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葚酵素渣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71386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桑葚酵素渣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桑葚酵素渣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桑葚酵素分离后剩余的残渣中主要是桑葚籽,桑葚籽中富含蛋白质、生物黄酮、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

桑葚籽,即桑葚的种子,它分布在桑葚果实表面,占桑葚果实的3%—5%左右。桑葚籽中拥有重要功能性的物质有:亚油酸、黄酮、粗蛋白、食物纤维微量元素等。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水分3.8%、粗蛋白29.4%、脂肪28.6%、膳食纤维25.3%、灰分3.7%、碳水化合物7.1%、黄酮33.3%。桑葚籽中还拥有许多微量元素如fe183.00mg/g、mn29.70mg/g、zn55.6mg/g、sr14.5mg/g、ba4.98mg/g、cu17.00mg/g、se0.05ug/g,其中fe元素的含量最多,为183.00mg/g,se的含量最少为0.05ug/g,可以看出桑葚籽拥有的微量元素很多都是对机体活动有促进作用的。我们知道,这些元素虽在机体中比例很少,但是它们对人们最基础的细胞代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内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的缺少或含量不平衡,都会使人体出现不同症状的疾病,甚至严重影响到人体健康。微量元素还可以抵抗疾病、防癌、延长寿命。当人体内fe、cu、zn的总量降低时,会降低人体抵抗力,增大细菌感染的几率。

桑甚籽中拥有许多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搁酸和辛酸、壬酸、酸、肉豆盏酸、亚麻酸等。脂肪酸的效果是分解油脂,减少血液内血脂的含量,因而防止血管硬化。并且,在人们的生存中,亚油酸是必须的成分之一。它对前列腺素的前体物质的合成有重要作用,对降低血脂、减少血栓、为脑细胞供营养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桑甚籽中亚油酸还可以促进人体发育生长、使皮肤细嫩头发乌黑并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桑葚籽中脂肪酸的占有比例为80%以上,其中仅亚油酸就占78.5%。亚油酸是一种不饱和的脂肪酸。它对前列腺素的前体物质的合成有重要作用,对降低血脂、减少血栓、为脑细胞供营养,预防动脉血管硬化,从而减缓人们的衰老速度。除此之外,亚油酸还可以促进人体发育生长、使皮肤细嫩头发乌黑并且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桑葚籽中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及其良好的有效物质。每100克桑葚籽中,就含有33.3克的生物类黄酮。桑葚籽中的黄酮,主要作用有:较强的抑制氧化性功能、克制肿瘤生长、防止突变、保护心脑血管、降低血液粘稠性。黄酮,是一类对机体生命活动及其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这类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含有有官能团苯一毗喃酮的结构。黄酮类化合物对人体的好处主要有,防止氧化、抑制突变、延缓老化、消除肿块,此外还可以改变毛细血管渗透性以及血管的渗透性效果,防止血液粘稠,动脉血管老。

桑葚籽中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占总含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是一种营养充分的蛋白质。桑葚籽蛋白质内拥有维持机体生存的物质,可为人体提供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有:使中性粒细胞内糖元的量变多;加强集体免疫反应极其防御抵抗能力;及时激活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过氧化酶的活性等。

现如今,随着酵素行业的发展,桑葚籽的废弃量也在大幅度的增加,而桑葚籽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也随之浪费。目前,桑葚籽除用于桑树育种外,只有少部分作饲料及提取桑葚籽油。由于对桑葚籽的开发利用尚属于起步阶段,因此更多的桑葚籽被浪费掉。因此,为了扩大人类食物的来源,同时丰富食物种类,充分利用桑葚的营养价值,减少桑葚籽的废弃量,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利用桑葚酵素渣的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葚酵素渣片及其制备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或者其他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桑葚酵素渣片,以桑葚酵素渣片的总质量为基准计,包括原料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桑葚酵素渣粉53.0%-57.0%、木糖醇25.0%-29.0%、麦芽糊精8.0%-12.0%、赤藓糖醇2.0%-6.0%、低聚果糖1.0%-3.0%、羧甲基纤维素钠0.8%-1.0%、硬脂酸镁0.8%-1.0%。

进一步地,所述木糖醇粒度为100-120目。

进一步地,所述麦芽糊精的粒度为100~120目。所述赤藓糖醇的粒度为100~120目。所述低聚果糖的粒度为100~120目。

进一步地,所述桑葚酵素渣粉的获取方法为:桑葚中加入酵母菌进行无氧发酵,将发酵得到的桑葚酵素液进行渣液分离,将分离得到的桑葚酵素渣烘干、粉碎得到桑葚酵素渣粉。

更进一步地,所述酵母菌和桑葚的质量比为(2~3):2000。

更进一步地,无氧发酵时间为0.5年-3年。

更进一步地,桑葚酵素渣粉粉碎至100~150目。

进一步地,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硬脂酸镁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依据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添加的量也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标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桑葚酵素渣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桑葚酵素渣粉烘干,粉碎,并过网筛进行筛选;

(2)按质量百分比将桑葚酵素炸粉、木糖醇、麦芽糊精、赤藓糖醇、低聚果糖、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并搅拌均匀;

(3)向步骤(2)得到的混合物中加入食用酒精,搅拌均匀后过网筛,将过筛后得到的物料进行烘干,得到烘干物料;

(4)向步骤(3)得到的烘干物料加入硬脂酸镁,搅拌均匀,放入压片机中进行压片,得到桑葚酵素渣片。

优选地,步骤(1)中网筛的筛孔不低于100目。

优选地,步骤(3)中加入食用酒精的量为混合物质量的30%~40%。所述食用酒精可以是99%的食用酒精。加入食用酒精搅拌均匀可以使各个物料能够充分黏在一起。然后过20目网筛得到20目粒径的物料。

优选地,步骤(3)中烘干温度为60~65℃,烘干时间为24~36h。

优选地,步骤(4)中压片机转速为3.0~5.0r/min

本发明的桑葚酵素渣片中含有低聚果糖,低聚果糖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甜度为蔗糖的0.3-0.6倍,既保持了蔗糖的纯正甜味性质,又比蔗糖甜味清爽,具有类似脂肪的香味和爽口的滑腻感。低聚果糖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长期服用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改善脂质代谢。经动物和人体实验证实,低聚果糖具有如下生理功能:为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所利用,即只增殖10~100倍时双歧杆菌,具有双向调节的功效;人体摄入低聚果糖后,体内有益菌群双歧杆菌数量可抑制外源致病菌和肠内固有腐败细菌如沙门氏菌等生长繁殖,减少肠内腐败物质的生长和积累,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和腹泻;低聚果糖在大肠内被细菌发酵生成l-乳酸,可以溶解钙、镁、铁等矿物质,促进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

实验证实,低聚果糖促进钙的吸收率达70.8%。因此,低聚果糖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和防止骨质疏松症。同时还可促进维生素b1、b2、b3、b6、b12及叶酸的自然形成,从而提高人体新陈代谢水平,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预防及改善由于体内毒而引起的皮肤性疾病,可防止面疮、黑斑、雀斑,青春痘、老人斑,使皮肤亮丽、老化减缓。

低聚果糖是促进双歧杆菌生长的良好碳源,双歧杆菌吸收低聚果糖后,迅速增殖,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梭状芽胞杆菌等腐败菌发生作用,减少毒性代谢物(如吲哚、亚硝基氨)的生成,同时迅速将毒性代谢物排出体外,减轻肝脏负担,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双歧杆菌在肠道内合成维生素、氨基酸和提高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在人体肠内发酵后可产生乳酸和醋酸,能提高钙、磷、铁的利用率,促进铁和维生素d的吸收;可以产生维生素b1、b2、b6、b12、叶酸、烟酸等多种维生素及丙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和苏氨酸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直接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死后还释放菌体内蓄积的vb1以供人体吸收。此外,它还可以促进钙、镁、铁和维生素d吸收,对于人体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营养作用。

另外,本发明中以木糖醇、赤藓糖醇作为健康纯天然的甜味剂,以甜度高的木糖醇来调节桑葚酵素渣片的甜度,赤藓糖醇则用来掩盖桑葚籽的苦味,使所制得的桑葚酵素渣片符合人们的口味。相反,木糖醇和低聚果糖添加量过多,容易引起人腹泻;加入过少,则会降低桑葚酵素渣片的口感。

并且本发明中所添加的所有辅料,糖尿病患者均可以放心食用,不会引起血糖变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将桑葚籽干燥粉碎后制成酵素渣片更易于人们的食用,添加适量的低聚果糖可促进桑葚籽中矿物质的吸收,让桑葚酵素渣片内的营养元素最大限度的被人体吸收利用,而所采用的糖醇不用引起人的血糖升高,又能增加渣片的口感。

附图说明

图1为食用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2的产品后人体内的血糖反应曲线;

图2为第一组实验者未服用桑葚酵素渣片时的红细胞情况;

图3为第一组实验者服用对比例1的酵素渣片2h后的红细胞情况;

图4为第一组实验者服用实施例1的桑葚酵素渣片2h后的红细胞情况;

图5为第二组实验者未服用桑葚酵素渣片时的红细胞情况;

图6为第二组实验者服用对比例1的酵素渣片2h后的红细胞情况;

图7为第二组实验者服用实施例1的桑葚酵素渣片2h后的红细胞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1)将桑葚加入酵母菌后进行无氧发酵一年,酵母菌和桑葚的质量比为1:1000,然后将得到的桑葚酵素液进行渣液分离,将得到的桑葚酵素渣烘干后粉碎至100目,得到桑葚酵素渣粉,然后在65℃温度下烘20h,确保桑葚酵素渣能完全烘干;

(2)将烘干的桑葚酵素渣进行粉碎并过100目筛;

(3)将桑葚酵素渣粉与其他配料进行充分混合,其他配料具体质量如下:

桑葚酵素渣粉55.0g、木糖醇28.0g、麦芽糊精8.0g、赤藓糖醇6.0g、低聚果糖1.0g、cmc(羧甲基纤维素钠)1.0g。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用喷瓶喷入30.0g食用酒精搅拌均匀,使混合物的各个组分间能够充分的粘附在一起,然后过20目筛;将过筛后得到的物料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65℃,烘干24h,得到烘干物料;

(5)将步骤(4)得到的烘干物料按质量百分比加入1.0g硬脂酸镁,搅拌均匀,放入压片机中进行压片,调整转速为4.0r/min,得到桑葚酵素渣片。

所得桑葚酵素渣片口感较佳,甜度适中,不会引起服用者的血糖升高。

实施例2

(1)将桑葚加入酵母菌后进行无氧发酵一年,酵母菌和桑葚的质量比为2.5:2000,然后将得到的桑葚酵素液进行渣液分离,将得到的桑葚酵素渣烘干后粉碎至150目,得到桑葚酵素渣粉,然后在55℃温度下烘22h,确保桑葚酵素渣能完全烘干;

(2)将烘干的桑葚酵素渣进行粉碎并过100目筛;

(3)将桑葚酵素渣粉与其他配料进行充分混合,其他配料具体质量如下:

桑葚酵素渣粉53.0g、木糖醇29.0g、麦芽糊精12.0g、赤藓糖醇2.0g、低聚果糖2.2g、cmc(羧甲基纤维素钠)0.8g。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用喷瓶喷入35.0g酒精搅拌均匀,使混合物的各个组分间能够充分的粘附在一起,然后过20目筛;将过筛后得到的物料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60℃,烘干36h,得到烘干物料;

(5)将步骤(4)得到的烘干物料按质量百分比加入1.0g硬脂酸镁,搅拌均匀,放入压片机中进行压片,调整转速为3.0r/min,得到桑葚酵素渣片。所得桑葚酵素渣片口感较佳,甜度适中,不会引起服用者的血糖升高。

实施例3

(1)将桑葚加入酵母菌后进行无氧发酵一年,酵母菌与桑葚的质量比为3:2000,然后将得到的桑葚酵素液进行渣液分离,将得到的桑葚酵素渣烘干后粉碎至120目,得到桑葚酵素渣粉,然后在60℃温度下烘24h,确保桑葚酵素渣能完全烘干;

(2)将烘干的桑葚酵素渣进行粉碎并过100目筛;

(3)将桑葚酵素渣粉与其他配料进行充分混合,其他配料具体质量如下:

桑葚酵素渣粉57.0g、木糖醇25.0g、麦芽糊精9.3g、赤藓糖醇4.0g、低聚果糖3.0g、cmc(羧甲基纤维素钠)0.9g。

(4)将步骤(3)得到的混合物用喷瓶喷入40.0g酒精搅拌均匀,使混合物的各个组分间能够充分的粘附在一起,然后过20目筛;将过筛后得到的物料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63℃,烘干30h,得到烘干物料;

(5)将步骤(4)得到的烘干物料按质量百分比加入0.8g硬脂酸镁,搅拌均匀,放入压片机中进行压片,调整转速为5.0r/min,得到桑葚酵素渣片。所得桑葚酵素渣片口感较佳,甜度适中,不会引起服用者的血糖升高。

对比例1

将桑葚酵素渣粉55.0g、木糖醇28.0g、麦芽糊精8.0g、赤藓糖醇6.0g、cmc(羧甲基纤维素钠)1.0g,各原料组分充分混合,然后用喷瓶喷入30.0g食用酒精搅拌均匀,使混合物的各个组分间能够充分的粘附在一起,然后过20目筛;将过筛后得到的物料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65℃,烘干24h,得到烘干物料;将得到的烘干物料按质量百分比加入1.0g硬脂酸镁,搅拌均匀,放入压片机中进行压片,调整转速为4.0r/min,得到桑葚酵素渣片。

将所得到的对比例1的桑葚酵素渣片与实施例1-3中的桑葚酵素渣片进行感官品评,结果显示:96%的人认为实施例1-3所得的桑葚酵素渣片口感较好。

对比例2

将桑葚酵素渣粉55.0g、蔗糖25.0g、麦芽糊精8.0g、赤藓糖醇6.0g、低聚果糖3.0g、cmc(羧甲基纤维素钠)1.0g,各原料组分充分混合,然后用喷瓶喷入30.0g食用酒精搅拌均匀,使混合物的各个组分间能够充分的粘附在一起,然后过20目筛;将过筛后得到的物料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65℃,烘干24h,得到烘干物料;将得到的烘干物料按质量百分比加入1.0g硬脂酸镁,搅拌均匀,放入压片机中进行压片,调整转速为4.0r/min,得到桑葚酵素渣片。

验证试验

1、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2中获得的桑葚酵素渣片是否会引起人血糖升高进行验证。

具体方法为:①随机选取20名志愿者(男女比例为1:1,年龄为25-50岁),试验开始时检测血糖值;

②将2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35岁)中,每人分别食用对比例1得到的酵素渣片10g;第二组(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35岁)中,每人分别食用实施例1得到的桑葚酵素渣片10g。每隔30min,检测两组志愿者的血糖情况并记录血糖值,进行分析。

两组志愿者所检测的血糖情况得到的血糖反应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以看出,本发明的桑葚酵素渣片引起血糖升高明显低于对比例1,本发明的桑葚酵素渣片对食用者的血糖影响不明显。

2、分别服用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的桑葚酵素渣片后对人体红细胞的影响情况。

试验方法:①随机选取20名志愿者,手指末梢采血,在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情况;

②将2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35岁)中,每人分别食用对比例1得到的酵素渣片10g,服用2h后进行手指末梢采血,并观察红细胞情况;两天后,食用实施例1中的桑葚酵素渣片10g,服用2h后进行手指末梢采血,并观察红细胞情况。

第二组(男女比例为1:1,平均年龄35岁)中,每人分别食用实施例1得到的桑葚酵素渣片10g,服用2h后进行手指末梢采血,并观察红细胞情况;两天后,分别食用对比例1得到的酵素渣片10g,服用2h后进行手指末梢采血,并观察红细胞情况。

该试验方法中,为了观察同一名志愿者分别食用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酵素渣片后红细胞的变化,对志愿者分别食用两种酵素渣片2h后进行了红细胞观察。进一步地,为了排除首次食用的酵素渣片在人体内未全部排泄吸收,从而导致对第二次食用的酵素渣片造成误差,该试验方法将志愿者分成两组,分别在两天后食用不同的酵素渣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图2为第一组志愿者中随机抽取的一名志愿者在试验开始时(未服用任何酵素渣片)的红细胞情况;图3为该志愿者服用对比例1的酵素渣片2h后的红细胞情况,图4为该志愿者服用本发明制得的桑葚酵素渣片2h后的红细胞情况。从图2、3、4中可以看出,志愿者未服用酵素渣片前,红细胞有明显的粘结现象,服用对比例1的酵素渣片后无明显变化,而服用本发明所制得桑葚酵素渣片后,红细胞发生明显变化,不再是粘结在一起,而是恢复原有的活性,可见,本发明的桑葚酵素渣片对人体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能够增加矿物质的吸收,让红细胞恢复原有的活性。

图5为第二组志愿者中随机抽取的一名志愿者在试验开始时(未服用任何酵素渣片)的红细胞情况;图7为该志愿者服用本发明制得的桑葚酵素渣片2h后的红细胞情况;图6该志愿者服用对比例1的酵素渣片2h后的红细胞情况。图5、6、7中进一步说明了,人体服用本发明的桑葚酵素渣片后,能够使红细胞恢复原有的活性,能够增加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