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谷物基可食用餐具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兴旺给一次性餐具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十几年来以发泡塑料餐具为首的一次性餐具发展迅速,而塑料餐具使用后难回收利用及难降解等问题,造成了“白色污染”;同时,塑料餐具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在加热后可融入食品中,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研究制备替代发泡塑料餐具的绿色环保一次性餐具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研究者利用淀粉、玉米秸秆、稻壳、花生壳等为主要原料,辅以粘合剂和特殊成型工艺,开发出了一次性可降解餐具,这些餐具虽然解决了塑料餐具难降解的问题,但大多加工成本较高,且有些材料降解需要较长的周期,用后随意扔掉同样会造成大量的生活垃圾,对原材料也是一种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利用天然谷物原料,研制出具有一定硬脆度、耐热性、防水性、耐油性,贮藏时间长、无污染的可直接食用餐具。与塑料餐具相比,可避免其难回收、难降解而引起的环境污染的问题;与现有的植物淀粉或纤维材料一次性餐具相比,本发明营养丰富,口感好,用餐后可直接食用。此外,还可以调制成不同的口味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可制成餐勺,餐叉,筷子,餐盘等各种餐具。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谷物基可食用餐具,包括谷物粉和辅料;所述谷物粉质量份为全麦粉60-80份,高粱粉5-20份,米粉5-15份,小米粉0-10份,紫薯粉0-10份;所述辅料包括30-40份水、3-5份黄油和0-5份调味料。
所述调味料为蔗糖、食盐、绿茶粉、辣椒粉的一种或几种。
一种谷物基可食用餐具的制作方法,将谷物粉经微波辅助处理,将谷物粉经微波辅助处理,再进行焙炒预熟化处理或干热预熟化处理,微波辅助处理功率为500-800w,时间为30-120s,焙炒预熟化处理功率为900-1800w,时间为0.5-10min,干热预熟化处理温度为100-120℃,时间为0.5-30min;将经微波辅助处理后再经焙炒预熟化处理或干热预熟化处理后的谷物粉与辅料和成面团;将和好的面团,放入模具保温定型后,脱模转入烤箱进行焙烤,焙烤过程中加压1-2次;焙烤至九成熟后用涂膜液涂膜,涂膜后继续焙烤1-2min,得到成品。
优选地,所述保温定型的温度为65-85℃,时间为5-10min。
优选地,所述焙烤温度为120-150℃,施加压力为80-400n。
优选地,所述涂膜液为2-5%浓度的米粉或淀粉糊化液。
优选地,所述微波辅助处理的微波处理功率为700w,时间为90s;焙炒预熟化处理功率为1000w,时间为5min或干热预熟化处理温度为100℃,时间为30min。
本发明中添加了米粉,米粉中含有大量淀粉,可以保持产品的结构稳定性且使产品的表面光滑,采用微波辅助处理,再进行焙炒预熟化处理或干热预熟化处理后的谷物粉可提高谷物淀粉糊化温度和糊化粘度,促进谷物蛋白组分聚合,降低其可溶解性;可以保证产品的致密性和耐热耐水性能,并使产品具有良好的硬脆性;此外,对谷物原料中的氧化酶类起到灭活的作用,改善产品色泽。微波加热具有加热均匀、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实现温度升降的快速控制,提高加热效率,有利于自动化和连续化生产;焙烤前经65-85℃保温定型,使水分部分均匀蒸发,防止后期焙炒过程中水分蒸发过快,出现裂纹和发生膨胀。创新了间歇加压焙烤工艺,在塑形和加热的过程中给予其外力,充分保证可食用餐具质地紧密度和硬脆度,进一步增强其耐水性和机械强度。涂膜是为了使该可食用性餐具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水化层,防止水分子和油的渗入,很好地保证了其较好的功能特性。综合以上工艺,充分保证了餐具的可食用性、安全性、以及良好的耐水耐油特性和机械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详细了解本发明的生产工艺,下面结合具体实例来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应理解,下列具体实施例仅为说明目的,并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制。
实施例1
将全麦粉60份,高粱粉20份,米粉15份,小米粉5份经微波辅助处理和焙炒预熟化处理,微波辅助处理功率为500w,时间为120s,焙炒预熟化处理功率为900w,时间为10min;将微波辅助处理和焙炒预熟化处理后的谷物粉和黄油3份,蔗糖5份与水30份混匀后加入到和面机中,和成面团,揉圆;将和好的面团分成大小适中的几份,将其按压到模具当中,保温定型,保温温度为85℃,保温时间为5min;保温定型后将餐具从模具取出,放入烤盘进行间歇式加压焙烤,温度保持在120℃,期间加压1次,施加的压力为80n;焙烤至九成熟的餐具用刷子均匀涂上2%浓度的米粉糊化液;将涂好膜的餐具再次放入烤盘,继续焙烤1min,使餐具成型;冷却后进行功能性和食用性测试。
实施例2:
将全麦粉60份,高粱粉5份,米粉15份,小米粉10份,紫薯粉10份经微波辅助处理和焙炒预熟化处理,微波辅助处理功率为800w,时间为30s,焙炒预熟化处理功率为1800w,时间为0.5min;将微波辅助处理和焙炒预熟化处理后的谷物粉和黄油5份,绿茶粉2份,辣椒粉1份,食盐2份与水40份混匀后加入到和面机中,和成面团,揉圆;将和好的面团分成大小适中的几份,将其按压到模具当中,保温定型,保温温度为65℃,保温时间为10min;保温定型后将餐具从模具取出,放入烤盘进行间歇式加压焙烤,温度保持在120℃,期间加压1次,施加的压力为400n;焙烤至九成熟的餐具用刷子均匀涂上2%浓度的米粉糊化液;将涂好膜的餐具再次放入烤盘,继续焙烤2min,使餐具成型;冷却后进行功能性和食用性测试。
实施例3:
将全麦粉80份,高粱粉5份,米粉15份于微波辅助处理和干热预熟化处理,微波辅助处理功率为500w,时间为120s,干热预熟化处理温度为100℃,时间为30min;将微波辅助处理和干热预熟化处理后的谷物粉和黄油3份,绿茶粉2份,辣椒粉1份,蔗糖1份与水30份混匀后加入到和面机中,和成面团,揉圆;将和好的面团分成大小适中的几份,将其按压到模具当中,保温定型,保温温度为85℃,保温时间为5min;保温定型后将餐具从模具取出,放入烤盘进行间歇式加压焙烤,温度保持在120℃,期间加压1次,施加的压力为80n;焙烤至九成熟的餐具用刷子均匀涂上2%浓度的米粉糊化液;将涂好膜的餐具再次放入烤盘,继续焙烤1min,使餐具成型;冷却后进行功能性和食用性测试。
实施例4:
将全麦粉80份,高粱粉5份,米粉5份,紫薯粉10份于微波辅助处理和干热预熟化处理,微波辅助处理功率为800w,时间为30s,干热预熟化处理温度为120℃,时间为0.5min;将微波辅助处理和干热预熟化处理后的谷物粉和黄油5份与水40份混匀后加入到和面机中,和成面团,揉圆;将和好的面团分成大小适中的几份,将其按压到模具当中,保温定型,保温温度为65℃,保温时间为10min;保温定型后将餐具从模具取出,放入烤盘进行间歇式加压焙烤,温度保持在150℃,期间加压2次,施加的压力为400n;焙烤至九成熟的餐具用刷子均匀涂上5%浓度的米粉糊化液;将涂好膜的餐具再次放入烤盘,继续焙烤1min,使餐具成型;冷却后进行功能性和食用性测试。
实施例5:
将全麦粉80份,高粱粉5份,米粉5份,小米粉10份于微波辅助处理和干热预熟化处理,微波辅助处理功率为700w,时间为90s,干热预熟化处理温度为100℃,时间为30min;将微波辅助处理和干热预熟化处理后的谷物粉和黄油3份,绿茶粉2份,辣椒粉1份,食盐1份与水40份混匀后加入到和面机中,和成面团,揉圆;将和好的面团分成大小适中的几份,将其按压到模具当中,保温定型,保温温度为65℃,保温时间为10min;保温定型后将餐具从模具取出,放入烤盘进行间歇式加压焙烤,温度保持在150℃,期间加压2次,施加的压力为400n;焙烤至九成熟的餐具用刷子均匀涂上5%浓度的米粉糊化液;将涂好膜的餐具再次放入烤盘,继续焙烤2min,使餐具成型;冷却后进行功能性和食用性测试。
实施例6:
将全麦粉60份,高粱粉20份,米粉5份,小米粉10份,紫薯粉5份于微波辅助处理和焙炒预熟化处理,微波辅助处理功率为700w,时间为90s,焙炒预熟化处理功率为1000w,时间为5min;将微波辅助处理和焙炒预熟化处理后的谷物粉和黄油5份与水40份混匀后加入到和面机中,和成面团,揉圆;将和好的面团分成大小适中的几份,将其按压到模具当中,保温定型,保温温度为65℃,保温时间为10min;保温定型后将餐具从模具取出,放入烤盘进行间歇式加压焙烤,温度保持在150℃,期间加压2次,施加的压力为400n;焙烤至九成熟的餐具用刷子均匀涂上5%浓度的米粉糊化液;将涂好膜的餐具再次放入烤盘,继续焙烤2min,使餐具成型;冷却后进行功能性和食用性测试。
性能测试:测定实施例1-6的耐水性,耐油性。
软化系数k=fw/f
式中:fw—材料在饱和水或食用油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f—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