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灭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397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灭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灭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食品加工厂中,半成品熟食的制作通常包括灭菌工序,其通常采用蒸汽灭菌装置进行灭菌。然而,现有的蒸汽灭菌装置通常升温与降温均较为缓慢,且蒸汽在灭菌腔室内分布不均匀,当用于食品加工厂中大批量食品灭菌时,缓慢的升温与降温效率则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蒸汽的分布不均匀则会导致部分食品未能进行彻底的灭菌,影响食品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不仅升温与降温快,而且蒸汽分布均匀的卧式灭菌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灭菌装置,包括一滚筒状的灭菌灌体、罐盖、蒸汽发生器、真空管以及冷凝排放管,所述灭菌罐体的顶部经一带有进气调节阀的进气主管与蒸汽发生器相连接,所述进气主管伸入灭菌罐体端连接有一横向设置的第一进气支管,所述第一进气支管沿其轴向间隔连接有若干环状的第二进气支管,所述第二进气支管与第一进气支管上分别连接有若干喷嘴;所述灭菌罐体的一侧横设有一带有排气调节阀的排气主管,所述排气主管经若干沿轴向均布的排气支管与灭菌罐体相连;所述真空管一端与真空泵相连,真空管的另一端与灭菌罐体的左端相连;所述冷凝排放管的一端与灭菌罐体的底部相连,冷凝排放管的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管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灭菌罐体包括内罐体和外罐体,所述内罐体和外罐体之间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的,所述内罐体的顶部沿轴向开设有一用于放置第一进气支管的第一凹槽,内罐体的内侧臂沿轴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与第二进气支管相对应的圆环状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上端与第一凹槽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管上设置有真空表;所述冷凝排放管上设置有排放阀;所述灭菌罐体上设置有压力表。

进一步的,所述罐盖与灭菌罐体之间设有一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经铰接轴与灭菌罐体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罐盖的外表面中部铰接,所述连杆靠近灭菌罐体端还穿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靠近罐盖端固联有齿轮,所述罐盖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与齿轮相配合的齿条,所述转轴通过齿轮与齿条相啮合以驱动罐盖旋转,所述罐盖的外圆周面沿周向均布有若干向外延伸的卡接凸块,所述灭菌罐体的右端开口边缘沿周向均布有若干与卡接凸块相对应的限位块,相邻两个限位块之间形成以利卡接凸块穿过的槽口,所述卡接凸块穿过槽口后随罐盖旋转至限位块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罐盖的外表面上于齿条的对侧设置有一向外延伸的转动锁板,所述转动锁板上开设有一月牙形限位口;所述灭菌罐体的右端外表面铰接有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置有限位圆弧段和转动直线段,当所述限位圆弧段位于月牙形限位口内时所述罐盖无法转动;所述罐盖的上端还设置有安全阀。

进一步的,所述罐盖与灭菌罐体之间设置有环状的密封条。

进一步的,所述内罐体内设置有承料小车,内罐体的下端左右两侧沿轴向对称设置有以利承料小车滚轮滑动的轨道,所述轨道的下端经角钢固联在内罐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第一进气支管沿轴向设置,环状的第二进气支管沿轴向依次设置在内罐体的内壁,两者相配合,可使得蒸汽分布均匀,灭菌罐内升温速度快,提高灭菌效率;多根排气支管的设置,可明显提高排气效率,缩短降温、降压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灭菌罐体;101-内罐体;102-外罐体;2-罐盖;3-蒸汽发生器;4-真空管;5-冷凝排放管;6-进气调节阀;7-进气主管;8-第一进气支管;9-第二进气支管;10-喷嘴;11-排气调节阀;12-排气主管;13-排气支管;14-保温层;15-真空表;16-排放阀;17-压力表;18-连杆;19-转轴;20-齿轮;21-齿条;22-限位块;23-转动锁板;24-限位板;241-限位圆弧段;242-转动直线段;25-安全阀;26-密封条;27-轨道;28-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灭菌装置,包括一滚筒状的灭菌灌体、罐盖2、蒸汽发生器3、真空管4以及冷凝排放管5,所述灭菌罐体1的顶部经一带有进气调节阀6的进气主管7与蒸汽发生器3相连接,所述进气主管7伸入灭菌罐体1端连接有一横向设置的第一进气支管8,所述第一进气支管8沿其轴向间隔连接有若干环状的第二进气支管9,所述第二进气支管9与第一进气支管8上分别连接有若干喷嘴10;所述灭菌罐体1的一侧横设有一带有排气调节阀11的排气主管12,所述排气主管12经若干沿轴向均布的排气支管13与灭菌罐体1相连;所述真空管4一端与真空泵相连,真空管4的另一端与灭菌罐体1的左端相连;所述冷凝排放管5的一端与灭菌罐体1的底部相连,冷凝排放管5的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3的进水管相连,以便将冷凝水回收利用,节约水资源;真空管4与真空泵相连,以抽走灭菌罐体1内部的空气形成真空,蒸汽发生器3通过进气主管7、第一进气支管8和第二进气支管9朝灭菌罐体1内部充入蒸汽,进行蒸汽灭菌;在灭菌完毕后通过排气支管13和排气主管12进行排气降压。

本实施例中,所述灭菌罐体1包括内罐体101和外罐体102,所述内罐体101和外罐体102之间设置有保温层14,以避免热量散失。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罐体101的顶部沿轴向开设有一用于放置第一进气支管8的第一凹槽,内罐体101的内侧臂沿轴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与第二进气支管9相对应的圆环状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上端与第一凹槽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真空管4上设置有真空表15;所述冷凝排放管5上设置有排放阀16;所述灭菌罐体1上设置有压力表17。

本实施例中,所述罐盖2与灭菌罐体1之间设有一连杆18,所述连杆18的一端经铰接轴与灭菌罐体1相铰接,连杆18的另一端与罐盖2的外表面中部铰接,所述连杆18靠近灭菌罐体1端还穿设有一转轴19,所述转轴19靠近罐盖2端固联有齿轮20,所述罐盖2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与齿轮20相配合的齿条21,所述转轴19通过齿轮20与齿条21相啮合以驱动罐盖2旋转,所述罐盖2的外圆周面沿周向均布有若干向外延伸的卡接凸块,所述灭菌罐体1的右端开口边缘沿周向均布有若干与卡接凸块相对应的限位块22,相邻两个限位块22之间形成以利卡接凸块穿过的槽口,所述卡接凸块穿过槽口后随罐盖2旋转至限位块22的内侧,使得罐盖2无法向外打开。

本实施例中,所述罐盖2的外表面上于齿条21的对侧设置有一向外延伸的转动锁板23,所述转动锁板23上开设有一月牙形限位口;所述灭菌罐体1的右端外表面铰接有一限位板24,所述限位板24上设置有限位圆弧段241和转动直线段242,当所述限位圆弧段241位于月牙形限位口内时所述罐盖2无法转动;所述罐盖2的上端还设置有安全阀25。

本实施例中,所述罐盖2与灭菌罐体1之间设置有环状的密封条26。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罐体101内设置有承料小车(图中未画出),内罐体101的下端左右两侧沿轴向对称设置有以利承料小车滚轮滑动的轨道27,所述轨道27的下端经角钢28固联在内罐体10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