水管Ⅰ26的另一端插入上盖5内与喷水圈14连通,所述进水管Ⅱ27的一端与抽水泵28连通,进水管Ⅱ27的另一端与雾化喷水头20连通,所述进气管Ⅰ24的一端与电热蒸汽发生器22连通,进气管Ⅰ24的另一端与接头Ⅱ15连通,所述进气管Ⅱ25的一端与电热蒸汽发生器22连通,进气管Ⅱ25的另一端与压力喷气头21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Ⅰ24设有控制阀Ⅰ29,进气管Ⅱ25设有控制阀Ⅱ30,进水管Ⅰ26设有控制阀Ⅲ31,进水管Ⅱ27设有控制阀Ⅳ32。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空气压缩机33和进气管Ⅲ34,所述进气管Ⅲ34的一端与空气压缩机33连通,进气管Ⅲ34的另一端与接头Ⅰ12连通。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振动槽35,所述振动槽35安装在罐体出料口16的下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上设有三根呈三角分布的支杆36,罐体4通过三根支杆36安装在机架1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叶片8为倒锥形的螺旋搅龙叶片。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驱动电机2采用摆线减速机,传动机构3包括传动轮Ⅰ311、传动皮带312、传动轮Ⅱ313和轴承Ⅰ314,传动轮Ⅰ411安装在摆线减速机的输出轴上,轴承Ⅰ314安装在上盖5上,下盖6内设有轴承Ⅱ,搅拌轴7的一端固定在下盖6内的轴承Ⅱ上,搅拌轴7的另一端伸出上盖5外固定在轴承Ⅰ314上,传动轮Ⅱ313套装在搅拌轴7上,传动皮带312的一端套装在传动轮Ⅰ311上,传动皮带312的另一端套装在传动轮Ⅱ313上。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还包括PLC控制器37,PLC控制器分别与驱动电机2、提升机构18、空气压缩机33、振动槽35、电热蒸汽发生器22、抽水泵28、控制阀Ⅰ29、控制阀Ⅱ30、控制阀Ⅲ31和控制阀Ⅳ32连接,可以形成连续化、自动化的藏茶发酵工艺,大大缩短了发酵时间,还节约了劳动力和人工成本,环境卫生条件好,保证藏茶的品质。

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在使用时,罐体出料口16上安装有罐体出料盖38。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