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陈年岩茶的加工与储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844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乌龙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陈年岩茶的加工与储藏方法。



背景技术:

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然而,武夷岩茶制作完成后,当年新茶火工味强,冲泡后的茶汤入口显涩味,唇味欠缺,因此需长时间存放后饮用,长能达到最佳的饮用效果。自古就有言“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充分说明了岩茶陈茶的价值,陈年武夷岩茶因其滋味甘醇浓郁,口感醇厚,回甘持久,甘甜润口,香气馥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不同于一般的武夷岩茶加工方法,陈年武夷岩茶的制作与储藏方法有其独特的工艺要求,因此建立一种陈年岩茶制作方法对于提高陈茶品质,提升茶企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陈年岩茶的加工与储藏方法,在现有武夷岩茶加工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以武夷岩茶新梢三叶一芯为原料,采用低温晾青、重摇青、长揉捻、高发酵、高焙火的加工方法,采用低温低湿的窖藏储藏模式;所制得的陈茶茶叶色泽乌黑,条索紧结,茶汤呈深红色,香气馥郁,入口绵爽,口感醇厚,岩韵明显,叶底肥厚软亮。有效地提高了茶叶品质,进而提高了茶叶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陈年岩茶的加工与储藏方法,在于加工过程中采用低温晾青、重摇青、长揉捻、高发酵、高焙火的加工方法,采用低温低湿的窖藏储藏模式。

本发明一种陈年岩茶的加工与储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晒青、低温晾青、重摇青、长揉捻、高发酵、杀青、高焙火、陈化、烘干、窖藏10个工序,所述各工序的详细步骤如下:

(1)晒青:以常规采摘岩茶茶树的三叶一芯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的岩茶加工方法进行晒青;

(2)低温晾青、重摇青:将晒青后的茶叶装入摇青机摇桶内,装入0.3~0.5倍摇桶体积的茶叶,转速为20~25r/min,时间为25~30min;一次摇青结束后取出茶叶置于晾青室内均匀平铺于竹席上进行一次晾青,摊叶厚度为4~6cm,室内温度为15~20℃,湿度为60~70wt%,时间为5~7h,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1.5L/min;二次摇青,转速为30~40r/min,时间为40~50min;二次摇青结束后取出茶叶置于晾青室内均匀平铺于竹席上进行二次晾青,摊叶厚度为8~10cm,室内温度为15~20℃,湿度为60~70wt%,时间为12~14h,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1.5L/min;

(3)长揉捻、高发酵:将摇青后的茶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40-45min,揉捻机转速25~30r/min,将茶叶置于发酵桶中,茶叶量为发酵桶体积的0.8~0.9倍,发酵桶内温度25~30℃、湿度70~80wt%,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1.5L/min,发酵时间为3~4h;发酵结束后将茶叶取出,再揉捻30~40min,然后将茶叶置于发酵桶中,茶叶量为发酵桶体积的0.8~0.9倍,发酵桶内温度25~30℃、湿度70~80wt%,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1.5L/min,发酵时间为4~6h;发酵结束后将茶叶取出,再揉捻40~50min,然后将茶叶置于发酵桶中,茶叶量为发酵桶体积的0.8~0.9倍,发酵桶内温度25~30℃、湿度70~80wt%,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1.5L/min,发酵时间为8~10h;

(4)杀青:按照常规的方法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杀青;

(5)高焙火、陈化:将茶叶置于竹焙笼中,茶叶量为竹焙笼体积的0.4~0.6倍,采用炭火进行烘焙,温度105℃~110℃,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在12~16wt%;将茶叶置于陶瓷罐中,置于室内储藏,室内温度20~30℃,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陈化时间6~8d;将茶叶置于竹焙笼中,茶叶量为竹焙笼体积的0.5~0.7倍,采用炭火进行烘焙,温度120~130℃,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在8~10wt%;将茶叶置于陶瓷罐中,置于室内储藏,室内温度20~30℃,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陈化时间18~20d;将茶叶置于竹焙笼中,茶叶量为竹焙笼体积的0.6~0.8倍,采用炭火进行烘焙,温度100~105℃,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在3~4wt%;将茶叶置于陶瓷罐中,置于室内储藏,室内温度20~30℃,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陈化时间36~40d;

(6)烘干:将陈化后的茶叶取出,采用炭火进行烘干,直至茶叶的水分含量在3wt%-4wt%之间。

(7)窖藏:将木炭置于陶瓷罐底部并用木质隔板隔开,木炭用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05~0.1倍,将烘干至含水量为2wt%的茶末用纱布包裹并置于隔板上,茶末用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05~0.1倍,将烘干后的茶叶放入陶瓷罐中,茶叶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6~0.8倍,将烘干至含水量为2wt%的茶末用纱布包裹并置于茶叶的顶部并将木质隔板放置与茶末顶端,茶末用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05~0.1倍,将木炭用纱布包裹并置于顶端隔板上,木炭用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05~0.1倍,用陶瓷平板盖住陶瓷罐并用石蜡密封,盖上陶瓷盖,将陶瓷罐置于储藏室中储藏,储藏室温度15~20℃,湿度60wt%-70wt%,储藏时间5年以上,即可制得一种善明陈年岩茶。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在于:

本发明在现有武夷岩茶加工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以武夷岩茶新梢三叶一芽为原料,采用低温晾青、重摇青、长揉捻、高发酵、高焙火的加工方法,采用低温低湿的窖藏储藏模式;所制得的陈茶茶叶色泽乌黑,条索紧结,茶汤呈深红色,香气馥郁,入口绵爽,口感醇厚,岩韵明显,叶底肥厚软亮。有效地提高了茶叶品质,进而提高了茶叶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一

一种陈年岩茶的加工与储藏方法,在于加工过程中采用低温晾青、重摇青、长揉捻、高发酵、高焙火的加工方法,采用低温低湿的窖藏储藏模式。

本发明一种陈年岩茶的加工与储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晒青、低温晾青、重摇青、长揉捻、高发酵、杀青、高焙火、陈化、烘干、窖藏等10个工序,所述各工序的详细步骤如下:

(1)晒青:以常规采摘岩茶肉桂茶树的三叶一芯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的岩茶加工方法进行晒青;

(2)低温晾青、重摇青:将晒青后的茶叶装入摇青机摇桶内,装入0.3倍摇桶体积的茶叶,转速为20r/min,时间为25min。一次摇青结束后取出茶叶置于晾青室内均匀平铺于竹席上进行一次晾青,摊叶厚度为4cm,室内温度为20℃,湿度为60wt%,时间为5h,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二次摇青,转速为30r/min,时间为40min。二次摇青结束后取出茶叶置于晾青室内均匀平铺于竹席上进行二次晾青,摊叶厚度为8cm,室内温度为20℃,湿度为60wt%,时间为12h,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

(3)长揉捻、高发酵:将摇青后的茶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40min,揉捻机转速30r/min,将茶叶置于发酵桶中,茶叶量为发酵桶体积的0.8倍,发酵桶内温度30℃、湿度70wt%,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发酵时间为3h;发酵结束后将茶叶取出,再揉捻30min,然后将茶叶置于发酵桶中,茶叶量为发酵桶体积的0.8倍,发酵桶内温度30℃、湿度70wt%,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发酵时间为4h;发酵结束后将茶叶取出,再揉捻40min,然后将茶叶置于发酵桶中,茶叶量为发酵桶体积的0.8倍,发酵桶内温度25℃、湿度70wt%,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发酵时间为8h;

(4)杀青:按照常规的方法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杀青;

(5)高焙火、陈化:将茶叶置于竹焙笼中,茶叶量为竹焙笼体积的0.4倍,采用炭火进行烘焙,温度105℃,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在12wt%;将茶叶置于陶瓷罐中,置于室内储藏,室内温度20℃,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陈化时间6d;将茶叶置于竹焙笼中,茶叶量为竹焙笼体积的0.5倍,采用炭火进行烘焙,温度120℃,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在8wt%;将茶叶置于陶瓷罐中,置于室内储藏,室内温度20℃,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陈化时间18d;将茶叶置于竹焙笼中,茶叶量为竹焙笼体积的0.6倍,采用炭火进行烘焙,温度100℃,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在3wt%;将茶叶置于陶瓷罐中,置于室内储藏,室内温度20℃,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陈化时间36dd;

(6)烘干:将陈化后的茶叶取出,采用炭火进行烘干,直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3wt%。

(7)窖藏:将木炭置于陶瓷罐底部并用木质隔板隔开,木炭用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05倍,将烘干至含水量为2wt%的茶末用纱布包裹并置于隔板上,茶末用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05倍,将烘干后的茶叶放入陶瓷罐中,茶叶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8倍,将烘干至含水量为2wt%的茶末用纱布包裹并置于茶叶的顶部并将木质隔板放置与茶末顶端,茶末用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05倍,将木炭用纱布包裹并置于顶端隔板上,木炭用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05倍,用陶瓷平板盖住陶瓷罐并用石蜡密封,盖上陶瓷盖,将陶瓷罐置于储藏室中储藏,储藏室温度15℃,湿度70wt%,储藏时间6年,即可制得一种善明陈年岩茶。

实施例二

一种善明陈年岩茶的加工与储藏方法,在于加工过程中采用低温晾青、重摇青、长揉捻、高发酵、高焙火的加工方法,采用低温低湿的窖藏储藏模式。

本发明一种善明陈年岩茶的加工与储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晒青、低温晾青、重摇青、长揉捻、高发酵、杀青、高焙火、陈化、烘干、窖藏等10个工序,所述各工序的详细步骤如下:

(1)晒青:以常规采摘岩茶大红袍茶树的三叶一芯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的岩茶加工方法进行晒青;

(2)低温晾青、重摇青:将晒青后的茶叶装入摇青机摇桶内,装入0.4倍摇桶体积的茶叶,转速为20,时间为30min。一次摇青结束后取出茶叶置于晾青室内均匀平铺于竹席上进行一次晾青,摊叶厚度为5cm,室内温度为20℃,湿度为65wt%,时间为6h,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5L/min;二次摇青,转速为35r/min,时间为45min。二次摇青结束后取出茶叶置于晾青室内均匀平铺于竹席上进行二次晾青,摊叶厚度为9cm,室内温度为20℃,湿度为65wt%,时间为13h,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5L/min;

(3)长揉捻、高发酵:将摇青后的茶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45min,揉捻机转速30r/min,将茶叶置于发酵桶中,茶叶量为发酵桶体积的0.8倍,发酵桶内温度30℃、湿度70wt%,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5L/min,发酵时间为3.5h;发酵结束后将茶叶取出,再揉捻35min,然后将茶叶置于发酵桶中,茶叶量为发酵桶体积的0.8倍,发酵桶内温度30℃、湿度70wt%,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发酵时间为5h;发酵结束后将茶叶取出,再揉捻45min,然后将茶叶置于发酵桶中,茶叶量为发酵桶体积的0.8倍,发酵桶内温度25℃、湿度80wt%,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5L/min,发酵时间为9h;

(4)杀青:按照常规的方法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杀青;

(5)高焙火、陈化:将茶叶置于竹焙笼中,茶叶量为竹焙笼体积的0.5倍,采用炭火进行烘焙,温度110℃,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在14wt%;将茶叶置于陶瓷罐中,置于室内储藏,室内温度25℃,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陈化时间7d;将茶叶置于竹焙笼中,茶叶量为竹焙笼体积的0.6倍,采用炭火进行烘焙,温度125℃,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在9wt%;将茶叶置于陶瓷罐中,置于室内储藏,室内温度25℃,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陈化时间19d;将茶叶置于竹焙笼中,茶叶量为竹焙笼体积的0.7倍,采用炭火进行烘焙,温度100℃,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在3wt%;将茶叶置于陶瓷罐中,置于室内储藏,室内温度205℃,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陈化时间40d;

(6)烘干:将陈化后的茶叶取出,采用炭火进行烘干,直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3wt%。

(7)窖藏:将木炭置于陶瓷罐底部并用木质隔板隔开,木炭用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05倍,将烘干至含水量为2wt%的茶末用纱布包裹并置于隔板上,茶末用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1倍,将烘干后的茶叶放入陶瓷罐中,茶叶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7倍,将烘干至含水量为2 wt %的茶末用纱布包裹并置于茶叶的顶部并将木质隔板放置与茶末顶端,茶末用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1倍,将木炭用纱布包裹并置于顶端隔板上,木炭用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05倍,用陶瓷平板盖住陶瓷罐并用石蜡密封,盖上陶瓷盖,将陶瓷罐置于储藏室中储藏,储藏室温度20℃,湿度70 wt %,储藏时间7年,即可制得一种善明陈年岩茶。

实施例三

一种善明陈年岩茶的加工与储藏方法,在于加工过程中采用低温晾青、重摇青、长揉捻、高发酵、高焙火的加工方法,采用低温低湿的窖藏储藏模式。

本发明一种善明陈年岩茶的加工与储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晒青、低温晾青、重摇青、长揉捻、高发酵、杀青、高焙火、陈化、烘干、窖藏等10个工序,所述各工序的详细步骤如下:

(1)晒青:以常规采摘岩茶水仙茶树的三叶一芯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的岩茶加工方法进行晒青;

(2)低温晾青、重摇青:将晒青后的茶叶装入摇青机摇桶内,装入0.5倍摇桶体积的茶叶,转速为25r/min,时间为30min。一次摇青结束后取出茶叶置于晾青室内均匀平铺于竹席上进行一次晾青,摊叶厚度为6cm,室内温度为15℃,湿度为70 wt %,时间为7h,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5L/min;二次摇青,转速为40r/min,时间为50min。二次摇青结束后取出茶叶置于晾青室内均匀平铺于竹席上进行二次次晾青,摊叶厚度为10cm,室内温度为15℃,湿度为70 wt %,时间为14h,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5L/min;

(3)长揉捻、高发酵:将摇青后的茶叶置于揉捻机中揉捻45min,揉捻机转速30r/min,将茶叶置于发酵桶中,茶叶量为发酵桶体积的0.9倍,发酵桶内温度30℃、湿度80 wt %,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5L/min,发酵时间为4h;发酵结束后将茶叶取出,再揉捻40min,然后将茶叶置于发酵桶中,茶叶量为发酵桶体积的0.9倍,发酵桶内温度30℃、湿度80 wt %,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5L/min,发酵时间为6h;发酵结束后将茶叶取出,再揉捻50min,然后将茶叶置于发酵桶中,茶叶量为发酵桶体积的0.9倍,发酵桶内温度30℃、湿度80 wt %,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5L/min,发酵时间为10h;

(4)杀青:按照常规的方法对发酵后的茶叶进行杀青;

(5)高焙火、陈化:将茶叶置于竹焙笼中,茶叶量为竹焙笼体积的0.6倍,采用炭火进行烘焙,温度110℃,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在16 wt %;将茶叶置于陶瓷罐中,置于室内储藏,室内温度30℃,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陈化时间8d;将茶叶置于竹焙笼中,茶叶量为竹焙笼体积的0.7倍,采用炭火进行烘焙,温度130℃,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在10 wt %;将茶叶置于陶瓷罐中,置于室内储藏,室内温度30℃,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陈化时间20d;将茶叶置于竹焙笼中,茶叶量为竹焙笼体积的0.8倍,采用炭火进行烘焙,温度105℃,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在4 wt %;将茶叶置于陶瓷罐中,置于室内储藏,室内温度30℃,空间供氧量为每立方米1.0L/min,陈化时间40d;

(6)烘干:将陈化后的茶叶取出,采用炭火进行烘干,直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4%。

(7)窖藏:将木炭置于陶瓷罐底部并用木质隔板隔开,木炭用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1倍,将烘干至含水量为2 wt %的茶末用纱布包裹并置于隔板上,茶末用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1倍,将烘干后的茶叶放入陶瓷罐中,茶叶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6倍,将烘干至含水量为2 wt %的茶末用纱布包裹并置于茶叶的顶部并将木质隔板放置与茶末顶端,茶末用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1倍,将木炭用纱布包裹并置于顶端隔板上,木炭用量为陶瓷罐体积的0.1倍,用陶瓷平板盖住陶瓷罐并用石蜡密封,盖上陶瓷盖,将陶瓷罐置于储藏室中储藏,储藏室温度20℃,湿度60 wt %,储藏时间8年,即可制得一种善明陈年岩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