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9615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蛋白饮料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植物蛋白咖啡饮料。
背景技术
:咖啡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且口味独特,是一种风靡全球的饮料。以咖啡和水为主要原材料加工而成的黑咖啡饮料,由于口感生涩、刺激,不被消费者广泛接受。为了改善咖啡饮料的口感,向黑咖啡饮料中添加牛奶、奶油等乳制品,加工成例如拿铁、卡布奇诺等口味的咖啡饮料。添加乳制品的咖啡饮料口感醇厚香浓,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在亚洲地区,很多消费者具有乳糖不耐症,无法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不宜饮用市面上常见的添加乳制品的咖啡饮料,因此需要为具有乳糖不耐症的消费者开发其他种类的咖啡饮料,利用植物蛋白替代乳制品中的动物蛋白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应运而生。专利文献cn106376690a中公开了一种咖啡味植物蛋白饮料。这种咖啡味植物蛋白饮料以大豆分离蛋白或大豆浆、咖啡粉为原料,添加复合稳定剂、甜味剂等加工成大豆蛋白咖啡饮料。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口感不佳,尤其是口感不够醇厚,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大豆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口感不佳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果仁植物蛋白咖啡饮料,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植物蛋白咖啡饮料,所述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原料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植物果仁,400~450份;咖啡豆,70~90份;植物油,18~24份;ph调节剂,19~25份;复配稳定剂,22~30份;蔗糖脂肪酸酯,8~15份;甜味剂,750~800份;水,9000~11000份。优选地,所述咖啡豆为经过烘焙的咖啡豆。优选地,所述植物果仁选自杏仁、核桃仁、花生仁以及巴旦木仁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植物油选自杏仁油、花生油、核桃油、巴旦木油以及橄榄油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蔗糖脂肪酸酯中,蔗糖脂肪酸单酯的质量分数大于或者等于70%,蔗糖棕榈酸单酯的质量分数大于或者等于56%,蔗糖棕榈酸酯的质量分数大于或者等于80%。优选地,所述ph调节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组合,18~22份;柠檬酸,1~3份。优选地,所述复配稳定剂包括任意比例组合的稳定剂和乳化剂,其中,所述乳化剂选自聚甘油脂肪酸酯、单硬脂酸甘油酯以及酪朊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稳定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微晶纤维素、黄原胶、果胶以及变性淀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甜味剂选自: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山梨糖醇、麦芽糖醇以及木糖醇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由以下步骤制备:步骤1、将400~450份植物果仁与70~90份咖啡豆一起研磨,得到糜状物,所述糜状物中固体颗粒的粒径小于或者等于50微米;步骤2、将18~24份植物油、750~800份甜味剂、22~30份复配稳定剂、8~15份蔗糖脂肪酸酯、19~25份ph调节剂以及所述糜状物加入9000~11000份水中调配得到混合物;步骤3、搅拌步骤2中所得混合物,并输送至熬制罐中,加热至90℃~95℃;步骤4、采用目数大于或者等于140目的筛网对步骤3中加热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去除无法通过所述筛网的固体颗粒,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在20~25mpa的压力下进行均质,得到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半成品;步骤5、将所述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半成品灌装至马口铁三片罐并进行封口,控制灌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85℃;步骤6、对灌装后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在120℃~125℃下杀菌20~25min,冷却后得到所述植物蛋白咖啡饮料。优选地,在所述步骤1中,控制研磨过程中所述糜状物的温度小于或者等于6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通过添加18~24份植物油,并优化ph调节剂、复配稳定剂、蔗糖脂肪酸酯、甜味剂、水等组分的配比,来改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口感,使所得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口感醇厚,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口感不佳的缺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物蛋白咖啡饮料,该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配方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植物果仁,400~450份;咖啡豆,70~90份;植物油,18~24份;ph调节剂,19~25份;复配稳定剂,22~30份;蔗糖脂肪酸酯,8~15份;甜味剂,750~800份;水9000~11000份。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中,通过添加18~24份植物油,来改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口感,使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口感醇厚、顺滑,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口感不佳的缺陷。并且,由于植物油中油脂多含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调理血脂,护目健脑的作用,且不易致胖,因此添加植物油的饮品同样适宜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人群饮用。通过采用植物油不仅有效改善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口感,同时也保证了该植物蛋白咖啡饮料有益身体健康,适宜大多数消费者饮用。进一步地,由于额外添加了植物油,使得植物蛋白咖啡饮料中脂肪含量较高,因此为了防止脂肪上浮,保证饮料的稳定性,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对ph调节剂、复配稳定剂、蔗糖脂肪酸酯的配比进行了优化,在保证饮料的稳定均一的前提下,避免添加过多复配稳定剂影响饮品口感。具体来说,蔗糖脂肪酸酯是一种表面活性剂,不仅有助于植物油与水的稳定乳化,同时还可有效抑制咖啡饮料中的耐热芽孢菌的生长繁殖,避免植物蛋白饮料出现“平盖酸败”的情况。其中,“平盖酸败”指的瓶装饮料受耐热芽孢菌的作用其中的糖类被分解产生酸,进而使得饮料浑浊并具有酸味和异味,但同时饮料瓶的外观正常,瓶盖无胀起现象,因此称之为平盖酸败现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添加了能够抑制耐热芽孢菌生长繁殖的蔗糖脂肪酸酯,保证了该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具有较长的保质期。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食品添加剂领域,蔗糖脂肪酸酯是混合物,包括蔗糖和硬脂酸、棕榈酸、油酸等脂肪酸经酯化反应生成的产物。因此不难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蔗糖脂肪酸酯中,按照脂肪酸种类的不同,包括棕榈酸酯,其他脂肪酸酯等组分;按照酯化程度的不同,包括蔗糖脂肪酸单酯、蔗糖脂肪酸多酯等。具体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蔗糖脂肪酸酯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做以下限定:单酯的质量分数大于或者等于70%;蔗糖棕榈酸单酯的质量分数大于或者等于56%;蔗糖棕榈酸酯的质量分数大于或者等于80%。举例来说,蔗糖脂肪酸酯共100份,其中蔗糖棕榈酸单酯60份,蔗糖棕榈酸双酯25份,硬脂酸单酯15份。如此,蔗糖脂肪酸单酯的质量分数为75%,≥70%;蔗糖棕榈酸单酯的的质量分数为60%,≥56%;蔗糖棕榈酸酯的质量分数为85%,≥80%。通过向植物蛋白咖啡饮料中添加具有上述组分的蔗糖脂肪酸酯,能够在蔗糖脂肪酸酯添加量小,饮料杀菌温度不过高,杀菌时间短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避免杀菌时间长和杀菌温度高影响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口感。通过ph调节剂可调节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ph值,防止在长期的存储过程中,由于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ph值改变导致脂肪或蛋白析出,保证了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长期稳定性。通过添加甜味剂,来调节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口味,解决咖啡自身口味苦涩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中,还通过对甜味剂、水的配比进行优化,提升产品风味。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采用咖啡豆作为原料,具体地采用经过烘焙的咖啡豆。咖啡豆中含有挥发性脂肪,在高温烘焙下咖啡豆中的挥发性脂肪通过化学反应可产生各种挥发性香气物质,产生咖啡所特有的香气,进而使得采用烘焙后的咖啡豆生产的咖啡饮品具有丰富的香气和口味。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多采用咖啡粉或咖啡萃取液直接调配。其中,咖啡粉和咖啡萃取液均是将烘焙后的咖啡豆通过多次高温加工得到,多次高温加工会严重影响咖啡豆的风味,因此现有技术中直接采用咖啡粉和咖啡萃取液调配植物蛋白咖啡饮料无法体现出咖啡原有的丰富香气和口味。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不再采用咖啡粉或咖啡萃取液进行调配,而是以烘焙后的咖啡豆为原料,并将咖啡豆与植物果仁一起研磨进而加工制成植物蛋白咖啡饮料,最大程度上保留咖啡的丰富香气与口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中,植物果仁选自杏仁、花生仁、核桃仁以及巴旦木仁中的至少一种。植物油选自杏仁油、花生油、核桃油、巴旦木油以及橄榄油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添加植物油,增加了植物蛋白咖啡饮料中油脂的含量,以此改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口感,提升其口感醇厚度。并且,杏仁油、花生油、核桃油、巴旦木油以及橄榄油均以相应果仁为原料压榨得到,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杏仁、核桃等果仁自身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味,因此为了凸显果仁的口味,在采用其中一种果仁生产植物蛋白咖啡饮料时,优选植物油的种类与植物果仁的种类相对应。具体来说,采用杏仁核和杏仁油生产杏仁咖啡饮料,采用核桃和核桃油生产核桃咖啡饮料,采用巴旦木和巴旦木油生产巴旦木咖啡饮料,如此保证了醇厚的果仁风味。当然,当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植物果仁生产植物蛋白咖啡饮料时,也可以选择与植物果仁相对应的植物油,每种植物油的配比可以按照植物果仁之间的配比来确定。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中,复配稳定剂具体包括任意比例组合的稳定剂和乳化剂。其中,稳定剂用于保证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在保质期内呈稳定、均一状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稳定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微晶纤维素、黄原胶、果胶以及变性淀粉的一种或多种。乳化剂用于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使得互不相容的油、水形成均匀的分散体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乳化剂选自聚甘油脂肪酸酯、单硬脂酸甘油酯以及酪朊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中的ph调节剂具体包括: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任意比例组合,18~22份;柠檬酸,1~3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中的甜味剂可以为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山梨糖醇、麦芽糖醇以及木糖醇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上述植物蛋白咖啡饮料通过以下步骤生产,具体地包括:步骤1、将400~450份植物果仁与70~90份咖啡豆一起研磨,得到糜状物,糜状物中固体颗粒的粒径小于或者等于50微米;步骤2、将18~24份植物油、750~800份甜味剂、22~30份复配稳定剂、8~15份蔗糖脂肪酸酯、19~25份ph调节剂以及步骤1得到的糜状物加入9000~11000份水中调配得混合物;步骤3、搅拌步骤2中所得混合物,并输送至熬制罐中,加热至90℃~95℃;步骤4、采用目数大于或者等于140目的筛网对步骤3中加热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去除无法通过筛网的固体颗粒,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在20~25mpa的压力下进行均质,得到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半成品;步骤5、将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半成品灌装至马口铁三片罐并进行封口,控制灌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85℃;步骤6、对灌装后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在120℃~125℃下杀菌20~25min,冷却后得到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在上述生产工艺中,不再采用咖啡粉或咖啡萃取液进行调配,而是通过研磨咖啡豆的加工方式,如步骤1所示,如此保留咖啡豆自身的丰富香气与口味。同时控制研磨过程中混合物的温度低于或者等于60℃(例如可以为55℃以下、50℃以下、45℃以下、40℃以下等),且将咖啡豆与植物果仁一起研磨,均保证了在研磨过程中咖啡豆不受高温影响,避免高温处理影响咖啡豆的香气与口味(现有的咖啡粉和咖啡萃取液都是经过多次高温加工制备得到的),使得通过上述生产工艺生产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具有咖啡的丰富口味与口感,增加了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层次感。同时采用研磨植物果仁与咖啡豆得到的糜状物作为进一步调配的配料,操作更为简便。具体来说,现有技术中直接将咖啡粉与其他添加剂一起调配,由于咖啡粉含水率低,成干燥粉末状,因此在加料过程中易造成粉尘飞扬,不仅粉尘的清理难度大,同时还会造成一定安全隐患。此外在所述步骤1中,研磨得到的糜状物中固体颗粒的粒径小于或者等于50微米(例如可以为45微米以下、40微米以下、35微米以下、30微米以下、25微米以下等),保证了生产的饮料口感细腻,无颗粒粗糙感。进一步地,在步骤3中,对步骤2所得混合物进行熬制,且控制熬制的加热时间为5~10min,防止较长的加热时间影响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口感。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十四,阐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优良口感与较佳的稳定性。其中,实施例一、四、七分别采用不同植物果仁生产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实施例二、五、八为口感测评实施例,分别对实施例一、四、七中植物蛋白咖啡饮料以及专利文献cn106376690a中所公开的咖啡味植物蛋白饮料进行口感测评,并对实施例一、四、七中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以及专利文献cn106376690a中所公开的咖啡味植物蛋白饮料的口感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实施例三、六、九为稳定性测评实施例,分别对实施例一、四、七中植物蛋白咖啡饮料进行稳定性测评。实施例十采用非本发明实施例优选蔗糖脂肪酸酯生产的杏仁咖啡饮料。实施例十一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十一提供的杏仁咖啡饮料的抑菌性能对比检测实施例。实施例十二、十三为采用各不同杀菌工艺生产的杏仁咖啡饮料,实施例十四为抑菌性能和口感测评实施例,分别对实施例十二、实施例十三提供的杏仁咖啡饮料的抑菌性能进行测评,并对实施例一,实施例十二以及实施例十三提供的杏仁咖啡饮料的口感进行测评,并对比口感测评结果。具体地,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口感测评方法如下:随机选择300位每月饮用咖啡次数大于或者等于15次的测试者,试喝本发明实施例一、四、七中提供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以及专利文献cn106376690a中所公开的咖啡味植物蛋白饮料,并对饮料的细腻程度、醇厚程度以及层次感进行打分,并计算得分的平均值,具体评分标准如下:表1口感测评评分标准其中被试者无法从外观上区分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和专利文献cn106376690a中所公开的咖啡味植物蛋白饮料。具体地,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稳定性测评方法如下:对存放不同时间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进行稳定测评,主要考量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脂肪上浮情况(存放温度为25℃,湿度为50%),具体评分见下表:表2稳定性测评评分标准分数脂肪上浮情况3无脂肪上浮2轻微脂肪上浮1明显脂肪上浮以下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中,所用咖啡豆为经过烘焙的咖啡豆。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杏仁咖啡饮料,该杏仁咖啡饮料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杏仁,100kg;咖啡豆,20kg;杏仁油,5kg;白砂糖,180kg;蔗糖脂肪酸酯2.5kg,其中,蔗糖脂肪酸单酯的质量分数为75%,蔗糖棕榈酸单酯的质量分数为60%,蔗糖棕榈酸酯的质量分数为85%。乳化剂:聚甘油脂肪酸酯3kg,单硬脂酸甘油酯1kg;稳定剂:微晶纤维素1kg;ph调节剂:碳酸氢钠5kg,柠檬酸0.5kg;水,2500kg。本实施例的杏仁咖啡饮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步骤1、将100kg杏仁与20kg咖啡豆一起研磨,得到糜状物,糜状物中固体颗粒的粒径为45微米,控制研磨过程中混合物的温度为55℃;步骤2、将5kg杏仁油、180kg白砂糖、3kg聚甘油脂肪酸酯、1kg单硬脂酸甘油酯、1kg微晶纤维素、2.5kg蔗糖脂肪酸酯、5kg碳酸氢钠、0.5kg柠檬酸以及步骤1得到的糜状物加入2500kg水中调配得到混合物;步骤3、搅拌步骤2中所得混合物,并输送至熬制罐中,加热至95℃;步骤4、采用目数为140目的筛网对步骤3中加热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去除无法通过筛网的固体颗粒,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在20mpa的压力下进行均质,得到杏仁咖啡饮料半成品;步骤5、将杏仁咖啡饮料半成品灌装至马口铁三片罐并进行封口,控制灌装温度为85℃;步骤6、对灌装后的杏仁咖啡饮料在121℃下杀菌20min,冷却得到杏仁咖啡饮料。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杏仁咖啡饮料呈咖啡色均一状液体,按照国家标准gb/t5009.6~2003《食品中脂肪的测定》以及国家标准gb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对本实施例的核桃咖啡饮料中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该杏仁咖啡饮料中蛋白质含量>1.0%,脂肪含量>2.0%,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90%以上。实施例二随机选择300位每月饮用咖啡次数大于或者等于15次的测试者,对实施例一中的杏仁咖啡饮料和专利文献cn106376690a中所公开的咖啡味植物蛋白饮料进行口感测评,具体地,口感测评结果如下:表3杏仁咖啡饮料与咖啡味植物蛋白饮料口感测评结果通过上述对比,不难看出:在上述对比中,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杏仁咖啡饮料在细腻程度、醇厚程度以及层次感上均比专利文献cn106376690a公开的咖啡味植物蛋白饮料具有更好的表现,尤其是杏仁咖啡饮料的醇厚程度和层次感上的表现突出。上述口感测评结果说明通过在原料中添加杏仁油确实有效改善了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口感醇厚程度。同时采用杏仁与咖啡豆一起研磨的,并控制研磨过程中混合物的温度不超过50℃的方法,保留了咖啡自身的丰富香气与口味,提高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层次感。实施例三对实施例一中的杏仁咖啡饮料,以及采用不同比例复配稳定剂配方生产的杏仁咖啡饮料(第一对比例和第二对比例)进行稳定性测评。其中,第一对比例和第二对比例均减少了复配稳定剂的用量。具体地,第一对比例降低了乳化剂的用量,其他原料的参数和饮料的制备方法保持不变,配方如下:杏仁,100kg;咖啡豆,20kg;杏仁油,5kg;白砂糖,180kg;蔗糖脂肪酸酯2.5kg;乳化剂:聚甘油脂肪酸酯2kg,单硬脂酸甘油酯0.5kg;稳定剂:微晶纤维素1kg;ph调节剂:碳酸氢钠5kg,柠檬酸0.5kg;水,2500kg。第二对比例不再使用稳定剂,其他原料的参数保持不变,配方如下:杏仁,100kg;咖啡豆,20kg;杏仁油,5kg;白砂糖,180kg;蔗糖脂肪酸酯2.5kg;乳化剂:聚甘油脂肪酸酯3kg,单硬脂酸甘油酯1kg;ph调节剂:碳酸氢钠5kg,柠檬酸0.5kg;水,2500kg。对于实施例一,以及第一对比例、第二对比例中的杏仁咖啡饮料进行稳定性测评,结果如下:表4实施例一及两个对比例的稳定性测评结果综上,当降低采用的复配稳定剂的用量所生产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稳定性变差,主要体现在脂肪上浮情况严重。尤其是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脂肪上浮情况愈发明显。存放至18个月时,第一对比例与第二对比例均出现明显的脂肪上浮现,说明第一对比例和第二对比例中的杏仁咖啡饮料的保质期为12个月左右。而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杏仁咖啡饮料在24个月内,均可保证杏仁咖啡饮料不出现明显的脂肪上浮,说明用量经过优化的复配稳定剂在额外添加植物油的前提下仍然能够有效提高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稳定保质时间。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桃咖啡饮料,具体配方如下:核桃仁,45kg;咖啡豆,9kg;核桃油,2.2kg;白砂糖,77kg;蔗糖脂肪酸酯0.8kg,其中,蔗糖脂肪酸单酯的质量分数为75%,蔗糖棕榈酸单酯的质量分数为63%,蔗糖棕榈酸酯的质量分数为90%。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1.5kg;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0.5kg;黄原胶,0.5kg;ph调节剂:碳酸钠,1.8kg,柠檬酸,0.2kg;水,1100kg。本实施例的核桃咖啡饮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步骤1、将45kg核桃仁与9kg咖啡豆一起研磨,得到糜状物,糜状物中固体颗粒的粒径为50微米,控制研磨过程中混合物的温度为50℃;步骤2、将2.2kg核桃油、77kg白砂糖、1.5kg单硬脂酸甘油酯、0.5kg羧甲基纤维素钠、0.5kg黄原胶、1.8kg碳酸氢钠、0.2kg柠檬酸以及步骤1得到的糜状物加入1100kg水中调配得到混合物;步骤3、搅拌步骤2中所得混合物,并输送至熬制罐中,加热至95℃;步骤4、采用目数为140目的筛网对步骤3中加热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去除无法通过筛网的固体颗粒,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在22mpa的压力下进行均质,得到核桃咖啡饮料半成品;步骤5、将核桃咖啡饮料半成品灌装至马口铁三片罐并进行封口,控制灌装温度为85℃;步骤6、对灌装后的核桃咖啡饮料在121℃下杀菌20min,冷却得到核桃咖啡饮料。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核桃咖啡饮料呈咖啡色均一状液体,按照国家标准gb/t5009.6~2003《食品中脂肪的测定》以及国家标准gb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对本实施例的核桃咖啡饮料中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蛋白质含量>1.0%,脂肪含量>2.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5%以上。实施例五随机选择300位每月饮用咖啡次数大于或者等于15次的测试者,对实施例四中的核桃咖啡饮料和专利文献cn106376690a中所公开的咖啡味植物蛋白饮料进行口感测评,具体口感测评结果如下:表5核桃咖啡饮料与咖啡味植物蛋白饮料口感测评结果在上述对比中,实施例四中的核桃咖啡饮料与专利文献cn106376690a公开的咖啡味植物蛋白饮料在细腻程度上差别不明显,可能是由于研磨所得糜状物中固体颗粒的粒径较大。但是实施例四中的核桃咖啡饮料同样表现出更为良好的醇厚程度和层次感,说明在原料中添加核桃油能够有效改善核桃咖啡饮料的醇厚程度,同时咖啡豆与核桃仁一起研磨,并控制研磨中混合物温度不超过50℃,均有助于保留咖啡本身的香气与口味,增加了核桃咖啡饮料的层次感。实施例六对实施例四中的核桃咖啡饮料,以及采用不同比例复配稳定剂配方生产的核桃咖啡饮料(第三对比例和第四对比例)进行稳定性测评。其中,第三对比例和第四对比例均减少了复配稳定剂的用量。具体地,第三对比例降低了乳化剂的用量,其他原料的参数保持不变,配方如下:核桃仁,45kg;咖啡豆,9kg;核桃油,2.2kg;白砂糖,77kg;蔗糖脂肪酸酯0.8kg;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0.5kg;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0.5kg;黄原胶,0.5kg;ph调节剂:碳酸钠,1.8kg,柠檬酸,0.2kg;水,1100kg。第四对比例降低了稳定剂的用量,其他原料的参数保持不变,配方如下:核桃仁,45kg;咖啡豆,9kg;核桃油,2.2kg;白砂糖,77kg;蔗糖脂肪酸酯0.8kg;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1.5kg;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0.5kg;ph调节剂:碳酸钠,1.8kg,柠檬酸,0.2kg;水,1100kg。对于实施例四中的核桃咖啡饮料,以及第三对比例、第四对比例的稳定性测评结果如下:表6实施例四及两个对比例的稳定性测评结果综上,降低复配稳定剂的用量的第三对比例和第四对比例中的核桃咖啡饮料在保存至18个月时已出现明显的脂肪上浮现象,说明第三对比例和第四对比例提供的核桃咖啡饮料的保质期为12个月左右。而实施例四提供的核桃咖啡饮料当保存至18个月时才出现轻微的脂肪上浮现象,且保存至24个月时仍未有明显的脂肪上浮,说明在实施例四中经过配比优化的复配稳定剂在额外添加植物油的前提下仍然能够有效提高核桃咖啡的稳定性,避免核桃咖啡出现脂肪上浮现象,其保质期可达18个月以上。实施例七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巴旦木咖啡饮料,具体配方包括:巴旦木仁,200kg;咖啡豆,45kg;巴旦木油,11kg;白砂糖,380kg;蔗糖脂肪酸酯,5kg,其中,蔗糖脂肪酸单酯的质量分数为78%,蔗糖棕榈酸单酯的质量分数为60%,蔗糖棕榈酸酯的质量分数为87%。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3.5kg;酪朊酸钠,2.5kg;稳定剂:微晶纤维素,2.5kg;变性淀粉,1.5kg,果胶,1kg;ph调节剂:碳酸氢钠5kg,柠檬酸0.5kg;水,5000kg。本实施例的核桃咖啡饮料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步骤1、将200kg巴旦木仁与45kg咖啡豆一起研磨,得到糜状物,糜状物中固体颗粒的粒径为50微米,控制研磨过程中混合物的温度为50℃;步骤2、将11kg核桃油、380kg白砂糖、3.5kg单硬脂酸甘油酯、2.5kg酪朊酸钠、2.5kg微晶纤维素、1.5kg变性淀粉、1kg果胶、5kg碳酸氢钠、0.5kg柠檬酸以及步骤1得到的糜状物加入5000kg水中调配得到混合物;步骤3、搅拌步骤2中所得混合物,并输送至熬制罐中,加热至95℃;步骤4、采用目数为140目的筛网对步骤3中加热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去除无法通过筛网的固体颗粒,将过滤后的混合物在25mpa的压力下进行均质,得到巴旦木咖啡饮料半成品;步骤5、将巴旦木咖啡饮料半成品灌装至马口铁三片罐并进行封口,控制灌装温度为85℃;步骤6、对灌装后的巴旦木咖啡饮料在121℃下杀菌22min,冷却得到巴旦木咖啡饮料。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巴旦木咖啡饮料呈咖啡色均一状液体,按照国家标准gb/t5009.6~2003《食品中脂肪的测定》以及国家标准gb5009.5~2010《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对本实施例的核桃咖啡饮料中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蛋白质含量>1.0%,脂肪含量>2.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7%以上。实施例八随机选择300位每月饮用咖啡次数大于或者等于15次的测试者,对实施例七中的巴旦木咖啡饮料和专利文献cn106376690a中所公开的咖啡味植物蛋白饮料进行口感测评。具体口感测评结果如下:表7巴旦木咖啡饮料与咖啡味植物蛋白饮料口感测评结果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出:不论是细腻程度、醇厚程度还是层次感上,实施例七中的巴旦木咖啡饮料的口感均明显优于专利文献cn106376690a公开的咖啡味植物蛋白饮料。需要说明的是,在细腻程度上,虽然由于实施例七中步骤1所得的糜状物中固体颗粒的粒径为50微米,但在步骤4中通过提高均质压力来弥补糜状物较大的颗粒粒径,并且通过口感测评也印证了提高均质压力同样有助于提高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细腻程度。在醇厚程度上实施利七提供的巴旦木咖啡饮料表现突出,再次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用植物油提高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口感的方案可行。实施例九对实施例七中的巴旦木咖啡饮料,以及采用不同比例复配稳定剂配方生产的巴旦木咖啡饮料(第五对比例和第六对比例)进行稳定性测评。其中,第五对比例和第六对比例均减少了复配稳定剂的用量。具体地,第五对比例降低了乳化剂的用量,其他原料的参数保持不变,配方如下:巴旦木,200kg;咖啡豆,45kg;巴旦木油,11kg;白砂糖,360kg;蔗糖脂肪酸酯,5kg;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0.5kg;酪朊酸钠,1kg;稳定剂:微晶纤维素,2.5kg;变性淀粉,1.5kg,果胶,1kg;ph调节剂:碳酸氢钠5kg,柠檬酸0.5kg;水,5000kg。第六对比例降低了稳定剂的用量,其他原料的参数保持不变,配方如下:巴旦木,200kg;咖啡豆,45kg;巴旦木油,11kg;白砂糖,360kg;蔗糖脂肪酸酯,5kg;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3.5kg;酪朊酸钠,2.5kg;稳定剂:微晶纤维素,0.5kg;果胶,1kg;ph调节剂:碳酸氢钠5kg,柠檬酸0.5kg;水,5000kg。对于实施例七以及第五对比例、第六对比例的巴旦木咖啡饮料的稳定性测评结果如下:表8实施例七及两个对比例的稳定性测评结果综上,降低复配稳定剂的用量的第五对比例和第六对比例中的巴旦木咖啡饮料保存至24个月时均出现明显的脂肪上浮现象,其中第五对比例甚至在保存到18个月时已出现明显的脂肪上浮现象,说明第五对比例和第六对比例中的巴旦木咖啡饮料的保质期为12个月左右。但本发明实施例七所提供的巴旦木咖啡饮料稳定性优异,保存至24个月时均为出现脂肪上浮现象,说明经过配比优化的复配稳定剂在额外添加植物油的前提下仍然能够有效提高巴旦木咖啡饮料的稳定性。实施例十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杏仁咖啡饮料,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蔗糖脂肪酸酯的具体成分不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采用2.5kg蔗糖脂肪酸酯,该蔗糖脂肪酸酯中,单酯的质量分数为50%,蔗糖棕榈酸单酯的质量分数为40%,蔗糖棕榈酸酯的含量为55%。实施例十一取100瓶实施例一提供的杏仁咖啡饮料,以及100瓶实施例十提供的杏仁咖啡饮料,在55℃条件下静置12个月后检测是否出现平盖酸败现象,具体结果如下:表9实施例一和实施例十的平盖酸败测评结果根据上述结果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优选蔗糖脂肪酸酯抑制耐热芽孢菌繁殖生长的性能良好,有效避免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出现平盖酸败的情况,保证了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保质稳定性。实施例十二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杏仁咖啡饮料,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的区别在于:杀菌工艺不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对灌装后的杏仁咖啡饮料在127℃下杀菌20min,冷却得到杏仁咖啡饮料。实施例十三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杏仁咖啡饮料,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十的区别在于:杀菌工艺不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对灌装后的杏仁咖啡饮料在121℃下杀菌60min,冷却得到杏仁咖啡饮料。实施例十四取100瓶实施例十二提供的杏仁咖啡饮料以及100瓶实施例十三提供的杏仁咖啡饮料,在55℃条件下静置12个月后检测是否出现平盖酸败现象,具体结果如下:表10实施例十二和实施例十三的平盖酸败测评结果随机选择300位每月饮用咖啡次数大于或者等于15次的测试者,对实施例一、实施例十二以及实施例十三中提供的杏仁咖啡饮料进行口感测评。具体口感测评结果如下:表11口感测评结果通过上述平盖酸败测评结果和口感测评结果可知,虽然即使不采用实施例一中提供的蔗糖脂肪酸酯,通过提高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也能够抑制瓶盖酸败现象,但是较高的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均会影响咖啡植物蛋白饮料的口感,尤其是影响咖啡植物蛋白饮料的醇厚程度和层次感。通过上述实施例说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具有更为醇厚的口感,说明在配方中添加的植物油有效改善了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醇厚度。同时经过配比优化的复配稳定剂也很好地解决了在配方中增加植物油所带来的脂肪上浮的隐患,保证在24个月保质期内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均一稳定性。且采取咖啡豆与植物果仁一起研磨的生产方式提升了饮品的层次感,同时控制研磨过程中混合物的温度充分保证咖啡豆和植物果仁不受高温影响,充分保留了咖啡豆与植物果仁的风味。此外利用优选地蔗糖脂肪酸酯种类保证了植物蛋白咖啡饮料具有较长的保质期,不必提高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兼顾了植物蛋白咖啡饮料的口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