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4041发布日期:2018-11-24 10:43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公开了白茶制备工艺,属于茶制品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历史悠久。史载,东汉时期,一个叫尹珍的青年怀揣家乡生长自制的“荼”,拜谒著名儒学大师许慎,遭门丁刁难,便在其檐下席地嚼“荼”,片刻,许慎整个府邸充溢着浓郁的茗香,许慎踱步而出溯源,随即便邀尹珍入书房,将其“荼”冲泡相观,但见其外形优美,白色叶底如银针坠壶,汤色碧绿明亮,品之顿觉味鲜而清爽醇厚,偶有淡雅苦味即刻津生口中。

传统工艺制备白茶容易造成白茶成品后的品质缺陷:外形毫芽瘦小而稀少,叶张老嫩不匀火杂有老叶、腊叶,色呈铁板色、草绿黄、黑、红色及腊质光泽,叶态叶片摊开、折贴、弯曲,泡的茶含有枳,老梗、老叶及腊叶,含杂不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传统工艺制备白茶容易造成白茶成品后的品质缺陷,提供白茶制备工艺,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白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料:福鼎大白茶一芽二、三叶茶青。

作为优选,所述一芽二、三叶茶青指采摘标准为一芽伴两叶或三叶的茶青,不可多于三叶同时不低于两叶。

作为优选,所述福鼎大白茶茶苗的种植苗距需按行距1.33米,丛距0.33米执行严格执行,每丛2-3株,成苗后的移栽之间需在3月或10月最宜。

作为优选,所述茶树防虫害杜绝使用农药,为保证茶青的天然性同时防止虫害需将尿毒、清水以1:150比例为薄施,预防虫害。

作为优选,定期轻修剪所述白茶茶树,重点护理丰产树种,低产树种保持多留少采的原则,保证全苗、壮苗各自产出。

作为优选,所述茶青的储存仓库应清洁、防潮、避光和无异味,保持通风干燥,周围环境应清洁卫生,远离污染源,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白茶成品后取样以“批”为单位,同一生产单位,同一生产期、同一品种、同一等级为一个批次进行检测,合格后出品。

作为优选,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鲜叶摊青: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雨水叶和上、下午采摘鲜叶分开摊青,分别加工,鲜叶应摊放在竹匾或篾簟上,厚度视天气和老嫩程度而定,一般为1cm~3cm,摊放地点应荫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摊青时间为4h~12h,视鲜叶情况,失重率保持在10%~15%,摊放过程中应适当轻翻;

(2)揉炒或揉捻、初烘:特一、特二等干茶的鲜叶应采用手工揉炒,其它等级鲜叶可用揉捻机揉捻与初烘,手工揉炒时,单手五指分开,拢住茶芽,沿着锅壁磨擦旋转进行揉捻,旋转方向应一致,叶子在手掌和锅壁间滚动回转,揉中带炒,炒中带揉,炒中带烘,时间15min~20min,揉捻机揉捻,从进口到出口一般历时15min,用烘干机初烘,进口温度100℃~120℃,茶叶均匀薄摊,以不见底为准,从进叶到出叶一般历时5min;

(3)搓团、提毫:锅温宜控制在60℃~70℃,后期提毫可提高到80℃,但时间宜短,将茶叶拢在双手手心里,五指并拢,顺一个方向搓揉滚动,茶叶在两手心间,搓转4次~5次,成一团后放入锅中,让其定型,再搓第二团,一般一锅茶叶分两团搓。两团搓好后一起抖散解块,散发水分,重复搓、抖散、解块,后期提毫,两手轻搓、轻放,不解团,含水量下降至10%出锅;

(4)焙烘:先筛去茶末,然后将茶叶匀摊在干燥清洁的毛边纸上,放在锅中焙烘,锅温宜低;也可用烘箱进行焙烘,抽屉式小烘箱(3kw)烘干:热风温度为80℃~90℃时上叶(以中间抽屉气温为准),后期70℃~60℃,厚度1cm~1.5cm,上、中、下抽屉翻动1次,时间为10min,烘干的成茶含水量应在≤6.5%,足干后的成茶应在匾内摊凉,及时用无异味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包装,标明干茶级别和生产日期,应在低温和干燥的环境中贮存;

(5)标志、包装、运输:明确标明商标、品名、级别、净含量、产品标准号、厂名、厂址、贮存条件等文字标签内容,防潮、防湿等标志应符合gb/t191规定,且包装容器应清洁、干燥、无毒、无异味,不影响茶叶品质,包装应符合牢固、整洁、无毒、防潮要求,保护茶叶品质并便于装卸、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途中应稳固、防雨、防潮、防晒。装卸时应轻放轻卸,不应碰撞、重压。不应与有毒、有异味、有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混运;

(6)贮存:产品应贮存在避光、防潮、无异味的库房中,不应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产品应及时冷藏,冷库温度保持0℃~5℃,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低于50%,对品质下降的茶叶,应及时作出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自茶苗的筛选、栽培、杀虫、移植、采摘到鲜叶摊青、揉捻、初烘、搓团、提毫、焙烘等流程层层递进,在原料、制备中严格把关,使白茶成品外形毫多而肥壮,叶张肥嫩,毫色银白,叶面银灰有光泽,叶态平伏舒展,叶缘重卷,叶面有隆起波纹,芽叶连枝稍为并拢,叶尖上翘不断碎,出品后的茶纯净无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白茶制备工艺,包括原料:福鼎大白茶一芽二、三叶茶青。

一芽二、三叶茶青指采摘标准为一芽伴两叶或三叶的茶青,不可多于三叶同时不低于两叶;福鼎大白茶茶苗的种植苗距需按行距1.33米,丛距0.33米执行严格执行,每丛2-3株,成苗后的移栽之间需在3月或10月最宜;茶树防虫害杜绝使用农药,为保证茶青的天然性同时防止虫害需将尿毒、清水以1:150比例为薄施,预防虫害;定期轻修剪白茶茶树,重点护理丰产树种,低产树种保持多留少采的原则,保证全苗、壮苗各自产出;茶青的储存仓库应清洁、防潮、避光和无异味,保持通风干燥,周围环境应清洁卫生,远离污染源,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触;白茶成品后取样以“批”为单位,同一生产单位,同一生产期、同一品种、同一等级为一个批次进行检测,合格后出品。

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鲜叶摊青: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雨水叶和上、下午采摘鲜叶分开摊青,分别加工,鲜叶应摊放在竹匾或篾簟上,厚度视天气和老嫩程度而定,一般为1cm~3cm,摊放地点应荫凉,不受阳光照射,清洁卫生,空气流通,无异味,摊青时间为4h~12h,视鲜叶情况,失重率保持在10%~15%,摊放过程中应适当轻翻;

(2)揉炒或揉捻、初烘:特一、特二等干茶的鲜叶应采用手工揉炒,其它等级鲜叶可用揉捻机揉捻与初烘,手工揉炒时,单手五指分开,拢住茶芽,沿着锅壁磨擦旋转进行揉捻,旋转方向应一致,叶子在手掌和锅壁间滚动回转,揉中带炒,炒中带揉,炒中带烘,时间15min~20min,揉捻机揉捻,从进口到出口一般历时15min,用烘干机初烘,进口温度100℃~120℃,茶叶均匀薄摊,以不见底为准,从进叶到出叶一般历时5min;

(3)搓团、提毫:锅温宜控制在60℃~70℃,后期提毫可提高到80℃,但时间宜短,将茶叶拢在双手手心里,五指并拢,顺一个方向搓揉滚动,茶叶在两手心间,搓转4次~5次,成一团后放入锅中,让其定型,再搓第二团,一般一锅茶叶分两团搓。两团搓好后一起抖散解块,散发水分,重复搓、抖散、解块,后期提毫,两手轻搓、轻放,不解团,含水量下降至10%出锅;

(4)焙烘:先筛去茶末,然后将茶叶匀摊在干燥清洁的毛边纸上,放在锅中焙烘,锅温宜低;也可用烘箱进行焙烘,抽屉式小烘箱(3kw)烘干:热风温度为80℃~90℃时上叶(以中间抽屉气温为准),后期70℃~60℃,厚度1cm~1.5cm,上、中、下抽屉翻动1次,时间为10min,烘干的成茶含水量应在≤6.5%,足干后的成茶应在匾内摊凉,及时用无异味无污染的包装材料包装,标明干茶级别和生产日期,应在低温和干燥的环境中贮存;

(5)标志、包装、运输:明确标明商标、品名、级别、净含量、产品标准号、厂名、厂址、贮存条件等文字标签内容,防潮、防湿等标志应符合gb/t191规定,且包装容器应清洁、干燥、无毒、无异味,不影响茶叶品质,包装应符合牢固、整洁、无毒、防潮要求,保护茶叶品质并便于装卸、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运输途中应稳固、防雨、防潮、防晒。装卸时应轻放轻卸,不应碰撞、重压。不应与有毒、有异味、有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混运;

(6)贮存:产品应贮存在避光、防潮、无异味的库房中,不应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放,产品应及时冷藏,冷库温度保持0℃~5℃,空气相对湿度要求低于50%,对品质下降的茶叶,应及时作出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自茶苗的筛选、栽培、杀虫、移植、采摘到鲜叶摊青、揉捻、初烘、搓团、提毫、焙烘等流程层层递进,在原料、制备中严格把关,使白茶成品外形毫多而肥壮,叶张肥嫩,毫色银白,叶面银灰有光泽,叶态平伏舒展,叶缘重卷,叶面有隆起波纹,芽叶连枝稍为并拢,叶尖上翘不断碎,出品后的茶纯净无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