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杭白菊含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14913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杭白菊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用杭白菊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杭白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亦名小汤黄、小白菊,与滁菊、亳菊、贡菊并列为中国四大名菊,盛产于浙江省桐乡市,为“浙八味”之一。种植面积约3333hm2,年产量达5×106kg,占全国饮用菊总量的十分之九,其加工的产品远销国内市场、港澳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杭白菊是国家卫生部第一批批准的药食同源的道地药材之一,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药用功效。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昏花、疔疮肿毒。也可清心、补肾,健脾和胃、润喉、生津、调整血脂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抗氧化、抗菌、抗感染、抗病毒、降血脂、舒血管及抗肿瘤等活性。杭白菊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类、多酚类、多糖、氨基酸、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等,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e等。

目前,多项研究已证实杭白菊含有多种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功能性成分,然而其开发利用却非常有限。调查表明,杭白菊当前的消费主要集中在药材和茶品这两个方面,主要形式为袋泡茶和菊花复合饮料,加工方式仅为简单的晒干或者烘干,使用方式也局限于用水溶解其中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如作为菊花冲饮或菊花饮料的配料。随着杭白菊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有效成分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深加工产品不断涌现,除了杭白菊饮料和袋泡茶,其他类型的深加工产品也不断被开发出来。目前主要有:杭白菊普洱茶复合酸奶、杭白菊蜂蜜酸奶、菊花奶茶、菊花啤酒、杭白菊挥发油口含片等。杭白菊中的许多功能成分在加工过程中损失较多,而且利用方式单一,主要成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目前,以杭白菊为原料制作的泡腾片、含片等产品研究十分有限,且其中大部分发明主要是把杭白菊作为一种辅料,配合金银花、无花果、茶叶等原料进行生产。这类产品很好地发挥了作为主要成分的功效价值,但对于配料成分杭白菊的利用却十分有限。

中国专利cn102526475a公开了一种烟用清咽利嗓口含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食品药品领域。由玉竹,甘草,淫羊藿,大黄,补骨脂,罗汉果,薄荷,杭白菊和乌梅组成。用于因吸烟引起的口腔不适症状。该发明可有效地消除因吸烟引起的咽干欲咳、若物哽喉、音哑口涩等口腔不适症状。该制备方法简单,质量稳定,且为药食两用原料的配方,使用安全。但主要该产品用于药品领域,添加较多的中药材,杭白菊并未发挥其功能性。

中国专利cn1565519a公开了一种治疗咽炎、扁桃体炎中药含片及这种中药含片的制备方法,该中药含片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杭白菊98~118g,金银花98~118g,薄荷62~82g,橄榄98~118g,茶叶26~46g,并加入辅料,经煎煮、浓缩、制粒、整片、压片得到,对咽痛、咽痒、咽干、干咳、异物感等主要症状及咽部充血、粘膜水肿、咽后壁淋巴细胞增生、分泌物附着等主要体征具有改善作用。该发明虽利用了相当大比例的杭白菊,却仍适宜于中药领域,不宜大众食用。

中国专利cn103989802a公开了一种酸枣仁无花果泡腾片的制备方法,该产品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无花果100-120、酸枣仁15-20、木鱼石粉1-2、香菇粉4-5、玉米蛋白粉1-2、小苏打2-3、杭白菊4-5、荔枝草2-3、鹿蹄草1-2、熟地黄3-4、香薷1-2、榆钱2-3、耳水苋1-2、酸粉适量,服用方便,添加酸枣仁、香菇粉和中药原料使泡腾片营养丰富、香味独特,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但该发明主要是利用无花果和酸枣仁的营养价值,严格意义上并不是杭白菊的功能产品开发利用。

因此,以杭白菊为主料,探索其功能成分分离提纯的方法和深度开发具有其功能成分的产品是当前的杭白菊应用研究的重点。

虽然,cn101125103a提供了一种野菊花泡腾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但该专利仅是制备一种药物制剂,不考虑所得制剂的食用风味。由于杭白菊的特性与野菊花具有较大差别,且具有十分优秀的养生保健效果,如何将其制备成口味良好且食用方便的制剂,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两用杭白菊含片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两用”为“食用和药用两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重量份计,将6~18份杭白菊干花超微粉、35~39份木糖醇、10~13份聚乙二醇、12~18份崩解剂和20~29份填充剂混合;所述崩解剂由柠檬酸和碳酸氢钠按重量比7:10组成,所述填充剂由乳糖和甘露醇按重量比8:1组成;

(2)按2~4μl/g●步骤(1)所得物的比例,向步骤(1)所得物加入薄荷油并混合;再加入95%的食用乙醇,制软材,混匀;

(3)对步骤(2)所得物进行干燥、过筛和压片制粒,即得所述含片。

所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6000。

所述杭白菊干花超微粉由如下方法获得:将杭白菊干花进行超微粉碎,过100目或120目筛了,即得。

所述95%的食用乙醇的添加量为0.02ml/g●步骤(1)所得物。

优选的,步骤(3)中,进行所述干燥时,于45~55℃烘箱中干燥1~2h。

优选的,步骤(3)中,进行所述过筛时,将烘干后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过100目筛。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两用杭白菊含片。

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发明是以杭白菊为主料的休闲食品的有效加工利用,打破传统的药材和茶品食用方式,既为杭白菊开发利用提供了一个新的领域,也解决了杭白菊在泡腾片、含片中作为辅料而使得功能性成分浪费的问题,使其利用率和营养价值达到最大化。

同时,若直接以杭白菊为唯一主料,所得产品口感较为刺激、苦涩。为了保证口感,本发明添加木糖醇作为甜味剂,同时有柠檬酸和乳糖、甘露醇等辅料,并使用薄荷油制软材,既能添加薄荷香气,又可作为调味剂缓和苦涩与甜腻的不适感,突出清凉感。通过实验不断优化配方,制备出具有淡菊花味、清凉、酸甜度适宜的含片:置于水中崩解后,溶液色泽淡黄清澈并有浓郁菊花风味。同时,本发明所得含片不同于常规的泡腾片,虽然溶解速度快,但不出现泡腾状态,更利于食用。

本发明先通过预实验制备出含片,再进行主辅料的单因素试验确定大致配料比,根据崩解时限调节崩解剂用量和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的比例,最后以感官评定为指标,经过混料设计实验得最优配方。最终产品崩解时限控制在48-163s(水温60℃),平均片重为0.7024g,片重差异在+0.021至-0.010之间,符合当片重≥0.3g时片重差异不得大于5%的规定,实验制得的杭白菊含片的片剂硬度为5kg-9kg。同时,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设备要求低,能有效节约时间和生产成本,可行性高,准入门槛低,适合中小企业投产生产,亦能够满足大规模、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需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综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总结为:

1、本发明所得含片崩解速度快,不同于常规的泡腾制剂,本发明所得含片在溶解时不出现泡腾状态;

2、本发明所得含片具有典型性的杭白菊的淡菊花香,口感清凉、酸甜度适宜,适于食药两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是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发明内容所做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1)杭白菊粉末制备

将杭白菊干花进行超微粉碎,过120目筛的杭白菊粉末作为原料备用。

(2)原料混合

将步骤(1)得到的杭白菊粉末与柠檬酸等其他原料按照比例混合。以总量10g为基准,添加杭白菊1.479g,柠檬酸/碳酸氢钠(07:1)1.200g,木糖醇3.825g,乳糖/甘露醇(8:1)2.296g,聚乙二醇1.000g。

(3)制软材

向混合后的原料中加入40ug薄荷油,以95%食用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添加量为0.2ml,混匀,备用。

(4)干燥

将混合的原料置于45℃烘箱中干燥1.5h。

(5)过筛

烘干后的原料进行充分搅拌,过100目筛,备用。

(6)压片制粒

压片机压片制粒,即得。

(7)包装

将杭白菊清新含片成品进行装袋包装。

实施例2

(1)杭白菊粉末制备

将杭白菊干花进行超微粉碎,过120目筛的杭白菊粉末作为原料备用。

(2)原料混合

将步骤(1)得到的杭白菊粉末与柠檬酸等其他原料按照比例混合。以总量10g为基准,添加杭白菊0.600g,柠檬酸/碳酸氢钠(07:1)1.709g,木糖醇3.629g,乳糖/甘露醇(8:1)2.862g,聚乙二醇1.000g。

(3)制软材

向混合后的原料中加入40ug薄荷油,以95%食用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添加量为0.2ml,混匀,备用。

(4)干燥

将混合的原料置于45℃烘箱中干燥1.5h。

(5)过筛

烘干后的原料进行充分搅拌,过100目筛,备用。

(6)压片制粒

压片机压片制粒,即得。

(7)包装

将杭白菊清新含片成品进行装袋包装。

实验例

2.基本配料的确定

2.1杭白菊干花的处理

2.1.1制备粉末

将杭白菊干花经过超微粉碎,过120目筛,即得杭白菊粉末原料。2.1.2制备浸膏

将杭白菊干花经粉碎机粉碎,经浸提、超声波提取、过滤、乙醇蒸馏、冻干、粉碎等步骤,得杭白菊原料。

2.2甜味剂的确定

设计三种实验方案:(1)以乳糖/甘露醇1:1为甜味剂;(2)以蔗糖为甜味剂(3)以木糖醇为甜味剂,根据感官分析和质量分析确定最佳甜味剂。

2.3崩解剂的确定

设计两种实验方案:(1)以羧甲基淀粉钠为崩解剂;(2)以柠檬酸和碳酸氢钠构成崩解剂。在原配方基础上加入碳酸氢钠作为碱源,和柠檬酸(1:1比例)构成崩解剂,不加入羧甲基淀粉钠,制粒压片,根据感官分析与质量分析确定最佳崩解剂。

3.主辅料含量的确定

在预实验确定的主辅料基本配比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考察杭白菊添加量、酸碱比、甜味剂添加量、润滑剂添加量、填充剂添加量等主辅料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以感官评价综合评分为指标,确定最佳调配方式。

3.1酸碱比考察的单因素试验设计

根据崩解效果,考察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的配比,如表1所示。

表1柠檬酸与碳酸氢钠调配比的单因素试验

3.2其他主辅料的单因素试验设计

3.2.1辅料含量的单因素试验

确定主料含量,改变聚乙二醇和乳糖/甘露醇8:1含量,如表2所示。

表2辅料含量确定试验

3.2.2润湿剂(乙醇)的单因素试验

根据制粒效果确定乙醇浓度和乙醇添加量,如表3-3所示。

表3乙醇的单因素试验

3.2.3主料含量的单因素试验

在辅料含量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辅料含量,改变杭白菊和甜

味剂(木糖醇)含量,根据感官评定确定最佳配方。如表4所示。

表4主料含量确定试验

4.设计混料实验确定最优配方

为求得主辅料的最优配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混料设计实验,以综合感官评定分数为指标,以杭白菊、柠檬酸(柠檬酸/碳酸氢钠1:1)、木糖醇、乳糖(乳糖/甘露醇1:1)、聚乙二醇含量为因素,设计混料实验。如表5。

表5混料设计实验表

5.结果与分析

5.1基本配料的确定

5.1.1杭白菊干花的处理

(1)杭白菊浸膏:吸湿性极强,制粒情况差;

(2)杭白菊粉末:吸湿性较小,制粒情况良好。

浸膏水溶性较好,能全部溶解于水中,而未经提取的粉末有非水溶性成分,但由于浸膏吸湿性强导致难以良好压片制粒,因此最终采用经超微粉碎的杭白菊粉末作为原料。

5.1.2崩解剂的确定

(1)羧甲基淀粉钠:崩解速度慢。

(2)柠檬酸/碳酸氢钠1:1:崩解速度较快。

两种崩解剂所制粒其组织状态、风味、口感、色泽等感官性状和之前差异不大,且后者含化时无明显气泡感,硬度更大;后者崩解速度明显更快。

5.1.3甜味剂的确定

(1)乳糖、甘露醇:风味酸苦,无明显甜味;

(2)蔗糖:酸甜度适宜;

(3)木糖醇:酸甜度适宜,有清凉感;

以蔗糖为甜味剂所制粒,其苦涩味减弱,酸甜度适宜,口感与风味更佳;但蔗糖热量过高,因此选择不易造成龋齿的木糖醇替代蔗糖作为甜味剂。

5.1.4基本配料比的确定

通过预实验崩解剂和甜味剂的确定,预实验的基本配料比结果如下表6。

表6基本配料比

5.2主辅料含量的确定

5.2.1酸碱比结果

由3.1酸碱比考察的单因素试验设计,得出表7酸碱比考察的单因素实验结果,选择酸甜度适宜,崩解时限较快的配方,最后确定柠檬酸:碳酸氢钠为0.7:1为最优配比。

表7酸碱比考察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5.2.2主料与辅料配方结果

由3.2其他主辅料的单因素试验设计,得出表8、表9主辅料配方分析,由分析结果综合考虑,确定试验三为较优主辅料配方。即通过主辅料的单因素试验,确定产品的配方中主料杭白菊15%、木糖醇36%;辅料乳糖:甘露醇(8:1)20%、聚乙二醇13%。

表8单因素试验确定基本配料比

表9主辅料配方感官分析

5.3最优配方的确定(混料实验结果)

5.4质量分析

5.4.1质构分析

每组各取4片杭白菊含片,依次放入yd-2b智能片剂硬度仪的样品槽,手动压片,读取并记录片剂破碎时的最大压力,结果见表10。5.4.2质量检测

(1)片重差异

每组各取5片杭白菊含片,称其总重并计算平均片重,分别称量、记录每片片重,计算片重差异,结果见表10。

表10片重、片剂硬度检测结果

制粒时,颗粒的流动性差,颗粒的粗细相差悬殊太大,加料斗内的加料量过多或过少等因素均会造成片重差异超过规定的范围,因此片剂生产时可以通过检测片重差异来确定产品是否合格及检测颗粒流动性好坏、颗粒大小是否均一。每组5片杭白菊含片分别总重为14.0479g,平均片重为0.7024g,片重差异在+0.021到-0.010之间,符合药品规定的当片重≥0.3g时片重差异不得大于5%,实验制得的杭白菊含片的片剂硬度从5kg—9kg左右。

(2)崩解时限

每组各取3片杭白菊含片,将其依次放入60℃、50℃、40℃等量毫升的水中,记录从放入到完全崩解的时间,结果见表11。

表11崩解时限检测结果

所得含片在水中的崩解时间由上表可知,从50s到4min随温度配方不同而不同,基本满足泡腾片对崩解时间的要求。

6添加薄荷油对产品的感官对比

在配方确定基础上,考察薄荷油添加对产品感官的影响。如表12所示。

表12不同薄荷油添加量感官结果

综上,添加一定量的薄荷油(20-40ul/10g)有利于产品风味的改善,一方面有掩盖杭白菊自身苦味的作用,使酸甜度及苦度适宜,为大众所接受,另一方面赋予产品清爽的薄荷清香,并带有令人愉快的清凉感。此外,薄荷本身的清凉也与杭白菊清心润喉的功效相得益彰。但添加过多的薄荷油,不仅会加重产品的苦味,且较重的薄荷味带来的味觉刺激也难以被大众所接受。

因此,根据考察薄荷油添加量的试验,以感官评定为指标,经分析,20-40ul为最适宜添加量。感官评定结果如下表13。

表13薄荷油添加量感官评分表

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出四组样品的综合评价结果后,根据加权平均原则对结果进赋值(v1=3;v2=2;v3=1)再求平均值,具体结果如下表14。

表14薄荷油综合评定结果

由表可知,薄荷油添加量为40ul时,感官评分得分最高,因此确定以10g为基准的含片薄荷油添加量为40ul。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