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直根条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9411阅读:11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普洱茶直根条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的普洱茶加工技术多为机器加工,其锅温温度统一设定,揉捻机器的时间也是统一设定,而茶叶由于叶种不同,大小不同,薄厚不同,机器无法保证每一片茶叶都熟透,揉捻程度无法达到统一,无法保证高品质;现代技术也有部分使用传统铁锅炒制,但炒制时间均在九分钟至半小时内完成,温度均在120至180度之间,高温使茶叶提香迅速,快速蒸发水分达到干燥,但也使酶猝死后期影响转化,减少茶叶转化寿命;现代工艺机器揉捻无法做到程度统一,另外机器力度过大会造成叶片细胞壁破坏严重,茶汁流出,茶叶不耐泡,或条索紧结,外形不好看,没有普洱茶的外形条索肥硕霸气之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普洱茶直根条茶加工方法,其可使加工的每片茶叶都熟透、但不破坏香份及内含物质,可延长茶叶寿命,越存越香,其甩条技术可做到根据不同茶叶情况进行不同甩条力度,保证茶叶品质提高,减少茶叶破碎率,节约经济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普洱茶直根条茶加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手工采摘鲜茶叶原料;

(2)采用全手工炒制步骤(1)采摘的鲜茶叶原料,保证每一片鲜茶叶原料的芽、叶都翻炒到;

(3)将步骤(2)翻炒后的茶叶出锅后马上摊晾降温;

(4)对步骤(3)得到的降温后的茶叶进行多次揉捻,保证每一根茶叶都被揉到,揉捻完后将茶叶全部平铺开,充分和氧气接触、透气;

(5)将步骤(4)得到的茶叶多根放在手中捏住,根部在簸箕里抽甩多次,直至叶子和芽头垂直,再一根一根在簸箕里摆好,一根一根捋直按压,不动,有缝隙的把茶叶一根一根摆好整个簸箕捋好;

(6)将步骤(5)摆放在整个簸箕中的茶叶放置在太阳下暴晒,直至茶叶完全干透,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六为止。

优选地,所述步骤(1)选用的鲜茶叶原料为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古六大茶山原料。

优选地,采摘的标准为:所述鲜茶叶原料采用头春头拨一芽三叶,芽尖至梗的根部的长度达到18公分以上,手工采摘,保留马蹄梗。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翻炒一锅的鲜茶叶原料的量为五公斤,使用传统铁锅,木柴加热,温度控制在60-70度左右,双手在锅中采用抖动、翻炒、退、捂动作,时间为30-60分钟,直至芽头呈灰白叶子呈墨绿色。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将降温的茶叶用双手抖动把茶叶摊开,五分钟后再进行抖动,温度降到双手抓住茶叶不烫手,不粘手为止。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揉捻时动作呈太极式左揉、右揉及圆揉,力度均衡,五至十分钟摊开晾一下,再进行第二次揉捻,时间同上。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将五根或六根茶叶把根部集中在一起放在手中捏住在簸箕里抽甩,反复十至二十次。

优选地,所述步骤(6)的茶叶在暴晒过程中不动不翻,一次性晒干即成。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普洱茶直根条茶加工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传统铁锅手工炒制,木柴加热,可以随时加柴提升温度,也可以及时撤掉木柴降低温度,根据鲜叶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翻炒动作,抖、捂、闷等来保证每一片茶叶完全与锅底接触,每一片茶叶都熟透;

2、本发明中的锅温控制在100度以下,老叶温度略高,嫩芽温度略低,60-70度左右低温慢炒,时间达到30-60分钟,入锅直至出锅没有声音,保证了茶叶熟透但不破坏香份及内含物质(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及微量元素低温时不会遭到破坏及高温的猝死),后期慢慢散发相互转化,延长了茶叶的寿命,越存越香;

3、本发明采用手工揉捻,老叶时间略长,嫩叶时间略短,时间为5-10分钟,甩条时间在15分钟,老叶时间略长,力度越大,嫩叶时间略短,力度略小,根据茶叶的粗细,水分的大小,叶片的厚薄进行不同程度的揉捻,本发明的甩条技术做到根据不同茶叶情况进行不同的甩条力度,保证茶叶品质的提高,另外甩条后茶叶根根直立,最大程度的保存了茶叶条索的完整度和匀整度,不用进行后期的挑拣黄片和筛分节约了人力成本,也减少了茶叶的破碎率,节约了经济成本;

4、本发明普洱茶直根条茶可直接进行冲泡,而现代工艺的普洱茶饼茶砖茶等都需要茶针分解撬开,一来比较难撬,二来茶叶撬后容易碎,三来无法掌握泡茶的量,不方便品饮和冲泡,直根条茶可直接进行冲泡或煮,根根分明,直观茶叶外形更干净,展现了普洱茶肥硕完整霸气的外观,冲泡方便便捷,茶叶随意抓取,茶叶条索完整,更有利于后期转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普洱茶直根条茶加工方法的实施例,其加工步骤为:

(1)采用手工采摘鲜茶叶原料,鲜茶叶原料为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古六大茶山原料,其中蛮砖和易武的鲜茶叶原料符合要求,为国有林中的大叶种;鲜茶叶原料的采摘标准是:鲜茶叶原料采用头春头拨(即经过一个越冬期后第一次发芽)一芽三叶,芽尖至梗的根部的长度(直线距离)达到18公分以上,手工采摘,保留马蹄梗;

(2)采用全手工炒制步骤(1)采摘的鲜茶叶原料,翻炒一锅的鲜茶叶原料的量为五公斤,使用传统铁锅,木柴加热,温度控制在60-70度左右,双手在锅中采用抖动、翻炒、退、捂动作,时间为30-60分钟,优选40-50分钟,本实施例采用40分钟,直至芽头呈灰白叶子呈墨绿色,保证每一片鲜茶叶原料的芽、叶都翻炒到;

(3)将步骤(2)翻炒后的茶叶出锅后马上摊晾降温,用双手抖动把茶叶摊开,五分钟后再进行抖动,温度降到双手抓住茶叶不烫手,不粘手时为止;

(4)对步骤(3)得到的茶叶降温后进行揉捻,揉捻时动作呈太极式左揉、右揉及圆揉,力度均衡,不能太大,五分钟摊开晾一下,再进行第二次揉捻,时间同上,保证每一根茶叶都被揉到,揉捻完后将茶叶全部平铺开,充分和氧气接触、透气;

(5)将步骤(4)得到的茶叶多根放在手中捏住,即五根或六根茶叶把根部集中在一起放在手中捏住在簸箕里抽甩,反复十至二十次,直至叶子和芽头垂直,再一根一根在簸箕里摆好,一根一根捋直按压,不动,有缝隙的把茶叶一根一根摆好整个簸箕捋好;

(6)将步骤(5)摆放在整个簸箕中的茶叶放置在太阳下暴晒,暴晒过程中不动不翻,一次性晒干即成,直至茶叶完全干透,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六为止。

实施例2

本发明普洱茶直根条茶加工方法的实施例,其加工步骤为:

(1)采用手工采摘鲜茶叶原料,鲜茶叶原料为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古六大茶山原料,其中蛮砖和易武的鲜茶叶原料符合要求,为国有林中的大叶种;鲜茶叶原料的采摘标准是:鲜茶叶原料采用头春头拨(即经过一个越冬期后第一次发芽)一芽三叶,芽尖至梗的根部的长度(直线距离)达到18公分以上,手工采摘,保留马蹄梗;

(2)采用全手工炒制步骤(1)采摘的鲜茶叶原料,翻炒一锅的鲜茶叶原料的量为五公斤,使用传统铁锅,木柴加热,温度控制在60-70度左右,双手在锅中采用抖动、翻炒、退、捂动作,时间为30-60分钟,优选40-50分钟,本实施例采用50分钟,直至芽头呈灰白叶子呈墨绿色,保证每一片鲜茶叶原料的芽、叶都翻炒到;

(3)将步骤(2)翻炒后的茶叶出锅后马上摊晾降温,用双手抖动把茶叶摊开,五分钟后再进行抖动,温度降到双手抓住茶叶不烫手,不粘手时为止;

(4)对步骤(3)得到的茶叶降温后进行揉捻,揉捻时动作呈太极式左揉、右揉及圆揉,力度均衡,不能太大,十分钟摊开晾一下,再进行第二次揉捻,时间同上,保证每一根茶叶都被揉到,揉捻完后将茶叶全部平铺开,充分和氧气接触、透气;

(5)将步骤(4)得到的茶叶多根放在手中捏住,即五根或六根茶叶把根部集中在一起放在手中捏住在簸箕里抽甩,反复十至二十次,直至叶子和芽头垂直,再一根一根在簸箕里摆好,一根一根捋直按压,不动,有缝隙的把茶叶一根一根摆好整个簸箕捋好;

(6)将步骤(5)摆放在整个簸箕中的茶叶放置在太阳下暴晒,暴晒过程中不动不翻,一次性晒干即成,直至茶叶完全干透,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六为止。

实施例3

本发明普洱茶直根条茶加工方法的实施例,其加工步骤为:

(1)采用手工采摘鲜茶叶原料,鲜茶叶原料为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古六大茶山原料,其中蛮砖和易武的鲜茶叶原料符合要求,为国有林中的大叶种;鲜茶叶原料的采摘标准是:鲜茶叶原料采用头春头拨(即经过一个越冬期后第一次发芽)一芽三叶,芽尖至梗的根部的长度(直线距离)达到18公分以上,手工采摘,保留马蹄梗;

(2)采用全手工炒制步骤(1)采摘的鲜茶叶原料,翻炒一锅的鲜茶叶原料的量为五公斤,使用传统铁锅,木柴加热,温度控制在60-70度左右,双手在锅中采用抖动、翻炒、退、捂动作,时间为30-60分钟,优选40-50分钟,本实施例采用45分钟,直至芽头呈灰白叶子呈墨绿色,保证每一片鲜茶叶原料的芽、叶都翻炒到;

(3)将步骤(2)翻炒后的茶叶出锅后马上摊晾降温,用双手抖动把茶叶摊开,五分钟后再进行抖动,温度降到双手抓住茶叶不烫手,不粘手时为止;

(4)对步骤(3)得到的茶叶降温后进行揉捻,揉捻时动作呈太极式左揉、右揉及圆揉,力度均衡,不能太大,八分钟摊开晾一下,再进行第二次揉捻,时间同上,保证每一根茶叶都被揉到,揉捻完后将茶叶全部平铺开,充分和氧气接触、透气;

(5)将步骤(4)得到的茶叶多根放在手中捏住,即五根或六根茶叶把根部集中在一起放在手中捏住在簸箕里抽甩,反复十至二十次,直至叶子和芽头垂直,再一根一根在簸箕里摆好,一根一根捋直按压,不动,有缝隙的把茶叶一根一根摆好整个簸箕捋好;

(6)将步骤(5)摆放在整个簸箕中的茶叶放置在太阳下暴晒,暴晒过程中不动不翻,一次性晒干即成,直至茶叶完全干透,含水量低于百分之六为止。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