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2694发布日期:2018-12-25 19:28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茶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

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茶叶饮品-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世界各国的制茶技术,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中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设计科学、操作简单,能够制备得到口感、色泽和风味俱佳的茶。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茶;该茶无需其他添加物,其口感绵滑度好,香味绵长,色泽清透均匀,泡茶开数达8-10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摊青:将茶叶的鲜叶摊凉至含水率为68-72%;(2)杀青:将鲜叶在滚筒式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控制温度为280-320℃、转速为40-50转/min,杀青1.5-2h得到茶叶;(3)一次摊凉回潮:堆积茶叶进行摊凉18-20min;(4)一次揉捻:不加压对茶叶进行揉捻50-60min;(5)脱水:将茶叶脱水至茶叶的含水率为55-65%;(6)二次摊凉回潮:堆积茶叶进行摊凉18-20min;(7)二次揉捻:采用轻重轻的方式揉捻55-65min;(8)烘干定型:烘干茶叶至茶叶的含水率为20-25%;(9)炒干作形:炒干茶叶至茶叶的含水率不大于6.5%,得到干茶;(10)风选:将干茶进行风选至无茶沫和飞毛。

一种茶,采用上述茶的加工工艺制备得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茶及其加工工艺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该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鲜叶摊青、杀青、一次摊凉回潮、一次揉捻、脱水、二次摊凉回潮、二次揉捻、烘干定型、炒干作形、风选。整个工艺设计科学、操作简单;发明人创造性地发现,根据上述制作流程,以及各步骤中所涉及的工艺参数之间进行的协同配合,制备得到的茶无需其他添加物;其口感绵滑度好,香味绵长;泡茶开数达8-10泡;其汤色清透、着汤色均匀;茶水微甜不苦。

(2)本发明提供的该种茶,由本发明提供的茶的加工工艺制作得到;该茶无需其他添加物;其口感绵滑度好,香味绵长;泡茶开数达8-10泡;其汤色清透、着汤色均匀;茶水微甜不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及其加工工艺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茶及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鲜叶摊青:将茶叶的鲜叶摊凉至含水率为68-72%;(2)杀青:将鲜叶在滚筒式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控制温度为280-320℃、转速为40-50转/min,杀青1.5-2h得到茶叶;(3)一次摊凉回潮:堆积茶叶厚度为8-10cm,进行摊凉18-20min;(4)一次揉捻:不加压对茶叶进行揉捻50-60min;(5)脱水:将茶叶在140-160℃的热风炉中脱水至茶叶的含水率为55-65%;(6)二次摊凉回潮:堆积茶叶厚度为5-7cm,进行摊凉18-20min;(7)二次揉捻:采用轻重轻的方式揉捻55-65min;(8)烘干定型:在80-100℃的链板式烘干机中烘干茶叶至茶叶的含水率为20-25%;(9)炒干作形:在温度为140-160℃的炒干机中炒干茶叶至茶叶的含水率不大于6.5%,得到干茶;(10)风选:将干茶进行风选至无茶沫和飞毛。

上述工艺设计科学、操作简单;发明人创造性地发现,根据上述制作流程,以及各步骤中所涉及的工艺参数之间的协同配合,制备得到的茶无需其他添加物;其口感绵滑度好,香味绵长;泡茶开数达8-10泡;其汤色清透、着汤色均匀;茶水微甜不苦。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摊青:将茶叶的鲜叶摊凉至含水率为70%;(2)杀青:将鲜叶在滚筒式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控制温度为300℃、转速为45转/min,杀青1.8h得到茶叶;(3)一次摊凉回潮:堆积茶叶厚度为9cm,进行摊凉19min;(4)一次揉捻:不加压对茶叶进行揉捻55min;(5)脱水:将茶叶在150℃的热风炉中脱水至茶叶的含水率为60%;(6)二次摊凉回潮:堆积茶叶厚度为6cm,进行摊凉19min;(7)二次揉捻:采用轻重轻的方式揉捻60min;(8)烘干定型:在90℃的链板式烘干机中烘干茶叶至茶叶的含水率为23%;(9)炒干作形:在温度为150℃的炒干机中炒干茶叶至茶叶的含水率不大于6.5%,得到干茶;(10)风选:将干茶进行风选至无茶沫和飞毛。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1)鲜叶摊青:将茶叶的鲜叶摊凉至含水率为68%;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1)鲜叶摊青:将茶叶的鲜叶摊凉至含水率为72%;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2)杀青:将鲜叶在滚筒式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控制温度为280℃、转速为40转/min,杀青2h得到茶叶;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2)杀青:将鲜叶在滚筒式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控制温度为320℃、转速为50转/min,杀青1.5h得到茶叶;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3)一次摊凉回潮:堆积茶叶厚度为8cm,进行摊凉20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3)一次摊凉回潮:堆积茶叶厚度为10cm,进行摊凉18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4)一次揉捻:不加压对茶叶进行揉捻50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4)一次揉捻:不加压对茶叶进行揉捻60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5)脱水:将茶叶在140℃的热风炉中脱水至茶叶的含水率为65%;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5)脱水:将茶叶在160℃的热风炉中脱水至茶叶的含水率为55%;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6)二次摊凉回潮:堆积茶叶厚度为5cm,进行摊凉20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6)二次摊凉回潮:堆积茶叶厚度为7cm,进行摊凉18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7)二次揉捻:采用轻重轻的方式揉捻55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7)二次揉捻:采用轻重轻的方式揉捻65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8)烘干定型:在80℃的链板式烘干机中烘干茶叶至茶叶的含水率为25%;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8)烘干定型:在100℃的链板式烘干机中烘干茶叶至茶叶的含水率为20%;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9)炒干作形:在温度为140℃的炒干机中炒干茶叶至茶叶的含水率不大于6.5%,得到干茶;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9)炒干作形:在温度为160℃的炒干机中炒干茶叶至茶叶的含水率不大于6.5%,得到干茶;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1)鲜叶摊青:将茶叶的鲜叶摊凉至含水率为67%;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1)鲜叶摊青:将茶叶的鲜叶摊凉至含水率为73%;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2)杀青:将鲜叶在滚筒式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控制温度为270℃、转速为55转/min,杀青1.2h得到茶叶;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2)杀青:将鲜叶在滚筒式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控制温度为330℃、转速为35转/min,杀青2.5h得到茶叶;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3)一次摊凉回潮:堆积茶叶厚度为7cm,进行摊凉22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6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3)一次摊凉回潮:堆积茶叶厚度为11cm,进行摊凉17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7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4)一次揉捻:不加压对茶叶进行揉捻48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4)一次揉捻:不加压对茶叶进行揉捻62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9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5)脱水:将茶叶在135℃的热风炉中脱水至茶叶的含水率为66%;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0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5)脱水:将茶叶在165℃的热风炉中脱水至茶叶的含水率为54%;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6)二次摊凉回潮:堆积茶叶厚度为4cm,进行摊凉22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6)二次摊凉回潮:堆积茶叶厚度为8cm,进行摊凉16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3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7)二次揉捻:采用轻重轻的方式揉捻54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4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7)二次揉捻:采用轻重轻的方式揉捻66min;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5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8)烘干定型:在75℃的链板式烘干机中烘干茶叶至茶叶的含水率为28%;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6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8)烘干定型:在110℃的链板式烘干机中烘干茶叶至茶叶的含水率为18%;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7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9)炒干作形:在温度为135℃的炒干机中炒干茶叶至茶叶的含水率不大于6.5%,得到干茶;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8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除了(9)炒干作形:在温度为165℃的炒干机中炒干茶叶至茶叶的含水率不大于6.5%,得到干茶;其余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验例1

实验方法:将实施例1-19以及对比例1-18制备得到的茶设置为实验组1-37;分别测试实验组1-37的干度,并分别对实验组1-37的茶进行口感评价、色泽评价和香味评价,结果见表1所示:

表1实验组1-37的茶的口感评价和色泽评价

由表1数据可知,相比于对比例20-37,采用实施例1-19的茶的加工工艺制备得到的茶,风味更加优异,口感、色泽、香味以及干度更优。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茶及其加工工艺;该加工工艺设计科学、操作简单,能够制备得到口感、色泽和风味俱佳的茶。该茶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工工艺制备得到,该茶无需其他添加物,其口感绵滑度好,香味绵长,色泽清透均匀,泡茶开数达8-10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