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泽稳定的抹茶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5119发布日期:2019-02-26 18:54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色泽稳定的抹茶的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副产品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色泽稳定的抹茶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抹茶最早源于我国的魏晋时期,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泡沫、形状、颜色做了描述和赞美。到了宋朝,抹茶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抹茶的饮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南宋淳熙年间,抹茶时尚被传入日本;抹茶的消亡,自明代中后期不再流行,而改用叶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高速发展,抹茶在rtd饮料(饮料工业)、现调饮料(餐饮行业)、烘焙、馅料、外撒粉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虽然传统的抹茶本身产品色泽很绿,但是经过加工,由于天然的叶绿素对热和对光稳定性极差,很容易褪色和变黄、变暗,影响食欲;且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高,不希望添加外来色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天然抹茶色泽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色泽稳定的抹茶的制备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色泽稳定的抹茶的制备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1)定量称取抹茶原料:称取一定量的蒸青覆盖片或碾茶或两者的混合物,加入反应罐中;

(2)加水和含锌化合物:加入重量比为8-50倍的纯净水,同时加入与纯净水比例为20ppm-200ppm的氯化锌、硫酸锌、葡萄糖酸锌、氧化锌、乳酸锌、乙酸锌中的任意一种粉末;

(3)升温:将反应罐密封并升温至90-140℃,然后保温10-120min;

(4)冷却:关闭反应罐的蒸汽加热阀,开启冷却水,将反应罐内温度降到20-50℃;

(5)离心:将冷却后的料液输送到离心机离心处理,离心速率为2000-5000rpm;

(6)烘干:将离心出来的茶叶输送到茶叶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90-140℃,以茶叶水分到5%为烘干终点;

(7)粉碎:将烘干好的茶叶,在温度≤30℃的条件下用机械研磨,粉末的细度为d90≤19μm,得到新的抹茶粉。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1)中的反应罐具有加热、冷却及搅拌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2)中加入重量比为20-35倍的纯净水,所述纯净水要求电导率≤20μs,同时加入与纯净水比例为50ppm-150ppm的氯化锌、硫酸锌、葡萄糖酸锌、氧化锌、乳酸锌、乙酸锌中的任意一种粉末,并利用反应罐的搅拌功能搅拌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3)中将反应罐内温度升温至110-120℃,并保温60-80min。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4)中将反应罐内温度降到30-40℃。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5)中离心机的离心速率为3000-4000rpm。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6)中烘干温度为110-120℃。

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2)中加入重量比为28倍的纯净水,同时加入与纯净水比例为100ppm的氯化锌、硫酸锌、葡萄糖酸锌、氧化锌、乳酸锌、乙酸锌中的任意一种粉末。

叶绿素分子含有一个卟啉环的“头部”和一个叶绿醇的“尾巴”,镁原子居于卟啉环的中央,在高温条件下,叶绿素容易发生脱镁反应生成脱镁叶绿素,并进一步生成焦脱镁叶绿素,因此,天然的叶绿素很不稳定,光、酸、碱、氧、氧化剂等都会使其分解,而失去原有的鲜艳的绿色,变黄、变暗。卟啉环中的镁原子可被氢离子、锌离子所置换,形成锌代叶绿素,颜色比原来更稳定。本发明根据这一原理,将原有叶绿素中的镁原子采用锌离子进行替换,得到对光、热比原叶绿素色泽更稳定的产品,使抹茶色泽更稳定,更容易储存、运输、以及满足食品加工等方面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实施例1

一种色泽稳定的抹茶的制备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1)定量称取抹茶原料:称取一定量的蒸青覆盖片,加入反应罐中;

(2)加水和含锌化合物:加入重量比为8倍的纯净水,同时加入与纯净水比例为20ppm的氯化锌、硫酸锌、葡萄糖酸锌、氧化锌、乳酸锌、乙酸锌中的任意一种粉末;

(3)升温:将反应罐密封并升温至90℃,然后保温10min;

(4)冷却:关闭反应罐的蒸汽加热阀,开启冷却水,将反应罐内温度降到20℃;

(5)离心:将冷却后的料液输送到离心机离心处理,离心速率为2000rpm;

(6)烘干:将离心出来的茶叶输送到茶叶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90℃,以茶叶水分到5%为烘干终点;

(7)粉碎:将烘干好的茶叶,在温度位10℃的条件下用机械研磨,粉碎细度为d90=19μm,得到新的抹茶粉。

实施例2

一种色泽稳定的抹茶的制备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1)定量称取抹茶原料:称取一定量的碾茶,加入反应罐中;

(2)加水和含锌化合物:加入重量比为50倍的纯净水,同时加入与纯净水比例为200ppm的氯化锌、硫酸锌、葡萄糖酸锌、氧化锌、乳酸锌、乙酸锌中的任意一种粉末;

(3)升温:将反应罐密封并升温至140℃,然后保温120min;

(4)冷却:关闭反应罐的蒸汽加热阀,开启冷却水,将反应罐内温度降到50℃;

(5)离心:将冷却后的料液输送到离心机离心处理,离心速率为5000rpm;

(6)烘干:将离心出来的茶叶输送到茶叶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40℃,以茶叶水分到5%为烘干终点;

(7)粉碎:将烘干好的茶叶,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用机械研磨,粉碎细度为d90=15μm,得到新的抹茶粉。

实施例3

一种色泽稳定的抹茶的制备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1)定量称取抹茶原料:称取一定量的蒸青覆盖片,加入反应罐中;

(2)加水和含锌化合物:加入重量比为20倍的纯净水,同时加入与纯净水比例为50ppm的氯化锌、硫酸锌、葡萄糖酸锌、氧化锌、乳酸锌、乙酸锌中的任意一种粉末;

(3)升温:将反应罐密封并升温至110℃,然后保温60min;

(4)冷却:关闭反应罐的蒸汽加热阀,开启冷却水,将反应罐内温度降到30℃;

(5)离心:将冷却后的料液输送到离心机离心处理,离心速率为3000rpm;

(6)烘干:将离心出来的茶叶输送到茶叶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10℃,以茶叶水分到5%为烘干终点;

(7)粉碎:将烘干好的茶叶,在温度位5℃的条件下用机械研磨,粉碎细度为d90=16μm,得到新的抹茶粉。

实施例4

一种色泽稳定的抹茶的制备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1)定量称取抹茶原料:称取一定量的蒸青覆盖片,加入反应罐中;

(2)加水和含锌化合物:加入重量比为35倍的纯净水,同时加入与纯净水比例为150ppm的氯化锌、硫酸锌、葡萄糖酸锌、氧化锌、乳酸锌、乙酸锌中的任意一种粉末;

(3)升温:将反应罐密封并升温至120℃,然后保温10min;

(4)冷却:关闭反应罐的蒸汽加热阀,开启冷却水,将反应罐内温度降到40℃;

(5)离心:将冷却后的料液输送到离心机离心处理,离心速率为4000rpm;

(6)烘干:将离心出来的茶叶输送到茶叶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20℃,以茶叶水分到5%为烘干终点;

(7)粉碎:将烘干好的茶叶,在温度位18℃的条件下用机械研磨,粉碎细度为d90=18μm,得到新的抹茶粉。

实施例5

一种色泽稳定的抹茶的制备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1)定量称取抹茶原料:称取一定量的蒸青覆盖片和碾茶的混合物,加入反应罐中;

(2)加水和含锌化合物:加入重量比为28倍的纯净水,同时加入与纯净水比例为100ppm的氯化锌、硫酸锌、葡萄糖酸锌、氧化锌、乳酸锌、乙酸锌中的任意一种粉末;

(3)升温:将反应罐密封并升温至100℃,然后保温70min;

(4)冷却:关闭反应罐的蒸汽加热阀,开启冷却水,将反应罐内温度降到35℃;

(5)离心:将冷却后的料液输送到离心机离心处理,离心速率为3500rpm;

(6)烘干:将离心出来的茶叶输送到茶叶烘干机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15℃,以茶叶水分到5%为烘干终点;

(7)粉碎:将烘干好的茶叶,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用机械研磨,粉碎细度为d90=15μm,得到新的抹茶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