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紧压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8421阅读:10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茶紧压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以普洱茶、六堡茶为代表的黑茶传统上制成紧压茶,这是因为黑茶为后发酵茶,被紧压在一起后所导致的″渥堆″效应及益生菌的滋生不仅没有坏处,还有助于茶叶中的生化反应,有助于茶叶的后发酵。而且,制成紧压茶还方便茶叶的存放,利于茶叶后期的长时间自然发酵。中国绿茶名品最多,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类、烘青类、晒青类和蒸青类绿茶。无论何类绿茶都属于不发酵茶,如果先制成紧压茶,将无法完成制作工艺中的各道工序,也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发酵,故,绿茶传统上均为散茶。

但作为散茶,不仅容易受潮返青,容易吸收异味,对存放条件要求苛刻,而且容易破碎,不便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绿茶散茶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茶紧压茶的制备方法,利用该方法将绿茶制成紧压茶,既保持绿茶特有的风味,延长茶叶保质期,又方便绿茶的存放和携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绿茶紧压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加湿软化:将原料茶进行加湿,通过向茶叶喷洒水并搅匀进行加湿,然后加湿后的茶叶置于软化室中,用经过预冷的惰性气体往茶叶上方吹过,时间为6~8小时;

2)轻度杀青:将经过加湿软化的茶叶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100~120℃,杀青至手感柔软,嫩茎折而不断,青草气消失,透发清香;

3)模压成型:将轻度杀青的原料茶模压成预定形状的块状;

4)干燥定型:块状原料茶置于真空环境中,通过真空抽湿,并辅以光波加热和/或微波加热和冷却手段,将块状原料茶干燥至预定含水率,得到所需的成品绿茶紧压茶,所述预定含水率为≤6wt%。

进一步,所述步骤1)预冷的惰性气体的温度为4~8℃,惰性气体为氦气、氮气或者氩气。

进一步,完成步骤3)后,首先将所述块状原料茶放入保形模具中,置于真空环境中,然后再进行步骤4);保形模具具有与块状原料茶形状相匹配的内腔,模具侧壁上设置有供空气和水分排出的透孔。

进一步,所述绿茶包括晒青、蒸青、烘青三类,其中,晒青类是用日光进行晒干而成的绿茶,蒸青类是以蒸汽杀青方法制成的绿茶,烘青类是用焙笼进行烘干的绿茶。

无论是晒青、蒸青、烘青,每类绿茶都必须严格按各自工艺标准进行,才能形成其特有的内在品质,形成其独特的风味,而这些工序是无法在茶叶被模压在一起后进行的,故,本发明以制好的成品绿茶散茶作为原料茶,来制作绿茶紧压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由于制作时要对原料茶进行加湿软化,水、氧条件具备将引起茶叶的非酶促氧化,造成叶温上升,如果再具有适宜的温度,将引起茶叶的进一步发酵,包括加湿后的非酶促氧化,温度上升所产生的湿热作用,以及微生物引起的发酵等等。本发明将加湿后的茶叶置于软化室中,通过在其上方吹经过预冷处理的惰性气体,以减少非酶促氧化的进行,另一方面避免了单独置于真空无空气流动环境中软化引起的厌氧发酵问题,从而真正保持原料茶已有的品质。

2、将软化后的茶叶再次进行轻度杀青(成品青茶已经经过杀青处理),可以有效将原有茶叶的残余酶进行失活,同时有利于鞣酸的产生。干燥过程中采用真空状态下进行微波加热,除了促使块状原料茶内部深层的水分向表层转移之外,避免茶叶中的非酶性氧化作用,负压状态又降低了水分蒸发所需温度,减少湿热作用对茶质的损害,同时,微波加热还有助于杀灭茶叶中的微生物,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成品黄山毛峰(烘青类)散茶为原料茶,加工窝头状绿茶紧压沱茶。具体步骤如下:

1)加湿软化:将原料茶进行加湿,通过向茶叶喷洒水并搅匀进行加湿,然后加湿后的茶叶置于软化室中,用经过预冷4℃的氦气气体往茶叶上方吹过,时间为6小时;

2)轻度杀青:将经过加湿软化的茶叶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100℃,杀青至手感柔软,嫩茎折而不断,青草气消失,透发清香;

3)模压成型:利用带有窝头状模腔的模具将软化好的原料茶模压成窝头状,每个窝头状原料茶的湿重约130克,保压8分钟;

4)干燥定型:将窝头状原料茶从模具取出并放入侧壁排布有透气孔的保形模具中,连同保形模具一同置入真空环境中进行真空抽湿。对形状得到初步固化的窝头状原料茶进一步利用真空抽湿、微波加热、光波加热、冷却等手段,尽快排出其中的水分,将其含水率降低到4%,得到所需的窝头状绿茶紧压沱茶。

实施例2

以成品六安瓜片散茶为原料茶,加工窝头状绿茶紧压沱茶。具体步骤如下:

1)加湿软化:将原料茶进行加湿,通过向茶叶喷洒水并搅匀进行加湿,然后加湿后的茶叶置于软化室中,用经过预冷6℃的氮气气体往茶叶上方吹过,时间为7小时;

2)轻度杀青:将经过加湿软化的茶叶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110℃,杀青至手感柔软,嫩茎折而不断,青草气消失,透发清香;

3)模压成型:利用带有窝头状模腔的模具将软化好的原料茶模压成窝头状,每个窝头状原料茶的湿重约130克,保压10分钟;

4)干燥定型:将窝头状原料茶从模具取出并放入侧壁排布有透气孔的保形模具中,连同保形模具一同置入真空环境中进行真空抽湿。对形状得到初步固化的窝头状原料茶进一步利用真空抽湿、微波加热、光波加热、冷却等手段,尽快排出其中的水分,将其含水率降低到4%,得到所需的窝头状绿茶紧压沱茶。

实施例3

以成品西湖龙井散茶为原料茶,加工窝头状绿茶紧压沱茶。具体步骤如下:

1)加湿软化:将原料茶进行加湿,通过向茶叶喷洒水并搅匀进行加湿,然后加湿后的茶叶置于软化室中,用经过预冷8℃的氩气气体往茶叶上方吹过,时间为8小时;

2)轻度杀青:将经过加湿软化的茶叶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为110℃,杀青至手感柔软,嫩茎折而不断,青草气消失,透发清香;

3)模压成型:利用带有窝头状模腔的模具将软化好的原料茶模压成窝头状,每个窝头状原料茶的湿重约130克,保压4分钟;

4)干燥定型:将窝头状原料茶从模具取出并放入侧壁排布有透气孔的保形模具中,连同保形模具一同置入真空环境中进行真空抽湿。对形状得到初步固化的窝头状原料茶进一步利用真空抽湿、微波加热、光波加热、冷却等手段,尽快排出其中的水分,将其含水率降低到4%,得到所需的窝头状绿茶紧压沱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