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上火型口腔溃疡的凉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33197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凉茶领域,尤其涉及。



背景技术:

凉茶是传统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广东凉茶是中国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凉茶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2006年5月20日,凉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茶"既不凉、也不是茶"。它是广东、香港、澳门地区民间常用复方或单味土产草药煎熬而成的饮料,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凉茶是人们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食用、总结出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饮料。它有特定的术语指导人们日常饮用,既无剂量限制,也无需医生指导名录。

上火型口腔溃疡是人们经常感染的疾病,人们常吃煎炸食物更易感染。口腔溃疡另人疼痛难受,如果处理不好,一般自愈的周期需要一个星期,影响到生活饮食、说话甚至睡眠。口腔溃疡易反复发作,缠绵不除,若能立足中医理法方药及时治疗或提前养生调理,则可有效控制其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收到预防及治疗上火型口腔溃疡效果的凉茶及其制备方法。易感染上火型口腔溃疡的人群若能及时服用此凉茶,可起到预防功能,感染初期服用能尽快控制其发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上火型口腔溃疡的凉茶,其原料包括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制附子、肉桂、黄连。

具体地,其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熟地黄20-25克、山萸肉15-20克、淮山药20-25克、茯苓15-20克、丹皮10-15、泽泻10-15克、制附子10-15克、肉桂3-6克、黄连10-15克。

具体地,以340重量份计,制作原料还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冰糖3-5份、白沙糖3-5份、食用盐1-5份、水余量。

一种治疗上火型口腔溃疡的凉茶的制备方法,是指将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制附子、肉桂、黄连分别清洗,把制附子先煎30秒,把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及煎好的制附子混合浸泡,封闭煎煮30分钟,关火后加入肉桂封闭焗30分钟,焗好后过滤添加冰糖、白沙糖、食用盐进行调配,最后加入余量水至规定的重量。

具体地,所用的水为纯净水或蒸馏水。

本发明各种原料作用如下:

生地黄: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

山萸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内热消渴。

茯苓: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

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

泽泻:有利水渗湿,清热泻火的功效。

制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口腔溃疡凉茶饮料配比,以340KG计:

准备原料:熟地黄20克、山萸肉15克、淮山药20克、茯苓15克、丹皮10、泽泻10克、制附子10克、肉桂3克、黄连10克。

制备方法:将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制附子、肉桂、黄连分别清洗,把制附子先煎30秒,把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及煎好的制附子混合浸泡,封闭煎煮30分钟,关火后加入肉桂封闭焗30分钟,焗好后过滤添加冰糖、白沙糖、食用盐进行调配,最后加入纯净水至340KG。

实施例2。

口腔溃疡凉茶饮料配比,以340KG计:

准备原料:熟地黄25克、山萸肉20克、淮山药25克、茯苓20克、丹皮15、泽泻15克、制附子15克、肉桂6克、黄连15克。

制备方法:将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制附子、肉桂、黄连分别清洗,把制附子先煎30秒,把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及煎好的制附子混合浸泡,封闭煎煮30分钟,关火后加入肉桂封闭焗30分钟,焗好后过滤添加冰糖、白沙糖、食用盐进行调配,最后加入纯净水至340KG。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