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麦形饺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1662阅读:1811来源:国知局
烧麦形饺形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机械领域,具体为一种烧麦形饺形模具。



背景技术:

现在的食品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很高,比如普通的饺子,从馅料的制作,面皮的压制到包成型,都是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加工方式,本公司准备开发一种烧麦形的饺子,因其形状特殊,一般都是采用人工捏制,这样若在流水线上生产,则需要大量的人力配合,若不是在流水线上生产,则产量比较小,公司的投入成本比较多,而且人工过多的接触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烧麦形的饺子一般都是采用人工捏制而成,存在需要人力多或产量小的问题,且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烧麦形饺形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烧麦形饺形模具,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设置有可伸缩挤压板,上模板上端面上设置有凸起,上模板中部设置有开口,下模板上对应开口设置有型腔,型腔内设置有活塞,在下模板的外侧套装有滑动套,滑动套通过连杆与挤压板连接。

挤压板包括至少两块拼合板,每块拼合板均通过连杆与滑动套连接,拼合板挤压在一起时中部拼合形成一个缺口。

拼合板上端设置有定位块,上模块上设置有与定位块配合的滑动槽。

上模板上端面上的凸起均布在上模板上开口的周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设置挤压板的方式,模拟了手工包烧麦的动作,面皮和馅料落在下模板的型腔中之后,挤压板进行挤压,形成烧麦的形状,而且在上模板上设置有凸起,能够使面皮在挤压时形成好看的褶皱,滑动套向下滑动拉动挤压板对面皮进行挤压,完全模拟了手工包烧麦的动作,不仅方便快捷,而且保证了食品卫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侧视图。

图3是挤压板张开状态图。

图4是挤压板压紧状态图。

其中,1是凸起;2是上模板;3是挤压板;4是下模板;5是活塞;6是型腔;7是滑动套;8是连杆;9是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烧麦形饺形模具,包括上模板2和下模板4,上模板2和下模板4之间设置有可伸缩挤压板3,上模板2上端面上设置有凸起1,上模板2中部设置有开口,下模板4上对应开口设置有型腔6,型腔6内设置有活塞5。上模板2上端面上的凸起1均布在开口的周围,在下模板4的外侧套装有一个滑动套7,滑动套7通过连杆8与挤压板3连接,连杆8两端分别与上模板2和滑动套7铰接。滑动套7和活塞5下端均与凸轮组件连接,滑动套7和活塞5的运动均由凸轮驱动,这样不仅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而且能够精确的控制滑动套7与活塞5的动作。

挤压板3包括至少两块拼合板,每块拼合板3均通过连杆8与滑动套7连接,拼合板3挤压在一起时中部拼合形成一个缺口,缺口为圆形或方形。滑动套7的上下滑动分别带动拼合板3的开与合,且能够保持所有拼合板3的同时动作。

拼合板3上端设置有定位块9,上模板2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定位块9配合的滑动槽,在拼合板3运动时,定位块9沿上模板2上的滑动槽运动,对拼合板3的运动起到导向的作用。

上模板2上的凸起1均布在上模板2上开口的周围。均匀的凸起1使面皮在下落时能够形成均匀的褶皱,看起来更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面皮放置在上模板2上,之后是在面皮上放馅料,在馅料的作用下,一部分面皮经过上模板2上的开口落到下模板4的型腔6中,刚好是包裹馅料的部分能够全部落落到下模板4的型腔6中,而且在上模板2上端面上凸起1的作用下,面皮在下落时,面皮的边缘形成均匀的褶皱。一部分面皮落到型腔6之后,滑动套7向下运动,挤压板3在滑动套7的作用下对上模板2和下模板4之间的面皮挤压,形成烧麦的形状。成型之后,滑动套7向上运动,挤压板4张开,活塞5向上运动,在活塞5的作用下成型的烧麦形饺子从型腔6中推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