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分级击打式板栗脱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1875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振动分级击打式板栗脱壳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栗脱壳机,特别是一种振动分级击打式板栗脱壳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板栗脱壳普遍采用高速撞击法,挤压法,碾搓法等,这些方法脱壳率低,脱壳后板栗仁破碎率高,通用性差,机具性能不稳定,适应性差,同时作业成本比较高。另外,设备发展缓慢,不成熟,能够进行批量生产的比较少,不能满足日常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动分级击打式板栗脱壳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应性好以及成本低廉的振动分级击打式板栗脱壳机,其大大提高了板栗脱壳的效率,解决了传统板栗脱壳存在的问题,同时安全性好、作业成本低,大大满足了生产加工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振动分级击打式板栗脱壳机,包括机架、与机架固定连接的外筒、脱壳机构以及栗壳栗仁分离机构;外筒的顶部设有入料斗,在外筒内部设有振动主轴,振动主轴上设有振动圆盘;振动圆盘上设有击打棒;振动圆盘下方设有中漏斗;振动主轴与外筒同心,振动主轴两端的轴承固定在机架上,振动主轴的下端与摆杆连接;摆杆的一端与曲柄相连;曲柄与传动主轴相连;传动主轴外部设有传动轴承座;传动轴承座固定在机架挡板上;下漏斗正下方设有两个毛刷圆滚筒及出料通道;外壳脱离毛刷的主轴与毛刷驱动电机相连。

所述的出料通道的末端为一L形的岔口,其中一端岔口与鼓风机相连,另一端岔口由隔板分割成板栗仁出口和板栗壳出口;板栗仁出口位于板栗壳出口右侧。

所述的外筒的筒体与机架上的圆箍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的中漏斗和下漏斗通过焊接与机架固定连接。

所述的振动圆盘工作面带有锥度。

所述振动主轴通过双平键与摆杆固定连接,振动圆盘与振动主轴通过平键固定连接。

所述的两个毛刷圆滚筒平行设置,圆滚筒焊接在轴中间,圆滚筒上粘接有毛刷,轴的右端通过平键与齿轮固定连接。

所述的板栗仁出口与板栗壳出口方向相同,鼓风机安装口和板栗仁板栗壳出口的延伸方向形成的夹角小于90°。

所述的振动主轴、振动圆盘、击打棒及中漏斗组成脱壳机构。

所述的振动圆盘上设有若干个安装孔,击打棒底部的螺纹通过安装孔与螺母配合连接于振动圆盘,中漏斗固定在机架上。

所述的脱壳机构包括位于外筒内部的振动主轴,振动圆盘、击打棒以及中漏斗,所述振动圆盘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击打棒底部螺纹通过安装孔与螺母配合连接,中漏斗固定在机架上。

所述的入料斗顶部为敞口状。

本实用新型振动分级击打式板栗脱壳机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板栗脱壳机主要针对已经真空爆壳后的板栗进行脱壳,爆壳后的板栗从入料斗进入振动圆盘,振动圆盘上的击打棒对板栗进行第一次脱壳处理,处理后的板栗随着振动圆盘的锥度沿着中漏斗进入到第二次脱壳区,在第二次脱壳区内,击打棒再次对板栗进行脱壳处理,处理后的板栗沿着下漏斗进入毛刷清扫区,在毛刷的作用下去除板栗外衣,最终板栗从出料口排出,完成爆壳后板栗的脱壳去衣。本实用新型优点是,脱壳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由于双层脱壳结构的特殊性,提高了板栗的脱壳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解决了传统板栗脱壳存在的问题,同时装置的作业成本低,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振动分级击打式板栗脱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侧视图。

其中,1为入料斗,2为击打棒,3为振动圆盘,4为中漏斗,5为摆杆,6为曲柄,7为传动主轴,8为传动轴承座,9为外筒,10为振动主轴,11为下漏斗,12为齿轮,13为机架,14为主动电机,15为主动电机传动V带,16为毛刷驱动电机,17为毛刷圆滚筒,18为鼓风机安装口,19为鼓风机,20为板栗仁出口,21为板栗壳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2,一种振动分级击打式板栗脱壳机,包括机架13、与机架13固定连接的外筒9、脱壳机构以及栗壳栗仁分离机构;外筒9的顶部设有入料斗1,入料斗(1)顶部为敞口状,在外筒9内部设有振动主轴10,振动主轴10上设有振动圆盘3;振动圆盘3上设有击打棒2;振动圆盘3下方设有中漏斗4;振动主轴10与外筒9同心,振动主轴两端的轴承固定在机架上,振动主轴的下端与摆杆5连接;摆杆5的一端与曲柄6相连;曲柄6与传动主轴7相连;传动主轴7外部设有传动轴承座8;传动轴承座8固定在机架挡板上;下漏斗11正下方设有两个毛刷圆滚筒17及出料通道;外壳脱离毛刷的主轴与毛刷驱动电机16相连。

出料通道的末端为一L形的岔口结构,其中一端岔口与风机19相连,另一端岔口由隔板分割成板栗仁出口20和板栗壳出口21;板栗仁出口20位于板栗壳出口21右侧。

栗壳栗仁分离机构包括位于下漏斗11正下方的毛刷圆滚筒17以及出料通道,在出料通道的末端设置有三个岔口,分别为鼓风机安装口18、板栗仁出口20和板栗壳出口21,振动主轴10和外壳脱离毛刷的主轴分别由主动电机14和毛刷驱动电机16驱动。

所述外筒9的筒体与机架上的圆箍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中漏斗4和下漏斗11通过焊接与机架13固定连接。

所述振动圆盘3工作面带有锥度。

所述振动主轴10通过双平键与摆杆5固定连接,振动圆盘3与振动主轴10通过平键固定连接。

所述两个毛刷圆滚筒17平行设置,圆滚筒焊接在轴中间,圆滚筒上粘接有毛刷,轴的右端通过平键与齿轮12固定连接。

所述板栗仁出口21与板栗壳出口20方向相同,鼓风机安装口18和板栗仁板栗壳出口的延伸方向形成的夹角小于90°。

所述的振动主轴10、振动圆盘3、击打棒2及中漏斗4组成脱壳机构。

所述的振动圆盘3上设有若干个安装孔,击打棒2底部的螺纹通过安装孔与螺母配合连接于振动圆盘,中漏斗4固定在机架13上。

所述脱壳机构包括位于外筒内部的振动主轴10,振动圆盘3、击打棒2以及中漏斗4,所述振动圆盘3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击打棒2底部螺纹通过安装孔与螺母配合连接,中漏斗4固定在机架13上。

所述的入料斗1顶部为敞口状。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振动分级击打式板栗脱壳机包括机架13、与机架13固定连接的外筒9,脱壳机构以及栗壳栗仁分离机构。

所述外筒9在顶部焊接有入料斗1,底部为敞口状,入料口与外筒同心。所述外筒9内部安装有振动主轴10、振动圆盘3、击打棒2以及中漏斗4。

该振动主轴10与外筒同心,其通过上下两端的轴承固定在机架上,振动主轴下端与摆杆5通过键链接,即摆杆5摆动回转中心与主动轴同心,且两者同步摆动。该摆杆另一端为一段中空,与曲柄的圆柱突头部分接触,从而实现与曲柄6的传动,曲柄6通过键与传动轴15连接,传动轴7与主动电机主轴通过V带传动。所述振动主轴10上安装有两个振动圆盘3,每一个振动圆盘上安装有击打棒,且每个圆盘下部装有漏斗,两个圆盘间有一定距离。该击打棒2底部螺纹通过圆盘上的安装孔与螺母配合连接,中漏斗4以及下漏斗11焊接在机架13上。

所述栗壳栗仁分离机构包括位于下漏斗正下方的毛刷圆滚筒17以及出料通道。该毛刷圆滚筒17平行设置,圆滚筒焊接在轴中间,圆滚筒上粘接有毛刷,轴的右端通过平键与齿轮固定连接,通过齿轮传动带动另一毛刷滚筒运动。所述板栗仁出口与板栗壳出口方向相同,鼓风机安装口18和板栗仁板栗壳出口的延伸方向形成小于90°的夹角;在出料通道的末端设置有三个岔口,分别为鼓风机安装口18、板栗仁出口20和板栗壳出口21,其中,板栗仁出口的延伸方向与板栗壳出口的延伸方向相同,与水平面成一定夹角,一般为小于90°的夹角,在鼓风机安装口安装有鼓风机19。

使用时,启动主动电机14和毛刷驱动电机16,主动电机14通过主动电机传动V带15传动,带动传动主轴7运动,传动轴通过键连接带动曲柄6转动,曲柄通过曲柄机构,使摆杆5快速来回摆动,摆杆通过键连接带动振动主轴10来回转动,同时使连接在主轴上的振动圆盘3来回振动。当爆壳后的板栗自入料斗1进入外筒9内后,在重力作用下,先进入脱壳机构中的第一级脱壳区,振动圆盘3上的击打棒2不断敲打板栗进行脱壳处理,处理后的板栗随着振动盘的锥度沿着中漏斗进入到第二级脱壳区,在第二级脱壳区内,击打棒再次对板栗进行脱壳处理,处理后沿着下漏斗进入毛刷清扫区,在毛刷的不断清扫下,板栗外衣被清除,最后壳仁通过壳仁分离装置在鼓风机19的作用下,板栗仁与衣壳分离,板栗仁从板栗仁出口20中排出,板栗衣壳从板栗壳出口21中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