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提高蟹肉品质的育肥饲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9022发布日期:2018-11-27 21:3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甲壳类动物饲料,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于中华绒螯蟹的饵料。

背景技术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称大闸蟹、河蟹,其肉质细鲜嫩美,营养丰富,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产量逐年增加。在中华绒螯蟹的养殖过程中,为增加其经济价值,需要在最后生殖脱壳完成后进行育肥,使其营养物质得到积累,性腺发育良好。现有的中华绒螯蟹多采用野杂鱼、豆粕、玉米等作为育肥饲料,但存在营养不均衡、育肥效果差的问题,且在育肥阶段,蟹体已经接近成蟹,育肥效果对养殖的最终经济效益影响很大,且在育肥阶段养殖密度也较大,处于累积投入很大但尚未产生价值的敏感阶段,一旦出现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最为巨大。因此提供一种既能够提高的育肥效果,又能提高育肥阶段蟹体抗病能力的育肥饲料成为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中国专利文献cn102485884a公开了一种节杆菌cw9((arthrobactersp.cw9),保藏编号为cgmccn0.4197),该文献中指出节杆菌cw9可在甲壳类动物蚤状一期投放,用于提高和稳定幼体后期的变态率,从而大幅度提高苗种产量。蓝色犁头霉absidiacoeruleaas3.65自从1963年被分离出后一直用于甾体激素的发酵生产。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当对配合饲料中部分组分进行采用上述两种菌株进行固态发酵,能够显著提高配合饲料的育肥效果和蟹肉品质,且能够显著提高蟹体的免疫力。

基于此发现,本发明提供了能够提高蟹肉品质的育肥饲料,其特征是所述育肥饲料的基础日粮配方中包括25%~28%的植物油粕,18%~22%的鱼粉,10%~12%的虾粉,0.3%~0.5%的氯化钠,4%~6%的干豆渣,4%~6%的油脂,所述植物油粕由重量比为1:0.3~0.5的豆粕和菜籽粕组成,所述植物油脂由重量比1~2:1的棕榈油和豆油组成,所述育肥饲料的制备方法为:

1)将节杆菌cw9(arthrobacterspcw9)(保藏编号:cgmccn0.4197)和蓝色犁头霉(absidiacoeruleaas3.65)分别培养制成菌悬液;

2)将植物油粕和干豆渣粉碎后与鱼粉、虾粉混合得到混合料,将节杆菌菌悬液和蓝色犁头霉菌悬液分别以106~107cfu/g的比例与混合料充分混合,并调节含水量为35%~45%后,置于24℃~26℃下固态发酵36h~48h,将基础日粮其余组分与经固态发酵的混合料混合后,再置于35℃~38℃下固态发酵1h~2h,得到用于能够改善蟹肉品质的中华绒螯蟹育肥饲料。

所述的用于中华绒螯蟹育肥的饲料,其特征是所述基础日粮配方还包括4%~6%的油脂、1%~1.5%的磷酸二氢钙,4%~6%的预混料、1.5~2.5%的大豆磷脂以及余量的面粉。

所述的用于中华绒螯蟹育肥的饲料,其特征是所述植物油粕由重量比为1:0.4的豆粕和菜籽粕组成,所述油脂为重量比1.5:1的棕榈油和豆油。

所述的用于中华绒螯蟹育肥的饲料,其特征是育肥饲料的基础日粮配方包括26.6%的植物油粕,20%的鱼粉,11%的虾粉,0.4%的氯化钠,5%的干豆渣,5%的油脂,1%

本发明提供的能够提高蟹肉品质的育肥饲料,通过配方和菌种筛选,采用了优选的蓝色犁头霉和节杆菌cw9的菌株,并采用了特殊的固态发酵处理工艺。我们惊奇的发现,当采用特定的植物油粕配比及固态发酵工艺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育肥蟹的增重率与蟹肉中呈味核苷酸的含量,从而提高蟹肉的品质,还能显著提高蟹体的免疫力,提高其在攻毒实验中的存活率。在方案筛选中我们的发现本发明得到的育肥饲料的上述效果是多种因素综合实现的,改变菌株、固态发酵工艺或大幅度改变基础日粮的配比均会对影响上述效果的实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能够提高蟹肉品质的育肥饲料,以如下方法配制,

1)将节杆菌cw9(arthrobacterspcw9)(保藏编号:cgmccn0.4197)和蓝色犁头霉(absidiacoeruleaas3.65)分别培养制成菌悬液,其中节杆菌cw9的培养基配方采用nacl含量为2g/l的pda培养基;蓝色犁头霉(absidiacoeruleaas3.65)采用pda培养基

2)将植物油粕和干豆渣粉碎后与鱼粉、虾粉混合得到混合料,将节杆菌菌悬液和蓝色犁头霉菌悬液分别以107cfu/g的比例与混合料充分混合,并调节含水量为40%后,置于24℃~26℃下固态发酵36h,将基础日粮其余组分与经固态发酵的混合料混合后,再置于37℃~38℃下固态发酵1h,得到用于能够改善蟹肉品质的中华绒螯蟹育肥饲料。

实施例及对比例配方见下表(配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所述预混料采用无锡中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5%河蟹复合预混料,每公斤预混料含有以下营养成分:

维生素a20万iu,维生素d35万iu,维生素e800mg,维生素k380mg,维生素c3000mg,维生素b160mg、维生素b2120mg、维生素b6200mg、维生素b120.4mg,赖氨酸15g,烟酸600mg、泛酸500mg、叶酸25mg、铁1600mg、铜0140mg、钙80g、锌7~20mg、锌650mg、锰500mg、碘20mg、硒2mg、磷60g,氯化胆碱15g

对比例1~5的米根霉、蓝色犁头霉接种量,固态发酵方法与实施例相同。对比例1中豆粕和棉粕的重量比为1:0.5,对比例2中豆粕和棉粕的重量比为1:1,对比例4中的油脂仅加入豆油,对比例5中油脂仅加入棕榈油。

对比例6

按照实施例5的配方和工艺,但仅加入节杆菌cw9不加入蓝色犁头霉。

对比例7

按照实施例3的配方和工艺,但仅加入蓝色犁头霉不加入节杆菌cw9。

对比例8

按照实施例3的基础日粮配方,不加入节杆菌cw9也不加入蓝色犁头霉。

饲养效果对比例

饲养效果检测

取第五次脱壳后雌蟹作为实验用蟹,实验用蟹初体重为75±5g,每组(蟹池)25只,每天傍晚时投喂一次,视天气状况及时调整投喂量。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蟹总重的3%,养殖水位1.3~1.5m,每周加(换)一至两次水,每次约池塘总水量的1/4左右。定期检测蟹池水质状况,溶氧(do)>3mg/l,池塘ph值7~8.5,氨氮<0.2mg/l,亚硝酸盐<0.01mg/l。在第五次脱壳之后,分组之前先采用对比例8(基础日粮)饲料投喂l周再分组并开始正式试验。每天在16:30~17:00投喂1次,连续饲养56d,检测正式饲养开始前后的蟹体体重变化(初、末体重),增重率,同时饲养结束后,每组取随机取10只成品蟹,检测肌肉中总呈味核苷酸含量(包括imp(5’肌苷酸)、gmp(5’-鸟苷酸)、amp(5’-腺苷酸)、cmp(5’-胞苷酸)、ump(5’-尿苷酸)。

增重率%=(平均末质量-平均初质量)/平均初质量

分组及实验数据情况见下表(n=25,means±s)

备注:总呈味核苷酸检测时n=10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实施例1~5饲料进行育肥的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显著高于各对比例(p<0.05),而实施例5蟹体的增重和总呈味核苷酸含量的提高也明显高于其他实施例。在各对比例中,仅饲喂基础日粮的对比例8其增重率和总呈味核苷酸含量最低。对比例1~7的增重率总呈味核苷酸含量虽高于对比例8,但也低于采用实施例的各实验组,说明本发明优选的基础日粮配比和菌种、发酵工艺,产生的协同效果,能够明显提高实验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性能并提高其肌肉中总呈味核苷酸含量。

攻毒实验

取完成饲养效果检测的各组实验蟹,每组取15只,分攻毒组10只和对照组5只,攻毒组注射8.8×107cfu/ml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悬液0.08μl/g蟹体重,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0.65%),继续分开养殖3天,并保持原饲养方式不变,观察蟹死亡率情况见下表:

攻毒实验表明,与各对比例相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组试验用蟹的攻毒后死亡率明显降低。说明采用本发明优选的饲料能够提高蟹体的免疫力,增强其抗病力,尤其是实施例5蟹体死亡率仅为30%。在各对比例中,采用对比例4/5/6/7的实验组9/10/11/12其死亡率较高,说明优选的豆油和棕榈油比例,以及采用两种菌种及固体发酵工艺均对蟹体抗病能力产生了积极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