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面圈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6690阅读:1346来源:国知局
线面圈面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面圈面机。



背景技术:

线面是福建福州传统的地方面食。采优质面粉加盐等辅助料精制而成,色泽洁白,线条细匀,质地柔润,落汤不糊,香爽可口。线面最长可达7米,挽好的福州线面拉开最长长度可达2米,细仅0.6至0.7毫米直径。

线面的传统生产工艺如下:

1、和面:将面粉、水、盐(盐、水量要考虑当天天气温度进行适量变动)放在和面机里搅拌。

2、油条:取出搅拌过的面团揉成圆团形,放在大陶盆内发酵二三十分钟,然后在大板上划成长条,用手沾油(现代绝大部分工艺都不使用油作为辅料了,因为加油会造成不易保存,产生油味),将面团揉成直径2~2.5厘米的面条,再放在大陶盆里发酵20~30分钟;现在的生产工艺直接为搓条后放置发酵15-20分钟后多次搓条,每次搓条都需要发酵一段时间,一般搓3次。(搓好的面条直接盘旋放置在一个平板上进行发酵,面条放得紧密的话会发生黏住的情况,继续操作时要将之分开)。

3、粉条:将油条再用手揉搓,要边搓,边撒薯粉,搓至直径5~7毫米,再发酵一些时间。

4、串面:将粉条绕在两条约50厘米长的竹筷上,叫面筷,每筷50~70条,串好后,放在发酵柜里。要平挂,使之垂长,在面柜静放2小时后进行拉面。

5、拉面:将两根面筷,一根固定在特制的面架上。用手拉另一端。经过反复拉长,长度一般要达5米以上,较好的可达7米左右,细度要达0.67毫米,晒干后的半成品含水分约25%,常温可存放近1个月,捆扎好后经过烘干,水分仅为11%,保质期可长达1年。

上述的生产工艺可知,因线面自身非常细的特性,导致其加工大都是手工生产,因为使用机械在拉长拉细线面时线面会断掉,导致目前线面生产依旧是小作坊式,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面圈面机,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面圈面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支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甩动面条的摆动机构和缠绕面条的转动框架,所述转动框架铰接在两轴承支座上,所述转动框架包括分别铰接在轴承支座上的转轴,所述机架内设置有驱使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转轴上套设有一侧壁带锁紧螺栓的套管,所述套管的端部固定穿设有纵杆,所述纵杆的两端分别穿射有一侧壁带锁紧螺栓的套筒,两相对的套筒之间设置有横杆;所述摆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内通过一第二电机驱使转动的丝杆,还包括一位于机架外侧的支架,所述支架后端设置有与丝杆构成丝杆螺母副的螺母,所述支架前端铰接有一摇杆,该摇杆前端设置有让多根面条穿过的导向管,支架前端还铰接有通过一第三电机驱使转动的圆盘,所述摇杆的后端铰接有一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铰接在圆盘侧壁上,所述支架中部铰接有多个引导支撑面条的转筒,该些转筒通过一设置在支架上的第四电机驱使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外侧底部设置有导轨,所述支架下部设置有沿导轨移动的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电机通过带传动驱使所有转筒转动,所述转筒侧壁两端设置有防止面条脱离的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两端均设置有行程开关,以使支架移动至机架一端后触碰行程开关,所有电机关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启闭的电源总开关,还设置有控制第二电机正反转的正反按钮,设置有分别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转速的转速旋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堆在一块的面条通过甩动进行分开,不在黏住,同时不停抖动面条,可以使面条进一步拉细,面条在抖动过程中不停击打工作平台,可以有效增加面条筋道,最后将面条缠绕在两根横杆上,无需人工缠绕,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俯视图。

图中:1- -机架,11-轴承支座,12-第一电机,13-第二电机,14-丝杆,15-导轨,2-转动框架,21-转轴,22-套管,23-纵杆,24-套筒,25-横杆,3-支架,31-滚轮,32-第四电机,33-第三电机,4-转筒,41-挡板,5-圆盘,51-连杆,52-摇杆,53-导向管,6-面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2所示,一种线面圈面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支架11,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甩动面条的摆动机构和缠绕面条的转动框架2,所述转动框架铰接在两轴承支座11上,所述转动框架包括分别铰接在轴承支座上的转轴21,所述机架内设置有驱使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12,所述转轴上套设有一侧壁带锁紧螺栓的套管22,所述套管的端部固定穿设有纵杆23,所述纵杆的两端分别穿射有一侧壁带锁紧螺栓的套筒24,两相对的套筒之间设置有横杆25;所述摆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内通过一第二电机13驱使转动的丝杆14,还包括一位于机架外侧的支架3,所述支架后端设置有与丝杆构成丝杆螺母副的螺母,所述支架前端铰接有一摇杆52,该摇杆前端设置有让多根面条穿过的导向管53,支架前端还铰接有通过一第三电机33驱使转动的圆盘5,所述摇杆的后端铰接有一连杆51,所述连杆另一端铰接在圆盘侧壁上,所述支架中部铰接有多个引导支撑面条的转筒4,该些转筒通过一设置在支架上的第四电机32驱使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外侧底部设置有导轨15,所述支架下部设置有沿导轨移动的滚轮3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电机通过带传动驱使所有转筒转动,所述转筒侧壁两端设置有防止面条脱离的挡板41。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两端均设置有行程开关,以使支架移动至机架一端后触碰行程开关,所有电机关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启闭的电源总开关,还设置有控制第二电机正反转的正反按钮,设置有分别控制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转速的转速旋钮。

使用时,将制备好螺旋缠绕在一起,放在在工作台上的面条;将面条(可以是多根面条,本圈面机最多可以进行8根面条同时作业)一端穿过导向管,并一一绕过转筒(在转筒的挡板之间),最后缠绕在一根横杆上(面条端部绕横杆一圈后捏紧黏住),启动圈面机,根据面条的数量调整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的转速,转动框架转动,面条被缠绕在两根横杆上,摇杆不停的摇动,可以将盘旋在一堆的面条分开,同时在抖动面条过程中,将面条进一步拉细并,面条在抖动时也在不停击打面板,面条变得更加筋道;当支架碰到行程开关,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停转,将转筒出口处面条弄断,取下两根横杆,将两横杆和横杆上的面条放置在发酵箱内(然后在圈面机上换上新的横杆,重新进行甩动圈面作业),盖上密封布,进行发酵;将发酵好的面条取出,两人各持一根横杆向外拉,直至拉成符合要求的线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