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橄榄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39881发布日期:2018-11-07 08:18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橄榄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炒橄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产品是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如高粱、稻子、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农产品是许多人收入的主要来源。橄榄就是其中一种农产品,橄榄原产中国南方,中国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区均有栽培,野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沟谷和山坡杂木林中,或栽培于庭园、村旁,分布于越南北部至中部,日本(长崎、冲绳)及马来半岛有栽培。橄榄是很好的防风树种及行道树。木材可造船,作枕木。制家具、农具及建筑用材等。果可生食或渍制;药用治喉头炎、咳血、烦渴、肠炎腹泻。核供雕刻,兼药用,治鱼骨鲠喉有效。种仁可食,亦可榨油,油用于制肥皂或作润滑油。

为了满足人们丰富的口味需求,人们都会对橄榄进行加工,现在市面上以橄榄作为主料的产品大部分集中在蜜饯类上,少量以酱菜类出现,在酱菜类上主要有:糖醋橄榄,橄榄菜(橄榄含量低于百分之5),盐水橄榄等,但是橄榄的苦涩味较重,口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炒橄榄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炒橄榄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采摘新鲜橄榄并且清洗干净,将采摘后的橄榄磨破表皮或者整颗破裂,然后用盐在10-38摄氏度的自然环境下腌制2天以上,盐和橄榄的重量比为1-7:20;

步骤二,将腌制后的橄榄用温度为15-43摄氏度的水浸泡16-120小时,每3-8小时换水一次,浸泡结束后保证橄榄的ph值为4-6.5,沥干水备用;

步骤三,将橄榄用温度为90-180摄氏度的植物油进行炸制30-360分钟,每公斤植物油中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0-5克,炸制结束的植物油和橄榄的重量之比为1-8:10,炸制后橄榄中水的质量分数为3-30%;

步骤四,将炸制后的橄榄与植物油、南姜粉、盐、酱油、花生和适量食品添加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橄榄、植物油、南姜粉、盐、酱油和花生的质量之比为10:1-8:0.5-10:0.01-1:0.5-10:0.01-1,将第一混合物在95-200摄氏度下熬制20-240分钟并且调节ph值为3.8-6.5,即得到成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二中浸泡时间为96-105小时,步骤三中炸制结束的植物油和橄榄的重量之比为3-5:1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南姜粉的含盐量为每公斤南姜粉含盐0-500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酱油中氨基酸态氮为1.40g/100ml至0.70g/100ml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食品添加剂包括谷氨酸钠、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山梨酸钾和香辛料,每公斤橄榄中橄榄、谷氨酸钠、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和山梨酸钾的质量之比为1000:0-50:1-10:0-5:0-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同时具有炒制的焦香、橄榄和南姜融合后的特殊香气以及酱油特有的鲜香味,这是市面上橄榄制品没有的味道;橄榄果肉味涩,久嚼微甜,而后回甘,南姜含有芦苇姜素和芦苇姜酚,这两种元素和橄榄能发生非常奇妙的感觉,让橄榄的苦涩味降低,香气提升,芦苇姜酚的辛辣味更是激发橄榄的香气,酱油的加入也使橄榄的苦涩为进一步的降低,酱油本身提供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鲜味和中和这两种原料本身过于突出的味道,通过炒制用酱油作为催化剂,让这两种食品进一步的融合,释放出更加诱人的味道;通过炒制,橄榄的口感有较大的变化,橄榄的组织纤维软化,但是又没有破坏到纤维,配合花生的爽脆,融合酱油、南姜等潮汕特色调味料浓香,消食而又风味独特,微酸而富有嚼劲,为新型的配餐食品,也可以作为独特的休闲潮汕特色食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炒橄榄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采摘新鲜橄榄并且清洗干净,将采摘后的橄榄磨破表皮或者整颗破裂,然后用盐在16摄氏度的自然环境下腌制2天以上,腌制时间根据橄榄的组织结构和环境温度进行确定,盐和橄榄的重量比为1-7:20,盐的比例主要根据橄榄的组织结构进行确定;

步骤二,将腌制后的橄榄用温度为26摄氏度的水浸泡16-120小时,浸泡时间根据橄榄的组织结构和ph值确定浸泡时间,每5小时换水一次,浸泡结束后保证橄榄的ph值为4.8,沥干水备用;

步骤三,将橄榄用温度为120摄氏度的植物油进行炸制30-360分钟,炸制时间根据橄榄的组织结构和含水量控制,每公斤植物油中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0-5克,炸制结束的植物油和橄榄的重量之比为1-8:10,根据橄榄的品质和最终成品的油含量确定,炸制后橄榄中水的质量分数为13%;

步骤四,将炸制后的橄榄与植物油、南姜粉、盐、酱油、花生和适量食品添加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橄榄、植物油、南姜粉、盐、酱油和花生的质量之比为10:1:0.5:0.01:0.5:0.01,将第一混合物在125摄氏度下熬制60分钟并且调节ph值为4.2,即得到成品,盐的具体数量根据南姜粉的含盐量确定,酱油的具体数量根据南姜的含盐量、橄榄的组织结构和品质以及酱油的氨基酸态氮确定,根据橄榄的组织品质和熬制温度确定熬制时间,即得到成品。

实施例2

一种炒橄榄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采摘新鲜橄榄并且清洗干净,将采摘后的橄榄磨破表皮或者整颗破裂,然后用盐在35摄氏度的自然环境下腌制2天以上,腌制时间根据橄榄的组织结构和环境温度进行确定,盐和橄榄的重量比为1-7:20,盐的比例主要根据橄榄的组织结构进行确定;

步骤二,将腌制后的橄榄用温度为32摄氏度的水浸泡16-120小时,浸泡时间根据橄榄的组织结构和ph值确定浸泡时间,每6小时换水一次,浸泡结束后保证橄榄的ph值为4-6.5,沥干水备用;

步骤三,将橄榄用温度为165摄氏度的植物油进行炸制30-360分钟,炸制时间根据橄榄的组织结构和含水量控制,每公斤植物油中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0-5克,炸制结束的植物油和橄榄的重量之比为1-8:10,根据橄榄的品质和最终成品的油含量确定,炸制后橄榄中水的质量分数为3-30%;

步骤四,将炸制后的橄榄与植物油、南姜粉、盐、酱油、花生和适量食品添加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橄榄、植物油、南姜粉、盐、酱油和花生的质量之比为10:3.6:4.2:0.36:2.6:0.65,将第一混合物在180摄氏度下熬制150分钟并且调节ph值为5.4,即得到成品,盐的具体数量根据南姜粉的含盐量确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为1.40g/100ml至0.70g/100ml,酱油的具体数量根据南姜的含盐量、橄榄的组织结构和品质以及酱油的氨基酸态氮确定,根据橄榄的组织品质和熬制温度确定熬制时间,即得到成品。

实施例3

一种炒橄榄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采摘新鲜橄榄并且清洗干净,将采摘后的橄榄磨破表皮或者整颗破裂,然后用盐在26摄氏度的自然环境下腌制2天以上,腌制时间根据橄榄的组织结构和环境温度进行确定,盐和橄榄的重量比为1-7:20,盐的比例主要根据橄榄的组织结构进行确定;

步骤二,将腌制后的橄榄用温度为40摄氏度的水浸泡96-105小时,浸泡时间根据橄榄的组织结构和ph值确定浸泡时间,每8小时换水一次,浸泡结束后保证橄榄的ph值为5.4,沥干水备用;

步骤三,将橄榄用温度为115摄氏度的植物油进行炸制30-360分钟,炸制时间根据橄榄的组织结构和含水量控制,每公斤植物油中添加d-异抗坏血酸钠0-5克,炸制结束的植物油和橄榄的重量之比为3-5:10,根据橄榄的品质和最终成品的油含量确定,炸制后橄榄中水的质量分数为3-30%;

步骤四,将炸制后的橄榄与植物油、南姜粉、盐、酱油、花生和适量食品添加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橄榄、植物油、南姜粉、盐、酱油和花生的质量之比为10:8:10:1:10:1,将第一混合物在175摄氏度下熬制160分钟并且调节ph值为5.4,即得到成品,腌制南姜的含盐量为每公斤南姜含盐0-500克,盐的具体数量根据南姜粉的含盐量确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为1.40g/100ml至0.70g/100ml,酱油的具体数量根据南姜的含盐量、橄榄的组织结构和品质以及酱油的氨基酸态氮确定,食品添加剂包括谷氨酸钠、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山梨酸钾和香辛料,每公斤橄榄中橄榄、谷氨酸钠、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和山梨酸钾的质量之比为1000:0-50:1-10:0-5:0-2,柠檬酸的量根据产品的ph值进行添加,从而控制产品ph值为3.8-6.5之间,将第一混合物在95-200摄氏度下熬制20-240分钟并且调节ph值为3.8-6.5,根据橄榄的组织品质和熬制温度确定熬制时间,即得到成品。

本产品以橄榄为主要原料(固形物中橄榄占比百分之70以上),以南姜和酱油主要配料,以橄榄为主要原料来制作小菜,区别于以往橄榄只是最为辅料,同时具有:炒制的焦香,橄榄和南姜融合后的特殊香气,还有酱油特有的鲜香味。这是市面上橄榄制品没有的味道。橄榄果肉味涩,久嚼微甜,而后回甘,南姜含有芦苇姜素和芦苇姜酚,这两种元素和橄榄能发生非常奇妙的感觉,让橄榄的苦涩味降低,香气提升,芦苇姜酚的辛辣味更是激发橄榄的香气,酱油的加入也使橄榄的苦涩为进一步的降低,酱油本身提供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鲜味和中和这两种原料本身过于突出的味道,通过炒制用酱油作为催化剂,让这两种食品进一步的融合,释放出更加诱人的味道。通过炒制,橄榄的口感有较大的变化,橄榄的组织纤维软化,但是又没有破坏到纤维,所以口感柔韧,富有嚼劲又不会太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