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油脂增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4400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加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油脂增香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食用油加工处理技术领域中,对于没有香味的食用油的增香处理方面的技术没有进行开发,而消费者在选择食用油时,都喜欢有香味的油,而很多液体食用油在生产工艺中,本身就不具备香味,这使得没有香味的液体食用油普遍不被人们接受,而有些不正当的厂商为了能够使得液体食用油能够更好的销售,在液体食用油中添加了香精添加剂,这些添加剂一定程度上会对食用油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作为烹饪用的液体食用油中的香精添加剂会对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危害,食用时间过长,体内的香精添加剂就会累积,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因此需要一种合理的方式将食用油具有香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食用油加工处理技术领域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动化程度高、食用油增香效果好、工艺流程安全无害的缠绕式滑梯增香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食用油脂增香设备,包括食用油箱、进油斗、香料斗、油料下料嘴、进油管、初混腔、空心管、滑梯、喷油孔、电阻加热管、气泵、进气管、收集罩、出气管、油气混合腔、蛇形管、第一阀门、过滤室、过滤板、渗透膜、刷子、连杆、滑块、弹簧、气缸、第二阀门、储渣箱、第三阀门、储油腔。

进一步的,所述食用油箱底部连接有进油斗,所述进油斗的左侧设置有香料斗,所述香料斗的底部安装有油料下料嘴,所述进油斗的下端连接有进油管,所述初混腔的中间安装有竖直的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内部设置有进油管,所述空心管的外部设置有向下倾斜环绕的滑梯,所述油料下料嘴连接了滑梯的上部开口,所述滑梯的边缘两侧设置有挡板,所述进油管安装在空心管的中部,进油管的下端从空心管管内中部位置穿出而安装在滑梯上方,所述进油管下端穿出空心管的部分其管径与滑梯宽度一致,并开设了喷油孔,所述喷油孔的开口向下并对着滑梯宽度方向;所述初混腔的右侧安装有电阻加热管,所述初混腔左侧的中部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上部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上端连接有收集罩,所述收集罩的左侧正对着滑梯的中部,所述气泵的下部连接有出气管,所述滑梯的下端与油气混合腔相连通,所述出气管的下端连接在油气混合腔上部的左侧,所述油气混合腔的中间安装有蛇形管,所述蛇形管的左端与出气管连接,所述油气混合腔的右侧设有第一阀门,所述蛇形管的右端开口对应着第一阀门,所述蛇形管上开有若干均匀的小孔,所述油气混合腔的右侧安装有过滤室,所述过滤室内的底部设置有倾斜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上端安装在第一阀门开口的底部,所述过滤板的下端安装在过滤室底部的右侧,所述过滤板的下部安装有渗透膜,所述过滤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刷子,所述刷子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安装在滑块的内部,所述滑块设置在过滤室的上部,所述滑块的左端通过推杆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安装在过滤室的上部,所述过滤室右侧的下部开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的右侧设置有储渣箱,所述过滤室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的下部设置有储油腔。

进一步的,所述进油管上设有进油流量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本发明一种食用油脂增香设备,通过香料斗将食用油箱内的待增香食用油导入初混腔,香料斗将带有香味的物料(下称“香料”)通过下料嘴输送到滑梯,食用油和香料在初混腔内的滑梯上进行混合,食用油吸收一部分香料的香味,并通过加热装置对食用油和香料进行加热,使得香味向上散发后被收集罩吸收,然后在气泵的作用下将香味输送到油气混合腔内的蛇形管中,油气混合腔连接了上方的滑梯,食用油和香料通过滑梯进入到油气混合腔内,蛇形管向油气混合腔内的食用油提供香味气体,使得食用油进一步吸收香味,然后食用油和香料通过第一阀门进入到过滤室,食用油通过过滤板和渗透膜过滤到下方,并通过第三阀门进入到储油腔内,而过滤后的香料残渣则留在过滤板上表面,通过气缸驱动推杆推动滑块左右运动,使得滑块下方的连杆带着刷子也左右运动,连杆上方的弹簧在下方刷子的重量作用下拉伸,在连杆的上移过程中压缩,从而使得刷子能够将过滤板上的残渣从第二阀门清扫到储渣室,从而全自动化地完成对食用油的增香,整个过程无需添加任何添加剂,所加工出来的食用油不仅满足了人们对香味的要求,而且食用起来安全健康有保障,这种增香设备有效地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食用油箱2、进油斗3、香料斗4、下料嘴5、进油管6、初混腔7、空心管8、滑梯9、喷油孔10、电阻加热管11、气泵12、进气管13、收集罩14、出气管15、油气混合腔16、蛇形管17、第一阀门18、过滤室19、过滤板20、渗透膜21、刷子22、连杆23、弹簧24、滑块25、推杆26、气缸27、第二阀门28、储渣箱29、第三阀门30、储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食用油脂增香设备,它包括1、食用油箱2、进油斗3、香料斗4、下料嘴5、进油管6、初混腔7、空心管8、滑梯9、喷油孔10、电阻加热管11、气泵12、进气管13、收集罩14、出气管15、油气混合腔16、蛇形管17、第一阀门18、过滤室19、过滤板20、渗透膜21、刷子22、连杆23、弹簧24、滑块25、推杆26、气缸27、第二阀门28、储渣箱29、第三阀门30、储油腔。

食用油箱1用来盛放待增香的食用油,所述食用油箱1底部通过连接管连接了正下方的进油斗2,所述进油斗2的左侧设置有香料斗3,所述香料斗3和进油斗2之间隔着一层竖直壁,进油斗2和香料斗3均为漏斗形状,采用食品级的不锈钢薄板制作而成。所述进油斗2的右侧面设置成向左下方倾斜的形状,所述香料斗3的左侧面设置成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香料斗3的底部安装有下料嘴4。

所述初混腔6的中间安装有竖直的空心管7,空心管7的内部设置有进油管5,所述进油管5的上端与进油斗2的下端相连。空心管7的外部设置有向下倾斜环绕的滑梯8,所述滑梯8的边缘两侧设置有挡板。所述下料嘴4的下端通过螺栓或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滑梯8边缘的挡板上,并使下料嘴4的下端开口位于滑梯8内。当带有香味的物料从香料斗3通过下料嘴4进入到滑梯8上时,带有香味的物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顺着滑梯8向下缓缓滑动。

进油管5安装在空心管7的内部,所述进油管5的下端从空心管7的管内中部位置穿出,并通过支架安装在滑梯8上方。进油管5下端穿出空心管7的部分,其管长与滑梯8的宽度一致,并在进油管5下端开有多个喷油孔9,所述喷油孔9的开口向下并对着滑梯8内。所述喷油孔9能够将食用油箱1内的待增香食用油均匀的导入到滑梯8内,所述滑梯8内的待增香食用油和带有香味的物料混合并一同沿着滑梯8向下滑动,所述初混腔6的右侧安装有电阻加热管10,所述电阻加热管10能够给滑梯8内的香味物料提供热量,使得香味物料中的香味散发出来,为食用油能够很好地吸收香味物料中的香味创造条件。

初混腔6左侧的中部安装有气泵11,所述气泵11的上部连接有进气管12,所述进气管12的上端连接有收集罩13,所述收集罩13的左侧正对着滑梯8的中上部,所述收集罩13能够很好地收集香料和食用油散发出来的香味,所述气泵11的下部连接有出气管14,所述滑梯8的下端导通连接了油气混合腔15上部的中间,所述滑梯8内的食用油和香料能够顺利导入油气混合腔15内,所述出气管14的下端连接在油气混合腔15上部的左侧,所述油气混合腔15的中间安装有蛇形管16,所述蛇形管16的左端与出气管14连接,所述收集罩13收集的香味通过气泵11的作用输送到蛇形管16内,所述蛇形管16上开有若干均匀的小孔,所述蛇形管16内的香味通过小孔均匀发散到油气混合腔15内,使得食用油能够进一步吸收香味。

油气混合腔15右侧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阀门17,所述蛇形管16的右端开口对应着第一阀门17,所述油气混合腔15的右侧安装有过滤室18,所述过滤室18内的底部设置有倾斜的过滤板19,所述倾斜的过滤板19向右下方倾斜角度为30-45°,所述过滤板19倾斜设置有助于食用油带着香料一起右下方流动,所述过滤板19的上端安装在第一阀门17开口的底部,使得从第一阀门17流出来的食用油和香料能够顺利到达过滤室18,所述过滤板19的下端安装在过滤室18底部的右侧,所述过滤板19能够将食用油向下初步过滤,所述过滤板19的下部安装有渗透膜20,所述渗透膜20能有效的将食用油渗透到下方,所述过滤板19的上表面设置有刷子21,所述刷子21够使得食用油能够很好的通过过滤板19过滤,所述刷子21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连杆22,所述连杆22的上端连接有弹簧23,所述弹簧23的上端安装在滑块24的内部,所述滑块24设置在过滤室18的上部,所述滑块24的左端通过推杆25连接有气缸26,所述气缸26安装在过滤室18的上部,通过气缸26驱动滑块24左右运动,使得滑块24下方的连杆22带着刷子21一起作用运动,所述刷子21在弹簧23的来回压缩伸长的作用下,对倾斜的过滤板19进行来回的清扫,使得充分过滤掉食用油后的残渣被刷子21清扫到右侧,所述过滤室18右侧的下部开设有第二阀门27,所述刷子21将过滤后的残渣从第二阀门27送出,所述第二阀门27的右侧设置有储渣箱28,残渣从第二阀门27进入到储渣室,所述过滤室18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阀门29,所述第三阀门29的下部设置有储油腔30,通过过滤板19和渗透膜20双层过滤渗透的食用油已经带有香味,带有香味的食用油通过第三阀门29进入到储油腔30内备用,这种缠绕式滑梯8增香设备能够有效的对食用油进行增香,而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投入,有效地减少了食用油增香所需的成本,所加工的芳香食用油没有添加任何的添加剂,食用起来安全无公害,能够很好的满足了食用者的需求,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空间。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