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自动脱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3805阅读:1211来源:国知局
蚕豆自动脱皮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蚕豆自动脱皮机。



背景技术:

蚕豆起源于亚洲西南和非洲北部,蚕豆是一种一年生草本,蚕豆中含有调节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锌、锰、磷脂等,并含有丰富的胆石碱,有增强记忆力的健脑作用。蚕豆中的钙,有利于骨骼对钙的吸收与钙化,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蚕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且不含胆固醇,可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预防心血管疾病。蚕豆中的维生素C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蚕豆皮中的膳食纤维有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的作用。

在蚕豆的加工过程中,经常选用晾干后的蚕豆,再对蚕豆进行浸泡,待蚕豆表面起皱后捞出,然后将起皱后的蚕豆破皮,取出蚕豆仁进行深加工。授权公告号CN201410350873.5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剥豆机,该装置是凸轮带动工作台上的推杆往复运动,使工作台上的刀片在推杆推动下往复切割管道落下蚕豆的蚕豆皮,这样刀具切割蚕豆的深度很容易造成蚕豆豆瓣损伤,得不到完整的蚕豆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蚕豆自动脱皮过程中蚕豆豆瓣容易受损,得不到完整蚕豆粒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蚕豆自动脱皮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蚕豆自动脱皮机,包括进豆切皮系统、压豆脱皮系统和动力系统,进豆切皮系统包括料斗、管道和第一摆杆,管道上端固定连接料斗,料斗与第一摆杆一端连接,第一摆杆另一端连接动力系统,管道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弹簧和刀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在管道内侧,第一弹簧的另一侧上连接有刀片;压豆脱皮系统包括第二摆杆、支座、第二弹簧和压块,第二弹簧一端固定在第二摆杆上,第二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压块,第二摆杆铰接在支座上。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先将待剥皮的蚕豆置于料斗中,启动动力系统,动力系统连接第一摆杆的一端摆动,带动第一摆杆连接料斗的另一端摆动,从而带动料斗晃动,料斗内的蚕豆在重力作用下逐步落入管道内,由于管道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弹簧和刀片,第一弹簧一端固定在管道内壁上,另一端连接刀片,这样落入管道内的蚕豆在从管道上端到下端滑落的过程中,蚕豆表面会经过刀片,被刀片轻轻滑过,连接刀片的第一弹簧在受到蚕豆的挤压时会带动刀片收缩,第一弹簧对刀片切割蚕豆表面的过程起到缓冲的作用,这样蚕豆表面只被轻轻划破,蚕豆豆瓣没有被切坏,破口的蚕豆在重力作用下,慢慢滑落出管道,滑到压块下,同时,铰接在支座上的第二摆杆左端被顶到最高位置,由于杠杆式结构,第二摆杆的右端处于最低位置,第二摆杆下端连接的第二弹簧会带动第二弹簧下的压块逐渐下降,蚕豆被压紧,蚕豆在压块挤压下,蚕豆仁被挤出,关闭动力系统,收集蚕豆仁和蚕豆皮。

为了使得管道内刀片对蚕豆皮进行柔性切割,第一弹簧与刀片之间用劲度系数适当的第一弹簧,为了使压块对破口蚕豆的挤压过程合适,与压块连接的第二弹簧也选用适当的劲度系数的弹簧。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蚕豆自动脱皮机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管道内侧壁安装有第一弹簧和刀片,适当劲度系数的第一弹簧会对蚕豆挤压管壁的过程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蚕豆被切坏,因此解决了蚕豆自动脱皮过程中蚕豆豆瓣容易受损,得不到完整的蚕豆粒的问题。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管道内侧壁上设有两对第一弹簧和刀片的组合。有益效果:该蚕豆自动脱皮机管道内设有两对弹簧与刀片的组合,可以对两侧的蚕豆充分切割,避免蚕豆皮没被割破直接滑出管道。

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进豆切皮系统还包括工作台和推杆,推杆设置在工作台上。有益效果:该蚕豆自动脱皮机工作台上的推杆,可以在蚕豆被挤压脱皮后,将工作台上的蚕豆皮推走。

方案四:此为方案三的优选,管道下端设有两个呈人字形的出料管。有益效果:该蚕豆自动脱皮机下端设有两个呈人字形的出料管,人字形的出料管可以使管道中经两侧刀具分别切割的蚕豆分别进入两侧通道,使得在一个侧面被切割的蚕豆集中在一个出料管中。

方案五:此为方案四的优选,压块呈人字形。有益效果:第二弹簧下的压块呈人字形,可以使从人字出料管出来的蚕豆两端同时受到挤压,确保蚕豆仁能够顺利挤压出来。

方案六:此为方案五的优选,动力系统包括电机、第一大带轮、第二大带轮、第一中带轮、第二中带轮、第一凸轮、固定框架、第二凸轮、第一小齿轮、大齿轮、第二小齿轮,电机通过皮带连接第一中带轮,第一中带轮固定在第二大带轮上,第二大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一大带轮,第一大带轮固定在第二小齿轮上,第二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大齿轮与第一小齿轮啮合,第一小齿轮设置在第二凸轮内;第一中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二中带轮,第二中带轮滑动连接在固定框架内,第二中带轮设置在第一凸轮内,固定框架与工作台固定连接,第一凸轮与第二摆杆一端相接触。有益效果:该蚕豆自动脱皮机采用凸轮,带动推杆推动工作台上的蚕豆皮,通过设计凸轮的形状,来控制推杆的运动规律,结构简单有效,通过第二中带轮带动的第一凸轮控制压块的运动,实现了有效的往复循环运动,且充分利用了能量。

方案七:此为方案六的优选,工作台前端设有蚕豆仁收集装置,工作台左端设有蚕豆皮收集装置。有益效果:该蚕豆自动脱皮机分别采用蚕豆仁收集装置和蚕豆皮收集装置,使去皮后的蚕豆仁和蚕豆皮分别收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蚕豆自动脱皮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蚕豆自动脱皮机管道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蚕豆自动脱皮机压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料斗11、管道12、第一摆杆13、工作台14、蚕豆仁收集装置15、蚕豆皮收集装置16、第一弹簧17、刀片18、推杆19、出料管20、第二摆杆21、支座22、第二弹簧23、压块24、电机31、第一大带轮32、第二大带轮33、第一中带轮34、第二中带轮35、第一凸轮36、固定框架37、第二凸轮38、第一小齿轮39、大齿轮40、第二小齿轮41。

如图1所示,蚕豆自动脱皮机,包括进豆切皮系统、压豆脱皮系统和动力系统,进豆切皮系统包括料斗11、管道12、第一摆杆13、工作台14、蚕豆仁收集装置15、蚕豆皮收集装置16、第一弹簧17、刀片18、推杆19和出料管20,管道12内侧壁上设有两对第一弹簧17和刀片18的组合,第一弹簧17固定连接在管道12内侧,第一弹簧17的另一侧上连接有刀片18,推杆19设置在工作台14上,管道12上端固定连接料斗11,如图2所示,管道12下端设有两个呈人字形的出料管20;压豆脱皮系统包括第二摆杆21、支座22、第二弹簧23和压块24,第二弹簧23一端固定在第二摆杆21上,第二弹簧23另一端固定连接压块24,第二摆杆21铰接在支座22上,如图3所示,第二弹簧23下的压块24呈人字形;动力系统包括电机31、第一大带轮32、第二大带轮33、第一中带轮34、第二中带轮35、第一凸轮36、固定框架37、第二凸轮38、第一小齿轮39、大齿轮40、第二小齿轮41,电机31通过皮带连接第一中带轮34,第一中带轮34固定在第二大带轮33上,第二大带轮33通过皮带连接第一大带轮32,第一大带轮32固定在第二小齿轮41上,第二小齿轮41与大齿轮40啮合,大齿轮40与第一小齿轮39啮合,第一小齿轮39设置在第二凸轮38内;第一中带轮34通过皮带连接第二中带轮35,第二中带轮35滑动连接在固定框架37内,第二中带轮35设置在第一凸轮36内,固定框架37与工作台14固定连接,第一凸轮36与第二摆杆21一端相接触。

该蚕豆自动脱皮机使用时,先将待剥皮的蚕豆置于料斗11中,开启电机31,电机31带动第一中带轮34转动,与第一中带轮34同轴转动的第二大带轮33通过皮带带动第一大带轮32转动,与第一大带轮32同轴转动的第二小齿轮41由于与大齿轮40啮合,第二小齿轮41带动大齿轮40转动,进一步与大齿轮40啮合的第一小齿轮39带动第二凸轮38转动,使与料斗11连接的第一摆杆13抖动,料斗11中待去皮的蚕豆逐步落入管道12内,落入管道12内的蚕豆在两侧的第一弹簧17和刀片18的柔性切割作用下,表面被划破,分别滑落到管道12下端的人字形出料口中;第一中带轮34通过皮带带动固定框架37内的第二中带轮35转动,第二中带轮35带动第一凸轮36运动,使第二摆杆21运动,进一步带动第二摆杆21一端的第二弹簧23,第二弹簧23下的人字形压块24将人字形出料管20出来的破口蚕豆挤压,由于压块24呈人字形,压块24向下挤压的过程中,压块24下破口豌的豆两端都会受到挤压,进而挤出蚕豆,挤压出的蚕豆会落入工作台14前面的蚕豆仁收集装置15中,工作台14上的蚕豆皮在推杆19的作用下,将蚕豆皮推入工作台14左侧的蚕豆皮收集装置16;蚕豆去皮结束后,关闭电机31。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