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香型花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1909发布日期:2019-01-29 16:57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花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香型花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花茶,又名香片,利用茶善于吸收异味的特点,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一起闷,茶将香味吸收后再把干花筛除,制成的花茶香味浓郁,茶汤色深,深得偏好重口味的中国北方人喜爱。最普通的花茶是用茉莉花制的茉莉花茶,普通花茶都是用绿茶制作,也有用红茶制作的。花茶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根据其所用的香花品种不同,分为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桂花花茶、珠兰花茶等。

天气转暖,许多人动不动就容易上火,火气攻心,焦躁不安,口干舌燥、口疮、火疮等症状便出现,病菌个容易滋生,身体其他炎症也会伴随发作,使得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不仅影响人的情绪,而且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健康。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经常因紊乱的生活作息和生活习惯引起生活,短时间内的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时,也会出现火气大的现象,随着全球变暖,夏季的温度越来越高,许多人不同程度上出现口干舌燥、脾气焦躁、上火中暑等症状。饮用花茶是一种比较受欢迎的降火解渴方式,但是,现有的花茶大多数以茶叶和花作为的原料简单混合而成,大多非常苦涩,难以下咽,而且大多数的花茶,并没有保持原有花的香味,泡出的花茶不可以持久香味,而且买到的花茶大多数功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香型花茶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增香型花茶,按重量组份计,由如下配比的原料制成:

金银花3~5份,菊花3~5份,桃花3~5份,玫瑰花8~9份,茉莉花5~6份,荷花2~3份,桂花5~6份,薄荷叶2~3份,冰糖2~3份,枸杞1~2份。

优选的,所述冰糖为边长3~5毫米的正方体块状。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增香型花茶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清洗:先将金银花、菊花、桃花、玫瑰花、茉莉花、荷花、薄荷叶、桂花、薄荷叶分别依次清洗后,放在晾干网上晾干备用;

(2)提取浓缩液:从晾干网上取出玫瑰花和桂花,将玫瑰花和桂花混合,然后进行粉碎,采用常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得到玫瑰花和桂花的挥发性物质,即为玫瑰花和桂花的浓缩液;

(3)配料: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称取原料:金银花3~5份,桃花3~5份,茉莉花5~6份,薄荷叶2~3份;

(4)碎料:将金银花、菊花、份桃花、茉莉花和薄荷叶混合均匀,并用粉碎机粉碎,得到混合物,备用;

(5)揉捻:将步骤(4)中得到的混合物用揉捻机揉捻20~50分钟,然后将揉捻后的混合物分成直径为十厘米的球状,然后将球状的混合物压成厚度为五毫米的圆形薄片,并在薄片表面划有纵横交错的网状凹槽。

(6)增香:先将圆形薄片状的混合物的上下两面均喷洒步骤(2)中提取的玫瑰花和桂花的浓缩液,然后将圆形薄片状的混合物均匀放置在密闭容器中,再在温度为70~80℃的下放置3~5小时,使得混合物充分吸收玫瑰花和桂花的花香,整个增香过程维持在3~4个大气压;

(7)干燥:将步骤(6)中得到的增香后的混合物与枸杞混合后进行干燥,使其干燥至水分含量控制在6%以内;

(8)杀菌消毒:将步骤(7)中干燥后的混合物放入紫外线消毒设备消毒、杀菌30min,得到灭菌混合粉料;

(9)包装:将灭菌混合粉料密封包装,在每包中放入1~2克冰糖,每包总重5~6克,即得所述增香型花茶。

优选的,所述荷花为花形大、子房发育饱满的蓝色、紫色花朵,采摘时间在花开的第二天早晨。

优选的,步(5)所述的揉捻为金银花、菊花、桃花、茉莉花和薄荷叶混合均匀物的汁水充分揉出而不流失,茶叶细胞破坏率80~9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增香型花茶及其制作方法,解决普通花茶香味不够且香味持续时间不长久的问题,通过将原料揉捻后,压制成扁平的圆形薄片,加上花茶混合物表面的网状凹槽,使得增香过程中玫瑰花和桂花的浓缩液更加充分的吸收,通过桃花和玫瑰花的搭配,有很好的祛斑、除痘和补水的功效,通过金银花和菊花的搭配,有很好的清热降火的效果,通过冰糖和薄荷叶使得花茶口感更好,本发明的配方简单,通过在制作工艺上的创新,使得花茶在泡制过程中更加清香,通过提炼玫瑰花和桂花的浓缩液来增香,花香更加健康自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一种增香型花茶,按重量组份计,由如下配比的原料制成:

金银花3份,菊花3份,桃花4份,玫瑰花8份,茉莉花5份,荷花2份,桂花5份,薄荷叶2份,冰糖2份,枸杞1份。

所述冰糖为边长5毫米的正方体块状。

包括如下步骤:

(1)清洗:先将金银花、菊花、桃花、玫瑰花、茉莉花、荷花、薄荷叶、桂花、薄荷叶分别依次清洗后,放在晾干网上晾干备用;

(2)提取浓缩液:从晾干网上取出玫瑰花和桂花,将玫瑰花和桂花混合,然后进行粉碎,采用常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得到玫瑰花和桂花的挥发性物质,即为玫瑰花和桂花的浓缩液;

(3)配料: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称取原料:金银花3份,桃花3份,茉莉花5份,薄荷叶2份;

(4)碎料:将金银花、菊花、份桃花、茉莉花和薄荷叶混合均匀,并用粉碎机粉碎,得到混合物,备用;

(5)揉捻:将步骤(4)中得到的混合物用揉捻机揉捻30分钟,然后将揉捻后的混合物分成直径为十厘米的球状,然后将球状的混合物压成厚度为5毫米的圆形薄片,并在薄片表面划有纵横交错的网状凹槽;通过将混合物压制成薄片状,并在薄片表面划有网状凹槽,能够更好的将花浓缩液浸透到原料内部。

(6)增香:先将圆形薄片状的混合物的上下两面均喷洒步骤(2)中提取的玫瑰花和桂花的浓缩液,然后将圆形薄片状的混合物均匀放置在密闭容器中,再在温度为70~80℃的下放置3小时,使得混合物充分吸收玫瑰花和桂花的花香,整个增香过程维持在4个大气压;通过在圆形薄片状的混合物的上下两面都撒上玫瑰花和桂花的浓缩液,保证薄片的上下两面的浓缩液同时向内部浸透,提高吸收率,减少增香的时间。

(7)干燥:将步骤(6)中得到的增香后的混合物与枸杞混合后进行干燥,使其干燥至水分含量控制在6%以内;

(8)杀菌消毒:将步骤(7)中干燥后的混合物放入紫外线消毒设备消毒、杀菌30min,得到灭菌混合粉料;

(9)包装:将灭菌混合粉料密封包装,在每包中放入1克冰糖,每包总重5克,即得所述增香型花茶。

所述荷花为花形大、子房发育饱满的蓝色、紫色花朵,采摘时间在花开的第二天早晨。

所述步骤(5)揉捻的为金银花、菊花、桃花、茉莉花和薄荷叶混合均匀物的汁水充分揉出而不流失,茶叶细胞破坏率80~90%。

按上述过程制作100包增香型花茶,分别将100包增香型花茶泡在100杯热水中,在半小时后去闻每个水杯中的花茶香气,有香味的杯数占总数的95%,将杯中的水倒出,重新加入热水,继续泡制一小时后,检测出有香味的有香味的杯数占总数的62%。

实施例2

一种增香型花茶,按重量组份计,由如下配比的原料制成:

金银花3份,菊花3份,桃花5份,玫瑰花9份,茉莉花6份,荷花3份,桂花6份,薄荷叶3份,冰糖2份,枸杞1份。

所述冰糖为边长5毫米的正方体块状。

包括如下步骤:

(1)清洗:先将金银花、菊花、桃花、玫瑰花、茉莉花、荷花、薄荷叶、桂花、薄荷叶分别依次清洗后,放在晾干网上晾干备用;

(2)提取浓缩液:从晾干网上取出玫瑰花和桂花,将玫瑰花和桂花混合,然后进行粉碎,采用常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得到玫瑰花和桂花的挥发性物质,即为玫瑰花和桂花的浓缩液;

(3)配料: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称取原料:金银花3份,桃花5份,茉莉花6份,薄荷叶3份;

(4)碎料:将金银花、菊花、份桃花、茉莉花和薄荷叶混合均匀,并用粉碎机粉碎,得到混合物,备用;

(5)揉捻:将步骤(4)中得到的混合物用揉捻机揉捻30分钟,然后将揉捻后的混合物分成直径为十厘米的球状,然后将球状的混合物压成厚度为3毫米的圆形薄片,并在薄片表面划有纵横交错的网状凹槽。

(6)增香:先将圆形薄片状的混合物的上下两面均喷洒步骤(2)中提取的玫瑰花和桂花的浓缩液,然后将圆形薄片状的混合物均匀放置在密闭容器中,再在温度为70~80℃的下放置5小时,使得混合物充分吸收玫瑰花和桂花的花香,整个增香过程维持在4个大气压;

(7)干燥:将步骤(6)中得到的增香后的混合物与枸杞混合后进行干燥,使其干燥至水分含量控制在6%以内;

(8)杀菌消毒:将步骤(7)中干燥后的混合物放入紫外线消毒设备消毒、杀菌30min,得到灭菌混合粉料;

(9)包装:将灭菌混合粉料密封包装,在每包中放入1克冰糖,每包总重5克,即得所述增香型花茶。

所述荷花为花形大、子房发育饱满的蓝色、紫色花朵,采摘时间在花开的第二天早晨。

所述步骤(5)揉捻的为金银花、菊花、桃花、茉莉花和薄荷叶混合均匀物的汁水充分揉出而不流失,茶叶细胞破坏率80~90%。

按上述过程制作100包增香型花茶,分别将100包增香型花茶泡在100杯热水中,在半小时后去测每个水杯中的花茶香气,有香味的杯数占总数的95%,将杯中的水倒出,重新加入热水,继续泡制一小时后,检测出有香味的有香味的杯数占总数的8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