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茶茶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9091阅读:2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茶茶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茶茶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构树(学名broussonetiapapyrifera)别名褚桃等,为桑科构属植物。我国对构树的认识和利用历史悠久,历史上,东汉时期蔡伦用构树皮造“蔡侯纸”;唐宋时期,采用构树皮制造专供上等人士使用的华丽纸张;北宋时期,蜀地商人用褚木造纸票“交子”进行交易。构芽和叶作为构树的主要产物,其主要功能在《本草纲目》上早有记载,褚叶具凉血、利水,治吐血,血崩、外伤出血、水肿等功效。大量研究表明,构叶中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类两大次生代谢活性物质,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性,抑制脂质氧化和血管平滑肌增殖、抗氧化、抗血小板凝聚、抗菌、抑制酪氨酸酶等作用,因此,构叶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降压、抗菌、抗病毒等功效。生物碱具有预防糖尿病、肥胖症及抗病毒感冒的功效,另外,构叶中的多糖成分同样对降糖有显著作用。构叶中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酸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达到18种,占构叶干物质的20%以上,构芽的蛋白更是高达30%以上。与茶叶不同的是,构茶里不含有咖啡因,因而不必担心构茶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构叶延缓衰老,构叶具有类似人参的补益与抗衰老、稳定神经系统的作用,能缓解生理变化引起的情绪激动,提高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抑制或清除自由基来防止细胞氧化损伤,从而达到延缓人体衰老的养生功效。构茶作为天然无毒的药食两用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构树作为我国的扶贫树种,当前在很多地方推广种植了构树,因为叶片蛋白含量高,被作为蛋白饲料开发利用,构树芽和嫩叶,制成构茶,用于饮料、保健食品等方面,是构叶综合利用的较好出路,可实现加工增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构茶茶叶的制备方法,提高构树产业的产品附加值,突出构树的药理价值的优势。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构茶茶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采摘构树主侧枝顶芽作为茶叶,且留1~3片嫩叶;

s2.将茶叶进行摊青处理至含水量65~75%,控制茶叶堆积厚度10~30cm,摊青时间1~4h;

s3.然后将茶叶投入蒸锅进行杀青处理,具体为:在蒸锅内水沸腾5min后投叶,控制投叶的厚度为2~5cm,然后焖杀2~3min,再敞开杀青1~2min,取出茶叶放凉;

s4.将茶叶烘烤至含水量为50~60%,放凉,揉捻成条;

s5.将茶叶在65~85℃下初烘10~15min,然后在40~65℃下足烘60~90min至茶叶手捻即碎,得到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茶叶采摘时间为三月至清明节或十月至晚霜,采摘构树芽体饱满的主侧枝芽,所述芽体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芽体直径为0.2~0.5c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摊青处理过程中避光,同时茶叶底部通风。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烘烤温度为115~14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揉捻通过人工揉捻5~10min或机械揉捻15~30min。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初烘茶叶至含水量为30~4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足烘茶叶至含水量≤8%。

进一步地,所述成品采用真空包装、冷藏保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构茶茶叶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采用构树芽和嫩叶为原料制备茶叶,提高构树产业的产品附加值,突出构树的药理价值的优势,对促进构树的种植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得的构茶茶叶图;

图2为本发明制得的构茶茶叶开水冲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

一种构茶茶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采摘构树主侧枝顶芽作为茶叶,且留1~3片嫩叶;

s2.将茶叶进行摊青处理至含水量65~75%,控制茶叶堆积厚度10~30cm,摊青时间1~4h;

s3.然后将茶叶投入蒸锅进行杀青处理,具体为:在蒸锅内水沸腾5min后投叶,控制投叶的厚度为2~5cm,然后焖杀2~3min,再敞开杀青1~2min,取出茶叶放凉;在投叶后,控制蒸锅内水在2min内达到85℃;

s4.将茶叶烘烤至含水量为50~60%,达到提香的目的,放凉,揉捻成条,每次揉捻量为45~55g;

s5.将茶叶在65~85℃下初烘10~15min,放凉,然后在40~65℃下足烘60~90min至茶叶手捻即碎,得到成品。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茶叶采摘时间为三月至清明节或十月至晚霜,采摘构树芽体饱满的主侧枝芽,所述芽体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芽体直径为0.2~0.5cm,芽体内固形物含量丰富。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摊青处理过程中避光,同时茶叶底部通风;同时茶叶的堆积厚度根据温度和湿度调整。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烘烤温度为115~140℃。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中揉捻通过人工揉捻5~10min或机械揉捻15~30min。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中初烘茶叶至含水量为30~40%。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中足烘茶叶至含水量≤8%。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成品采用真空包装、冷藏保存。

试验例1

在北京采集构树的饱满芽,一芽两叶,芽体直径在0.4±0.1cm,摊青厚度10cm,摊放2h后,水分降低至69%;将摊青后的构叶,100g平铺在蒸锅内,蒸锅预热沸腾5min后投料,投料厚度2cm,构芽叶在30s后,温度上升至85℃,焖杀青2min后,开锅盖维持沸腾杀青2min,取出放凉后,放入鼓风式干热机内,120℃提香20min,水分含量降低至60%取出,每50g一次,手工揉捻成条,揉捻时间10min;揉捻成条的构茶85℃鼓风式干热机内烘干10min,水分降低至40%,放入55℃鼓风式干热机内烘干90min,至含水量5%。用真空袋,用真空热风机,抽真空热封,即成产品;如图1和图2所示,制备的构树茶经开水冲泡后香味浓郁,色泽呈绿色通明且稳定,冲泡的构树茶液过夜后颜色仍绿色通亮。

试验例2

在北京采集构树的饱满芽,一芽两叶,芽体直径在0.4±0.1cm,摊青厚度15cm,摊放2.2h后,水分降低至68%;将摊青后的构叶,100g平铺在蒸锅内,蒸锅预热沸腾5min后投料,投料厚度2cm,构芽叶在30s后,温度上升至85℃,焖杀青2min后,开锅盖维持沸腾杀青2.5min,取出放凉后,放入鼓风式干热机内,120℃提香20min,水分含量降低至58%取出,每45g一次,手工揉捻成条,揉捻时间8min;揉捻成条的构茶85℃鼓风式干热机内烘干10min,水分降低至40%,放入55℃鼓风式干热机内烘干80min,至含水量6%。用真空袋,用真空热风机,抽真空热封,即成产品;制备的构树茶经开水冲泡后香味浓郁,色泽呈绿色通明且稳定,冲泡的构树茶液过夜后颜色仍绿色通亮。

试验例3

在北京采集构树的饱满芽,一芽两叶,芽体直径在0.4±0.1cm,摊青厚度10cm,摊放2h后,水分降低至69%;将摊青后的构叶,100g平铺在蒸锅内,蒸锅预热沸腾5min后投料,投料厚度2cm,构芽叶在30s后,温度上升至85℃,焖杀青2min后,开锅盖维持沸腾杀青2min,取出放凉后,放入鼓风式干热机内,120℃提香20min,水分含量降低至60%取出,每55g一次,机械揉捻成条,揉捻时间20min;揉捻成条的构茶85℃鼓风式干热机内烘干10min,水分降低至40%,放入60℃鼓风式干热机内烘干85min,至含水量5.5%。用真空袋,用真空热风机,抽真空热封,即成产品;制备的构树茶经开水冲泡后香味浓郁,色泽呈绿色通明且稳定,冲泡的构树茶液过夜后颜色仍绿色通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