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绒螯蟹喂养饲料及其配制和投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59505阅读:11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饲料加工生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增强中华绒螯蟹免疫力及提高其生长性能的饲料配制及投喂方法。



背景技术:

甲壳类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中华绒螯蟹是甲壳类中的重要养殖品种。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病害发生日益频繁,尤其是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着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发展。

为了防治甲壳动物的传染性疾病,使用各种抗菌剂虽然仍被作为目前的主要对策,但是,由于耐药性病原菌的形成,环境污染以及食品安全性等公共卫生问题等方面的考虑,抗生素等抗菌药品在水产养殖业中的使用己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因此,开发一种提高中华绒螯蟹自身免疫力且不影响其生长的方法,是解决中华绒螯蟹疾病爆发极为重要的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中华绒螯蟹病害频发,且各种抗生素药物造成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从增强中华绒螯蟹自身免疫力和促进其生长营养物质入手,提供一种中华绒螯蟹喂养饲料及其投喂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中华绒螯蟹喂养饲料,包括鱼粉、虾粉、豆粕、膨化大豆、花生粕、大豆磷脂油、鱿鱼膏、鱼油、皮糠、小麦精粉、磷酸二氢钙、蟹预混料、甜菜碱、氯化胆碱、粘合剂、防霉剂、脱壳素、贝壳粉、骨粒、沸石粉和几丁聚糖,其配方中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鱼粉15.00-30.00%、虾粉2.00%-5.00%、豆粕13.00%-22.00%、膨化大豆2.00%-8.00%、花生粕7.00%-15.00%、大豆磷脂油0.20%-1.20%、鱿鱼膏0.30%-1.50%、鱼油0.30%-1.50%、皮糠1.50%-2.50%、小麦精粉16.00%-28.00%、磷酸二氢钙1.50%-2.50%、蟹预混料0.30%-1.50%、甜菜碱0.50%-1.80%、氯化胆碱0.05%-0.25%、粘合剂0.20%-0.80%、防霉剂0.05%-0.15%、脱壳素0.05%-0.15%、贝壳粉0.50%-1.80%、骨粒0.30%-1.50%、沸石粉0.30%-1.50%和几丁聚糖0.50%-2.00%。

其配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①将饲料配方中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配制,配方中的固态原料则预先粉碎并过80目筛;②将配方中用量低于1.00%的组分原料充分混合后作为小料添加物与配方中其余组分原料混合,再经超微粉碎后充分搅拌均匀,最后经膨化饲料机制得。

其投喂方法为每天投喂2-3次,时间间隔6-8小时,每次投喂量为蟹体重量的6%~1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促进中华绒螯蟹生长并增强其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且环保生态,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投喂本饲料4周,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力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血浆白细胞含量显著上升,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活力显著上升,尿素氮代谢能力显著提高;使用副溶血弧菌攻毒,其存活率相对对照组提高20.0%以上。投喂本饲料,中华绒螯蟹的生长速度显著提高,四周生长实验结果显示其生长速度提高5.0%-15.0%。本发明饲料配方中包含几丁聚糖、鱼油及氯化胆碱等多种增强中华绒螯蟹免疫力及抗应激能力的组分,同时包含鱿鱼膏、脱壳素等促进生长的组分。投喂该饲料4周以上,可以显著提高中华绒螯蟹血浆免疫指标,将副溶血弧菌抗性提高20.0%以上,生长速度提高5.0%-15.0%。本发明从增强中华绒螯蟹自身免疫的角度入手,避免外源药物的使用对食品安全及环境污染的风险,且配方组分容易获得,成本较低,符合环保健康新饲料的要求。

附图说明

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一种中华绒螯蟹喂养饲料,包括鱼粉、虾粉、豆粕、膨化大豆、花生粕、大豆磷脂油、鱿鱼膏、鱼油、皮糠、小麦精粉、磷酸二氢钙、蟹预混料、甜菜碱、氯化胆碱、粘合剂、防霉剂、脱壳素、贝壳粉、骨粒、沸石粉和几丁聚糖,其配方中各组分质量百分比分别为:鱼粉28.56%、虾粉3.14%、豆粕17.14%、膨化大豆4.76%、花生粕11.43%、大豆磷脂油0.48%、鱿鱼膏0.67%、鱼油0.67%、皮糠2.09%、小麦精粉23.80%、磷酸二氢钙1.90%、蟹预混料0.95%、甜菜碱0.11%、氯化胆碱0.19%、粘合剂0.57%、防霉剂0.10%、脱壳素0.10%、贝壳粉1.43%、骨粒0.95%、沸石粉0.95%和几丁聚糖1.00%。

其配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①将饲料配方中各组分按上述质量百分比配制,配方中的固态原料则预先粉碎并过80目筛;②将大豆磷脂油、鱿鱼膏、鱼油、蟹预混料、甜菜碱、氯化胆碱、粘合剂、防霉剂、脱壳素、骨粒和沸石粉充分混合后作为小料添加物与配方中鱼粉、虾粉、豆粕、膨化大豆、花生粕、皮糠、小麦精粉、磷酸二氢钙、贝壳粉和几丁聚糖组分原料混合,再经超微粉碎后充分搅拌均匀,最后经膨化饲料机制得。

其投喂方法为每天投喂2-3次,时间间隔6-8小时,投喂量为蟹体重量的6%~10%。持续投喂四周,每周采集生长数据,投喂后采用第三附足注射的方式感染副溶血弧菌。使用本发明饲料喂养中华绒螯蟹实验组和使用常规饲料喂养中华绒螯蟹对照组结果见表1,副溶血弧菌为一种烈性细菌,如未使用特定药物,感染四小时的死亡率为100%。使用本发明饲料组的感染4小时后的存活率为25.0%,而对照存活率为0.0%,统计分析显示本发明饲料可以显著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

表1.副溶血弧菌攻毒存活率

使用本发明饲料喂养中华绒螯蟹实验组和使用常规饲料喂养中华绒螯蟹对照组蟹体质量变化见表2,使用本发明饲料的中华绒螯蟹生长速度显著提高,相对于对照组,4周增长比率为12.0%。

表2.投喂4周的体质量变化

使用本发明饲料喂养中华绒螯蟹实验组和使用常规饲料喂养中华绒螯蟹对照组投喂4周免疫相关指标变化情况见表3,投喂本发明的中华绒螯蟹血浆白细胞含量显著上升,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力显著上升,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说明代谢尿素氮的能力有所提高,以上指标说明本发明产品对于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显著上升。

表3.投喂4周免疫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本发明饲料配方中各组分原料均可在国内市场采购获得,本实施例中鱿鱼膏采购于浙江温州洞头县海洋资源加工厂,蟹预混料采购于北京桑普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甜菜碱采购于北京昕大洋科技有限公司,粘合剂采购于浙江湖州璟宝饲料添加剂有限公司,防霉剂采购于无锡正大畜禽有限公司,脱壳素采购于南通市第二兽药厂有限公司,贝壳粉采用河蚌壳超微粉碎制得,沸石粉采购于山东潍坊鑫发沸石粉厂,几丁聚糖采购于四川成都特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变,故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