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429784发布日期:2018-09-14 21:27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黄茶起源明代,据许次纾在《茶疏》(1579年)记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传黄茶是从绿茶加工失误中演变而来的,归属于中国六大茶类(即绿茶、黄茶、黑茶、红茶、白茶、乌龙茶)之一。史书曰:“顾彼山中不善制法,就于食铛火薪焙炒,未及出釜,叶已焦枯讵堪用哉。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委黄,仅供下食,奚堪品斗。”也就是说当时的茶农不会制茶,特别是长江以北的茶农们用做饭用的铁锅炒焙鲜茶,出锅后用布袋装上,采用手搓的方式将茶搓细,再用竹筒中贮存备饮。由于用这种方法制茶太慢,时间太长,又没有什么技巧,所做出来的茶都是黄的,有的甚至还是黑的或糊的,泡出来的汤色全是棕红色的,故又被称为“大红汤”“大把抓”,北京人叫做“大碗茶”,山东莱芜人还给它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老干烘”,这就是史书所记载的“霍山黄大茶”的来历,一直传承至今。

黄茶在加工过程中,使多酚类物质进行转化成可溶性物质,同时发生异构化,使黄茶茶汤滋味浓醇。同时还可促进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类,糖与氨基酸结合形成糖胺化合物,参与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在闷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消化酶,对脾胃有健胃消寒工效,很多人因为饮酒过度,肠胃敏感易受刺激,不能喝绿茶,乌龙茶又觉的泡饮麻烦,黄茶这种折中之茶恰好满足需求,另外黄茶因为对肠胃刺激小,又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绿茶的抗氧化成分,所以可以大量饮用,最大化的发挥茶叶的减肥养生功效。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国营养学会也将硒列为人体必需的15种营养素之一,国内外大量临床实验明,人体缺硒可引起某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失调,导致许多严重疾病发生,全世界40多个国家处于缺硒地区,中国22个省份的几亿人口都处于缺硒或低硒地带,这些地区的人口肿瘤、肝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很高。研究表明,低硒或缺硒人群通过适量补硒不但能够预防肿瘤、肝病等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维护心、肝、肺、胃等重要器官正常功能,预防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硒在人体内无法合成,所以要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就需要每天补充硒。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们也就越来越追求健康、保健的饮品,目前现有的黄茶保健功效欠佳,硒含量低,而富硒黄茶可以得到多重的食补效果,充分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因此,本发明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通过本发明制得的黄茶具有形美质优,芽色黄褐一致,汤色黄亮清澈,香郁味醇、经久耐泡、回味甘甜润喉、“浓、强、鲜、香”和质量稳定,其外形紧结重实,色泽黄润,内质香气持久,滋味醇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在清明与谷雨间,采摘符合要求的芽叶作原料,采摘芽叶的标准是一芽2-4叶,用轻捏提拉的手法采摘,严禁用指甲切采;

(2)鲜叶摊凉、轻萎凋:将有机硒保持液均匀喷雾于鲜叶上,摊叶厚度3-5cm,于环境温度为20-23℃、湿度为75-80%的环境下摊凉时间为3-5小时,鲜叶摊凉萎凋后失水率为6-8%;所述有机硒保持液由维生素c、胶原蛋白粉和水按照质量比为2:1:5-10的比例混合得到;

(3)杀青:用分级机将步骤(2)处理后的茶叶按一芽两叶、一芽三叶、一芽四叶分为一级到三级,按顺序从一级到三级分别进行杀青,一级到三级茶叶的杀青时间分别为2-3分钟、3-4分钟、3-5分钟,一级到三级茶叶的杀青温度均为280-320℃;

(4)揉捻:将经过杀青的茶叶放入揉捻机内,在15-20℃下揉捻15-30分钟,于20-25℃下静置3-5小时,接着在15-22℃下揉捻15-30分钟,最后在15-20℃下揉捻10-20分钟;

(5)闷黄:闷黄温度控制在30-45℃,闷黄方式为包闷和堆闷,堆闷过程中要保持叶子湿润,叶温控制在30-35℃,每隔1-1.5小时翻动一次,保证色泽均匀,闷黄时间为12-16小时;

(6)干燥、杀菌:将步骤(5)所得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足烘、干燥至含水量达到5-7%,接着将干燥好的物料用红外线杀菌机进行杀菌;

(7)提净:经风选、筛分、捡出非茶类杂质物即得成品。

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在杀青之后揉捻之前还包括喷洒营养液的步骤,具体如下:将营养液均匀喷洒于经步骤(3)杀青后的茶叶上,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柠檬草5-10份、砂仁4-9份、荷叶4-9份、青皮草7-14份、绞股蓝6-12份、生姜3-8份和水适量。

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柠檬草7份、砂仁7份、荷叶7份、青皮草10份、绞股蓝9份、生姜6份和水适量。

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营养液通过以下方法得到:a.将柠檬草、砂仁用质量分数为5-8%、温度为25-30℃的食盐水浸泡20-30min,取出后用水冲洗滤干,然后倒入干净的炒锅内,用文火翻炒至发出轻微糊味后,取出放在干燥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再用打粉机粉碎为过50-80目筛的混合粉末,得到中草药粉;b.将中草药粉、青皮草、绞股蓝和生姜放入砂锅中,加入所有物料总质量4-6倍的清水,武火煎0.8-1.2小时,文火煎1-2小时,过滤得药水原液备用;c.取药水原液,加入荷叶、生姜武火煎0.5-0.8小时,文火1.5-2.5小时,过滤即可得到营养液。

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揉捻为先不加压揉15-30分钟,后加重压揉15-30分钟,再轻揉10-20分钟。

本发明中,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红外线杀菌机的杀菌温度为90-100℃,时间为0.5-2h,频率为2400-2500mhz。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黄茶加工方法既保留了传统茶的特点,同时又具有黄茶的滋味醇和,富含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通过本发明制得的黄茶具有形美质优,芽色黄褐一致,汤色黄亮清澈,香郁味醇、经久耐泡、回味甘甜润喉、“浓、强、鲜、香”和质量稳定,其外形紧结重实,色泽黄润,内质香气持久,滋味醇爽,叶底黄绿明亮,且添加的营养液具有保健功效,对脾胃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缓解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2.本发明在杀青后加入营养液,营养液由柠檬草、砂仁、荷叶、青皮草、绞股蓝、生姜和适量水组成,青皮草全株墨绿色,全草包含粗脂肪1.1%,粗纤维19%,硒酸酯多糖(硒化卡拉胶)68%,柠檬草香味愉悦,荷叶清热解毒,生姜健脾,营养液能够赋予茶叶保健功效,且提高茶叶的硒含量;另一方面,营养液中的水溶性多糖与茶叶中的氨基酸作用,生成色泽悦目并具清香的物质,形成了独特的清香气,改善黄茶的口感。

3.茶叶中的硒大部分是以硒蛋白的形态存在,硒蛋白在传统工艺萎凋过程中容易氧化降解,本发明在进行轻萎凋前加入维生素c、胶原蛋白做保护剂,一方面可有效防止茶叶中原有的硒蛋白氧化降解,另一方面,维生素c和茶叶中的单宁产生协同作用,可增强茶叶的抗氧化效果,通过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得到的黄茶硒含量明显高于其它黄茶,富硒黄茶对抗衰老、抗癌、抗高血压、延缓衰老的功效等具有明显功效。

4.本发明在杀青之前进行适度的轻萎凋,其目的是使多酚类化合物轻度氧化以减轻茶汤涩味,同时还可促进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类,以及使青草气散失,这对形成大叶青“香气纯正,滋味浓醇回甜”的品质风味,具有明显的作用。

5.本发明利用高温杀青来破坏酶的活性,通过其后的湿热作用引起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从而产生一些有色物质,促进黄茶芽色黄褐一致,汤色黄亮清澈,营养丰富、香郁味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在清明与谷雨间,采摘符合要求的芽叶作原料,采摘芽叶的标准是一芽2-4叶,用轻捏提拉的手法采摘,严禁用指甲切采;

(2)鲜叶摊凉、轻萎凋:将有机硒保持液均匀喷雾于鲜叶上,摊叶厚度3cm,于环境温度为20℃、湿度为75%的环境下摊凉时间为3小时,鲜叶摊凉萎凋后失水率为6%;所述有机硒保持液由维生素c、胶原蛋白粉和水按照质量比为2:1:5的比例混合得到;

(3)杀青:用分级机将步骤(2)处理后的茶叶按一芽两叶、一芽三叶、一芽四叶分为一级到三级,按顺序从一级到三级分别进行杀青,一级到三级茶叶的杀青时间分别为2分钟、3分钟、3分钟,一级到三级茶叶的杀青温度均为280℃;

(4)喷洒营养液:将营养液均匀喷洒于经步骤(3)杀青后的茶叶上,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柠檬草5份、砂仁4份、荷叶4份、青皮草7份、绞股蓝6份、生姜3份和水适量;营养液通过以下方法得到:a.将柠檬草、砂仁用质量分数为5%、温度为25℃的食盐水浸泡20min,取出后用水冲洗滤干,然后倒入干净的炒锅内,用文火翻炒至发出轻微糊味后,取出放在干燥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再用打粉机粉碎为过50目筛的混合粉末,得到中草药粉;b.将中草药粉、青皮草、绞股蓝和生姜放入砂锅中,加入所有物料总质量4倍的清水,武火煎0.8小时,文火煎1小时,过滤得药水原液备用;c.取药水原液,加入荷叶、生姜武火煎0.5小时,文火1.5小时,过滤即可得到营养液;

(4)揉捻:将经过杀青的茶叶放入揉捻机内,在15℃下不加压揉捻15分钟,于20℃下静置3小时,接着在15℃下加重压揉15分钟,最后在15℃下再轻揉10分钟;

(5)闷黄:闷黄温度控制在30℃,闷黄方式为包闷和堆闷,堆闷过程中要保持叶子湿润,叶温控制在30℃,每隔1小时翻动一次,保证色泽均匀,闷黄时间为12小时;

(6)干燥、杀菌:将步骤(5)所得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足烘、干燥至含水量达到5%,接着将干燥好的物料用红外线杀菌机进行杀菌;杀菌温度为90℃,时间为0.5h,频率为2400mhz;

(7)提净:经风选、筛分、捡出非茶类杂质物即得成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在清明与谷雨间,采摘符合要求的芽叶作原料,采摘芽叶的标准是一芽2-4叶,用轻捏提拉的手法采摘,严禁用指甲切采;

(2)鲜叶摊凉、轻萎凋:将有机硒保持液均匀喷雾于鲜叶上,摊叶厚度4cm,于环境温度为21℃、湿度为77%的环境下摊凉时间为4小时,鲜叶摊凉萎凋后失水率为7%;所述有机硒保持液由维生素c、胶原蛋白粉和水按照质量比为2:1:7的比例混合得到;

(3)杀青:用分级机将步骤(2)处理后的茶叶按一芽两叶、一芽三叶、一芽四叶分为一级到三级,按顺序从一级到三级分别进行杀青,一级到三级茶叶的杀青时间分别为2分钟、3分钟、4分钟,一级到三级茶叶的杀青温度均为300℃;

(4)喷洒营养液:将营养液均匀喷洒于经步骤(3)杀青后的茶叶上,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柠檬草7份、砂仁7份、荷叶7份、青皮草10份、绞股蓝9份、生姜6份和水适量;营养液通过以下方法得到:a.将柠檬草、砂仁用质量分数为6%、温度为27℃的食盐水浸泡25min,取出后用水冲洗滤干,然后倒入干净的炒锅内,用文火翻炒至发出轻微糊味后,取出放在干燥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再用打粉机粉碎为过65目筛的混合粉末,得到中草药粉;b.将中草药粉、青皮草、绞股蓝和生姜放入砂锅中,加入所有物料总质量5倍的清水,武火煎1小时,文火煎1.5小时,过滤得药水原液备用;c.取药水原液,加入荷叶、生姜武火煎0.7小时,文火2小时,过滤即可得到营养液;

(4)揉捻:将经过杀青的茶叶放入揉捻机内,在17℃下不加压揉捻22分钟,于22℃下静置4小时,接着在18℃下加重压揉22分钟,最后在17℃下再轻揉15分钟;

(5)闷黄:闷黄温度控制在38℃,闷黄方式为包闷和堆闷,堆闷过程中要保持叶子湿润,叶温控制在32℃,每隔1.2小时翻动一次,保证色泽均匀,闷黄时间为14小时;

(6)干燥、杀菌:将步骤(5)所得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足烘、干燥至含水量达到6%,接着将干燥好的物料用红外线杀菌机进行杀菌;杀菌温度为95℃,时间为1.2h,频率为2450mhz;

(7)提净:经风选、筛分、捡出非茶类杂质物即得成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黄茶的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在清明与谷雨间,采摘符合要求的芽叶作原料,采摘芽叶的标准是一芽4叶,用轻捏提拉的手法采摘,严禁用指甲切采;

(2)鲜叶摊凉、轻萎凋:将有机硒保持液均匀喷雾于鲜叶上,摊叶厚度5cm,于环境温度为23℃、湿度为80%的环境下摊凉时间为5小时,鲜叶摊凉萎凋后失水率为8%;所述有机硒保持液由维生素c、胶原蛋白粉和水按照质量比为2:1:10的比例混合得到;

(3)杀青:用分级机将步骤(2)处理后的茶叶按一芽两叶、一芽三叶、一芽四叶分为一级到三级,按顺序从一级到三级分别进行杀青,一级到三级茶叶的杀青时间分别为3分钟、4分钟、5分钟,一级到三级茶叶的杀青温度均为320℃;

(4)喷洒营养液:将营养液均匀喷洒于经步骤(3)杀青后的茶叶上,营养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柠檬草10份、砂仁9份、荷叶9份、青皮草14份、绞股蓝12份、生姜8份和水适量;营养液通过以下方法得到:a.将柠檬草、砂仁用质量分数为8%、温度为30℃的食盐水浸泡30min,取出后用水冲洗滤干,然后倒入干净的炒锅内,用文火翻炒至发出轻微糊味后,取出放在干燥处自然冷却至室温再用打粉机粉碎为过80目筛的混合粉末,得到中草药粉;b.将中草药粉、青皮草、绞股蓝和生姜放入砂锅中,加入所有物料总质量4-6倍的清水,武火煎1.2小时,文火煎2小时,过滤得药水原液备用;c.取药水原液,加入荷叶、生姜武火煎0.8小时,文火2.5小时,过滤即可得到营养液;

(4)揉捻:将经过杀青的茶叶放入揉捻机内,在20℃下不加压揉捻30分钟,于25℃下静置5小时,接着在22℃下加重压揉30分钟,最后在20℃下再轻揉20分钟;

(5)闷黄:闷黄温度控制在45℃,闷黄方式为包闷和堆闷,堆闷过程中要保持叶子湿润,叶温控制在35℃,每隔1.5小时翻动一次,保证色泽均匀,闷黄时间为16小时;

(6)干燥、杀菌:将步骤(5)所得茶叶放入烘干机中足烘、干燥至含水量达到7%,接着将干燥好的物料用红外线杀菌机进行杀菌;杀菌温度为100℃,时间为2h,频率为2500mhz;

(7)提净:经风选、筛分、捡出非茶类杂质物即得成品。

对比例

对比例1:

对比例1和实施例1采用相同的原料,对比例1的黄茶加工过程中不使用维生素c和胶原蛋白制成的硒蛋白保护液,其他加工方法同实施例1。

发明人对对比例1制作的黄茶进行硒形态分析,结果显示,硒蛋白占茶叶硒总量的百分比仅为26.3%,而实施例1制作的黄茶硒蛋白占比为86.6%,结果说明:未采用硒蛋白保护液制作出的黄茶氧化降解严重。

对比例2:

对比例2的黄茶加工过程中不使用营养液,其他加工方法同实施例1。

结果:对比例2制作出的黄茶香气比实施例1中制作得到的黄茶香气差,且经过走访食用调查发现,实施例1的黄茶具有健胃、促进消化的功效,而对比例2中的黄茶效果不明显。说明本发明通过添加营养液有效改善了黄茶的口味以及提升了黄茶的保健功效。

对比例3:

对比例3在黄茶杀青前不进行“鲜叶摊凉、轻萎凋”这一步骤,其他加工方法同实施例1。

结果:对比例3的黄茶具有有青臭气和苦涩味,且清香气不足。说明本发明通过添加“鲜叶摊凉、轻萎凋”这一步骤有效改善了黄茶的口味。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