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香味米饭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9702发布日期:2019-01-14 19:00阅读:6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米饭的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茶香味米饭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南方人的主食为大米,北方人的主食为面食,但是,近年来,南方人的主食逐渐由大米转向面食或者其他食物,大米不再是南方人唯一的主食了。说起大米,大家想到的肯定是米香味浓厚的传统烹饪方式,其口味和营养物质比较有限,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日常营养需求。

因此,亟需一种新型配比的大米来弥补这种空缺。

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其香气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

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可利尿、消除水肿,并强壮心脏功能。红茶中“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消除自由基,具有抗酸化作用,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中医认为,茶也分寒热,例如绿茶属苦寒,适合夏天喝,用于消暑;红茶、普洱茶偏温,较适合冬天饮用。至于乌龙茶、铁观音等较为中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茶香味米饭的制作方法,其制作出来的米饭具有茶香的清香味,适应广泛食用大米的家庭食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1)茶汤的制备;

(2)米饭的着味;

(3)茶香味米饭蒸制。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茶汤制作流程为:采用优等红茶,以红茶比清水为30:100比例在清水烧沸腾后加入茶叶,泡制10-15min,得茶汤。

优选地,步骤(2)中米饭的着味为:先用一个锅按照水:茶汤为90:30的比例水和茶汤,加热至沸腾,再按照混合液:大米为100:30或110:40或90:25的比例加入大米,再煮沸10-15min,至大米40%熟。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茶香味米饭的蒸制为:将煮好的大米用筛子用滤布过滤米饭,沥干2-5min,取蒸锅以水:茶汤为120:40的比例加入清水和茶香汁,上面放置蒸制隔板,放上滤布,进行茶香味米饭的蒸制。35-40min后出锅,得到茶香味米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传统蒸煮米饭的基础上,加入特制的茶香汁,采用两次着味的方式,让米饭充盈茶香的清香味,不经能提升米饭品质,色泽淡红,还能增加食用者食欲。此外,本发明操作简单,原料易得,方便制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茶香味米饭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茶汤的制备;采用优等红茶,以红茶比清水为30:100比例在清水烧沸腾后加入茶叶,泡制10min,得茶汤。

(2)米饭的着味;先用一个锅按照水:茶汤为90:30的比例水和茶汤,加热至沸腾,再按照混合液:大米为100:30的比例加入大米,再煮沸10min,至大米40%熟。

(3)茶香味米饭蒸制:将煮好的大米用筛子用滤布过滤米饭,沥干2min,取蒸锅以水:茶汤为120:40的比例加入清水和茶香汁,上面放置蒸制隔板,放上滤布,进行茶香味米饭的蒸制。35min后出锅,得到茶香味米饭。

实施例2

(1)茶汤的制备;采用优等红茶,以红茶比清水为30:100比例在清水烧沸腾后加入茶叶,泡制12min,得茶汤。

(2)米饭的着味;先用一个锅按照水:茶汤为90:30的比例水和茶汤,加热至沸腾,再按照混合液:大米为110:40的比例加入大米,再煮沸10min,至大米40%熟。

(3)茶香味米饭蒸制:将煮好的大米用筛子用滤布过滤米饭,沥干2min,取蒸锅以水:茶汤为120:40的比例加入清水和茶香汁,上面放置蒸制隔板,放上滤布,进行茶香味米饭的蒸制。37min后出锅,得到茶香味米饭。

实施例3

(1)茶汤的制备;采用优等红茶,以红茶比清水为30:100比例在清水烧沸腾后加入茶叶,泡制15min,得茶汤。

(2)米饭的着味;先用一个锅按照水:茶汤为90:30的比例水和茶汤,加热至沸腾,再按照混合液:大米为90:25的比例加入大米,再煮沸15min,至大米40%熟。

(3)茶香味米饭蒸制:将煮好的大米用筛子用滤布过滤米饭,沥干5min,取蒸锅以水:茶汤为120:40的比例加入清水和茶香汁,上面放置蒸制隔板,放上滤布,进行茶香味米饭的蒸制。40min后出锅,得到茶香味米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茶香味米饭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茶汤的制备;(2)米饭的着味;(3)茶香味米饭蒸制。本发明在传统蒸煮米饭的基础上,加入特制的茶汤,采用两次着味的方式,让米饭充盈茶的清香味,不仅能提升米饭品质,色泽淡红,还能增加食用者食欲。此外,本发明操作简单,原料易得,方便制作。

技术研发人员:墙义方;秦怀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硒香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10
技术公布日:2019.0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