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切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7733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智能切面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设备,具体为一种用于挂面生产的智能切面机。



背景技术:

中国人喜欢吃面食,尤其在北方挂面等大行其道。随着现代社会人民生活水平的加快,造就了挂面行业的繁荣,挂面作为一种快速消费的主食越来越受到快节奏的现代人喜爱。

挂面制造行业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粗加工行业,而成为现代化食品工业中的重要一环。工业化生产的挂面属于生干面制品,要经过烘干工艺的处理,有别于传统家庭制作的湿面。工业化生产的挂面能够符合国家为加强食品安全而制定的行业标准及相关规定的要求。

挂面制造业已经集成了现代食品加工的高新技术,实现了挂面加工的机械化、连续化,把传统的挂面加工变成了大型流水线工业化生产,实现了车间封闭清洁生产,并通过建设挂面流通专储仓库等综合技术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挂面生虫、蛤变,保证了产品的安全、高品质,更便于市场流通。

挂面工业生产流程为:投粉-混合给水-和面-饧面-合片压延-连续压延-切丝成型-上架-烘房烘干-下架-切面-包装。其中,绝大部分流程都实现了流水线工业化生产,但是在下架和切面工序之间,目前仍然依靠人工将挂置有面条的挂杆从悬挂输送线上取下,然后放入到自动切面机的入料口处,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大了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切面机,以优化挂面加工流水线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切面机,包括切面机、进料机构和出料传送带,所述进料机构包括位于切面机入口上方的轨道以及间隔吊装在轨道上的若干挂架,所述挂架通过其上方的滑轮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轨道上,一牵引绳穿过所述各挂架,通过该牵引绳驱动各挂架沿所述轨道移动至切面机入口上方,在切面机入口上方设置有下架装置,该下架装置作用于所述挂架,将挂架上的挂杆取下,使挂杆进入切面机入口,所述切面机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切面传送带、挂杆驱动链条以及切刀机构,所述切面传送带与轨道上挂架行进方向相同,所述挂杆驱动链条对称设置在切面传送带两侧,所述挂杆驱动链条由入口端向切刀机构逐渐倾斜降低,通过挂杆驱动链条同步带动挂杆两端,将挂有面条的挂杆移动至切刀机构下方,所述切刀机构包括驱动缸和切刀,切刀由驱动缸带动上下移动,所述切面机机架旁设置有控制面板,该控制面板上设有用于控制切面传送带速度和切刀频率的按钮;所述出料传送带布置在切面机的出口处,出料传送带运行方向与切面机出料方向垂直,在切面机出口的出料传送带的外侧向上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挂架包括挂架本体,挂架本体的下端两侧具有挂钩,挂架本体上端与连接座可转动连接,连接座内设置弹性元件,其作用在挂架本体上,使该挂架本体具有保持竖直状态的趋势,所述连接座上端的轮轴两端安装滑轮,所述下架装置为一设置切面机入口上方的拨动簧片,当挂架移动至拨动簧片处时,拨动簧片与挂架本体接触,克服弹性元件作用力,使挂架本体向后转动,使挂钩上的挂杆落下。

进一步的,所述挂架本体上端通过一连接轴安装在连接座内,所述弹性元件为设在连接轴上回位扭簧。

进一步的,所述切刀机构中切刀安装在刀座底部中央,在切刀两侧的刀座底部分别设置有软质的压面块。

进一步的,所述压面块为软质海绵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传送带的末端为一段活动式传送带,该活动式传送带的端轴可由气缸带动升降,使该段活动式传送带呈水平或向下倾斜,所述出料传送带末端设有分流上层传送带以及分流下层传送带。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式传送带呈水平状态时略高于所述分流上层传送带。

进一步的,所述挂架上设有过孔,牵引绳穿过所述各个挂架的过孔。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现了挂面烘干后由下架到切面的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确保了挂面的食品安全和高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所述切面机的俯视图;

图3为所述活动式传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挂架的主视图;

图5为所述挂架的侧视图;

图6为所述切刀的结构侧视图。

上述图中:切面机-1;出料传送带-2;轨道3;挂架-4;滑轮-5;牵引绳-6;面尾切齐装置-7;挂架本体-8;连接座-9;拨动簧片-10;机架-11;切面传送带-12;挂杆驱动链条-13;托面杆-14;切刀机构-15;面头回收槽-16;切刀-17;刀座-18;压面块-19;挡板-20;活动式传送带-21;端轴-22;分流上层传送带-23;分流下层传送带-24;挂杆-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的智能切面机,包括切面机1、进料机构和出料传送带2。

所述进料机构包括位于切面机入口上方的轨道3以及间隔吊装在轨道上的若干挂架4,所述挂架4通过其上方的滑轮5可滑动的安装在所述轨道上。所述挂架上设有过孔,牵引绳6穿过所述各个挂架的过孔,通过该牵引绳6驱动各挂架4沿所述轨道移动至切面机入口上方。

在所述切面机1前方设置有面尾切齐装置7,该面尾切齐装置位于所述轨道的正下方,面尾切齐装置包括水平布置的上、下刃,所述上下刃呈锯齿状,下刃相对固定,上刃贴合在下刃上并可左右移动,通过所述上下刃将挂置在挂杆25上的面条的尾部切齐,故烘干后的挂面是先经面尾切齐装置剪齐后,再向前移动至切面机。

所述挂架4包括挂架本体8,挂架本体的下端两侧具有挂钩,所述挂架本体上端通过一连接轴安装在连接座9内,连接座内设置回位扭簧,其作用在挂架本体上,使该挂架本体8具有保持竖直状态的趋势。所述连接座上端的轮轴两端安装滑轮5,所述下架装置为一设置切面机入口上方的拨动簧片10,当挂架移动至拨动簧片处时,拨动簧片10与挂架本体8接触,克服弹性元件作用力,使挂架本体向后转动,使挂钩上的挂杆25落下。当其继续前进与拨动簧片脱开时,挂架本体在回位扭簧作用下回到竖直位置。

所述切面机1包括机架11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切面传送带12、挂杆驱动链条13以及切刀机构15,所述切面传送带与轨道上挂架行进方向相同,所述挂杆驱动链条对称设置在切面传送带两侧,所述挂杆驱动链条13由入口端向切刀机构逐渐倾斜降低,通过挂杆驱动链条同步带动挂杆两端,将挂有面条的挂杆移动至切刀机构15下方,在靠近所述切面传送带入口的后方设置有一托面杆14,所述托面杆平行位于所述切面传送带上方,托面杆的作用是将挂杆上的挂面的尾部托起,不与切面传送带过早接触,防止挂面破碎。

所述切面机机架底部设置有面头回收槽16,该面头回收槽16位于切刀机构下方,所述面头回收槽最低处向外设有出渣管道,该出渣管道内设置有输送绞龙,通过所述输送绞龙将切面的碎面头搅碎,由出渣管道送出,经处理后可配加到原料中重新制面。

所述切面机机架旁设置有控制面板,该控制面板上设有用于控制切面传送带速度和切刀频率的按钮,从而智能化实现各种控制,在线调整切断挂面长度。

所述切刀机构15包括驱动缸和切刀17,切刀安装在刀座18底部中央,在切刀两侧的刀座底部分别设置有软质的压面块19,刀座18由驱动缸带动上下移动,所述压面块为软质海绵材质。当所述切刀切断挂面时,所述软质压面块压住切口两端的面条,能有效防止硬脆的挂面在靠近切口处破碎断节,保证面条完整性。

所述出料传送带2布置在切面机的出口处,出料传送带运行方向与切面机出料方向垂直,在切面机出口的出料传送带的外侧向上设置有挡板20。

所述出料传送带2的末端为一段活动式传送带21,该活动式传送带的端轴22可由气缸带动升降,使该段活动式传送带呈水平或向下倾斜,所述出料传送带末端设有分流上层传送带23以及分流下层传送带24。在工作时,活动式传送带部分间歇性的升降,使得经过切面机切好的挂面间歇性的进入到分流上层传送带和分流下层传送带,这两层传送带的后端又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两组工人可分别对这两条传送带上的面条进行取拿包装。将加工好的面条分别输送的原因是,本来由切面机输出的面条在传送带上是堆码平整时,所有面条的方向都垂直于传送带移动方向,但是工人在用手拿取一把传送带上的面条时,由于传送带一直在前进,因此不可避免的会将传送带上剩下的面条移动弄乱,使得一些面条相互差错,使得后面的工人在拿取时又会加剧这种情况,当更后面的工人拿取时可能就会造成面条断裂。而采用分流的方式,可减少一条传送带上的工人数量,从而尽量防止面条不规整的情况,减少碎面的发生。

所述活动式传送带呈水平状态时略高于所述分流上层传送带,其目的是保证面条可顺利进入到分流上层传送带,若活动式传送带与分流上层传送带平行相接,面条可能会卡置在接缝处。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挂有面条的挂杆25的两端钩挂在挂架本体的挂钩上,在牵引绳驱动下移动,先经由面尾切齐装置将最下端不齐整的尾端减齐。然后继续前进,至拨动簧片处,在拨动簧片作用下,挂架本体向后转动一定角度,使得其上的挂杆掉下到切面机入口的接杆滑道上,然后挂杆的两端滑入到挂杆驱动链条上,在挂杆驱动链条驱动下逐渐向切刀方向行进,并由切面传送带将平放在其上的面条向前输送,随着切刀不断切断面条,切好的面条则不断进入到出料传送带,然后分流到后方的两条分流传送带上,最后由人工进行称重包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