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梅浓浆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8470发布日期:2019-01-08 20:06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地下管网检测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酸梅浓浆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水果类饮料向来为大家所喜好,特别是炎热的夏季,一杯冰凉的饮料能够很快的缓解使用者的烦躁心情。目前市场上的水果类饮料的大部分种类,都是采用化工生产的果味粉勾兑其他溶剂、或是采用水果熬汁再进行勾兑而制成,再加入必要的食品添加剂,达到增香、防腐、提味等效果。而为了在市场产品中能够脱颖而出,特别是浓浆型饮料,其为了在兑水冲开后还能够保持良好的风味和香气,往往需要添加过量的食品添加剂,或者是特定的风味改性物质,虽不至于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也对人体无益。基于此,提出一种酸梅浓浆的生产工艺。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酸梅浓浆的生产工艺,在少用除必要的食品添加剂的同时,提升产品的香气和风味。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酸梅浓浆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原料处理,将原料称重,加入水分,加热至煮沸,保持沸水30-45min,熬制完成后取料汁;s2,取红糖、果脯糖浆、食品添加剂称重并混合得到混合料,再取s1中部分料汁将混合料完全溶解得到底料;s3,将s1中经过s2取走部分料汁后的剩余料汁全部加入s2中,与底料混合,并进行充分搅拌,搅拌时维持水沸,搅拌持续8-10min;其中,s2中红糖在称重前需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时对红糖进行炒制,直至红糖的含水量为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炒制后的红糖蕉香四溢,口感甘甜,整体的香气浓郁诱人,且更加充满张力,浓郁绵长,提升使用者的口感;同时,果脯糖浆的风味和口感都优于红糖,可以部分代替红糖在饮料中的作用,而且果脯糖浆具有的冷甜特性,冷藏后风味更佳,同时果脯糖浆和红糖甜味之间存在协同增效的效果,而且部分果脯糖浆取代红糖后还能够带来清香、爽口的特性。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s1中原料称重后,进行切碎处理,切碎完成后进行振动筛选将块状原料和粉状原料分离,块状原料直接放入水中,粉状原料分离后收集于滤袋中再放入水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原料切碎后再进行煮制,较为容易出汁,不论是风味还是营养物质都会更加浓郁,而采用滤袋将粉状原料收集起来,在不造成浪费的同时也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原料熬汁煮沸10-15min后,开始进行匀速搅拌,搅拌速度为0.1-0.3m/s,搅拌持续30-35min。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能够使得原料更加充分的在水分中煮制,从而尽可能多的将汁液提取出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红糖26-33份;果脯糖浆18-25份;料汁48-55份;柠檬酸钠0.2-1份;苹果酸0.2-1份;黄原胶0.2-1份;食用香精0.2-1份;食品添加剂0.2-1份。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红糖28-31份;果脯糖浆18-20份;料汁48-52份;柠檬酸钠0.2-0.5份;苹果酸0.2-0.5份;黄原胶0.2-0.5份;食用香精0.2-0.5份;食品添加剂0.2-0.5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糖分和料汁之间的合理比例,是维持饮料口感特殊的必备条件之一;同时柠檬酸钠和苹果酸也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酸度、增添风味,黄原胶的存在也能够很好的对饮料整体起到体系稳定的效果。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料汁制备时,原料包括重量比为5:3:2的山楂干、乌梅干和桂花干,再加入与所述原料重量比为2:5-5.5的水分进行熬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上述比例的原料与水分进行煮制,能保证产品的浓度和风味的纯正。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熬汁完成后取料汁时再经400-500目滤网过滤。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料时经过过滤处理后将其中的颗粒物除去,减少原料等固体的污染,提高成品品质。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对红糖进行炒制后再将其添加至其他组分中进行混合,将红糖的香气完全激发出来,从而赋予产品浓郁的香气;再经过煮制过程中对原料的处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也提升了产品的营养和风味。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5:一种酸梅浓浆,包含的组分及其对应的重量含量如表1所示,其中,料汁制备时,原料包括重量比为5:3:2的山楂干、乌梅干和桂花干,再加入与原料总重量比为2:5的水分进行熬汁,最后全部取料汁得到表1中的重量。表1实施例1-5中各组分及其对应的含量(kg)实施例6,一种酸梅浓浆的生产工艺,各组分及其对应的含量均如实施例1,且包括如下步骤:s1,将原料按配方称重,完成后进行在切碎机中进行切碎处理,切碎完成后进行振动筛选将块状原料和粉状原料分离,在加热锅中加入水分并将块状原料同时放入,再将粉状原料分离后收集于滤袋中再放入水中;加热至煮沸,保持沸水30min,熬制完成后取料汁。其中,原料为重量比为5:3:2的山楂干、乌梅干和桂花干,加入的水分与原料的总重量的重量比为5:2。且在原料煮制沸腾10min后,加热锅中即开始匀速搅拌,搅拌速度为0.1-0.3m/s,搅拌持续30-min。s2,取红糖、果脯糖浆、食品添加剂称重并混合得到混合料,再取s1中部分料汁将混合料完全溶解得到底料,所取料汁的量以没过混合料为准;其中,红糖在称重前需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时对红糖进行炒制,直至红糖的含水量为2%-5%。s3,将s1中经过s2取走部分料汁后的剩余料汁全部加入s2中,与底料混合,并进行充分搅拌,搅拌时开口且维持水沸,搅拌持续8min。搅拌完成后,停止加热并降温至40℃,再将全部原料及水分经过400目滤网过滤,从而得到酸梅浓浆成品,包装、检验。实施例7:一种酸梅浓浆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s1中进行煮沸时保持时长为45min。实施例8:一种酸梅浓浆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s3中搅拌持续时间为10min,且搅拌完成并冷却后经过500目的滤网进行过滤。对比例1-5:一种酸梅浓浆,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包含的组分及其对应的重量含量如表2所示,其中,料汁制备时,原料包括重量比为5:3:2的山楂干、乌梅干和桂花干,再加入与原料总重量比为2:5的水分进行熬汁,最后全部取料汁得到表2中的重量。表2对比例1-5中各组分及其对应含量(kg)对比例6:一种酸梅浓浆的生产方法,其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红糖未经过炒制而直接加入制备工序中。对比例7:一种酸梅浓浆的生产方法,其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原料未经过切碎而直接进行煮制。实验部分试验对象:实施例1-8、对比例1-7中的产品或制得的产品,分别编号为1-15号共计15组,每一组取1cm3体积为标准样,再将每组的标准样用水冲兑至50cm3作为实验样品,每组平行试验3次。试验内容:选取150为年龄18-30岁志愿者,嗅觉味觉正常,且无嗅觉味觉相关病史,10人一组分为15组,每组随机品尝3组实验样品,,每组试验样品被3组不同的志愿者进行品尝,并对所尝3组的香气和风味进行打分,以10分为满分,分越低代表香气越淡,风味越差,3组横向对比后进行打分。实验结果:将每组实验得到的分值取平均后,记录入表3中。表3香气及风味实验组分分值组分分值组分分值实施例17.2实施例68.3对比例36.6实施例27.3实施例78.3对比例46.2实施例37.1实施例88.2对比例57.4实施例47.8对比例16.7对比例66.1实施例57.1对比例26.5对比例76.8数据分析:由上述试验数据可以得出,实施例1-8的分值基本高于对比例1-7,对于香味和风味的影响不仅是各个组分带来的直接影响,从实施例6-8和对比例6中还可以看出,红糖的炒制对于提升香味和风味有较大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对比例5分值较高,但是生产成本随之也大幅度增加,因此不适合量产。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