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粮食干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粮食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粮食(Frugum)古时行道曰粮,止居曰食。后亦通称供食用的谷类、豆类和薯类等原粮和成品粮。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下称粮农组织)的粮食概念就是指谷物,包括麦类、豆类、粗粮类和稻谷类等。
为了长期保存,需要将粮食进行烘干,现有技术中的粮食烘干机结构复杂,通过多重烘干塔进行烘干。基本原料是,将粮食放置在容器中,在容器底部设置鼓风干燥装置,通过热风对粮食进行烘干,由于粮食的堆积,热气无法进入粮食堆内部,导致粮食烘干效果不均匀情况,严重影响粮食的保存质量。所以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实现粮食均匀烘干的装置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粮食烘干装置,可以改善以上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粮食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斗,主筒体,供热仓,供热装置,挡盘,支撑杆,出料筒,出气管,供热导管,排热管,筛板,斜板和分子击断器,所述进料斗设置在主筒体顶部,所述供热仓设置在主筒体底端,所述供热仓内设置有供热装置,所述供热导管设置在主筒体内壁并与供热装置连接,所述排热管设置在主筒体内壁上并与供热导管贯通,所述挡盘和多个支撑杆设置在主筒体内部,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主筒体内壁焊接,另一端与挡盘底部焊接形成组合体,组合体的数量大于1个,从上往下等间距的设置,靠上的挡盘的直径大于靠下挡盘的直径,所述分子击断器设置在主筒体内壁上位置高于出料筒。
进一步的,所述挡盘位于进料斗的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筛板设置在主筒体内部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斜板设置在主筒体内部,位于筛板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管设置在主筒体侧壁上方,出气管与主筒体内部贯通,位置高于排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筒设置主筒体侧壁下方并与主筒体内部贯通位于斜板最低处。
进一步的,所述主筒体呈圆柱形。
进一步的,所述斜板具有曲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分子击断器内设置三个净化组,净化组有多个相邻空气净化单元组成,同一净化组内位于同一个水平面的相邻空气净化单元,通过垫片连接,净化组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上陈列固定空气净化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净化单元包括金属发射极及筒状的金属接收极;筒状金属接收极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第二绝缘端子与第一绝缘端子均为筒状结构,金属发射极为一螺杆,螺杆由第一绝缘端子穿入金属接收极并穿过第二绝缘端子和垫片后与螺母连接,第一绝缘端子和第二绝缘端子的中心固定有金属发射极;金属发射极与高压发生器连接;高压发生器接地,并可与220V交流电连接;金属接收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当粮食经过出料筒后掉落在挡盘上,导致粮食飞溅,在主筒体内部与热气大面积的接触,粮食与热气接触面积均匀,有理由粮食的烘干,能够提供粮食的保存质量,在竹筒体内设置分子击断器能够进行对粮食进行杀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主筒体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分子击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空气净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I的放大图。
1进料斗、2主筒体、3供热装置、4挡盘、5支撑杆、6出料筒、7出气管、8供热导管、9排热管、10筛板、11斜板、12供热仓、13分子击断器、100箱体、101支架、102金属接受级、103第一绝缘端子、103a凸缘、104第二绝缘端子、105金属发射极、106高压发生器、107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粮食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斗1,主筒体2,供热仓12,供热装置3,挡盘4,支撑杆5,出料筒6,出气管7,供热导管8,排热管9,筛板10,斜板11和分子击断器13,前述的进料斗1设置在主筒体2顶部,主筒体2呈圆柱形,前述的供热仓12设置在主筒体2底端,在供热仓12内设置有供热装置3,前述的供热导管8设置在主筒体2内壁并与供热装置3连接,前述的排热管9设置在主筒体2内壁上并与供热导管8贯通,排热管9均匀分布在主筒体2内壁上;前述的挡盘4位于进料斗1的正下方,挡盘4和多个支撑杆5(图2示意图中为3个)设置在主筒体2内部,前述的支撑杆5的一端与主筒体2内壁焊接,另一端与挡盘4底部焊接形成组合体,组合体的数量大于1个,从上往下等间距的设置,其中靠上的挡盘4的直径大于靠下挡盘4的直径。前述的筛板10设置在主筒体2内部下方,前述的斜板11设置在主筒体2内部,位于筛板10的下方,其中斜板11具有曲面结构,曲面光滑摩擦力小,曲面结构主要起到“汇合”作用;前述的出气管7设置在主筒体2侧壁上方,出气管7与主筒体2内部贯通,位置高于排热管9;前述的出料筒6设置主筒体2侧壁下方并与主筒体2内部贯通位于斜板11最低处,前述的分子击断器13设置住筒体2内壁上方位置高于出料筒6,其中分子击断器13内包括箱体100;箱体100内设置有三组净化组;净化组由多个响铃的空气净化单元组成,同一净化组内位于同一水平的相邻空气净化单元通过垫片107连接,净化组包括与箱体100固定的支架101;支架101上阵列固定有空气净化单元。
如图3-5所示,空气净化单元包括筒状的金属接收极102;筒状金属接收极10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绝缘端子103和第二绝缘端子104;第一绝缘端子103为筒状结构,其内设置有凸缘103a;第二绝缘端子104的结构与第一绝缘端子103的结构相同,金属发射极105为一螺杆,螺杆由第一绝缘端子103穿入金属接收极102并穿过第二绝缘端子104和端部的垫片后与螺母连接,使金属发射极105固定在第一绝缘端子103和第二绝缘端子104的中心;金属发射极105与高压发生器106连接;高压发生器106接地,并可与220V交流电连接;金属接收极102接地。
由于在粮食在下落过程中与空气的接触会接触细菌,在分子击断器13设备内静电库仑力的作用下,细菌、微生物的细胞质与细胞膜形成内外压强差,使细胞膜破裂,将细菌、微生物内部DNA链暴露于电场中实现对细菌、微生物的杀灭。现有技术中没有杀菌步骤,通常是经过过滤网筛后直接进行包装。
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供热装置3提供的热风通过供热导管8经过排热管9进入主筒体2形成热流,粮食从进料斗1进入主筒体2内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在挡盘4上,形成粮食粒飞溅现象,增加了与热流的接触面积,能够保证与热流充分接触,由于在主筒体2内设置有多个挡盘4(图1为画了2个,实际可以为多个)形成多次“粮食颗粒飞溅”的现象,能够保障粮食颗粒与热气充分接触,最后在掉落在筛网10,一部分慢慢穿过筛网10,一部分在筛网10形成粮食堆,这个时候也能保证粮食与主筒体2内的热气接触,穿过筛网10后的粮食掉落在斜板11上,沿着曲面结构滑落到斜板11最低处,最后进入出料筒6,在出料筒6的分子击断器13可以对空气中的细菌进行杀毒。
需要说明的是进入进料斗1的粮食流量不能过大,控制粮食掉落的速度,确保粮食能与热气充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