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热养胃西瓜子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0377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热养胃西瓜子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瓜子种类较多,具有多种蛋白质、维生素、不饱和油脂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休闲类食品。目前常规的西瓜子加工方法,是先用盐水或卤液浸泡原料,之后将其中的水分炒干或烘干,最后再喷洒各种调味剂,或者在烘干或炒干的过程中投放各种调味料,以形成不同风味的西瓜子,虽然可口美味,但是通过盐水或卤液浸泡炒制的瓜子,吃多容易上火,经常食用会影响身体健康,保健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清热养胃西瓜子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材料易得,制得的西瓜子脆度适中,药香明显、香味浓郁生津、持久自然,不易上火,同时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能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具有益血补气、滋阴清热、解毒养胃等功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清热养胃西瓜子制备方法,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制备:

S1、按重量份称取20-30份薄荷、5-10份芦根、5-10份金银花、5-10份野菊花、4-10份连翘、4-8份大黄、3-6份山楂、5-10份木香、2-4份蒲公英、6-12份黑米、5-10份黑豆、3-6份黑芝麻;

S2、将200-300份西瓜子置于250-330份石灰水中浸泡2.5-3.5h,捞出,用清水洗净,去掉壳上黏膜,晒干后得到物料A;

S3、将蒲公英、黑米、黑豆、黑芝麻研磨成粉末,与120-150份清水混合均匀,升温至45-55℃,然后加入物料A,煮制后捞出,得到物料B;

S4、将薄荷、芦根、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大黄、山楂、木香磨成粉末,与200-300份清水、1-2份红糖充分混合,然后均匀喷洒在物料B表面,进行干蒸,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C;

S5、将物料C进行烘烤,得到清热养胃西瓜子。

优选地,S2中的西瓜子为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霉变、无腐烂的西瓜子。

优选地,S2中石灰水的浓度为0.12-0.15g/ml。

优选地,S3中煮制温度为80-90℃,煮制时间为1-2h。

优选地,S4中干蒸温度为110-120℃,干蒸时间为15-20min。

优选地,S5中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将物料C在125-135℃下烘烤30-40min,每4-6min翻动一次,再升温至145-160℃,烘烤10-15min,每2-3min翻动一次,然后摊凉至40-45℃,得到清热养胃西瓜子。

优选地,S5中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将物料C在128-132℃下烘烤32-38min,每4.5-5.6min翻动一次,再升温至150-155℃,烘烤12-14min,每2.2-2.6min翻动一次,然后摊凉至42-44℃,得到清热养胃西瓜子。

本发明中将西瓜子置于石灰水中浸泡,不仅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还能破坏西瓜子壳表层的黏膜,利于西瓜子的脱膜处理,促进西瓜子对草药中活性成分的有效吸收;再将西瓜子先后进行煮制和干蒸,其中,煮制过程中选用由蒲公英、黑米、黑豆和黑芝麻混合制得的水溶液,干蒸选用由薄荷、芦根、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大黄、山楂和木香粉末混合制得的中草药药液,通过煮制和干蒸操作,使得西瓜子充分吸收蒲公英、黑米、黑豆、黑芝麻、薄荷、芦根、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大黄、山楂和木香粉末中的活性成分,上述各物料带有的香气渗入西瓜子外皮,使西瓜子具有香味浓郁,风味独特,同时西瓜子吸附上述各物料中的活性成分,使西瓜子具有益血补气、滋阴清热、解毒养胃、安神健体、消除疲劳的疗效的功效,其中的花青素,可为人体带来多种益处,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的损伤,长期食用本发明西瓜子,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好,风味独特,且本发明中西瓜子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可以有效防止西瓜子氧化褐变,延长西瓜子的保存期,减少合成防腐剂的使用,使制得的西瓜子更加健康,满足广大消费者健康的饮食观念;在烘烤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工艺参数,吸附在西瓜子外皮上的红糖与黑米、黑豆、黑芝麻配合,发生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使其不经炒制就赋予西瓜子独特的焦香味,食用时不脏手,通过烘制,使西瓜子香气浓郁,香型层次分明、香味浓郁生津、持久自然;摊凉后得到的西瓜子脆度适中,口感好,迎合人们的食用习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清热养胃西瓜子制备方法,步骤简单,材料易得,制得的西瓜子药香明显、香型层次分明、香味浓郁生津、持久自然,同时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能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的损伤,具有益血补气、滋阴清热、解毒养胃等功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清热养胃西瓜子制备方法,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制备:

S1、按重量份称取20份薄荷、10份芦根、5份金银花、10份野菊花、4份连翘、8份大黄、3份山楂、10份木香、2份蒲公英、12份黑米、5份黑豆、6份黑芝麻;

S2、将200份西瓜子置于250份石灰水中浸泡2.5h,捞出,用清水洗净,去掉壳上黏膜,晒干后得到物料A;

S3、将蒲公英、黑米、黑豆、黑芝麻研磨成粉末,与120份清水混合均匀,升温至45℃,然后加入物料A,煮制后捞出,得到物料B;

S4、将薄荷、芦根、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大黄、山楂、木香磨成粉末,与200份清水、1份红糖充分混合,然后均匀喷洒在物料B表面,进行干蒸,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C;

S5、将物料C得到的西瓜子进行烘烤,得到清热养胃西瓜子。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清热养胃西瓜子制备方法,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制备:

S1、按重量份称取30份薄荷、5份芦根、10份金银花、5份野菊花、10份连翘、4份大黄、6份山楂、5份木香、4份蒲公英、6份黑米、10份黑豆、3份黑芝麻;

S2、将300份西瓜子置于330份石灰水中浸泡3.5h,捞出,用清水洗净,去掉壳上黏膜,晒干后得到物料A;

S3、将蒲公英、黑米、黑豆、黑芝麻研磨成粉末,与150份清水混合均匀,升温至55℃,然后加入物料A,煮制后捞出,得到物料B;

S4、将薄荷、芦根、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大黄、山楂、木香磨成粉末,与300份清水、2份红糖充分混合,然后均匀喷洒在物料B表面,进行干蒸,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C;

S5、将物料C进行烘烤,得到清热养胃西瓜子。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清热养胃西瓜子制备方法,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制备:

S1、按重量份称取25份薄荷、8份芦根、7份金银花、8份野菊花、6份连翘、6份大黄、5份山楂、7份木香、3份蒲公英、9份黑米、8份黑豆、4.5份黑芝麻;

S2、将250份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霉变、无腐烂的西瓜子置于280份0.14g/ml的石灰水中浸泡3h,捞出,用清水洗净,去掉壳上黏膜,晒干后得到物料A;

S3、将蒲公英、黑米、黑豆、黑芝麻研磨成粉末,与135份清水混合均匀,升温至50℃,然后加入物料A,在85℃下煮制1.5h后捞出,得到物料B;

S4、将薄荷、芦根、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大黄、山楂、木香磨成粉末,与250份清水、1.6份红糖充分混合,然后均匀喷洒在物料B表面,在115℃下干蒸18min进行干蒸,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C;

S5、将物料C在130℃下烘烤35min,每5min翻动一次,再升温至150℃,烘烤12min,每2.5min翻动一次,然后摊凉至42℃,得到清热养胃西瓜子。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清热养胃西瓜子制备方法,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制备:

S1、按重量份称取22份薄荷、8.5份芦根、6.5份金银花、8.5份野菊花、5.5份连翘、7份大黄、3.6份山楂、8份木香、2.4份蒲公英、10份黑米、6.5份黑豆、5.5份黑芝麻;

S2、将220份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霉变、无腐烂的西瓜子置于275份0.12g/ml的石灰水中浸泡2.7h,捞出,用清水洗净,去掉壳上黏膜,晒干后得到物料A;

S3、将蒲公英、黑米、黑豆、黑芝麻研磨成粉末,与120-150份清水混合均匀,升温至48℃,然后加入物料A,在80℃下煮制2h煮制后捞出,得到物料B;

S4、将薄荷、芦根、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大黄、山楂、木香磨成粉末,与200-300份清水、1-2份红糖充分混合,然后均匀喷洒在物料B表面,在110℃下干蒸20min进行干蒸,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C;

S5、将物料C在125℃下烘烤40min,每4min翻动一次,再升温至145℃,烘烤15min,每3min翻动一次,然后摊凉至40℃,得到清热养胃西瓜子。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清热养胃西瓜子制备方法,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制备:

S1、按重量份称取28份薄荷、6份芦根、8.5份金银花、6.5份野菊花、8份连翘、5份大黄、5份山楂、6.5份木香、3.4份蒲公英、7.5份黑米、8.5份黑豆、3.6份黑芝麻;

S2、将280份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无霉变、无腐烂的西瓜子置于320份0.15g/ml的石灰水中浸泡3.2h,捞出,用清水洗净,去掉壳上黏膜,晒干后得到物料A;

S3、将蒲公英、黑米、黑豆、黑芝麻研磨成粉末,与140份清水混合均匀,升温至52℃,然后加入物料A,在90℃下煮制1h煮制后捞出,得到物料B;

S4、将薄荷、芦根、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大黄、山楂、木香磨成粉末,与290份清水、1.9份红糖充分混合,然后均匀喷洒在物料B表面,在120℃下干蒸15min进行干蒸,冷却至室温,得到物料C;

S5、将物料C在135℃下烘烤30min,每6min翻动一次,再升温至160℃,烘烤10min,每2min翻动一次,然后摊凉至45℃,得到清热养胃西瓜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