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健脾益胃杂粮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杂粮是指除稻米和小麦以外的其他粮食,是小品种谷物、小品种豆类和薯类的总称;主要有荞麦、燕麦、大麦、筱麦、糜黍、小米、玉米、糯玉米、蚕豆、豌豆、绿豆、黑豆、芸豆、红小豆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杂粮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杂粮王国”。杂粮种植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分布广泛。据统计,2002年,我国荞麦、糜黍的面积和产量已居世界第2位,蚕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绿豆、小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是燕麦、豇豆、扁豆的主产国。杂粮是公认的无公害天然绿色食品,具有特殊的食疗食补作用,在现代安全保健食品中具有重要地位。杂粮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符合人体摄入的最合理比例,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传统中医认为“粗茶淡饭,有益健康”。《黄帝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认为饮食要做到身体健康所需营养的全面供应,才能强体健身,延年益寿。
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的饮食却变得越来越“精华”,不但主食量在减少,原料也越来越精细化,白米饭、白面条、白面包这些精粮几乎主宰了三餐的主食。现代人近年来随着工作节奏大,饮食不规律,食品营养价值低,因而容易患上消化不良、胃堵、胀气等肠胃疾病,严重危害着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健脾益胃杂粮食品,该杂粮食品不仅可平衡营养,还具有健脾益胃、益血补气等功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健脾益胃杂粮食品,其由以下成份按重量比配制而成:小米60~80份、玉米30~50份、薏米20~40份、大麦10~20份、荞麦10~20份、大豆30~40份、焦山楂10~15份、陈皮5~10份、白术10~15份、山药5~10份、红枣5~10份、酒酿酵母0.2~0.6份及纳豆菌0.1~0.4份。
优选地,其由以下成份按重量比配制而成:小米70份、玉米45份、薏米25份、大麦16份、荞麦16份、大豆35份、焦山楂13份、陈皮7份、白术12份、山药7份、红枣7份、酒酿酵母0.4份及纳豆菌0.3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健脾益胃杂粮食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配比称取小米、玉米及薏米混合均匀后,去杂洗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3~5小时,再接种酒酿酵母发酵,在40~50摄氏度水温下浸泡2~4天,取出后用磨浆机磨成米浆,过滤去渣,再将米浆压榨脱水,最后烘干粉碎过200目的筛得到米酒酿粉;
2)按照配比称取大豆,大豆去杂洗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6~12小时,在40摄氏度下蒸煮30~40分钟,再接种纳豆菌发酵12~18小时后得到纳豆,再将纳豆取出后用磨浆机磨成纳豆浆,过滤去渣,再将纳豆浆压榨脱水,最后烘干粉碎过200目的筛得到纳豆粉;
3)按照配比称取荞麦,去杂洗净后脱壳、高温熟化烘干后制荞麦粉;
4)按照配比称取大麦,去杂洗净后焙炒磨大麦粉;
5)按照配比称取焦山楂、陈皮、白术、山药及红枣,切碎、烘干碾碎过100目的筛,制得中药粉;
6)将上述制得的米酒酿粉、纳豆粉、荞麦粉、大麦粉及中药粉混合搅拌,再干燥至含水量为13%以下后计量装包。
焦山楂:山楂味甘酸、性微温,入脾、胃、肝三经,可消食化积、活血化瘀、驱虫,主治肉食积滞、脘腹胀满、腹疼泻泄,产后瘀血引起的小腹痛,疝气偏坠胀痛等症。
陈皮:味辛、性苦、温,入脾、肺经;有行气健脾、降逆止呕、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之功,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嗳气、恶心、呕吐及湿阻中焦所致的纳呆倦怠、大便溏薄及痰湿壅滞之咳嗽痰多等症。
白术:【性味】苦甘,温。【功能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山药:【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
荞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其含量是一般精制大米的10倍;荞麦含有的铁、锰、锌等微量元素也比一般谷物丰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以玉米、小米、薏米等杂粮为原料,同时搭配以焦山楂、陈皮、白术、山药及红枣等辅料,不仅可平衡营养,还具有健脾益胃、益血补气、促进消化吸收等功效。此外各种成分可以相互促进,起到协同作用加强了健脾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健脾益胃杂粮食品,其由以下成份按重量比配制而成:
小米70份、玉米45份、薏米25份、大麦16份、荞麦16份、大豆35份、焦山楂13份、陈皮7份、白术12份、山药7份、红枣7份、酒酿酵母0.4份及纳豆菌0.3份。
制备方法:
1)按照配比称取小米、玉米及薏米混合均匀后,去杂洗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3小时,再接种酒酿酵母发酵,在40摄氏度水温下浸泡2天,取出后用磨浆机磨成米浆,过滤去渣,再将米浆压榨脱水,最后烘干粉碎过200目的筛得到米酒酿粉;
2)按照配比称取大豆,大豆去杂洗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12小时,在40摄氏度下蒸煮40分钟,再接种纳豆菌发酵18小时后得到纳豆,再将纳豆取出后用磨浆机磨成纳豆浆,过滤去渣,再将纳豆浆压榨脱水,最后烘干粉碎过200目的筛得到纳豆粉;
3)按照配比称取荞麦,去杂洗净后脱壳、高温熟化烘干后制荞麦粉;
4)按照配比称取大麦,去杂洗净后焙炒磨大麦粉;
5)按照配比称取焦山楂、陈皮、白术、山药及红枣,切碎、烘干碾碎过100目的筛,制得中药粉;
6)将上述制得的米酒酿粉、纳豆粉、荞麦粉、大麦粉及中药粉混合搅拌,再干燥至含水量为13%以下后计量装包。
实施例2
一种健脾益胃杂粮食品,其由以下成份按重量比配制而成:
小米60份、玉米50份、薏米20份、大麦10份、荞麦10份、大豆40份、焦山楂10份、陈皮5份、白术10份、山药5份、红枣5份、酒酿酵母0.2份及纳豆菌0.4份。
制备方法:
1)按照配比称取小米、玉米及薏米混合均匀后,去杂洗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3~5小时,再接种酒酿酵母发酵,在50摄氏度水温下浸泡4天,取出后用磨浆机磨成米浆,过滤去渣,再将米浆压榨脱水,最后烘干粉碎过200目的筛得到米酒酿粉;
2)按照配比称取大豆,大豆去杂洗净后放入清水中浸泡6小时,在40摄氏度下蒸煮30分钟,再接种纳豆菌发酵12小时后得到纳豆,再将纳豆取出后用磨浆机磨成纳豆浆,过滤去渣,再将纳豆浆压榨脱水,最后烘干粉碎过200目的筛得到纳豆粉;
3)按照配比称取荞麦,去杂洗净后脱壳、高温熟化烘干后制荞麦粉;
4)按照配比称取大麦,去杂洗净后焙炒磨大麦粉;
5)按照配比称取焦山楂、陈皮、白术、山药及红枣,切碎、烘干碾碎过100目的筛,制得中药粉;
6)将上述制得的米酒酿粉、纳豆粉、荞麦粉、大麦粉及中药粉混合搅拌,再干燥至含水量为13%以下后计量装包。
实施例3
一种健脾益胃杂粮食品,其由以下成份按重量比配制而成:小米80份、玉米30份、薏米40份、大麦20份、荞麦20份、大豆30份、焦山楂15份、陈皮10份、白术15份、山药10份、红枣10份、酒酿酵母0.6份及纳豆菌0.1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各组分含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