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房加热式多层网带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9025发布日期:2019-01-29 17:3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热泵房加热式多层网带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脱水蔬菜烘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泵房加热式多层网带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在脱水蔬菜的加工中可采用的干燥技术主要为常压热风干燥,热风干燥的产品约占全部脱水蔬菜产量的90%,烘房主要以煤和木材为燃料进行加热,特点是成本低,但温度不易控制,产品质量差;网带宽度方向料层薄厚不均,物料受热不均匀,干燥速度慢,加热的温度比较高,易造成蔬菜的营养物质损失和色泽的变化;脱水时间长、烘干过程能耗高,复水性差和风味较差,因此采用常压热风干燥的脱水蔬菜在市场上属于低档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适用于生产高档产品,受热均匀、除湿效果好、环保、节能、可实现批量化生产的热泵房加热式多层网带烘干系统。

一种热泵房加热式多层网带烘干系统,该系统包括链条式多层网带、热泵烘干房;所述链条式多层网带包括三层输送网带和支撑框架;所述输送网带一端设有网带主动轴,另一端设有网带被动轴,网带主动轴和网带被动轴安装固定在支撑框架上,网带主动轴和网带被动轴通过输送网带相连接,网带主动轴与电动机轴为同轴连接,通过电动机转动,带动网带主动轴,使输送网带运转,相邻的上下三层输送网带前后方向交错设置且运动方向相反,以使相邻的三层输送网带上的被烘物料自上而下形成Z形运动轨迹,被烘物料从链条式多层网带的上层输送网带的一端送入,从链条式多层网带的下层输送网带的一端送出,其下层输送网带的送出端与上述链条式多层网带的上层输送网带的送入端相对设置;所述链条式多层网带还设有拨料机构、翻料机构、毛刷辊;在所述上层输送网带的上方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挡板,在固定挡板之间搭接拨料机构,所述拨料机构包括第二转动轴以及第二转动轴上设置的若干拨料叶片,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固定挡板转动连接,所述拨料叶片为扁长板状体,若干拨料叶片沿第二转动轴周向呈辐射状均匀布置,所述拨料叶片的宽度小于转动轴距离上层输送网带的高度,所述拨料叶片的长度方向沿第二转动轴轴向设置,所述拨料叶片的长度小于固定挡板之间的距离,所述拨料叶片相对第二转动轴一端呈三角形齿状突出, 在所述拨料叶片上排列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垂直与拨料叶片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翻料机构沿着被烘物料输送方向设置于拨料机构的后方,所述翻料机构搭接在固定挡板之间,所述翻料机构包括第一翻转器、第二翻转器;所述第一翻转器包括第三转动轴以及第三转动轴上设置的若干第一翻转叶片,所述第三转动轴与所述固定挡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翻转叶片为细长棒状体,所述第一翻转叶片沿第三转动轴的轴向及周向均布,所述第一翻转叶片的长度小于转动轴距离上层输送网带的高度;所述第二翻转器沿着被烘物料输送方向设置于第一翻转器的后方,所述第二翻转器包括第四转动轴以及第四转动轴上设置的若干第二翻转叶片,所述第四转动轴与所述固定挡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翻转叶片为条状,其截面呈V字形,所述第二翻转叶片沿第四转动轴的轴向及周向均布,所述第二翻转叶片的长度小于转动轴距离上层输送网带的高度;所述毛刷辊安装于输送网带的下方,毛刷辊的刷毛与输送网带的表面接触,所述毛刷辊的转动方向与输送网带的移动前进方向相反;所述热泵烘干房包括封闭的烘干室、热泵机组;所述烘干室的内壁及顶壁设有保温层,所述烘干室由水平设置的隔板分为上层风室、下层风室,所述热泵机组的出风口与下层风室连通,所述热泵机组的回风口与上层风室,所述链条式多层网带置于下层风室内,所述链条式多层网带上的被烘物料的输送方向垂直所述热泵机组出风口的热气流方向设置,与所述热泵机组出风口相对的烘干室一侧的侧壁与所述隔板不相连,以使热泵机组出风口进入下层风室的热气流垂直所述链条式多层网带上的被烘物料的输送方向从所述三层输送网带之间的空隙穿过,然后通过上层风室从泵机组的回风口返回热泵机组。

优选的,所述翻料机构还包括第三翻转器,所述第三翻转器沿着被烘物料输送方向设置于第二翻转器的后方,所述第三翻转器包括第五转动轴以及第五转动轴上设置的若干第三翻转叶片,所述第五转动轴与所述固定挡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翻转叶片沿第五转动轴的轴向及周向均布,所述第三翻转叶片的长度小于转动轴距离上层输送网带的高度,所述第三翻转叶片包括固定板、活动板,所述固定板的一端与第五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与活动板的一端平行搭接,所述固定板与活动板通过螺栓连接,螺栓依次穿过固定板、活动板以及螺母,在活动板与螺母之间的安装有套装于螺栓上的弹簧。

优选的,在所述链条式多层网带上还安装有转料槽,所述转料槽斜放于相邻两个输送网带之间,并位于相邻两个输送网带中处于下方位置的输送网带相对于上方位置的输送网带突出端的位置。

优选的,在所述支撑框架安装有用以调节拨料机构与输送网带之间相对距离的高度调节机构。

优选的,在所述链条式多层网带相对热泵机组出风口的一侧安装有若干循环风机,所述循环风机位于相邻两个输送网带之间,并固定于相邻两个输送网带的固定挡板上。

优选的,所述热泵机组包括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压缩机,所述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压缩机依次串联,所述蒸发器置于蒸发室内,所述冷凝器置于冷凝室内,所述冷凝室通过热风风机与下层风室,所述蒸发室通过回风风机与上层风室连通,所述蒸发室与冷凝室连通,在蒸发室的顶部设有排湿通风管,在通风管内安装有排湿风机,在蒸发室内安装有收液盘,所述收液盘安装于蒸发器的下方,用于收集从蒸发器凝聚的水,收液盘的底部设有排液管道,在冷凝室内安装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一个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排湿风机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1)该烘干系统设置的拨料机构可有效解决输送网带料层厚度不均匀的问题;(2)该烘干系统设置的第一翻转器、第二翻转器、毛刷辊从内、外两个方面解决了料层通气的问题,强化除湿效果,链条式多层网带与热泵热气流方向的特定布置以及烘干室隔板分割的循环气体回路保证烘干室内热气体风速和风量的均匀分布;(3)热泵机组接近自然干燥的加热方式保证了被烘物料的品质;(4)热泵机组本身具有的节能、环保的优异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图2中所述热泵房加热式多层网带烘干系统沿B-B方向剖视图。

图2为图3中所述热泵房加热式多层网带烘干系统沿D-D方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所述热泵房加热式多层网带烘干系统沿A-A方向剖视图。

图4为所述拨料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所述第三翻转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2中所述热泵房加热式多层网带烘干系统沿E-E方向剖视图。

图中:链条式多层网带20、输送网带21、支撑框架22、网带主动轴23,网带被动轴24、拨料机构25、第二转动轴251、拨料叶片252、三角形齿状突出2521、加强筋2522、翻料机构26、第一翻转器261、第三转动轴2611、第一翻转叶片2612、第二翻转器262、第四转动轴2621、第二翻转叶片2622、第三翻转器263、第五转动轴2631、第三翻转叶片2632、固定板26321、活动板26322、螺栓26323、螺母26324、弹簧26325、毛刷辊27、固定挡板28、转料槽29、高度调节机构210、循环风机211、热泵烘干房30、烘干室31、隔板311、上层风室312、下层风室313、热泵机组32、冷凝器321、蒸发器322、节流阀323、压缩机324、蒸发室325、冷凝室326、热风风机327、回风风机328、通风管329、排湿风机3210、收液盘3211、排液管道3212、湿度传感器32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加以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至图4,热泵房加热式多层网带烘干系统,该系统包括链条式多层网带20、热泵烘干房30;链条式多层网带20包括三层输送网带21和支撑框架22;输送网带21一端设有网带主动轴23,另一端设有网带被动轴24,网带主动轴23和网带被动轴24安装固定在支撑框架22上,网带主动轴23和网带被动轴24通过输送网带21相连接,网带主动轴23与电动机轴为同轴连接,通过电动机转动,带动网带主动轴23转动,使输送网带21运转,相邻上下层输送网带21前后方向交错设置且运动方向相反,以使相邻的三层输送网带21上的被烘物料自上而下形成Z形运动轨迹,被烘物料从链条式多层网带20的上层输送网带21的一端送入,从链条式多层网带20的下层输送网带21的一端送出,其下层输送网带21的送出端与上述链条式多层网带20的上层输送网带21的送入端相对设置;请看图2,链条式多层网带20还设有拨料机构25、翻料机构26、毛刷辊27;在上层输送网带21的上方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挡板28,在固定挡板28之间搭接拨料机构25,请看图4,拨料机构25包括第二转动轴251以及第二转动轴251上设置的若干拨料叶片252,第二转动轴251与固定挡板28转动连接,拨料叶片252为扁长板状体,若干拨料叶片252沿第二转动轴251周向呈辐射状均匀布置,拨料叶片252的宽度小于转动轴距离上层输送网带21的高度,拨料叶片252的长度方向沿第二转动轴251轴向设置,拨料叶片252的长度小于固定挡板28之间的距离,拨料叶片252相对第二转动轴251一端呈三角形齿状突出2521,在拨料叶片252上排列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加强筋2522,加强筋2522垂直与拨料叶片252的长度方向设置;请看图1,翻料机构26沿着被烘物料输送方向设置于拨料机构25的后方,翻料机构26搭接在固定挡板28之间,所述翻料机构26包括第一翻转器261、第二翻转器262;第一翻转器261包括第三转动轴2611以及第三转动轴2611上设置的若干第一翻转叶片2612,第三转动轴2611与固定挡板28转动连接,第一翻转叶片2612为细长棒状体,第一翻转叶片2612沿第三转动轴2611的轴向及周向均布,第一翻转叶片2612的长度小于转动轴距离上层输送网带21的高度;第二翻转器262沿着被烘物料输送方向设置于第一翻转器261的后方,第二翻转器262包括第四转动轴2621以及第四转动轴2621上设置的若干第二翻转叶片2622,第四转动轴2621与固定挡板28转动连接,第二翻转叶片2622为条状,其截面呈V字形,第二翻转叶片2622沿第四转动轴2621的轴向及周向均布,第二翻转叶片2622的长度小于转动轴距离上层输送网带21的高度;毛刷辊27安装于输送网带21的下方,毛刷辊27的刷毛与输送网带21的表面接触,毛刷辊27的转动方向与输送网带21的移动前进方向相反;热泵烘干房30包括封闭的烘干室31、热泵机组32;烘干室31的内壁及顶壁设有保温层,烘干室31由水平设置的隔板311分为上层风室312、下层风室313,热泵机组32的出风口与下层风室313连通,热泵机组32的回风口与上层风室312,链条式多层网带20置于下层风室313内,链条式多层网带20上的被烘物料的输送方向垂直热泵机组32出风口的热气流方向设置,与热泵机组32出风口相对的烘干室31一侧的侧壁与隔板311不相连,以使热泵机组32出风口进入下层风室313的热气流垂直链条式多层网带20上的被烘物料的输送方向从三层输送网带21之间的空隙穿过,然后通过上层风室312从泵机组的回风口返回热泵机组32。

上述实施方式中,拨料机构25控制网带宽度方向形成料层薄厚均匀性,避免了薄料层“过干燥”或厚料层干燥不足,保证了脱水蔬菜的品质。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翻转器261、第二翻转器262可有效解决厚料层烘干过程下层湿物料难以烘干的问题;多层输送网带21的Z字形的输送轨迹设计能实现批量化生产,克服了常规封闭结构热泵干燥机不能实现连续作业,难以大批量生产的缺点。

在加工一些糖份含量较高的蔬菜时,例如番茄等,往往容易粘附在网带表面堵住网眼,影响热气流通过网带渗透入料层内部,影响烘干效率,本实施方式中设计的毛刷辊27,在网带移动时,毛刷辊27与网带之间摩擦作用将网带上粘附物机械去除,进而保证烘干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链条式多层网带20与热泵热气流方向的特定布置,以及烘干室31由隔板311分割成热气体循环回路有利于提高除湿效率。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热泵机组32干燥温度低,干燥介质空气的温度可控制在15~35℃,避免了蔬菜在干燥过程中由于高温而引起的褐变、营养素变性和复水性差等缺点,能保证脱水蔬菜的质量;上述热泵机组32中加热空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回收干燥室排出的温度较高的湿热空气,需要输入的能量只有压缩机324的耗能,因而热泵具有消耗少量功即可制取大量热量的优势,与常规的干燥设备相比,热泵机组32干燥效率高,节能效果明显,热泵机组32干燥的温度可调,较宽的温度调节范围使热泵能够对不同的蔬菜进行干燥加工;热泵机组32中干燥介质在封闭的烘干室31循环,没有来自外界的污染,也不会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烘干室31内的余热直接回收利用,没有对环境的热污染。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1)该烘干系统设置的拨料机构25可有效解决输送网带21料层厚度不均匀的问题;(2)该烘干系统设置的第一翻转器261、第二翻转器262、毛刷辊27从内、外两个方面解决了料层通气的问题,强化除湿效果,链条式多层网带20与热泵热气流方向的特定布置以及烘干室31隔板311分割的循环气体回路保证烘干室31内热气体风速和风量的均匀分布;(3)热泵机组32接近自然干燥的加热方式保证了被烘物料的品质;(4)热泵机组32本身具有的节能、环保的优异的性能。

参见图2,进一步,翻料机构26还包括第三翻转器263,第三翻转器263沿着被烘物料输送方向设置于第二翻转器262的后方,请看图5,第三翻转器263包括第五转动轴2631以及第五转动轴2631上设置的若干第三翻转叶片2632,第五转动轴2631与固定挡板28转动连接,第三翻转叶片2632沿第五转动轴2631的轴向及周向均布,第三翻转叶片2632的长度小于转动轴距离上层输送网带21的高度,第三翻转叶片2632包括固定板26321、活动板26322,固定板26321的一端与第五转动轴2631固定连接,固定板26321的另一端与活动板26322的一端平行搭接,固定板26321与活动板26322通过螺栓26323连接,螺栓26323依次穿过固定板26321、活动板26322以及螺母26324,在活动板26322与螺母26324之间的安装有套装于螺栓26323上的弹簧26325。

具体的,当蔬菜物料在输送网带21的网带上移动时,蔬菜物料具有一定的料层厚度,下层的物料与烘干室31内的热气流不能直接接触,因此相对上层的物料湿度高,烘干的速度慢;在本实施例中,蔬菜物料通过第一翻转器261、第二翻转器262、第三翻转器263的下方时,下层的物料被翻料机构26上翻,以加快烘干;上述三种具体的翻料机构26具有不同的翻料效果,例如当安装位置不当时可能出现第三翻转叶片2632被卡死的现象,第三翻转器263设计的固定板26321、活动板26322之间安装有弹簧26325,这样固定板26321和活动板26322之间弹性连接使固定板26321和活动板26322可相对变形,从而避免第三翻转叶片2632出现卡死的问题,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见图1,进一步,在链条式多层网带20上还安装有转料槽29,转料槽29斜放于相邻两个输送网带21之间,并位于相邻两个输送网带21中处于下方位置的输送网带21相对于上方位置的输送网带21突出端的位置。

参见图6,进一步,在支撑框架22安装有用以调节拨料机构25与输送网带21之间相对距离的高度调节机构210。

参见图6,进一步,在链条式多层网带20相对热泵机组32出风口的一侧安装有若干循环风机211,循环风机211位于相邻两个输送网带21之间,并固定于相邻两个输送网带21的固定挡板28上。

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干燥前期被干燥无湿度大,需要加强烘干室31内热气体循环,通过在链条式多层网带20一侧安装循环风机211强制气体循环,有利于加快干燥;由于烘干室31内的热风由循环风机211的导流作用,使热空气充分用于被烘物料的烘干;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在输送网带21之间平行于输送网带21宽度方向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导风板,保证下层风室313内热气体风速和风量的均匀分布。

参见图3,进一步,热泵机组32包括冷凝器321、蒸发器322、节流阀323、压缩机324,冷凝器321、蒸发器322、节流阀323、压缩机324依次串联,蒸发器322置于蒸发室325内,冷凝器321置于冷凝室326内,冷凝室326通过热风风机327与下层风室313,蒸发室325通过回风风机328与上层风室312连通,蒸发室325与冷凝室326连通,在蒸发室325的顶部设有排湿通风管329,在通风管329内安装有排湿风机3210,在蒸发室325内安装有收液盘3211,收液盘3211安装于蒸发器322的下方,用于收集从蒸发器322凝聚的水,收液盘3211的底部设有排液管道3212,在冷凝室326内安装有湿度传感器3213,湿度传感器3213与一个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控制模块与排湿风机3210电性连接。

热泵供热手段比较温和,在干燥过程中,可根据蔬菜的特性与要求,调节循环空气的温度,湿度及循环流量,使得蔬菜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与内部向表面的迁移速度基本相同,接近自然干燥,从而保证被干蔬菜的品质、色泽、产品等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