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32796发布日期:2018-10-23 20:58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速溶红茶粉生产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热熔型速溶红茶粉,即红茶经提取获得的茶粉,无渣,即冲即饮。热熔型速溶红茶粉中具有的茶黄素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传统生产速溶红茶粉的工艺主要包括采用间歇式中药提取罐提取、采用逆流提取罐提取、采用鼠笼式提取这三种方式。然而,以上三种方式的提取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较长,通常一批茶粉的生产需要耗费8-12h。此外,鼠笼式提取的方式,只能用于少量的原料进行生产时,对生产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其无法规模化生产的局限性。此外,原料的挑选和生产的工艺方面均会对最终获得的红茶粉的品质造成较大的影响。申请公布号为cn102907524a、申请公布为2013年02月06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高含量茶黄素的速溶红茶粉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1)取干绿茶,加入热水提取;滤去茶渣、得到茶汤;冷却后,依次通过离心分离、浓缩,得到绿茶浓缩汁;2)取茶叶鲜叶于萎凋槽中萎凋,得到萎凋叶;3)将绿茶浓缩汁与萎凋叶进行混合;揉捻,将揉捻好的萎凋叶粉碎后进行发酵,得到发酵叶;4)在发酵叶中加入热水,进行提取,经过冷却、离心分离、浓缩后,得到红茶浓缩液,最后经干燥,得到速溶红茶粉。现有技术可以获得的茶黄素的含量较为理想,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原料为茶叶鲜叶,对生产的时间具有较大的限制,难以实现工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热溶型速溶红茶粉中茶黄素的含量高,其生产不易受到时间限制的优点,且该工艺较易实现工业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浸提:在温度为85-90℃的去离子水中,按照去离子水与红碎茶的重量份数比为5-10∶1的比例向去离子水中加入红碎茶,混合8-13min,获得茶汤;步骤二,渣液分离:采用卧式螺旋推料沉降离心机进行第一次过滤处理,获得粗滤液;步骤三,冷却离心:将步骤二中获得的粗滤液降温至60-65℃,经过二次过滤处理,二次过滤处理的转速为5500-6200rpm,二次过滤处理通过的时间为2-3min,获得澄清液;步骤四,浓缩:将步骤三中获得的澄清液浓缩获得固形物含量为25-35wt%的浓缩液;步骤五:杀菌、干燥:将步骤四中获得的浓缩液经uht杀菌后,经喷粉干燥处理制得热溶型速溶红茶粉。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申请中采用经磨碎后的茶粉作为原料,即步骤一中所提出的红碎茶,易储存和运输,不易受到新鲜茶叶长成时的时间限制。且采用适当温度的去离子水对红碎茶进行浸提,有助于使红碎茶中的茶黄素等有效成分充分浸泡出来,同时在一定的时间内浸泡,也不易使溶出的茶黄素不易被氧化,从而有助于提高热溶型速溶红茶粉中茶黄素的含量。另外,经浸提获得的茶汤滋味浓、强、鲜,香气浓郁。步骤二中,对茶汤通过卧式螺旋推料沉降离心机进行一次过滤处理,从而将其中的红碎茶浸泡后变成的茶渣去除,在渣液分离的过程中,茶渣中残留的茶黄素还能进一步被浸泡出。步骤三中,将粗滤液降温至60-65℃的原因在于,一旦当粗滤液的温度降到50℃以下,会出现冷后浑的现象,即导致茶多酚与氨基酸、咖啡因聚合而形成茶乳酪大分子物质,从而造成粗滤液浑浊的情况。而在60-65℃的温度下,不仅使红碎茶中的茶黄素被充分浸提出,还不易使粗滤液变浑浊。将粗滤液在较高的转速下进行二次过滤处理,进一步去除粗滤液中的茶渣。先经过一次过滤处理,再进行二次过滤处理,有助于提高茶渣的去除效果,且有助于节约能耗。对于经过二次过滤处理后获得的澄清液,其中茶黄素的含量较高,经浓缩后,使固形物含量达到25-35%,有助于在步骤五中进行干燥处理获得热溶型速溶红茶粉,并使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滋味好,收敛性强,鲜味好,品质接近新鲜茶叶,且可进一步加快生产的速度。步骤一至步骤五具有连续性,中间不间断,即经过浸提操作后,直接进入卧式螺旋推料沉降离心机进行第一次过滤处理,再连续进行二次过滤处理,大大缩短了浸提、渣液分离、冷却分离所占据的时间,进而减少了在上述过程中茶黄素被破坏的可能,有助于使最终获得的热溶型速溶红茶粉中的茶黄素含量的提高。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三中,二次过滤采用的设备为碟式分离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碟式离心机的占地少,可达到较高的转速,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可有效将粗滤液中残留的茶渣去除。且先进行一次过滤处理,再进行二次过滤处理,有助于对碟式离心机起到保护作用,还使有助于降低能耗。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碟式分离机包括多层环形的碟片、设置于碟片上的通孔,所述碟片的边缘处向上翻折设置有环片,相邻的所述环片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相邻的所述碟片之间的垂直间距。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环片处于碟片的边缘处,在离心的过程中,粗滤液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其中的茶渣从环片的端头部分向外甩出,而相邻的环片之间的垂直间距比相邻的碟片之间的垂直间距要大,使相邻的环片之间的压力变小,从而形成吸力,进而使更多的茶渣从相邻的环片之间的通道被直接甩出,从而起到更好的离心茶渣的效果。另外,也有部分粗滤液从相邻的碟片间的通道中被向外甩出,通过通孔,向外层的碟片继续甩去。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环片与碟片的外表面之间的夹角为150-17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经研究(试验)发现,环片与碟片的外表面之间的夹角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使茶渣的分离程度更高,且分离所需的时间更短。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二中,卧式螺旋推料沉降离心机的转速为2700-3200rpm,茶汤通过卧式螺旋推料沉降离心机进行一次过滤处理的时间为2-3min。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卧式螺旋推料沉降离心机对茶汤进行依次过滤处理,即粗滤,有助于缩短过滤所用的时间,减少对茶黄素的破坏。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四中,浓缩的温度为55-60℃,蒸发量为5t/h,浓缩时间为10-15min。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该温度、蒸发量下进行浓缩,浓缩时间较短,不易对澄清液中茶黄素的质量造成影响,且可起到浓缩的作用。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五中,uht杀菌处理的温度为130-135℃,通过uht杀菌处理的时间为4-6s。通过上述技术方案,uht杀菌处理的温度较高,处理的时间极短,在上述温度、处理时间的范围内,可使茶黄素的含量保持较高且达到充分灭菌的效果。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五中,喷粉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30-150℃,时间为2-3min。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喷粉干燥处理的温度、处理的时间保持在上述范围内,可使热溶型速溶红茶粉充分成型,且可使热溶型速溶红茶粉中的茶黄素的含量保持较高的水平。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步骤一中,向去离子水中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所述d-异抗坏血酸钠与红碎茶的重量份数比为1∶100-15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d-异抗坏血酸钠的加入,起到较好的抗氧化效果,且与卧式螺旋推料沉降离心机、碟式分离机相互配合,从而缩短了渣液分离的时间,有助于保护溶出的茶黄素不被氧化,从而使获得茶汤中的茶黄素的含量较高,进而使热溶型速溶红茶粉中的茶黄素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的红碎茶的尺寸比新鲜茶叶的尺寸更细,较易泡出其中的茶黄素等有效成分;2.茶汤滋味浓、强、鲜,香气浓郁,有效成分多,本申请中热溶型速溶红茶粉中的茶黄素含量达1.7%;3.采用卧式螺旋推料沉降离心机与碟式分离机相互配合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所需的时间,进而减少了茶黄素的损失,且使获得的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滋味好,收敛性强,鲜味好;4.获得的热溶型速溶红茶粉泡出的茶水的品质接近采用新鲜红茶浸泡出的茶水的品质;5.采用的原料为采用新鲜茶叶制成的红茶粉,减少新鲜茶叶长成时对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生产的时间限制,可达到工业化生产;6.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少,且占地面积小,节约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的流程图;图2是碟式分离机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碟片、通孔、环片的结构。图中,1、碟片;2、通孔;3、环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生产获得:步骤一,浸提:在温度为85℃的去离子水中,按照去离子水与红碎茶的重量份数比为5∶1的比例向去离子水中加入红碎茶,混合13min,获得茶汤;步骤二,渣液分离:采用卧式螺旋推料沉降离心机进行第一次过滤处理,转速为2700rpm,一次过滤处理的时间为3min,获得粗滤液;步骤三,冷却离心:将步骤二中获得的粗滤液降温至65℃,经过二次过滤处理,二次过滤处理的转速为5500rpm,二次过滤处理通过的时间为3min,获得澄清液;步骤四,浓缩:将步骤三中获得的澄清液浓缩,浓缩的温度为60℃,蒸发量为5t/h,浓缩时间为10min,获得固形物含量为35wt%的浓缩液;步骤五:杀菌、干燥:将步骤四中获得的浓缩液经uht杀菌,uht杀菌处理的温度为130℃,通过uht杀菌处理的时间为6s,经喷粉干燥处理制得热溶型速溶红茶粉。其中,卧式螺旋推料沉降离心机为lw450×1800-n系卧式螺旋推料沉降离心机;碟式分离机为dby211碟式分离机或dhpjl500碟式分离机;步骤四中,采用三效四段带压缩降膜蒸发器进行浓缩。实施例2: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三中使用的碟式分离机中,如图2所示,包括多层环形的碟片1、设置于碟片1上的通孔2,碟片1的边缘处向上翻折设置有环片3,相邻的环片3之间的垂直间距大于相邻的碟片1之间的垂直间距,且环片3与碟片1的外表面之间的夹角为150-175°。实施例3: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一中,去离子水的温度为85℃,加入的红碎茶与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数比为10∶1,混合10min。实施例4: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一中,去离子水的温度为90℃,加入的红碎茶与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数比为10∶1,混合10min。实施例5: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一中,去离子水的温度为88℃,加入的红碎茶与去离子水的重量份数比为8∶1,混合8min。实施例6: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二中,一次过滤处理采用卧式螺旋推料沉降离心机的转速为3000rpm,一次过滤处理的时间为2.5min。实施例7: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二中,一次过滤处理采用卧式螺旋推料沉降离心机的转速为3200rpm,一次过滤处理的时间为2min。实施例8: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步骤三中,粗滤液降温至63℃,经碟式分离机的转速为6000rpm的条件下二次过滤处理,二次过滤处理的时间为2.5min。实施例9: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步骤三中,粗滤液降温至60℃,经碟式分离机的转速为6200rpm的条件下二次过滤处理,二次过滤处理的时间为2min。实施例10: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四中,浓缩的温度为58℃,蒸发量为5t/h,浓缩时间为12min,使获得的浓缩液中的固形物含量为30wt%。实施例11: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四中,浓缩的温度为55℃,蒸发量为5t/h,浓缩时间为15min,使获得的浓缩液中的固形物含量为25wt%。实施例12: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五中,uht杀菌的温度为133℃,时间为5s,喷粉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40℃,时间为2.5min。实施例13: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五中,uht杀菌的温度为135℃,时间为4s,喷粉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30,时间为3min。实施例14: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一中,向去离子水中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且d-异抗坏血酸钠与红碎茶的重量份数比为1∶150。实施例15:一种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一中,向去离子水中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且d-异抗坏血酸钠与红碎茶的重量份数比为1∶138。对比例1:一种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一中,加入等量的新鲜红茶叶。对比例2:一种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采用二次过滤处理。对比例3:一种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四中,浓缩的温度为80℃,浓缩时间为2h。对比例4:一种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五中,uht杀菌的温度为93℃,时间为50s,喷粉干燥处理的温度为155℃,时间为3min。对比例5:一种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cn102907524a中实施例1的工艺进行制备获得。对比例6:一种速溶红茶粉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用cn102318703b中实施例一的工艺进行制备获得。试验一:理化指标检测试验试验样品:选取实施例1-15中制备获得的热溶型速溶红茶粉作为试验样1-15,选取对比例1-4中制备获得的热溶型速溶红茶粉作为对照样1-4。试验方法:按照茶叶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红茶)、gb/t13738.1-2008《红茶第一部分:红碎茶》对实施例1-15中的红碎茶进行检测;按照q/hmb0001s-2016对试验样1-15的感官进行检测;按照qb/t4067-2010对试验样1-15中的茶多酚进行检测;按照tb/t18798.2-2008对试验样1-15的总灰分进行检测;按照gb4789.2-2010对试验样1-15中的菌落总数进行检测;按照gb4789.3-2010试验样1-15中的大肠菌群进行检测;按照gb4789.15-2010试验样1-15中的霉菌和酵母菌进行检测;按照gb4789.4-2010试验样1-15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按照gb4789.10-2010试验样1-15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测;按照gb/t31740.2-2015对试验样1-15、对照样1-4中的茶黄素含量进行检测。试验结果:红碎茶的各项指标如表1所示;试验样1-15中的各项指标如表2所示;试验样1-15、对照样1-4中的茶黄素含量如表3所示。表1红碎茶的各项指标由表1可知,红碎茶中,感官、水分、总灰分、铅、六六六、滴滴涕含量均符合标准,可放心用于生产热溶型速溶红茶粉。表2试验样1-15中的各项指标由表2所示,试验样1-15中的总灰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量均符合对应的标准的要求,且感官也符合要求,另外,茶多酚的含量为标准的两倍多,因此,对人体的健康更加有利。表3试验样1-15、对照样1-4中的茶黄素含量样品茶多酚含量(%)样品茶多酚含量(%)试验样11.5试验样111.6试验样21.7试验样121.6试验样31.6试验样131.6试验样41.7试验样141.7试验样51.7试验样151.7试验样61.7对照样10.4试验样71.7对照样20.5试验样81.7对照样30.4试验样91.7对照样40.4试验样101.6由表3可知,试验样1-15中的茶多酚含量远高于对照样1-4中的茶多酚含量。在热溶型速溶红茶粉的生产过程中,浸提、渣液分离、冷却离心、浓缩、杀菌干燥等步骤,均会对热溶型速溶红茶粉中的茶多酚含量造成较大的影响。试验二:市场调查试验试验样品:采用实施例1中制备获得的速溶红茶粉作为试验样1,采用对比例2、5、6中制备获得的速溶红茶粉作为对照样1-3。试验方法:选取年龄为30-40岁的喜爱饮茶的女性白领40名,平均分成4组。1.将试验样1、对照样1-3分别在白色的陶瓷杯里泡开,让40名女性白领用肉眼观察4种样品的汤色和滋味;2.再按照茶和奶的重量比为3∶1的比例加入纯奶,再次让40名女性白领用肉眼观察4种样品的汤色和滋味;3.按照评分制度,让40名女性白领受试者对对应的样品进行打分,最后得分越高则表示汤色和滋味越佳。评分制度为:加奶前:汤色深红略暗6分;汤色深红7分;汤色红艳9分;滋味醇和7分;滋味浓醇8分;滋味浓醇鲜爽9分。加奶后:汤色砖红色且发暗6分;汤色黄红8分;汤色黄亮且有金圈9分;滋味茶感略淡薄6分;滋味茶感醇和7分;滋味浓醇且协调8分。试验结果:试验样1、对照样1-3在加奶前后的汤色、滋味如表4所示;试验样1、对照样1-3在加奶前后的汤色、滋味打分情况如表5所示。表4试验样1、对照样1-3在加奶前后的汤色、滋味由表4可知,试验样1在加奶前后的汤色、滋味分别比对照样1-3在加奶前后的汤色、滋味要更加纯正和协调,跟新鲜泡制的红茶没有差异,能够让品尝者体验喝红茶的感觉。而对照样1-3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在制备的过程中未经充分过滤、制备的工艺不同而造成制造过程所需时间较长,最终导致了汤色和滋味上的不足。表5试验样1、对照样1-3在加奶前后的汤色、滋味打分情况由表5可知,试验样1的总分高于对照样1-3的总分,可以更加直观地得知,试验样1无论是在汤色上还是在滋味上均为上乘的产品。试验三:生产时间试验试验方法:记录实施例1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时间。试验结果:实施例1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如表6所示。表6实施例1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时间步骤所需时间步骤一13min步骤二3min步骤三3min步骤四10min步骤五6s由表6可知,实施例1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时间29min多一点,且整体的连续性极好,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时间的同时,还在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实施例1中生产出的产品的汤色和滋味口感,使品尝者犹如在品尝新鲜的红茶。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