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苹果出入库保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68385阅读:16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果品贮藏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苹果出入库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苹果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叶椭圆形,有锯齿;果实球形,味甜,是普通的水果,也是最常见的水果,富含丰富的营养,是世界四大水果(苹果、葡萄、柑桔和香蕉)之冠。苹果的果实通常为红色,不过也有黄色和绿色。苹果是双子叶植物,花淡红或淡紫红色,大多自花不育,需异花授粉,果实由子房和花托发育而成。果肉清脆香甜,能帮助消化。苹果是种低热量食物,每100克只产生60千卡热量;苹果中营养成份可溶性大,易被人体吸收,故有“活水”之称,有利于溶解硫元素,使皮肤润滑柔嫩。苹果含丰富的糖类,主要是蔗糖、还原糖以及蛋白质、脂肪、磷、铁、钾等物质;还含有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酒石酸、单宁酸、果胶、纤维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可食用部分76%。

我国是苹果生产大国,在苹果保鲜中气调贮藏占其贮藏能力的5%,机械制冷的恒温贮藏占其贮藏能力的45%,自然通风库、冷凉库、土窑洞、地窖及普通仓房存放等简易贮藏占其贮藏能力的50%以上。尽管如此,苹果保鲜过程还是存在以下不足:苹果采后处理条件不足,处理率低;苹果采后预冷环节缺失,设备与技术缺乏;贮藏设施标准低,不能满足苹果贮藏的基本条件。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4542947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一种苹果保鲜方法和保鲜设备,该专利申请是在-1℃~4℃条件下,每间隔4.8h~12h向苹果上喷洒一次1%~2%保鲜剂,所述保鲜剂为雾化的氯化钙溶液。虽然该专利申请利用氯化钙溶液进行了消毒,保持了保鲜库空气的清洁,但其对苹果的处理不足,容易产生病害,也没有记载相应的制冷措施。因此,我们亟需一种处理条件好,可有效保证苹果采后的预冷,保证苹果较耐贮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苹果出入库保鲜方法,可有效提高苹果的贮藏率,对于不同的苹果及不同苹果的表面采取分区制冷的措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率,增强苹果的耐贮藏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苹果出入库保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苹果采摘:在上午7~10点钟的晴天采摘成熟度为80%~85%的苹果,随后将采摘的苹果果实置于1~4℃的预处理库恒温处理1~2天,对果实进行耐低温锻炼,采摘前40~50天,给苹果树每隔13天施入营养肥一次,施肥量为每次52-60kg/亩;全过程总共施肥三次,前两次施营养肥ⅰ,第三次施入营养肥ⅱ;在早晨8~9点施肥或者下午5~6点施肥;所述的营养肥ⅰ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腐熟猪粪66~69份、沼渣42~45份、苹果叶15~18份、苹果枝15~18份、腐殖酸粉12~16份、二氧化氯1.6~2.4份、甲霜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1~1.7份、多菌灵0.6~1份;

2)入库保鲜:将经步骤1)处理的苹果置于保鲜库中进行低温处理,设定保鲜库的温度为-1.4~0.7℃,该保鲜库设定5个制冷区,分别为0.5℃第一制冷区、0.4℃第二制冷区、-1℃第三制冷区、-1.2℃第四制冷区和-1.4℃第五制冷区,保持保鲜库的湿度在80%~84%之间,并在每个制冷区设置有检测苹果表面温度装置,按照从高到低的温度,将苹果在第一制冷区处理10~18min,检测苹果的表面温度,如若表面温度>0.4℃,继续在第一制冷区处理;如若表面温度≤0.4℃,则送入第二制冷区;后面四个制冷区的处理按照第一制冷区的方法进行处理,所述第二制冷区处理时间10~16min,第三制冷区为10~14min,第四制冷区为8~9min,第五制冷区为2~5天;所述保鲜库事先用发酵液与cacl2的混合液a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对第一制冷区的苹果分别以发酵液:保鲜剂为2~4:5的体积配比制备而成的混合液b进行保鲜处理;所述的发酵液与cacl2的体积比为3:0.2,所述的发酵液ⅰ由营养肥ⅱ、红糖混合发酵3~5d后,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和瑞士乳杆菌,继续发酵3~5d后得到发酵液;所述的保鲜剂由大黄提取液、桂枝提取液、半边莲提取液、金银花提取液按照体积比1:2:2:4的比例配制而成;

3)出库包装:将步骤2)中处理的苹果在第五制冷区处理2~5天后,送入预处理库处理1~2天,然后以每天0.4~0.7℃的温度范围升温,5~7天后,停止升温,最后将其进行冷风吹干处理,使果实表面无水迹,包装后送市场销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营养肥ⅰ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腐熟猪粪67份、沼渣44份、苹果叶16.5份、苹果枝16.5份、腐殖酸粉14份、二氧化氯2份、甲霜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4份、多菌灵0.8份。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营养肥ⅱ、枯草芽孢杆菌、瑞士乳杆菌的质量比为15:1:2。

进一步地,所述营养肥ⅱ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腐熟猪粪66~69份、沼渣42~45份、苹果叶15~18份、苹果枝15~18份、饼肥14~19份、腐殖酸粉12~16份、二氧化氯1.6~2.4份、碱渣1.2~2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中苹果在采摘前施入营养肥,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苹果有较高的产量,产出更多地苹果;另一方面,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加苹果的抗逆性,为以后的苹果保鲜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苹果贮藏后期的呼吸跃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发酵液即可作为保鲜库的消毒,又可对苹果进行保鲜,取得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有效的避免了杂菌的污染,提高苹果的贮藏效率。发酵液是通过营养肥制备而成,该营养肥与苹果采摘前的营养肥的某些原料共用,实现了资源的二度利用,节省了苹果保鲜过程中的可用成本。发酵液结合保鲜剂,可明显提高苹果的贮藏性能,较之单独使用保鲜剂的贮藏率增加17.9%~3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苹果出入库保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苹果采摘:在上午7点钟的晴天采摘成熟度为80%的红富士苹果,随后将采摘的苹果果实置于1℃的预处理库恒温处理1天,对果实进行耐低温锻炼,采摘前40天,给苹果树每隔13天施入营养肥一次,施肥量为每次52kg/亩;全过程总共施肥三次,前两次施营养肥ⅰ,第三次施入营养肥ⅱ,在早晨8点施肥;所述的营养肥ⅰ由如下重量的原料组成:腐熟猪粪66kg、沼渣42kg、苹果叶15kg、苹果枝15kg、腐殖酸粉12kg、二氧化氯1.6kg、甲霜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1kg、多菌灵0.6kg;

2)入库保鲜:将经步骤1)处理的苹果置于保鲜库中进行低温处理,设定保鲜库的温度为-1.4~0.7℃,该保鲜库设定5个制冷区,分别为0.5℃第一制冷区、0.4℃第二制冷区、-1℃第三制冷区、-1.2℃第四制冷区和-1.4℃第五制冷区,保持保鲜库的湿度在80%~84%之间,并在每个制冷区设置有检测苹果表面温度装置,按照从高到低的温度,将苹果在第一制冷区处理10min,检测苹果的表面温度,如若表面温度>0.4℃,继续在第一制冷区处理;如若表面温度≤0.4℃,则送入第二制冷区;后面四个制冷区的处理按照第一制冷区的方法进行处理,所述第二制冷区处理时间10min,第三制冷区为10min,第四制冷区为8min,第五制冷区为2~5天;所述保鲜库事先用发酵液与cacl2的混合液a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对第一制冷区的苹果以发酵液:保鲜剂为2:5的体积配比制备而成的混合液b进行保鲜处理;所述的发酵液与cacl2的体积比为3:0.2,所述的发酵液由营养肥ⅱ、红糖混合发酵3d后,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和瑞士乳杆菌,继续发酵3d后得到发酵液;所述的保鲜剂由大黄提取液、桂枝提取液、半边莲提取液、金银花提取液按照体积比1:2:2:4的比例配制而成;所述的营养肥ⅱ、枯草芽孢杆菌、瑞士乳杆菌的质量比为15:1:2;所述营养肥ⅱ由如下重量的原料组成:腐熟猪粪66kg、沼渣42kg、苹果叶15kg、苹果枝15kg、饼肥14kg、腐殖酸粉12kg、二氧化氯1.6kg、碱渣1.2kg;

3)出库包装:将步骤2)中处理的苹果在第五制冷区处理2天后,送入预处理库处理1天,然后以每天0.4℃的温度范围升温,5天后,停止升温,最后将其进行冷风吹干处理,使果实表面无水迹,包装后送市场销售。

实施例2

一种苹果出入库保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苹果采摘:在上午9点钟的晴天采摘成熟度为83%的秦观苹果,随后将采摘的苹果果实置于3℃的预处理库恒温处理2天,对果实进行耐低温锻炼,采摘前45天,给苹果树每隔13天施入营养肥一次,施肥量为每次57kg/亩;全过程总共施肥三次,前两次施营养肥ⅰ,第三次施入营养肥ⅱ,在早晨9点施肥;所述的营养肥ⅰ由如下重量的原料组成:腐熟猪粪67份、沼渣44份、苹果叶16.5份、苹果枝16.5份、腐殖酸粉14份、二氧化氯2份、甲霜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4份、多菌灵0.8份;

2)入库保鲜:将经步骤1)处理的苹果置于保鲜库中进行低温处理,设定保鲜库的温度为-1.4~0.7℃,该保鲜库设定5个制冷区,分别为0.5℃第一制冷区、0.4℃第二制冷区、-1℃第三制冷区、-1.2℃第四制冷区和-1.4℃第五制冷区,保持保鲜库的湿度在80%~84%之间,并在每个制冷区设置有检测苹果表面温度装置,按照从高到低的温度,将苹果在第一制冷区处理14min,检测苹果的表面温度,如若表面温度>0.4℃,继续在第一制冷区处理;如若表面温度≤0.4℃,则送入第二制冷区;后面四个制冷区的处理按照第一制冷区的方法进行处理,所述第二制冷区处理时间14min,第三制冷区为12min,第四制冷区为8min,第五制冷区为4天;所述保鲜库事先用发酵液与cacl2的混合液a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对第一制冷区的苹果以发酵液:保鲜剂为3:5的体积配比制备而成的混合液b进行保鲜处理;所述的发酵液与cacl2的体积比为3:0.2,所述的发酵液由营养肥ⅱ、红糖混合发酵4d后,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和瑞士乳杆菌,继续发酵4d后得到发酵液;所述的保鲜剂由大黄提取液、桂枝提取液、半边莲提取液、金银花提取液按照体积比1:2:2:4的比例配制而成;所述的营养肥ⅱ、枯草芽孢杆菌、瑞士乳杆菌的质量比为15:1:2;所述营养肥ⅱ由如下重量的原料组成:腐熟猪粪67kg、沼渣44kg、苹果叶16.5kg、苹果枝16.5kg、饼肥17kg、腐殖酸粉14kg、二氧化氯2kg、碱渣1.6kg;

3)出库包装:将步骤2)中处理的苹果在第五制冷区处理4天后,送入预处理库处理2天,然后以每天0.6℃的温度范围升温,6天后,停止升温,最后将其进行冷风吹干处理,使果实表面无水迹,包装后送市场销售。

实施例3

一种苹果出入库保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苹果采摘:在上午10点钟的晴天采摘成熟度为85%的红玉苹果,随后将采摘的苹果果实置于4℃的预处理库恒温处理2天,对果实进行耐低温锻炼,采摘前50天,给苹果树每隔13天施入营养肥一次,施肥量为每次60kg/亩;全过程总共施肥三次,前两次施营养肥ⅰ,第三次施入营养肥ⅱ,在下午5~6点施肥;所述的营养肥ⅰ由如下重量的原料组成:腐熟猪粪69kg、沼渣45kg、苹果叶18kg、苹果枝18kg、腐殖酸粉16kg、二氧化氯2.4kg、甲霜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7kg、多菌灵1kg;

2)入库保鲜:将经步骤1)处理的苹果置于保鲜库中进行低温处理,设定保鲜库的温度为-1.4~0.7℃,该保鲜库设定5个制冷区,分别为0.5℃第一制冷区、0.4℃第二制冷区、-1℃第三制冷区、-1.2℃第四制冷区和-1.4℃第五制冷区,保持保鲜库的湿度在80%~84%之间,按照从高到低的温度,并在每个制冷区设置有检测苹果表面温度装置,将苹果在第一制冷区处理18min,检测苹果的表面温度,如若表面温度>0.4℃,继续在第一制冷区处理;如若表面温度≤0.4℃,则送入第二制冷区;后面四个制冷区的处理按照第一制冷区的方法进行处理,所述第二制冷区处理时间14min,第三制冷区为12min,第四制冷区为8min,第五制冷区为5天;所述保鲜库事先用发酵液与cacl2的混合液a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对五个制冷区的苹果分别以发酵液:保鲜剂为4:5的体积配比制备而成的混合液b进行保鲜处理;所述的发酵液与cacl2的体积比为3:0.2,所述的发酵液由营养肥ⅱ、红糖混合发酵5d后,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和瑞士乳杆菌,继续发酵5d后得到发酵液;所述的保鲜剂由大黄提取液、桂枝提取液、半边莲提取液、金银花提取液按照体积比1:2:2:4的比例配制而成;所述的营养肥ⅱ、枯草芽孢杆菌、瑞士乳杆菌的质量比为15:1:2;所述营养肥ⅱ由如下重量的原料组成:腐熟猪粪69kg、沼渣45kg、苹果叶18kg、苹果枝18kg、饼肥19kg、腐殖酸粉16kg、二氧化氯2.4kg、碱渣2kg;

3)出库包装:将步骤2)中处理的苹果在第五制冷区处理5天后,送入预处理库处理2天,然后以每天0.7℃的温度范围升温,7天后,停止升温,最后将其进行冷风吹干处理,使果实表面无水迹,包装后送市场销售。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一种苹果出入库的保鲜技术效果,在进行上述实施例时,同时设置及试行了对照试验,具体如下:

对照实验例1

步骤1)中不对苹果施入营养肥ⅰ,其他步骤同实施例1。

对照实验例2

步骤2)中对苹果不进行分区制冷,而是采用一个制冷区间对苹果进行制冷,其他步骤同实施例1。

针对上述实施例及对照实验例,本发明的苹果保鲜效果如下表所示:

本发明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案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发明的说明而不能限制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指出了本发明的范围,因此,在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权利要求书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