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双向调节法生产的食用油及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2524发布日期:2019-01-05 09:25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双向调节法生产的食用油及其工艺步骤。特别是公开了一种低饱和脂肪酸、低亚油酸的食用油及其纯物理双向调节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科学膳食引起食用油向低饱和脂肪酸及低亚油酸方向发展。由于各种食用油中饱和脂肪酸与亚油酸平均含量均在30%以上,以目前的调和油生产方法将几种油简单地单向相加,由于受原料油中本身各种脂肪酸含量的制约,无论如何配制,无法生产出脂肪酸平衡的理想食用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纯物理的双向调节法,将原料油或调和油中的饱和脂肪酸、亚油酸成份分离出一部分或全部。生产一种完全按营养理念需要设计成份配比的健康油脂。

在原料选择上充分考虑了营养多种化并在立足于我国资源,重点注意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与亚麻酸为主要成份。如花生油的油酸含量高达50%及营养丰富,香味浓郁。黄豆油中亚麻酸含量合适,弥补了花生油的亚麻酸含量不足。将两种原料油中多余的饱和脂肪酸及亚油酸去除后,以一定的比例调和,不仅营养丰富,且得率高,付产品纯度也高。

选择冷冻工艺可很好地利用原料油饱和度不同的特点,以温度梯度实施几级冷凝析出,而且低温能更好保持原料油的天然本质。

黄豆油不分离饱和脂肪酸及亚油酸,主要是考虑成品油中适量饱和脂肪酸及亚油酸、亚麻酸的需要和工艺路线的合理性。

在分离后的液体油由于不饱和程度较高,采用氮气保护。在成品油调制时加入天然ve或茶多酚,可使成品提高抗氧化性。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可按营养均衡需要配制出任意脂肪酸比例的食用油,满足膳食结构对油脂的需求(即减少不需要的脂肪酸)。

传统技术生产的食用油中含饱和脂肪酸及亚油酸总量等于各原料油之和,远远超出科学膳食标准,引发消费者因脂肪酸不平衡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2.本发明用纯物理方法对油脂的脂肪酸成份进行双向调节,在此过程中不产生新的物质,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完整的保留了各种对人体有用的营养物质。

传统的化学分离方法或重构脂质,无论是化学方法或是酶法生产,都易产生新的化学物质,不安全隐患较多。因此,目前仅用于冷饮、糕点等作辅料,在重返自然的食品发展趋势中将引来更多的抵制。

3.有利于油脂资源的合理利用。目前油脂生产中70%用于食用,30%用于工业。其实70%用于食用的油总量中约4成是不合理消费,不仅仅是浪费了资源,且由于脂肪酸不平衡增加了食用者疾病的发病率。地中海地区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约只有其他地区发病率的20%,主要是该地区食用橄榄油,脂肪酸摄入平衡。各国营养机构及我国营养协会也陆续推出油脂平衡相关标准,以改善各国人民的身体素质。

我国是油脂生产及消费的大国,本发明在为消费者提供健康油脂的同时,又可将约占食用油总量40%的不合理膳食消耗的油脂节约下来,为生物燃料油及其它用油生产提供了巨大原料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用油,该食用油中所含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低于构成成品油的各原料油加工前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之和,成品油中亚油酸的含量低于构成成品油的各原料油加工前的亚油酸含量之和。

其进一步特征是,该食用油所含饱和脂肪酸在成品油中含量低于33%,该食用油所含亚油酸在成品油中含量低于33%。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所述食用油的纯物理双向调节的加工工艺,该工艺是将该食用油的基础油或主份油中的饱和脂肪酸或亚油酸在调配混合前或调配混合后,用纯物理的方法减少或去除,包括脂肪酸分离步骤和配制加工步骤;

其中,所述脂肪酸分离步骤,是用冷冻分离的纯物理方法将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从各种油脂原料中分离出来;(分离比例为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占成品油总重为0-33%)

所述配制加工步骤,具体如下:

(1)将各种组份油脂放入调和罐中,充氮;

(2)加入占总重量5‰以内的天然抗氧化剂ve、茶多酚;

(3)慢速均匀搅拌;

(4)以板式滤机或200目以上滤袋过滤;

(5)负压脱气5-10分钟,充氮保存,得到所需物。

其中,分离出来的饱和脂肪酸及亚油酸作为付产品,可根据需要另行加工。

其中,所述基础油或主份油是指占食用成品油总重量的90%以内的各原料油。如:在调和油中豆油50%、菜籽油30%、花生油12%、芝蔴油5%、紫苏油或其提取物3%。其中基础油或主份油则是豆油、菜籽油、花生油三种,而芝蔴油、紫苏油或其提取物则是非主份油。

实施例一、调和油

1、原料及标准:

选用精炼的花生油3000kg,黄豆油1000kg。

1)工艺实施说明:

分离原料油中多余的饱和脂肪酸及亚油酸,其中花生油进行二级分离,将饱和脂肪酸及亚油酸都单独分离出来,仅留油酸(低温下呈固态)。黄豆油不作分离,直接加入。

工艺流程所示:

(1)花生油进入t1℃冷冻罐,在间断搅拌降温到(-6)-4℃后,保温5-8小时以上,饱和脂肪酸脂逐步析出结晶,可进入下道工艺进行分离(板式过滤),得液体b(低饱和花生油)2520kg及固体a(饱和脂肪酸脂)480kg。

(2)分离后的液体油b(低饱和花生油)进入t2℃冷冻罐,在实施间断搅拌降温到(-10)-(-18℃)后,保温5-8小时以上,油酸逐步析出结晶,可进入下道工艺进行分离(压滤),得液体d(亚油酸脂)920kg及固体c(低亚油酸低饱和脂肪酸花生油)1600kg。

(3)花生油中分离出来的固体c在充氮条件下进入调和罐融化,加入黄豆油,加入天然抗氧化剂ve及茶多酚(重量比5‰以下),在室温中自然升温,慢速搅拌,真空脱气10-20分钟即成为调和成品油2608kg。

3、成品油组分及配比如下:

饱和脂肪酸280kg10.7%

油酸1680kg64.5%

亚油酸560kg21.5%

亚麻酸80kg3%

ve及茶多酚8kg0.3%

(副产品为饱和脂肪酸480kg、亚油酸920kg。)

实施例2、花生油

原料及标准:精炼花生油1000kg亚麻酸(植物油提取物)24kg

花生油在经过二级分离后得到在低温下呈固态的固体c(低亚油酸低饱和脂肪酸花生油)800kg,将固体c在充氮条件下进入调和罐融化,加入天然抗氧化剂ve及茶多酚4kg及亚麻酸(植物油提取物)24kg,在室温中自然升温,慢速搅拌,真空脱气10-20分钟即成为调和成品油高亚麻酸花生油828kg。

组分及配比如下:

饱和脂肪酸160kg19.25%

油酸480kg58%

亚油酸160kg19.25%

亚麻酸24kg3%

ve及茶多酚4kg0.5%

(副产品为饱和脂肪酸40kg、亚油酸160kg。)

除冷冻分离方法外,其它分离方法如常规蒸馏、短程蒸馏等纯物理方法都可以将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从各种油脂原料中分离出来(分离比例为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占成品油总重为0-33%)并按双向调节实施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