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适用于心脑血管病调理及其日常养护功效植物酵素的发酵组合物及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4909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预防调理养护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备适用于心脑血管病调理及其日常养护功效植物酵素的发酵组合物及制法。



背景技术:

植物酵素一直是酵素类产品的畅销品。植物酵素是将数十种不同的蔬果、谷类、海藻类及菇类等植物,经自然发酵研制而成,保留了植物中的营养精华,含有人体需要的各种酵素、寡糖及多种维他命和矿物质,又可产生丰富的sod抗氧化酶成分,提高体内抗氧化能力,进而增强免疫力。

现有对酵素的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都做了进一步改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添加益生菌的酵素以及酵素制备的保健食品。益生菌发酵果蔬,可激活果蔬中的有效功能成分,溶出更精华的活性功效物质。如专利cn103355666a公开的能改善心、脑血管代谢功能植物酵素饮品的制备方法中,以多种植物为营养液培养基,以复合益生菌为转化工具,采用液态发酵工艺制备的饮品,记载能改善人体代谢紊乱,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三高”。但是该专利的配方成分复杂,且无法大范围的灵活使用或在不同酵素的工业制备过程中使用;为了提高酵素在促进体内新陈代谢、调理肠胃功能等方面的作用,以及适应大范围的使用,申请人对制备酵素的发酵物进一步改良,并研制出提高酵素的功能性作用的配方。

此外,功能性低聚糖是一类具有生理活性、不被人体胃酸、胃酶降解,不在小肠吸收,可到达大肠部的低聚糖;低聚糖是益生元,是益生菌的生长的底物,具有促进人体益生菌的增殖等生理功能。通过将益生菌和功能性低聚糖共同使用,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能促进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益生菌和低聚糖之间的协作效应,即是合生元中的益生素和益生元之间的协作效应,它们相铺相成,共同发挥作用,促进有益菌生长增殖,抑制有害菌生长;研究表明,两者使用可增加健康人粪便中双歧杆菌的数量,但单独服用益生菌并未见此效果。

基于上述技术,申请人为提高酵素的功能性,在现有技术的酵素发酵物中添加有效的中药成分,使其制备的酵素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且具有功能作用。

另一方面,现有的酵素桶,以水果、糖和水为原料制备植物酵素,使得植物酵素的在家庭即可制备,操作简便。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1.酵素制备的时间仍然较长,而且容易制备失败;2.制得的植物酵素功效不明确,使用者无法自己控制制备植物酵素的功效,比如具有调理心脑血管功效的植物酵素;3.水果等植物中的低分子糖和多糖多数无法利用,不能转化为特定功效的低聚糖。针对所述不足,申请人着力研究具有缩短酵素制备时间、使用便捷且适用于心脑血管病调理及日常养护功效的发酵组合物,即酵素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备适用于心脑血管病调理及其日常养护的植物酵素的发酵组合物,该发酵组合物为直投式发酵菌剂,将益生菌和功能性低聚糖结合使用,同时添加中药成分,使该组合物在具有良好的肠道菌群调节功能的同时,能够促进小分子糖和多糖向低聚糖的转化。该发酵组合物制备的植物酵素可适于心脑血管病调理,对具有心脑血管病症的人群具有日常养护的功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备适用于心脑血管病调理及其日常养护的植物酵素的发酵组合物,所述发酵组合物为直投式植物酵素发酵菌剂,该发酵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功能性低聚糖3~22份、益生菌0.1~5份和中药提取物0.01~10份,

其中,所述益生菌为选自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以及嗜热链球菌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中药提取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提取而成:0.3~2份的枸杞、0.5~3份的桑葚、0.1~1.6份的沙棘、0.5~3份的葛根、0.5~2份的决明子、0.1~0.8份的芦荟以及0.3~2份的山楂;

所述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下述步骤:

将预定重量份数的功能性低聚糖和中药提取物制成的细粉混合后杀菌,杀菌后与益生菌粉剂均匀混合,造粒,制得粉状的发酵组合物。

益生菌和功能性低聚糖合理结合使用,两者具有相互促进作用,能够倍增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功能,从而基于肠道菌群的作用发挥更好的增强免疫力;而添加的中药成分,进一步实现调理心脑血管病的功效。而将发酵组合物制成粉状,实现阶段式生产,便于后期的直接投入使用或是家庭化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发酵组合物由重量份数为5~10份的功能性低聚糖、1~3份的益生菌和0.5~1份的中药提取物组成。

进一步地,中药提取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提取而成:0.9~1.2份的枸杞、1.2~1.5份的桑葚、0.6~1.1份的沙棘、1.2~1.5份的葛根、1~1.5份的决明子、0.2~0.5份的芦荟以及0.9~1.2份的山楂。

上述方案中,所述功能性低聚糖为选自壳聚糖、低聚木糖、魔芋甘露低聚糖、甘露低聚糖、乳酮糖、棉籽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乳果糖、魔芋葡甘露糖、海藻糖、帕拉金糖和菊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双歧杆菌属包括长双歧杆菌(b.longum)、短双岐杆菌(b.breve)、婴儿双歧杆菌(b.infantis)和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中的一种或几种;

乳杆菌属包括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salivarius)、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helveticus)、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buchneri)、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bulgaric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和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reuteri)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发酵组合物的优选方案,所述发酵组合物还包括重量份数为8~20份的抗性糊精、5~8份的植物甾醇以及3~6份的γ-氨基丁酸,抗性糊精与其他组分共同使用,进一步促进肠道蠕动,保持肠道健康,并控制油脂和糖的吸收;植物甾醇对人体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具有能够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的降解代谢、抑制胆固醇的生化合成等作用,用于预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类的心脏病等有明显的疗效;而γ-氨基丁酸能促进脑的活化性,健脑益智,抗癫痫,延缓脑衰老机能,能补充人体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良好的降血压功效。这三者辅料的协同使用,能更进一步提高其调理心脑血管病的功效。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性低聚糖为低聚木糖,人体胃肠道内没有水解低聚木糖的酶,所以低聚木糖可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为双歧杆菌所利用,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同时产生多种有机酸,降低肠道ph值,抑制有害菌生长,使益生菌在肠道大量增殖;可用于治疗便秘和慢性腹泻,保护肝脏,防治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以及抗衰老的作用;

所述益生菌为益生菌粉剂,由如下重量份数的粉剂均匀混合而成:双歧杆菌45~60份、鼠李糖乳杆菌20~25份、干酪乳杆菌12~16份、嗜酸乳杆菌14~18份以及植物乳杆菌23~30份,所述益生菌粉剂的活菌含量为2×108~8×108cfu/g;通过合理配置各类菌种和用量,优化本专利产品质构的菌种,能有效缩短发酵组合物在制备植物酵素的时间,且可使其制备出质构稳定的植物酵素。

上述各类益生菌粉剂的来源:均为市售的的各类菌种的粉剂或通过将市售的各类菌种经液体培养,离心收集和洗涤菌体后,干燥制备成活性粉剂。

在另一个发明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发酵组合物还包括重量份数为1~3份的酵母菌、1~3份的醋酸杆菌和1~5份的乳酸菌;

所述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1)将1/2量的所述粉状的发酵组合物制成软材,与所述重量份的乳酸菌混合均匀后进行挤出造丸,制成丸芯;

(2)将1/2量的所述粉状的发酵组合物与所述重量份的酵母菌和醋酸杆菌混合均匀,制成软材物,备用;

(3)将制得的丸芯置于预先配制的包衣液中,进行包衣;

(4)对包衣处理后的包衣丸芯在步骤(2)的软材物中滚圆挤压,再进行干燥,即得丸状发酵组合物;

其中,所述包衣液为由重量份数为0.4-10份的丙烯酸树酯ii号、0.05-1份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以及1-3份的蓖麻油加入适量纯化水配制成的水分散体。

如上,制备得具有双层构造的发酵丸粒,外层发酵丸混合复合菌种--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内层发酵丸混合有乳酸菌,省略了后期多级接种复合菌种的步骤,提高产品使用的便捷性;而内外层之间通过包衣膜进行隔开能有效延长内层丸粒开始溶解的时限,达到二级接种发酵效果,实现深层液态发酵。

本发明粉状的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将所述重量份的葛根和决明子分别粉碎,过60目筛,制得葛根粉末和决明子粉末;

将葛根粉末、决明子粉末和预定重量份的枸杞、桑葚、沙棘、芦荟、山楂用8倍重量的水,在温度80-90℃下保持4h,然后降温至40℃,加2倍重量浓度为75%的乙醇回流4h,过滤,得第一滤液;添加滤渣3倍重量的水,在温度80-90℃下保持2.5h,然后降温至30℃,过滤,的第二滤液;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低温粉碎成粉碎成0.05-0.2mm的中药细粉;

2)将步骤1)中的中药细粉与乳化剂、水混合后用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形成颗粒粒径小于50微米的中药微粒;

3)将预定重量份数的功能性低聚糖、抗性糊精、植物甾醇、γ-氨基丁酸和步骤2)中的中药微粒均匀混合,通过换热器进行杀菌,条件为99℃,300s;

4)杀菌后混合物降温至40-45℃,加入预定量的益生菌冻干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干法造粒机造粒,制得粉状的发酵组合物,无菌打包即得。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心脑血管病调理及其日常养护的植物酵素,是针对个人或家庭自制植物酵素而制定的,该植物酵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粉状发酵组合物

(b)混合原料:净选1kg的植物原料,与0.3~0.6kg重量的糖放入酵素桶内,加入5~6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同时添加重量为20~50g的步骤(a)制备的发酵组合物至酵素桶内,封盖,于发酵温度为28~30℃的环境中进行避光发酵;

(c)发酵:对酵素桶内的发酵物进行每天早晚一次的搅拌,发酵5~8d后,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该方法简单快捷,实现各种功能植物酵素的自制,该方法优选使用酵素桶进行制备,酵素桶选用市面销售的即可;亦可使用密闭环境的器皿进行制备。

本发明植物酵素的制备方法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粉状的发酵组合物

b)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3kg的植物原料,添加1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10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1~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c)植物酵素原液的制备:接种复合菌群至植物提取液中,混匀置于密闭环境,进行避光发酵1~2个月,得到植物酵素原液;

其中接种量为8~12%;复合菌群为酿酒酵母、德氏乳杆菌乳亚种、植物乳杆菌、革兰氏乳杆菌、嗜酸性乳杆菌和醋酸杆菌中的几种;

d)植物酵素的制备:选用10l以上的大桶,添加天然麦芽糖125g、维生素c钠5g、8l水以及植物原料1kg,加入150ml的植物酵素原液和30g的步骤a)制备的发酵组合物,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28~30℃,每天放气1~2次,发酵4~6d后,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再一个植物酵素的制备方法的优选方案,亦为双层丸状构造的发酵组合物的使用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制备丸状的发酵组合物

ii)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3kg的植物原料,添加1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10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1~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iii)植物酵素的制备:选用10l以上的大桶,添加天然麦芽糖125g、维生素c钠5g、8l水以及植物提取液1kg,加入30g的步骤ii)制备的丸状的发酵组合物,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30~32℃,每天放气1~2次;发酵1~2d后,插入导管通入空气,每天通气2-4次,每次10-30min,并控制发酵温度为35~37℃;发酵5~7d后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该方法简单快捷,实现各种功能植物酵素的自制,且发酵过程简单深入,一次操作实现二级发酵,甚至多级发酵;制备得的植物酵素营养成分丰富,人体吸收率高,进一步提高其功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研制的发酵组合物为新型发酵产品,是用于制备酵素的“发酵菌包”,改良了直接添加益生菌制备植物酵素的传统工艺,该菌包使用方便,可直接以粉剂的菌包在市面上售卖,亦可投入各类植物酵素的工业化生产,实现植物酵素的即配即用和多元化的功能性配置,极大地提高植物酵素的制备效率。

本发明的发酵组合物中添加的中药组分具有其生理活性和保健作用,同时为益生菌在发酵中补充营养,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而本发明的中药成分能有效调理心脑血管疾病;益生菌、功能性低聚糖以及中药各组分之间配伍合理,疗效明确,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本发明的植物酵素符合保健品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植物酵素可产生大量对人体有益的植物综合酶,这些酶对人体的代谢和机能调整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含有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有机酸、低聚糖等营养成分。本发明通过添加上述发酵组合物进行发酵,发酵组合物中的中药成分经益生菌转换,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极易被人体吸收;益生菌的添加可改善中药口味,发酵过程中能分解毒性,实现真正的无毒副作用,同时该发酵组合物制备的植物酵素相较于传统中药,提高了药效,能非常显著的降血压功效,又能促进人体氨基酸代谢的平衡,调节肠道菌群。该植物酵适宜患有心脑血管人群以及老年人群使用,作为日常饮品服用,从治本的角度改善脂质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实现保健的目的。

此外,发酵组合物直接添加制备植物酵素的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相较于现有技术,缩短了制备和发酵的时间,且制备过程安全。

本发明的中药原料成分的来源:

枸杞:本品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l.的干燥成熟果实。

桑葚: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干燥果穗。

沙棘:本品系蒙古族、藏族习用药材。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的干燥成熟果实。

葛根: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thomsoniibenth.的干燥根。

决明子:本品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obtusifolial.或小决明cassiatoral.的干燥成熟种子。

芦荟: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barbadensismiller、好望角芦荟aloeferoxmiller或其他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

山楂: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bge.var.majorn.e.br.或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的干燥成熟果实。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功能性低聚糖:低聚木糖80g;

益生菌粉剂:24g,其中每g益生菌粉中含双歧杆菌4.5份、鼠李糖乳杆菌2份、干酪乳杆菌1.6份、嗜酸乳杆菌1.8份、植物乳杆菌2.3份;

中药成分:8g,其中每g中药提取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提取而成:枸杞1.2份、桑葚1.5份、沙棘1.1份、葛根1.5份、决明子1.5份、芦荟0.5以及山楂1.2份;

抗性糊精80g,植物甾醇40g,γ-氨基丁酸24g;

制备方法:

1)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将所述重量份的葛根和决明子分别粉碎,过60目筛,制得葛根粉末和决明子粉末;

将葛根粉末、决明子粉末和预定重量份的枸杞、桑葚、沙棘、芦荟、山楂用8倍重量的水,在温度80-90℃下保持4h,然后降温至40℃,加2倍重量浓度为75%的乙醇回流4h,过滤,得第一滤液;添加滤渣3倍重量的水,在温度80-90℃下保持2.5h,然后降温至30℃,过滤,的第二滤液;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低温粉碎成粉碎成0.05-0.2mm的中药细粉;

2)将步骤1)中的中药细粉与乳化剂、水混合后用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形成颗粒粒径小于50微米的中药微粒;

3)将预定重量份数的功能性低聚糖、抗性糊精、植物甾醇、γ-氨基丁酸和步骤2)中的中药微粒均匀混合,通过换热器进行杀菌,条件为99℃,300s;

4)杀菌后混合物降温至40-45℃,加入预定量的益生菌冻干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干法造粒机造粒,制得粉状的发酵组合物,无菌装袋,每袋30g。

实施例2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功能性低聚糖:低聚木糖100g

益生菌粉剂:20g,其中每g益生菌粉中含双歧杆菌6份、鼠李糖乳杆菌2.2份、干酪乳杆菌1.2份、嗜酸乳杆菌1.4份、植物乳杆菌3份;中药成分:10g,其中每g中药提取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提取而成:枸杞0.9份、桑葚1.2份、沙棘0.6份、葛根1.2份、决明子1份、芦荟0.2份以及山楂0.9份。

制备方法:

1)中药提取物的制备:

将所述重量份的葛根和决明子分别粉碎,过60目筛,制得葛根粉末和决明子粉末;

将葛根粉末、决明子粉末和预定重量份的枸杞、桑葚、沙棘、芦荟、山楂用8倍重量的水,在温度80-90℃下保持4h,然后降温至40℃,加2倍重量浓度为75%的乙醇回流4h,过滤,得第一滤液;添加滤渣3倍重量的水,在温度80-90℃下保持2.5h,然后降温至30℃,过滤,的第二滤液;合并滤液,减压浓缩、冷冻干燥,低温粉碎成粉碎成0.05-0.2mm的中药细粉;

2)将步骤1)中的中药细粉与乳化剂、水混合后用剪切机进行高速剪切,形成颗粒粒径小于50微米的中药微粒;

3)将预定重量份数的功能性低聚糖和步骤2)中的中药微粒均匀混合,通过换热器进行杀菌,条件为99℃,300s;

4)杀菌后混合物降温至40-45℃,加入预定量的益生菌冻干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干法造粒机造粒,制得粉状的发酵组合物,无菌袋装,每袋30g。

实施例3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功能性低聚糖:低聚木糖60g

益生菌粉剂:2g,其中每g益生菌粉中双歧杆菌4.4份、鼠李糖乳杆菌2.3份、干酪乳杆菌1.4份、嗜酸乳杆菌1.6份、植物乳杆菌2.6份;

中药成分:0.2g,其中每g中药提取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提取而成:枸杞0.3份、桑葚0.5份、沙棘0.1份、葛根0.5份、决明子0.5份、芦荟0.2份以及山楂0.9份;

抗性糊精160g,植物甾醇120g,γ-氨基丁酸120g。

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制得粉剂,每袋30g。

实施例4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功能性低聚糖:低聚木糖220g

益生菌粉剂:50g,其中每g益生菌粉中双歧杆菌5份、鼠李糖乳杆菌2.4份、干酪乳杆菌1.3份、嗜酸乳杆菌1.5份、植物乳杆菌2.8份;

中药成分:100g,其中每g中药提取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提取而成:枸杞2份、桑葚3份、沙棘1.6份、葛根3份、决明子2份、芦荟0.8份以及山楂2份;

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2的制备方法制备,制得粉剂,每袋30g。

实施例5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功能性低聚糖:壳聚糖50g,大豆低聚糖粉80g,低聚果糖70g;

益生菌粉剂:20g,其中每g益生菌粉中长双歧杆菌4份、干酪乳杆菌1.8份、唾液乳杆菌0.9份、嗜酸乳杆菌1.5份、植物乳杆菌2.2;

中药成分:50g,其中每g中药提取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提取而成:枸杞1.2份、桑葚2.1份、沙棘1.3份、葛根2.1份、决明子2份、芦荟0.2以及山楂0.9份;

抗性糊精200g,植物甾醇80g,γ-氨基丁酸50g。

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制得粉剂,每袋30g。

实施例6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功能性低聚糖:魔芋甘露低聚糖53g、甘露低聚糖23g、海藻糖15g;益生菌粉剂:10.1g,其中每g益生菌粉中含短双歧杆菌2.3份、乳双歧杆菌2份、鼠李糖乳杆菌2.4份、瑞士乳杆菌1.3份、布氏乳杆菌1份、保加利亚乳杆菌1.7份以及副干酪乳杆菌9份;

中药成分:4.55g;其中每g中药提取物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提取而成:枸杞1.4份、桑葚2.6份、沙棘0.5份、葛根1.6份、石斛0.8份以及决明子2.1g

抗性糊精41.8g,植物甾醇20.1g,γ-氨基丁酸8.6g

制备方法:按照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制备,制得粉剂,每袋30g。

实施例7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实施例1制成的粉剂发酵组合物32g;酵母菌1g;醋酸杆菌1g;乳酸菌1g;包衣液由丙烯酸树酯ii号20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5g以及蓖麻油0.5g添加适量纯化配制;

制备方法:

(1)将1/2量的所述粉剂发酵组合物制成软材,与所述重量份的乳酸菌混合均匀后进行挤出造丸,制成丸芯;

(2)将1/2量的所述粉剂发酵组合物与所述重量份的酵母菌和醋酸杆菌混合均匀,制成软材物,备用;

(3)将制得的丸芯置于预先配制的包衣液中,进行包衣;

(4)对包衣处理后的包衣丸芯在步骤(2)的软材物中滚圆挤压,再进行干燥,即得丸状发酵组合物,包装。

其中制得的丸粒直径为4-7mm,丸芯直径为2-5mm;优选丸粒直径5mm,丸芯直径为2.8mm。

实施例8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实施例3制成的粉剂发酵组合物23.1g;酵母菌3g;醋酸杆菌3g;乳酸菌5g;包衣液由丙烯酸树酯ii号10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1g以及蓖麻油3g添加适量纯化配制;

制备方法:

(2)将1/2量的所述粉剂发酵组合物制成软材,与所述重量份的乳酸菌混合均匀后进行挤出造丸,制成丸芯;

(2)将1/2量的所述粉剂发酵组合物与所述重量份的酵母菌和醋酸杆菌混合均匀,制成软材物,备用;

(3)将制得的丸芯置于预先配制的包衣液中,进行包衣;

(4)对包衣处理后的包衣丸芯在步骤(2)的软材物中滚圆挤压,再进行干燥,即得丸状发酵组合物,包装。

其中制得的丸粒直径为4-7mm,丸芯直径为2-5mm;优选丸粒直径5mm,丸芯直径为2.8mm。

实施例9植物酵素

本实施例的植物酵素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a)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按照实施例1的发酵组合物制备;

b)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3kg的植物原料,添加1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10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1~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c)植物酵素原液的制备:接种复合菌群至植物提取液中,混匀置于密闭环境,进行避光发酵2个月,得到植物酵素原液;

其中接种量为12%;复合菌群为植物乳杆菌、革兰氏乳杆菌、嗜酸性乳杆菌和醋酸杆菌中;

d)植物酵素的制备:选用10l以上的大桶,添加天然麦芽糖125g、维生素c钠5g、8l水以及植物原料1kg,加入150ml的植物酵素原液和30g的步骤a)制备的发酵组合物,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28~30℃,每天放气1~2次,发酵6d后,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其中,植物原料选用苹果500g、大豆200g和西红柿300g,洗净切片使用。

感观分析:该植物酵素色泽均匀,呈红褐色,有浓郁的果香与发酵香气,口感醇厚,酸甜适宜,入口不刺激,余味甘甜。

实施例10植物酵素

本实施例的植物酵素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a)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按照实施例2的发酵组合物制备;

b)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1kg的植物原料,添加0.3~0.6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5~6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1~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c)混合及初步发酵:添加重量为60g的步骤a)制备的发酵组合物至步骤b)中的植物提取液中,混匀置于密闭环境,保持发酵温度28℃,进行避光发酵,得到初步发酵液;

d)发酵液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后熟7d,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其中,植物原料选用猕猴桃100g、草莓90g、山楂40g、芒果220g、胡萝卜80g、白萝卜140g、白菜150g、木耳80g以及蘑菇100g。

感观分析:该植物酵素色泽均匀,呈深黄色与褐色之间,有浓郁的果香与发酵香气,口感醇厚,酸甜适宜,入口不刺激,余味甘甜。

实施例11植物酵素

本实施例的植物酵素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a)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按照实施例3的发酵组合物制备;

b)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3kg的植物原料,添加1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10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1~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c)植物酵素原液的制备:接种复合菌群至植物提取液中,混匀置于密闭环境,进行避光发酵1个月,得到植物酵素原液;

其中接种量为8~12%;复合菌群为酿酒酵母、德氏乳杆菌乳亚种、植物乳杆菌、革兰氏乳杆菌、嗜酸性乳杆菌和醋酸杆菌中的几种;

d)植物酵素的制备:选用10l以上的大桶,添加天然麦芽糖125g、维生素c钠5g、8l水以及植物原料1kg,加入150ml的植物酵素原液和30g的步骤a)制备的发酵组合物,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28~30℃,每天放气1~2次,发酵4d后,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其中,植物原料选用百香果120g、柑橘200g、葡萄100g、山药50g、南瓜220g、芹菜40g、空心菜50g、豆芽50g、海带60g、紫菜40g以及金针菇70g。

感观分析:该植物酵素色泽均匀,呈深褐色,有浓郁的果香与发酵香气,口感醇厚,酸甜适宜,入口不刺激,余味甘甜。

实施例12植物酵素

本实施例的植物酵素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a)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按照实施例6的发酵组合物制备;

b)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1kg的植物原料,添加0.3~0.6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5~6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1~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c)混合及初步发酵:添加重量为30~60g的步骤a)制备的发酵组合物至步骤b)中的植物提取液中,混匀置于密闭环境,保持发酵温度30℃,进行避光发酵,得到初步发酵液;

d)发酵液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后熟7d,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其中,植物原料选用苹果500g、大豆200g和西红柿300g。

感观分析:该植物酵素色泽均匀,呈红褐色,有浓郁的果香与发酵香气,口感醇厚,酸甜适宜,入口不刺激,余味甘甜。

实施例13植物酵素

本实施例的植物酵素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a)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按照实施例1的发酵组合物制备;

b)混合原料:净选1kg的植物原料,与0.3~0.6kg重量的糖放入酵素桶内,加入5~6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同时添加重量为20~50g的步骤a)制备的发酵组合物至酵素桶内,封盖,于发酵温度为28~30℃的环境中进行避光发酵;

c)发酵:对酵素桶内的发酵物进行每天早晚一次的搅拌,发酵4~6d后,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其中,植物原料选用苹果500g、大豆200g和西红柿300g。

感观分析:该植物酵素色泽均匀,呈红褐色,有浓郁的果香与发酵香气,口感醇厚,酸甜适宜,入口不刺激,余味甘甜。

实施例14植物酵素

本实施例的植物酵素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i)按照实施例7制备丸状的发酵组合物

ii)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3kg的植物原料,添加1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10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1~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iii)植物酵素的制备:选用10l以上的大桶,添加天然麦芽糖125g、维生素c钠5g、8l水以及植物提取液1kg,加入30g的步骤ii)制备的丸状的发酵组合物,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30~32℃,每天放气1~2次;发酵1~2d后,插入导管通入空气,每天通气2-4次,每次10-30min,并控制发酵温度为35~37℃;发酵5~7d后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其中,植物原料选用苹果500g、大豆200g和西红柿300g。

感观分析:该植物酵素色泽均匀,呈红褐色,有浓郁的果香与发酵香气,口感醇厚,酸甜适宜,入口不刺激,余味甘甜。

对实施例7的丸状发酵组合物发酵过程的观察:丸状发酵组合物在发酵过程中,丸粒外层组分在溶液中迅速溶解,随后丸芯溶解缓慢,约1-2d后包衣膜逐渐消失,丸芯完全溶解。

对照实施例1发酵组合物

本实施例的发酵组合物的处方为::

功能性低聚糖:低聚木糖80g;

益生菌粉剂:24g,其中每g益生菌粉中含双歧杆菌4.5份、鼠李糖乳杆菌2份、干酪乳杆菌1.6份、嗜酸乳杆菌1.8份、植物乳杆菌2.3份;

抗性糊精80g,植物甾醇40g,γ-氨基丁酸24g;

制备方法:

将预定重量份数的功能性低聚糖、益生菌粉剂、抗性糊精、植物甾醇、γ-氨基丁酸均匀混合10~15min,将混合粉加入干法造粒机造粒,制得发酵组合物的粉剂,装袋,每袋30g。

对照实施例2植物酵素

本实施例的植物酵素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a)发酵组合物的制备:按对照实施例1的发酵组合物制备;

b)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3kg的植物原料,添加1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10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c)植物酵素原液的制备:接种复合菌群至植物提取液中,混匀置于密闭环境,进行避光发酵1~2个月,得到植物酵素原液;

其中接种量为12%;复合菌群为植物乳杆菌、革兰氏乳杆菌、嗜酸性乳杆菌和醋酸杆菌中;

d)植物酵素的制备:选用10l以上的大桶,添加天然麦芽糖125g、维生素c钠5g、8l水以及植物原料1kg,加入150ml的植物酵素原液和30g的步骤a)制备的发酵组合物,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为28~30℃,每天放气1~2次,发酵6d后,过滤,即得植物酵素。

其中,植物原料选用苹果500g、大豆200g和西红柿300g。

对照实施例3植物酵素

本实施例的植物酵素由下述方法制备而成:

a)植物提取液的制备:净选1kg的植物原料,添加0.3~0.6kg重量的糖至植物原料中,并加入5~6l的纯净水,混合均匀,静置浸提1~2d后,进行高温灭菌,过滤,得植物提取液;

b)混合及初步发酵:接种复合益生菌至步骤b)中的植物提取液中,混匀置于密闭环境,保持发酵温度30℃,进行避光发酵,得到初步发酵液;

c)发酵液于密闭环境中进行后熟7d,取部分发酵液过滤,做感观分析;继续后熟14d,取部分发酵液过滤,做感观分析。

其中,复合益生菌为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以及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8%(质量百分比);

植物原料选用苹果500g、大豆200g和西红柿300g。

7天后的发酵液的感观分析:该植物酵素色泽呈红褐色,组织流动性大、入口略有刺激、甜腻味较重;14天后的发酵液的感观分析:该植物酵素色泽均匀,呈红褐色,有浓郁的果香与发酵香气,口感醇厚,酸甜适宜,入口不刺激,余味甘甜。可知,传统方法制备的植物酵素需要的发酵时间比本发明实施例植物酵素的发酵时间更长。

试验例1植物酵素中的低聚糖含量检测

1、仪器

采用日本岛津lc-4a高效液相色谱仪,pid-2as示差折光检测器,waterstcm柱恒温箱,waters745积分仪。

2、色谱实验条件

(1)柱温:选定柱温为40℃作为试验条件。

(2)流动相:采用乙晴:水的比例分别为65:35;70:30;75:25和80::20四种组合进行试验研究。蔗糖、棉子糖、水苏糖的保留时间分别为7.14、11.05、17.45分,整个分离测定过程可在2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

(3)色谱条件:色谱柱:watersspherisorb5μmnh24.6×250mm;柱温:40℃;流动相:乙晴:水为7:3;流速:1ml/min;示差折光检测器;量程为0.5。

3、测试样品的处理

将实施例9的酵素溶液用4份酒精定容并充分震荡溶解,滤纸过滤后滤液通过0.45μm的有机滤膜过滤后上机测定。

(2)用3份水把样品溶解后,用7份乙晴定容并充分震荡溶解,滤纸过滤后滤液通过0.45μm的有机滤膜过滤后上机测定。

4、结果与分析

4.1标准曲线的测定

(1)标准溶液的配制:分别准确称取0.2500g棉子糖和水苏糖,用水溶解定容至10ml,浓度为20mg/ml的储备液;然后配制成浓度分别为2.5、5.0、7.5、10.0、15.0mg/ml的使用液。葡萄糖、果糖、蔗糖分别配制成2mg/ml的标准溶液,用于对这三种糖进行定性。

(2)分别吸取使用液10ul,在2.2(3)的色谱条件测定峰高。结果表明,棉子糖回归方程为y=-0.2566+0.1204x,相关系数为r=0.9591;水苏糖为y=0.0996+0.1314x,相关系数为r=0.9844。浓度与峰高间呈正相关,相关性好,可用于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

4.2样品的测定

(1)将150ml样品用40ml85%的乙醇溶解后放入超声波中振荡10min,取出后用85%乙醇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定容,混匀后用滤纸过滤,滤液通过0.45μm的滤膜后上机测定。

(2)经实验选定的流动相为乙晴:水(7:3),在此条件下葡萄糖与果糖不能进行有效分离,保留时间都是6.04,但蔗糖和棉籽糖、水苏糖分离效果好,其保留时间分别为7.54、11.32和18.09min。

测定结果见表1:

表1植物酵素中棉籽糖和水苏糖测定结果(单位:mg/100ml)

结果表明,植物酵素中的植物大分子糖已转化为小分子低聚糖,且转化率高;水苏糖和棉籽糖可以成为肠内有益菌双岐杆菌的食料,能够快速增殖双岐杆菌,有效抑制有害菌增殖,促进肠道蠕动,因而,能够防止肠道内有害物质的大量产生,减轻肝脏负担。

试验例2发酵组合物的活菌存活检测

将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7制备的发酵组合物,用无菌水制备成活菌数为2×108cfu/ml的待测溶液,于4℃保存备用;

取保存好的10ml的待测溶液注入到试管1中,采用十倍逐级稀释至10-8,取1ml稀释液在平板上,将灭菌后冷却至45℃的mrs琼脂培养基倾注在平板(灭菌)上,迅速摇匀。再将装有10ml的待测溶液的试管2置于80-90℃水浴锅中加热15-25min,取加热后的待测溶液进行十倍逐级稀释至10-8,取1ml稀释液在平板上,将灭菌后冷却至45℃的mrs琼脂培养基倾注在平板(灭菌)上并迅速摇匀。最后将加热前和加热后的平板均在35℃条件下培养24h,计算加热前后的活菌数量。

结果表明,活菌存活率分别为88.7%和88.1%。

试验例3植物酵素的活菌存活检测

1、模拟胃液及肠液的耐受试验

取100g/l的盐酸16.4ml加蒸馏水稀释,使ph值分别为1.5、2.5和3.5,取100ml稀盐酸溶液,分别加入1g胃蛋白酶,使其充分溶解,得模拟胃液,微孔滤膜除菌(0.22μm)备用。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500ml使溶解,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6.8;另取胰蛋白酶10g,加水100ml使溶解,将两液混合后,加水稀释至1000ml,得模拟肠液,微孔滤膜除菌(0.22μm)备用。

分别取1ml保存好的实施例9和实施例14的植物酵素溶液加入到9ml的模拟胃液中(即十倍逐级稀释),并迅速在振荡器上充分混匀,然后置于30-45℃静置培养2-4h。分别在1h、2h、3h、4h的时候取出培养液并立即计数残存活菌数,与原活菌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活菌存活率分别为97.4%和98.7%。然后取在人工胃液中消化不同时间的培养液各1ml,分别接种于9mlph值为6.8的人工肠液中,置于30-45℃静置培养2-4h,并分别在0、3、6、24h取样,测定其活菌数,与原活菌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活菌存活率均为98%。

试验例4植物酵素对高脂血症大鼠影响的评价试验

1、对高脂血大鼠脂质代谢水平的影响

1.1试验方法:

1)模型建立:

高脂饲料成分及制备:3%胆固醇,10%猪油,5%鸡蛋黄粉,0.3%胆酸钠,0.2%甲基硫氧嘧啶,81.5%基础饲料。10kg高脂饲料加1~2kg白糖。按比例先将胆固醇、鸡蛋黄粉、胆酸钠、丙基硫氧嘧啶、白糖研磨混合,然后加入温热的猪油中,再与基础饲料拌匀,即得。

造模:82只sd大鼠普通饲料喂养一周。随机抽选12只作为空白组鼠,称重标记,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70只鼠称重标记,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均自由饮水,共喂养4周进行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

分别记录开始造模后四周的大鼠体重,并于第四周末眼底静脉丛取血1.5~2ml于离心管内,静置,3500r·min-1离心15min,分离血清,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时,说明高血脂动物模型制备成功。

2)给药

次日开始灌胃给实施例9和实施例14的植物酵素,分别以高、中、低量组分别以1.70ml/kg、0.850ml/kg、0.285ml/kg灌胃给药,共20天。试验期间继续给予高脂饲料。于末次给药1小时后,眶内静脉丛取血2.5ml,4℃静置,3500r·min-1离心15min,分离血清,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以及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

1.2试验结果

结果见表2。

表2对高脂血脂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能明显减少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的含量,明显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含量。

2、对高脂血大鼠血液流变指标的影响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同上。于末次给药1小时,腹主动脉取血,送与检验科检验。结果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全血粘度降低、血浆粘度降低、红细胞压积降低、血沉降低,说明其能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红细胞脆性,增强其变形性。

试验结论:本发明的植物酵素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各项指标的改变具有的改善和治疗作用,实施例14的植物酵素功效更为显著。

试验例5植物酵素对心肌缺血大鼠的评价性试验

1、模型建立

照文献方法复制心肌梗死模型。以1%戊巴比妥钠(0.04g/kg)采用腹腔注射麻醉,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记录标准ii导联心电图,行气管切开,与人工呼吸机相连通,开胸暴露心脏,于主动脉圆锥与左心耳之间用手术线穿过冠脉左室支,结扎左冠状动脉(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心脏复位,鼓肺后迅速关闭胸腔,伤口处涂擦青霉素,预防创口感染。关胸后观察大鼠呼吸恢复情况,如有自主呼吸即可脱机放回鼠笼。以心电图st段出现弓背抬高为心肌缺血造模成功。四周后形成慢性心肌缺血模型。

2、分组

将筛选后的心肌缺血大鼠除假手术组外随机均匀分为8组,空白组、模型组、实施例9高剂量组、实施例9中剂量组、实施例9低剂量组、实施例14高剂量组、实施例14中剂量组以及实施例14低剂量组,每组10只,共80只,一并饲养。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实施例9和实施例14的植物酵素溶液,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的蒸馏水,每天一次,共20天。

2)对心肌代谢产物的影响

各组大鼠于末次给药1小时,眼球取血,并用756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血清乳酸(ld)、游离脂肪酸(nefa)、na-katp酶指标。记录数据。

结果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组比较,本发明植物酵素的大鼠atp酶活性降低,乳酸及游离脂肪酸含量降低。

3)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各组大鼠于末次给药1小时,将大鼠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切开颈部皮肤,分离右侧颈总动脉,行动脉插管术,将含有0.1%肝素钠液的导管插入右侧颈动脉,经右颈总动脉插入左心室,根据显示器所示压力图形的改变来判断插管是否进入心室,心导管连接压力换能器,将信号输入生理记录仪中,并记录心率(hr)、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舒张压(lvd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dep)、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记录数据,见表3。

表3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结果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本发明组合物各给药组可以使心率趋于正常、左室收缩压升高、左室舒张压降低,左室最大上升速率升高、左室最大下降速率升高、终末舒张压降低,其中饮用实施例14的植物酵素的效果更为显著。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