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芝麻油的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9109发布日期:2019-01-28 12:51阅读:5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芝麻油制作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芝麻油的配方。



背景技术:

芝麻油是从芝麻中提炼出来的,具有特别香味,故称为香油,颜色金黄,澄清透明,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芝麻油中富含维生素e及亚麻酸,其中,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软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弹性的作用,因而对保护心脑血管有好处。但是现有的芝麻油不具有养生的功效,因此提出了一种芝麻油的配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芝麻油的配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芝麻油的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黑芝麻60-64份、花生仁22-26份、鱼腥草粉6-10份、桂圆肉粉8-12份、娃娃鱼粉4-8份、桑葚粉5-9份、蜂蜜3-7份、海参废弃液7-11份、黄芪粉2-6份、玉米肽4-8份、苦荞粉10-14份。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黑芝麻61-63份、花生仁23-25份、鱼腥草粉7-9份、桂圆肉粉9-11份、娃娃鱼粉5-7份、桑葚粉6-8份、蜂蜜4-6份、海参废弃液8-10份、黄芪粉3-5份、玉米肽5-7份、苦荞粉11-13份。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黑芝麻62份、花生仁24份、鱼腥草粉8份、桂圆肉粉10份、娃娃鱼粉6份、桑葚粉7份、蜂蜜5份、海参废弃液9份、黄芪粉4份、玉米肽6份、苦荞粉12份。

优选地,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筛选成熟饱满、干湿适中的黑芝麻,采用振动筛和去石机清除各种杂质;

s2:s1中所述的黑芝麻采用漂洗设备漂洗,除去漂浮的杂质和沉淀的泥沙,然后软化起来,黑芝麻吸水膨胀;

s3:将花生仁和s2中所述的黑芝麻采用中温加热进行炒制,然后利用混合机进行均匀混合;

s4:将s3中所述的花生仁和黑芝麻通过输送管引至压榨设备中,压榨设备内部所压榨的油通过其下部的出油口通入到高速离心机中,分离出上层油;

s5:s4中所述的上层油通入高速混料机中,然后再将鱼腥草粉、桂圆肉粉、娃娃鱼粉、桑葚粉、海参废弃液、黄芪粉、玉米肽和苦荞粉加入高速混料机中,最终得到可养生的芝麻油。

优选地,所述s2中,漂洗设备为漂洗机,且漂洗设备的内部放置有30-40℃的清水。

优选地,所述s3中,炒制的温度控制在140-160℃,且炒制的时间控制在20-30min。

优选地,所述s4中,高速离心机的转速设置为2000-3000r/min,且高速离心机的内部温度设置为35-45℃。

优选地,所述s5中,高速混料机的转速设置为1000-2000r/min,高速混料机在混料操作时,逐步加入蜂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原有黑芝麻和花生仁的基础上,新增了鱼腥草粉、桂圆肉粉、娃娃鱼粉、桑葚粉、蜂蜜、海参废弃液、黄芪粉、玉米肽和苦荞粉,使得芝麻油具有养生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芝麻油的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黑芝麻60份、花生仁22份、鱼腥草粉6份、桂圆肉粉8份、娃娃鱼粉4份、桑葚粉5份、蜂蜜3份、海参废弃液7份、黄芪粉2份、玉米肽4份、苦荞粉10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筛选成熟饱满、干湿适中的黑芝麻,采用振动筛和去石机清除各种杂质;

s2:s1中所述的黑芝麻采用漂洗机漂洗,且漂洗机的内部放置有30-40℃的清水,除去漂浮的杂质和沉淀的泥沙,然后软化起来,黑芝麻吸水膨胀;

s3:将花生仁和s2中所述的黑芝麻采用中温加热进行炒制,炒制的温度控制在140-160℃,且炒制的时间控制在20-30min,然后利用混合机进行均匀混合;

s4:将s3中所述的花生仁和黑芝麻通过输送管引至压榨设备中,压榨设备内部所压榨的油通过其下部的出油口通入到高速离心机中,高速离心机的转速设置为2000-3000r/min,且高速离心机的内部温度设置为35-45℃,分离出上层油;

s5:s4中所述的上层油通入高速混料机中,然后再将鱼腥草粉、桂圆肉粉、娃娃鱼粉、桑葚粉、海参废弃液、黄芪粉、玉米肽和苦荞粉加入高速混料机中,高速混料机的转速设置为1000-2000r/min,高速混料机在混料操作时,逐步加入蜂蜜,最终得到可养生的芝麻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芝麻油的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黑芝麻61份、花生仁23份、鱼腥草粉7份、桂圆肉粉9份、娃娃鱼粉5份、桑葚粉6份、蜂蜜4份、海参废弃液8份、黄芪粉3份、玉米肽5份、苦荞粉11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筛选成熟饱满、干湿适中的黑芝麻,采用振动筛和去石机清除各种杂质;

s2:s1中所述的黑芝麻采用漂洗机漂洗,且漂洗机的内部放置有30-40℃的清水,除去漂浮的杂质和沉淀的泥沙,然后软化起来,黑芝麻吸水膨胀;

s3:将花生仁和s2中所述的黑芝麻采用中温加热进行炒制,炒制的温度控制在140-160℃,且炒制的时间控制在20-30min,然后利用混合机进行均匀混合;

s4:将s3中所述的花生仁和黑芝麻通过输送管引至压榨设备中,压榨设备内部所压榨的油通过其下部的出油口通入到高速离心机中,高速离心机的转速设置为2000-3000r/min,且高速离心机的内部温度设置为35-45℃,分离出上层油;

s5:s4中所述的上层油通入高速混料机中,然后再将鱼腥草粉、桂圆肉粉、娃娃鱼粉、桑葚粉、海参废弃液、黄芪粉、玉米肽和苦荞粉加入高速混料机中,高速混料机的转速设置为1000-2000r/min,高速混料机在混料操作时,逐步加入蜂蜜,最终得到可养生的芝麻油。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芝麻油的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黑芝麻62份、花生仁24份、鱼腥草粉8份、桂圆肉粉10份、娃娃鱼粉6份、桑葚粉7份、蜂蜜5份、海参废弃液9份、黄芪粉4份、玉米肽6份、苦荞粉12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筛选成熟饱满、干湿适中的黑芝麻,采用振动筛和去石机清除各种杂质;

s2:s1中所述的黑芝麻采用漂洗机漂洗,且漂洗机的内部放置有30-40℃的清水,除去漂浮的杂质和沉淀的泥沙,然后软化起来,黑芝麻吸水膨胀;

s3:将花生仁和s2中所述的黑芝麻采用中温加热进行炒制,炒制的温度控制在140-160℃,且炒制的时间控制在20-30min,然后利用混合机进行均匀混合;

s4:将s3中所述的花生仁和黑芝麻通过输送管引至压榨设备中,压榨设备内部所压榨的油通过其下部的出油口通入到高速离心机中,高速离心机的转速设置为2000-3000r/min,且高速离心机的内部温度设置为35-45℃,分离出上层油;

s5:s4中所述的上层油通入高速混料机中,然后再将鱼腥草粉、桂圆肉粉、娃娃鱼粉、桑葚粉、海参废弃液、黄芪粉、玉米肽和苦荞粉加入高速混料机中,高速混料机的转速设置为1000-2000r/min,高速混料机在混料操作时,逐步加入蜂蜜,最终得到可养生的芝麻油。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芝麻油的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黑芝麻63份、花生仁25份、鱼腥草粉9份、桂圆肉粉11份、娃娃鱼粉7份、桑葚粉8份、蜂蜜6份、海参废弃液10份、黄芪粉5份、玉米肽7份、苦荞粉13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筛选成熟饱满、干湿适中的黑芝麻,采用振动筛和去石机清除各种杂质;

s2:s1中所述的黑芝麻采用漂洗机漂洗,且漂洗机的内部放置有30-40℃的清水,除去漂浮的杂质和沉淀的泥沙,然后软化起来,黑芝麻吸水膨胀;

s3:将花生仁和s2中所述的黑芝麻采用中温加热进行炒制,炒制的温度控制在140-160℃,且炒制的时间控制在20-30min,然后利用混合机进行均匀混合;

s4:将s3中所述的花生仁和黑芝麻通过输送管引至压榨设备中,压榨设备内部所压榨的油通过其下部的出油口通入到高速离心机中,高速离心机的转速设置为2000-3000r/min,且高速离心机的内部温度设置为35-45℃,分离出上层油;

s5:s4中所述的上层油通入高速混料机中,然后再将鱼腥草粉、桂圆肉粉、娃娃鱼粉、桑葚粉、海参废弃液、黄芪粉、玉米肽和苦荞粉加入高速混料机中,高速混料机的转速设置为1000-2000r/min,高速混料机在混料操作时,逐步加入蜂蜜,最终得到可养生的芝麻油。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芝麻油的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黑芝麻64份、花生仁26份、鱼腥草粉10份、桂圆肉粉12份、娃娃鱼粉8份、桑葚粉9份、蜂蜜7份、海参废弃液11份、黄芪粉6份、玉米肽8份、苦荞粉14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筛选成熟饱满、干湿适中的黑芝麻,采用振动筛和去石机清除各种杂质;

s2:s1中所述的黑芝麻采用漂洗机漂洗,且漂洗机的内部放置有30-40℃的清水,除去漂浮的杂质和沉淀的泥沙,然后软化起来,黑芝麻吸水膨胀;

s3:将花生仁和s2中所述的黑芝麻采用中温加热进行炒制,炒制的温度控制在140-160℃,且炒制的时间控制在20-30min,然后利用混合机进行均匀混合;

s4:将s3中所述的花生仁和黑芝麻通过输送管引至压榨设备中,压榨设备内部所压榨的油通过其下部的出油口通入到高速离心机中,高速离心机的转速设置为2000-3000r/min,且高速离心机的内部温度设置为35-45℃,分离出上层油;

s5:s4中所述的上层油通入高速混料机中,然后再将鱼腥草粉、桂圆肉粉、娃娃鱼粉、桑葚粉、海参废弃液、黄芪粉、玉米肽和苦荞粉加入高速混料机中,高速混料机的转速设置为1000-2000r/min,高速混料机在混料操作时,逐步加入蜂蜜,最终得到可养生的芝麻油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