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绿素的新用途及其与益生菌的营养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0591发布日期:2019-07-03 03:03阅读:13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保健品领域,尤其涉及麦绿素的新用途及其与益生菌的营养组合物。
背景技术
:科学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调节人体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一些慢性疾病。不良饮食习惯、服用抗生素等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引起腹泻等胃肠道不适,通过补充益生菌能够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减少毒素,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胃肠道机能。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刺激淋巴细胞、提高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等多种方式增强人体免疫力。益生菌强大的抗氧化酶系统还能清除人体过量的自由基,有助于抗氧化延缓衰老,帮助降低胆固醇、对抗过敏、预防高血压等。比如,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可以减轻湿疹和食物过敏个体的超敏反应和肠内炎症。干酪乳酸杆菌(l.casei)具有抵抗致病性李斯特氏菌的保护活性。益生菌在人体内的生长繁殖活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短链脂肪酸、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多种营养物质,对骨骼成长和心脏健康等有重要作用。某些益生菌生长繁殖时能合成核黄素、泛酸、叶酸、钴氨素等维生素,参与人体重要的代谢过程。此外,多种益生菌在体内还可以产生多种活性酶,帮助人体消化吸收食品的营养成分,提高食物营养利用率。益生菌存活才能最佳地发挥其有益作用。然而,益生菌存储和运输时容易因为外环境不利因素而失活。鉴于大量益生菌在制造、运输及存储期间会失去生存能力,大多数传统益生菌产品不得不采用极高数量的益生菌。进入宿主后,益生菌还可能因为消化道内的不利因素(包括肠粘膜表面高浓度的粘蛋白、胃中可降低ph值的胃酸和胆汁酸盐等)而难以定植生存。现已有多种解决益生菌储运的方案。比如,中国发明专利“益生菌稳定化”(cn102573862a)利用水解哺乳动物蛋白、碳水化合物以及复合粘结剂的混合物作为稳定剂,保护益生菌在多种环境下维持存活力,便于益生菌储运。现有技术还采用包封和稳定化技术以保护层或基质防护益生菌,让其可以安全地被送达到人体胃肠的适宜位置。为帮助益生菌定植,许多产品联合使用益生菌和“益生元”。益生元的结构特异性,既不被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吸收,亦不能被肠道有害菌分解利用,只能为肠道有益菌(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所利用,能够调节人体肠道菌群。目前研究最多的益生元是功能性低聚糖类,如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等。麦绿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麦绿素是采用大麦苗、小麦苗、青稞苗、荞麦苗、黑麦苗、燕麦苗、野燕麦等植物的绿色叶片为原利制得,产品形态包括粉剂和青汁等。麦绿素中含有几百种有活性的酶,主要包括:超氧化歧化酶(sod)、细胞色素氧化酶、脂肪酶、蛋白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氮碱氧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詹姆斯·鲍尔奇研究发现,大麦嫩苗的植物细胞中含有一切人体细胞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麦绿素还是植物源食品中的碱性食品之王。麦绿素可以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癌症。单鸣秋等根据卫生部发布的《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规范》中增强免疫力功能检验方法进行检测,证实麦绿素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王天勇等通过实验发现,麦绿素是一种免疫促进调节剂,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此外,麦绿素还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清洁血液、预防各类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缓解溃疡、促进伤口愈合、对抗疲劳,缓解抑郁、消炎镇痛、抗病毒、防治内风湿关节炎、治疗皮肤病、除臭等效果。但目前尚未发现,结合使用麦绿素与益生菌的产品和方法。现有技术肯定麦绿素的营养价值,但未采用麦绿素帮助稳定益生菌产品,用于其储运和保存,也未使用麦绿素促进益生菌繁殖。现有技术强调结合使用麦绿素和益生元来调整肠道菌群,表明当下普遍认知是,麦绿素不具有益生元那样帮助益生菌繁殖的功能。比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调理肠道的益生元青汁粉”(专利号201410125506.5)提供了一种调整肠道的技术方案,结合使用青汁粉和益生元,采用大麦若叶青汁粉、菠菜青汁粉、甘蓝嫩叶青汁粉与低聚木糖、低聚果糖、糖醇的组合物。又如中国发明专利“一种越冬大麦苗益生元复合粉的制备工艺”(申请号:201611084065.4)为实现抑制有害菌群,调解肠道菌群平衡,特别在第四步骤加入“益生元18-26份”。此外,现有也有研究麦芽、大麦和小麦提取物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2013年《国际食品微生物学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foodmicrobiology)第82卷第2期di133-141页所载《麦芽、小麦和大麦提取物对酸性条件下潜在益生乳酸菌活力的影响评价》(evaluationoftheeffectofmalt,wheatandbarleyextractsontheviabilityofpotentiallyprobioticlacticacidbacteriaunderacidicconditions)一文认为,麦芽、大麦和小麦提取物可以增强益生菌在酸性化环境下的活性。但就大麦、小麦等作物的麦绿素对益生菌具有何种影响,尚未发现研究成果。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试验发现麦绿素具有维持益生菌活性的作用和促进益生菌繁殖的作用,利用麦绿素和益生菌可以制造新型营养组合物,也可用作新型保健和营养用途。益生菌粉混入麦绿素后,4℃下保存时,益生菌数量长时间保持稳定。因此,可以采用麦绿素来促进益生菌的稳定性,帮助储存和运输益生菌产品;也可以在麦绿素之中加入益生菌,增进其营养或保健价值。麦绿素可以采用大麦苗、小麦苗、青稞苗、荞麦苗、黑麦苗、燕麦苗、野燕麦等植物的绿色叶片为原料制得。富含麦绿素的麦苗粉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制得(参见专利zl95117689):将上述植物的绿色叶片经清水清洗,清水中注入臭氧灭菌,然后将叶片叶面水分通风干燥、榨汁、去渣,汁液除气,加入防氧化剂和可食用分散粉剂混匀,最后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制得成品。防氧化剂可选用海藻粉、麦芽糊精,分散剂可选用糙米粉。当然,经上述植物绿叶压榨成青汁,其中富含麦绿素。采用麦绿素能促进益生菌繁殖。试验表明,麦绿素汁能显著促进益生菌增殖。益生菌可以是副干酪乳杆菌brap-01(l.paracasei)、长双歧杆菌br-blct(b.longum)、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格氏乳杆菌br-lg(l.gasseri)、鼠李糖乳杆菌br-lrhct(l.rhamnosus)、罗伊氏乳杆菌br-lrect(l.reuteri)等等。麦绿素汁可以是大麦苗、小麦苗、青棵苗、荞麦苗、黑麦苗、燕麦苗、野燕麦等植物的绿色叶片得到的青汁,或者上述植物绿叶制得的麦苗粉中任何一种做成的营养液,或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做成的营养液。基于以上麦绿素的新用途,可以制造新营养组合物,所述营养组合物包括麦绿素和益生菌。优选地,所述麦绿素是选用大麦苗、小麦苗、青稞苗、荞麦苗、黑麦苗和野燕麦苗之中的任何一种,或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作为原料制得的麦苗粉或麦苗汁;所述的益生菌包括副干酪乳杆菌brap-01(l.paracasei)、长双歧杆菌br-blct(b.longum)、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格氏乳杆菌br-lg(l.gasseri)、鼠李糖乳杆菌br-lrhct(l.rhamnosus)、罗伊氏乳杆菌br-lrect(l.reuteri)中任何一种,或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营养组合物中麦绿素干重与益生菌干重的比值为18∶1或以上。优选地,所述的益生菌是副干酪乳杆菌brap-01(l.paracasei)。这种菌种保存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cgmccno.2218。副干酪乳杆菌brap-01(l.paracasei)来源于中国婴儿的肠道,经过五万人的大样本临床实验,证实其对中国不同体质的人肠道调节作用最强,活性和肠道定植能力都强,而且副干酪乳杆菌在抗过敏方面的应用已经授予中国发明专利(zl.200810004876.8用于抗过敏症状的微生物株、其组合物和以此微生物菌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γ的方法)。采用麦绿素促进益生菌繁殖。优选地,所述方法采用的麦绿素是选用大麦苗、小麦苗、青稞苗、荞麦苗、黑麦苗和野燕麦苗之中的任何一种,或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作为原料制得的麦苗粉或麦苗汁。优先地,所述麦绿素干重与所述益生菌干重的比是18∶1或以上。采用麦绿素促进益生菌在肠道生长,所述方法包括服用益生菌和麦绿素,同时服用或间隔一定时间先后服用均可。优选地,所服用的麦绿素干重与益生菌干重的比是18∶1或以上。优选地,所述麦绿素是选用大麦苗、小麦苗、青稞苗、荞麦苗、黑麦苗和野燕麦苗之中的任何一种,或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作为原料制得的麦苗粉或麦苗汁;所述的益生菌是副干酪乳杆菌brap-01(l.paracasei)、长双歧杆菌br-blct(b.longum)、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格氏乳杆菌br-lg(l.gasseri)、鼠李糖乳杆菌br-lrhct(l.rhamnosus)、罗伊氏乳杆菌br-lrect(l.reuteri)之中的任何一种,或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称“麦苗粉”是指以大麦苗、小麦苗、青稞苗、荞麦苗、黑麦苗和野燕麦苗等植物绿叶制得的营养粉;“麦苗汁”是指大麦苗、小麦苗、青稞苗、荞麦苗、黑麦苗和野燕麦苗等植物绿叶压榨而得汁液,也包括麦苗粉经冲泡所得的营养液:“麦绿素”是指通过物理细胞破壁、常温真空干燥等各种技术手段保留有大麦苗、小麦苗、青稞苗、荞麦苗、黑麦苗和野燕麦苗等植物绿叶之中多种营养素活性的营养精华。麦苗粉除去其中所含防氧化剂等辅剂或杂质可得到麦绿素。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称“麦绿素干重”是指麦苗粉水分小于10%时的重量或麦苗汁经干燥后水分小于10%时的重量,减除其中所含防氧化剂等辅剂或杂质后所得重量。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称“益生菌干重”是指益生菌粉水分小于8%时的重量。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大麦苗益生菌粉安定性实验取大麦苗粉样品400克与副干酪乳杆菌(brap-01)菌粉样品10克在洁净区内均匀混合,得到大麦苗益生菌粉。取大麦苗益生菌粉20克,其中10克置于4℃下保存(简称“实验组i”),另外10克置于25℃下保存(简称“实验组ii”)。另取副干酪乳杆菌(brap-01)菌粉20克,其中10克置于4℃下保存(简称:“对照组i”),另外10克置于25℃下保存(简称“对照组ii”),作为对照组。大麦苗粉样品、副干酪乳杆菌(brap-01)菌粉样品以及混合得到的大麦苗益生菌粉的参数如表格1所示。大麦苗粉样品之中均匀混合有麦芽糊精作为防氧化剂,约占比重10%;故本实施例中麦绿素干重与菌粉干重比约为36∶1。分别在第0天、第7天、第30天和第60天测量各组中副干酪乳杆菌数(单位:cfu/g),实验结果如表格2所示,证明4℃下大麦苗益生菌粉稳定。表格1大麦苗粉样品、副干酪乳杆菌(brap-01)菌粉样品,以及混合所得大麦苗益生菌粉的参数表格2大麦苗益生菌粉安定性测试结果(cfu/g)实施例2大麦苗汁促进益生菌繁殖的实验本实施例采用的大麦苗粉样品和副干酪乳杆菌(brap-01)菌粉样品与实施例1的相同。分别取1克和3克大麦苗粉样品,各自冲泡100毫升无菌水,配置成1%的大麦苗汁100毫升(简称“组i”)和3%的大麦苗汁100毫升(简称“组ii”);另取100毫升无菌水作对照组。除去大麦苗粉样品中所含约10%的麦芽糊精,组i中麦绿素干重与副干酪乳杆菌菌粉干重比值约为18∶1;组ii中麦绿素干重与副干酪乳杆菌菌粉干重比值约为54∶1。组i、组ii和对照组各自分别加入副干酪乳杆菌(brap-01)菌粉0.05克(活菌计数不少于8.7×109cfu/g),混合均匀后都于25±1℃下厌氧发酵24小时,检测副干酪乳杆菌数,结果发现大麦苗汁中的菌数显著高于对照无菌水的,而且大麦苗汁浓度越高,菌数也越高,实验结果如表格3所示。实验表明,大麦苗汁能显著扶植副干酪乳杆菌促进其增殖。表格3大麦原汁促进副干酪乳杆菌(brap-01)繁殖的实验结果对照组组i(1%大麦苗汁)组ii(3%大麦苗汁)菌落总数(cfu/g)7.90e+098.70e+099.20e+0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