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晒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9538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晒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晒茶装置,尤其是一种自动晒茶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南方种植着大量的茶叶,新摘下来的茶叶需要在阳光下摊晒,以除去茶叶中的水分,减少茶叶细胞中的水分含量,降低其活性并除去细胞膜的半透性,保证后续制茶工艺能正常地进行,在茶叶收获的季节会有大量的茶叶需要晾晒,由于很多茶叶需要风和光照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晾晒的效果和得到较高质量的茶叶。目前茶叶的人工晾晒方式将采摘下来的茶叶通过盛茶叶的容器移送至晒茶场、倾倒后,由工人使用耙子等简单工具将茶叶摊开。这样不仅需要增加用工人数,而且要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且工作效率极为低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才能完成摊晒。而且南方地区的雨水较多,若在茶叶收获得季节遇到阴雨天气,对茶叶的晾晒效率和晾晒效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机械加温方式直接对茶叶进行晾晒对于环境控制技术要求较高,若调控不当,容易造成茶叶晾晒程度不均匀,使茶叶有异味,影响茶叶品质,单纯依靠热风加工能耗较高且很难达到自然晾晒茶叶的品质。因此,急需一种能够模拟茶叶自然晾晒的条件的自动晒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晒茶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减轻晒茶的劳动强度,模拟茶叶自然晾晒的条件使晒茶不受天气的影响,提高晒茶的效率和效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动晒茶装置,包括晒茶架、自动晒茶平台、自动铺茶机构、鼓风装置、连杆、电动推杆和顶部连杆;所述的自动晒茶平台不少于三组且一端通过铰链与晒茶架连接,自动晒茶平台另一端与连杆铰接,所述的顶部连杆的两端与晒茶架和连杆均铰接,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与晒茶架铰接,另一端与顶部连杆的中部铰接。晒茶时,电动推杆处于伸出位置,使自动晒茶平台处于平面位置,电动推杆缩短时,能实现自动晒茶平台的外侧向下倾斜,自动晒茶平台上晾晒的茶叶可以倒出;所述的自动铺茶机构位于自动晒茶平台的一侧;鼓风装置包括鼓风机和通气管道,所述的鼓风机置于晒茶架的底部上端,鼓风机通过通气管道与自动晒茶平台连接。晒茶时,鼓风装置可以为茶叶鼓风,加快晒茶速度,产生自然风晾晒的效果。

所述的自动晒茶平台包括晒茶板、翻茶电机、翻茶齿轮、翻茶齿条、翻茶导轨、翻茶滑块、翻茶辊轴、轴承座、灯管和灯管座,所述的晒茶板上设有气孔;所述的翻茶导轨有两根且位于自动翻茶平台的两侧,所述的翻茶滑块与轴承座固连且通过移动副与翻茶导轨连接,所述的翻茶辊轴通过转动副与轴承座连接,所述的翻茶辊轴上设有柔性翻茶拨齿,所述的翻茶齿轮和翻茶电机位于翻茶辊轴的后端且与翻茶辊轴固连,所述的翻茶齿条位于自动翻茶平台的后端与翻茶导轨平行且与翻茶齿轮相配合,所述的灯管座与翻茶滑块固连,所述的灯管与灯管座固连,晒茶时,翻茶电机驱动翻茶齿轮和翻茶辊轴转动,翻茶齿轮和翻茶齿条配合驱动轴承座、灯管和灯管座随着翻茶滑块在翻茶导轨上移动、柔性翻茶拨齿随着翻茶辊轴的转动而转动,使茶叶能够翻动,茶叶晾晒更加均匀,灯管可以模拟太阳光线对茶叶进行晾晒。

所述的自动铺茶机构包括立架、横向移动装置、带式输送装置、铺茶装置,所述的立架位于横向移动装置的上方;所述的带式输送装置位于立架的中部,所述的铺茶装置位于立架的顶部;所述的立架侧面上设有腰型导向孔。

所述的横向移动装置包括横向电机、横向丝杆、横向螺旋滑块、横向导轨、横向滑块、横向轴承座,所述的横向电机位于自动铺茶机构底部且与晒茶架固连,所述的横向丝杆一端与横向电机输出轴固连,一端与晒茶架通过横向轴承座连接,所述的横向螺旋滑块通过螺旋副与横向丝杆连接且与立架固连,所述的横向导轨有两根置于晒茶架前后两侧且与横向丝杆平行,所述的横向滑块与横向导轨通过移动副连接,且分为两组,每组两个,所述的横向滑块与立架固连,横向移动装置可以驱动立架在导轨上横向移动。

所述的带式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架、双输出轴减速机、输送带大齿轮、电磁离合器、升降大齿轮、输送带、输送带主动滚轴、升降中轴、升降齿条、输送带导向滚轴、输送带顶端滚轴、输送带小齿轮和升降小齿轮,所述的双输出轴减速机置于输送带架左侧上端;所述的输送带大齿轮、电磁离合器、升降大齿轮均有两个,位于双输出轴减速机两侧且与双输出轴减速机输出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的电磁离合器均位于输送带大齿轮和升降大齿轮中间,在铺茶时,电磁离合器将输出轴与升降大齿轮间的动力断开,在对带式输送装置提升时,电磁离合器将输出轴与升降大齿轮间的动力连接,可以通过升降大齿轮、升降小齿轮和升降齿条间的啮合驱动带式输送装置升降;所述的输送带主动滚轴、输送带导向滚轴和输送带顶端滚轴与输送带架均通过转动副连接;所述的升降中轴有两根且分别与输送带主动滚轴、输送带导向滚轴通过转动副连接,升降中轴与立架通过腰型导向孔连接;所述的输送带小齿轮有两个位于输送带主动滚轴两侧且与输送带主动滚轴固连,输送带小齿轮与输送带大齿轮通过齿轮副相连接;所述的升降小齿轮有两组,每组两个且位于升降中轴的两侧,与升降大齿轮和升降齿条均通过齿轮副连接;所述的升降齿条有四条均置于立架上竖直对称安装;所述的输送带与输送带主动滚轴、输送带导向滚轴、输送带顶端滚轴均通过转动副连接。

所述的铺茶机构包括茶叶料斗、铺茶电机、铺茶大齿轮、铺茶小齿轮、铺茶拨片滚轴、可升缩导向筒、导向轮;所述的茶叶料斗置于立架的上方,铺茶拨片滚轴置于茶叶料斗内部下端且两端与茶叶料斗均通过转动副连接,铺茶小齿轮位于铺茶拨片滚轴一端且与铺茶拨片滚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的铺茶电机置于立架上方,所述的铺茶大齿轮与铺茶电机输出轴通过键连接且与铺茶小齿轮通过转动副连接;所述的可升缩导向筒位于茶叶料斗下方,所述的导向轮位于可伸缩导向筒底部,与输送带相接触,铺茶电机通过铺茶大齿轮和铺茶小齿轮驱动铺茶拨片滚轴的转动,可以控制铺茶的的速度和质量茶叶通过可伸缩导向筒后落至输送带上。

使用前,将茶叶放入铺茶料斗内。使用时,先控制横向电机将立架向左移动,使输送带顶端滚轴位于自动晒茶平台的左侧,然后启动双输出轴减速机,用电磁离合器将升降大齿轮与双输出轴减速机的输出轴连接,控制双输出轴减速机旋转使带式输送装置高度位于两自动晒茶平台的中间位置,断开电磁离合器,再控制横向电机将立架向右移动,使输送带顶端滚轴到达自动晒茶平台的右侧上端;接着启用铺茶电机驱动铺茶拨片滚轴将茶叶料斗内的茶叶均匀的拨出茶叶料斗,茶叶经过可升缩导向筒落至输送带,输送带将茶叶输送至输送带顶端滚轴后落至晒茶板上,然后控制横向电机将立架均速左移至自动晒茶平台左侧后停止;再开启翻茶电机,打开灯管和鼓风机,通过控制翻茶电机的转向使翻茶辊轴和灯管左右往复移动实现翻茶和晒茶的工艺,接着重复上述动作,将其余的自动晒茶平台上铺上茶叶后进行自动晾晒;当茶叶晾晒结束后,控制电动推杆伸长,使自动晒茶平台外侧下倾,茶叶倒出自动晒茶平台。晒茶结束后将各电机和鼓风机关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自动铺茶机构实现茶叶自动铺开,减轻人工晒茶的劳动强度,通过设计自动晒茶平台实现自动翻茶,使茶叶晾晒更加均匀,多组的自动晒茶平台能够节约晒茶空间,通过设置鼓风装置和灯管模拟自然晾晒条件,使晾晒不受天气的影响,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灵活、调节方便、卫生清洁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自动铺茶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自动晒茶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带式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晒茶架、2.自动晒茶平台、3.自动铺茶机构、4.鼓风装置,5.连杆、6.电动推杆、7、顶部连杆、21.晒茶板、22.翻茶电机、23.翻茶齿轮、24.翻茶齿条、25.翻茶导轨、26.翻茶滑块、27.翻茶辊轴、271.柔性翻茶拨齿、28.轴承座、29.灯管、210.灯管座、211.气孔、31.立架、32.横向移动装置、33.带式输送装置、34.铺茶装置、311.腰型导向孔、321.横向电机、322.横向丝杆、323.横向螺旋滑块、324.横向导轨、325.横向滑块、326.横向轴承座、331.输送带架、332.双输出轴减速机、333.输送带大齿轮、334.电磁离合器、335.升降大齿轮、336.输送带、337.输送带主动滚轴、338.升降中轴、339.升降齿条、3310.输送带导向滚轴、3311.输送带顶端滚轴、3312.输送带小齿轮、3313.升降小齿轮、341.茶叶料斗、342.铺茶电机、343.铺茶大齿轮、344.铺茶小齿轮、345.铺茶拨片滚轴、346.可升缩导向筒、347导向轮、41.鼓风机、42通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一种自动晒茶装置,包括晒茶架1、自动晒茶平台2、自动铺茶机构3、鼓风装置4、连杆5、电动推杆6和顶部连杆7;所述的自动晒茶平台2不少于三组且一端通过铰链与晒茶架连接,自动晒茶平台2另一端与连杆5铰接,所述的顶部连杆7的两端与晒茶架1和连杆5均铰接,所述的电动推杆6一端与晒茶架1分别铰接,所述电动推杆6的一端与晒茶架1铰接,另一端与顶部连杆7的中部铰接,所述的自动铺茶机构3位于自动晒茶平台2的一侧;鼓风装置4包括鼓风机41和通气管道42,所述的鼓风机41置于晒茶架1的底部上端,鼓风机41通过通气管道42与自动晒茶平台2连接;

所述的自动晒茶平台2包括晒茶板21、翻茶电机22、翻茶齿轮23、翻茶齿条24、翻茶导轨25、翻茶滑块26、翻茶辊轴27、轴承座28、灯管29和灯管座210,所述的晒茶板21上设有气孔211;所述的翻茶导轨25有两根且位于自动翻茶平台2的两侧,所述的翻茶滑块26与轴承座28固连且通过移动副与翻茶导轨25连接,所述的翻茶辊轴27通过转动副与轴承座28连接,所述的翻茶辊轴27上设有柔性翻茶拨齿271,所述的翻茶齿轮23和翻茶电机22位于翻茶辊轴27的后端且与翻茶辊轴27固连,所述的翻茶齿条24位于自动翻茶平台2的后端与翻茶导轨25平行且与翻茶齿轮23相配合,所述的灯管座210与翻茶滑块26固连,所述的灯管29与灯管座210固连;

所述的自动铺茶机构3包括立架31、横向移动装置32、带式输送装置33、铺茶装置34,所述的立架31位于横向移动装置32的上方;所述的带式输送装置33位于立架31的中部,所述的铺茶装置34位于立架31的顶部;所述的立架侧面上设有腰型导向孔311;

所述的横向移动装置32包括横向电机321、横向丝杆322、横向螺旋滑块323、横向导轨324、横向滑块325、横向轴承座326,所述的横向电机321位于自动铺茶机构3底部且与晒茶架1固连,所述的横向丝杆322一端与横向电机321输出轴固连,一端与晒茶架1通过横向轴承座326连接,所述的横向螺旋滑块323通过螺旋副与横向丝杆322连接且与立架31固连,所述的横向导轨324有两根置于晒茶架1前后两侧且与横向丝杆322平行,所述的横向滑块325与横向导轨324通过移动副连接,且分为两组,每组两个,所述的横向滑块325与立架31固连;

所述的带式输送装置33包括输送带架331、双输出轴减速机332、输送带大齿轮333、电磁离合器334、升降大齿轮335、输送带336、输送带主动滚轴337、升降中轴338、升降齿条339、输送带导向滚轴3310、输送带顶端滚轴3311、输送带小齿轮3312和升降小齿轮3313,所述的双输出轴减速机332置于输送带架3313左侧上端;所述的输送带大齿轮333、电磁离合器334、升降大齿轮335均有两个,位于双输出轴减速机332两侧且与双输出轴减速机332输出轴通过键连接,所述的电磁离合器334均位于输送带大齿轮333和升降大齿轮335中间,所述的输送带主动滚轴337、输送带导向滚轴3310和输送带顶端滚轴3311与输送带架331均通过转动副连接;所述的升降中轴338有两根且分别与输送带主动滚轴337、输送带导向滚轴3310通过转动副连接,升降中轴338与立架31通过腰型导向孔311连接;所述的输送带小齿轮3312有两个位于输送带主动滚轴337两侧且与输送带主动滚轴337固连,输送带小齿轮3312与输送带大齿轮335通过齿轮副相连接;所述的升降小齿轮3313有两组,每组两个且位于升降中轴338的两侧,与升降大齿轮335和升降齿条339均通过齿轮副连接;所述的升降齿条339有四条均置于立架31上竖直对称安装;所述的输送带336与输送带主动滚轴337、输送带导向滚轴3310、输送带顶端滚轴3311均通过转动副连接。

所述的铺茶机构34包括茶叶料斗341、铺茶电机342、铺茶大齿轮343、铺茶小齿轮344、铺茶拨片滚轴345、可升缩导向筒346、导向轮347;所述的茶叶料斗341置于立架31的上方,铺茶拨片滚轴345置于茶叶料斗341内部下端且两端与茶叶料斗341均通过转动副连接,铺茶小齿轮344位于铺茶拨片滚轴345一端且与铺茶拨片滚轴345通过键连接,所述的铺茶电机342置于立架31上方,所述的铺茶大齿轮343与铺茶电机342输出轴通过键连接且与铺茶小齿轮344通过转动副连接;所述的可升缩导向筒346位于茶叶料斗341下方,所述的导向轮347位于可伸缩导向筒346底部,与输送带336相接触。

使用前,将茶叶放入铺茶料斗341内。使用时,先控制横向电机321将立架31向左移动,使输送带顶端滚轴3311位于自动晒茶平台2的左侧,然后启动双输出轴减速机332,用电磁离合器334将升降大齿轮335与双输出轴减速机332的输出轴连接,控制双输出轴减速机332旋转使带式输送装置33的高度位于两自动晒茶平台2的中间位置,断开电磁离合器334,再控制横向电机321将立架31向右移动,使输送带顶端滚轴3311到达自动晒茶平台3的右侧上端;接着启用铺茶电机342驱动铺茶拨片滚轴345将茶叶料斗341内的茶叶均匀的拨出茶叶料斗341,茶叶经过可升缩导向筒346落至输送带336,输送带336将茶叶输送至输送带顶端滚轴3311后落至晒茶板21上,然后控制横向电机321将立架31均速左移至自动晒茶平台2左侧后停止;再开启翻茶电机22,打开灯管29和鼓风机41,通过控制翻茶电机29的转向使翻茶辊轴27和灯管29左右往复移动实现翻茶和晒茶的工艺,接着重复上述动作,将其余的自动晒茶平台2上铺上茶叶后进行自动晾晒;当茶叶晾晒结束后,控制电动推杆6收缩,使自动晒茶平台2外侧下倾,茶叶倒出自动晒茶平台2。晒茶结束后将各电机和鼓风机41关闭。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