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叶的制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9542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茶工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茶叶的制茶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叶是中国传统的几千年以来的传统饮品,佑护人们的健康,成为众多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茶叶加工是实现茶鲜叶转化为茶叶产品,最终实现经济价值转换的重要途径。茶叶品种很多,制作方法主要包括凋萎、杀青、揉捻、烘干等步骤。

然而,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茶叶的有益成分容易损失,而且有益成分不利于人体吸收,无法保证茶叶品质。有很多的改进出现,但是仍不能满足消费者丰富多彩的需要,必须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与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茶叶的制茶工艺,能够减少茶叶的有益成分损失,茶叶的有益成分有利于人体吸收,保证了茶叶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态茶叶的制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在春分后谷雨前采摘一芽一叶初展鲜叶;

(2)摊青: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

(3)萎凋: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试萎凋或加温萎凋;

(4)杀青:采用杀青机进行杀青,当杀青机筒壁温度达280~320℃投入萎凋的茶叶,进行滚炒,历时3~5min,炒熟即可出锅;

(5)烘干:包括初烘、复烘和低温长烘,初烘:温度100~120℃,时间90~110min;复烘:温度80~90℃,时间6~10min;低温长烘:温度60~80℃,时间3~4h;

(6)保鲜:干茶水分含量在5wt%~7wt%,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出去的茶叶进行包装。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中采摘时需保持鲜叶完整、新鲜、匀净;采摘后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2)中摊青的环境温度12~18℃,摊青的环境湿度65~75%,摊放时间20~30min。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3)中当茶叶水分含量在20~30wt%,室内自然萎凋和复试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4)杀青和步骤(5)烘干之间还包括冷却步骤:在杀青后温度先降至60~70℃,再将至室温,并去除黄片。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5)中初烘与复烘之间还需要将茶叶摊凉,摊凉温度18~22℃,摊凉时间13~18min。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6)中冰库出去的茶叶常温3h后打开,进行包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减少茶叶有益成分的损失,茶叶的有益成分有利于人体吸收,保证了茶叶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生态茶叶的制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在春分后谷雨前采摘一芽一叶初展鲜叶,采摘时需保持鲜叶完整、新鲜、匀净;采摘后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2)摊青: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的环境温度15℃,摊青的环境湿度70%,摊放时间25min;

(3)萎凋: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试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水分含量在25wt%,室内自然萎凋和复试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4)杀青:采用杀青机进行杀青,当杀青机筒壁温度达300℃投入萎凋的茶叶,进行滚炒,历时4min,炒熟即可出锅;

(5)冷却:在杀青后温度先降至65℃,再将至室温,并去除黄片;

(6)烘干:包括初烘、复烘和低温长烘,初烘:温度110℃,时间100min;复烘:温度85℃,时间8min;低温长烘:温度70℃,时间3.5h,初烘与复烘之间还需要将茶叶摊凉,摊凉温度20℃,摊凉时间15min;

(7)保鲜:干茶水分含量在6wt%,放入冰库,温度3℃;冰库出去的茶叶常温3h后打开,进行包装。

实施例2

一种生态茶叶的制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在春分后谷雨前采摘一芽一叶初展鲜叶,采摘时需保持鲜叶完整、新鲜、匀净;采摘后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2)摊青: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的环境温度12℃,摊青的环境湿度65%,摊放时间30min;

(3)萎凋: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试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水分含量在20wt%,室内自然萎凋和复试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4)杀青:采用杀青机进行杀青,当杀青机筒壁温度达280℃投入萎凋的茶叶,进行滚炒,历时5min,炒熟即可出锅;

(5)冷却:在杀青后温度先降至60℃,再将至室温,并去除黄片;

(6)烘干:包括初烘、复烘和低温长烘,初烘:温度100℃,时间110min;复烘:温度80℃,时间10min;低温长烘:温度60℃,时间4h,初烘与复烘之间还需要将茶叶摊凉,摊凉温度18℃,摊凉时间18min;

(7)保鲜:干茶水分含量在5wt%,放入冰库,温度1℃;冰库出去的茶叶常温3h后打开,进行包装。

实施例3

一种生态茶叶的制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在春分后谷雨前采摘一芽一叶初展鲜叶,采摘时需保持鲜叶完整、新鲜、匀净;采摘后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2)摊青: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的环境温度18℃,摊青的环境湿度75%,摊放时间20min;

(3)萎凋: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试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水分含量在30wt%,室内自然萎凋和复试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4)杀青:采用杀青机进行杀青,当杀青机筒壁温度达320℃投入萎凋的茶叶,进行滚炒,历时3min,炒熟即可出锅;

(5)冷却:在杀青后温度先降至70℃,再将至室温,并去除黄片;

(6)烘干:包括初烘、复烘和低温长烘,初烘:温度120℃,时间90min;复烘:温度90℃,时间6min;低温长烘:温度80℃,时间3h,初烘与复烘之间还需要将茶叶摊凉,摊凉温度22℃,摊凉时间13min;

(7)保鲜:干茶水分含量在7wt%,放入冰库,温度5℃;冰库出去的茶叶常温3h后打开,进行包装。

本发明生态茶叶的制茶工艺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减少茶叶有益成分的损失,茶叶的有益成分有利于人体吸收,保证了茶叶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茶叶的制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采摘:在春分后谷雨前采摘一芽一叶初展鲜叶;摊青: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萎凋: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试萎凋或加温萎凋;杀青:采用杀青机进行杀青,当杀青机筒壁温度达280~320℃投入萎凋的茶叶,进行滚炒,历时3~5min,炒熟即可出锅;烘干:包括初烘、复烘和低温长烘;保鲜:干茶水分含量在5wt%~7wt%,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出去的茶叶进行包装。本发明能够减少茶叶有益成分的损失,茶叶的有益成分有利于人体吸收,保证了茶叶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斗山村村民委员会
技术研发日:2017.04.19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