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箬竹玉米重组米及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78449发布日期:2019-02-01 18:54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箬竹玉米重组米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箬竹(学名:indocalamustessellatus(munro)kengf.):禾本科、箬竹属植物,竿高可达2米,最大直径7.5毫米;一般为绿色,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小枝2-4叶;叶鞘紧密抱竿,无叶耳;叶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叶缘生有细锯齿。未成熟者圆锥花序,小穗绿色带紫,花药黄色;子房和鳞被未见。4-5月笋期,6-7月开花。

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衢县和湖南零陵阳明山。生于山坡路旁。海拔300-1400米。

灌木状或小灌木状类。[3]竿高0.75-2米,直径4-7.5毫米;节间长约25厘米,最长者可达32厘米,圆筒形,在分枝一侧的基部微扁,一般为绿色,竿壁厚2.5-4毫米;节较平坦;竿环较箨环略隆起,节下方有红棕色贴竿的毛环。

箨鞘长于节间,上部宽松抱竿,无毛,下部紧密抱竿,密被紫褐色伏贴疣基刺毛,具纵肋;箨耳无;箨舌厚膜质,截形,高1-2毫米,背部有棕色伏贴微毛;箨片大小多变化,窄披针形,竿下部者较窄,竿上部者稍宽,易落。小枝具2-4叶;叶鞘紧密抱竿,有纵肋,背面无毛或被微毛;无叶耳;叶舌高1-4毫米,截形;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6厘米,宽4-10.8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绿色,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中脉两侧或仅一侧生有一条毡毛,次脉8-16对,小横脉明显,形成方格状,叶缘生有细锯齿。

箬竹被国家卫生部确认为药食两用资源,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新型食用、药用资源。现代药物分析研究表明,箬竹中含有箬竹黄酮、箬竹多糖、有机硒、锌、碘、钙、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活性成分。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与银杏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相似的化学组成,具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和调节血脂的功效。目前总黄酮的提取方法有超声辅助法、热回流提取法、浸提法和超临界co2提取法等。这些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提取时间长、效率低等问题,无法满足人们对现代化大生产的需求。

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纤维素等。国外对重组米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集中在美、日、西欧、前苏联等国家和地区。harrow等以部分糊化的淀粉为主要原料,对挤压重组工程米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经挤压成型及烘干后,可得到挤压重组工程米。

国内对重组米研究起步比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以大米、碎米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凝胶剂,进行重组米的生产。主要研究有:江南大学开展了对重组米的研究,以大米为原料,采用双螺杆二级挤出制备脱水方便米和营养方便米,其在品质和感官上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董忠蓉、金成洙等以杂粮类生料(如魔芋粉等)、瓜果蔬菜等为主要原料,添加大米、变性淀粉等,通过一级挤压造粒制作出了外形光滑美观的人造米,其通过造粒后,营养损失比较大,且不耐蒸煮。国内也有以各种杂粮为主要原料,强化一定的营养物质,采用轧片机制粒或者挤压造粒制备重组米的报道,但这样的产品主要靠挤压形成密实的内部结构,缺少网络结构,在蒸煮过程中人造米存在形散、品质不佳等缺陷。

国内外对营养重组米的研究主要以大米、淀粉等为主要原料,添加各种营养强化物质后利用人工造粒的方法生产。常用的营养强化方法主要有强化剂浸吸法、粉体强化法和表面涂抹法;制粒方式主要有压粒式和挤压制粒两种类型。国内外以玉米为单一原料生产重组米的研究较少,主要采用普通玉米粉为原料,经膨化后制得产品。工艺技术相对单一,这样的产品内部没有形成网络结构,质量不稳定,蒸煮特性与口感较差,存在着形似质离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玉米重组米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箬竹玉米重组米及生产方法。

本发明一种箬竹玉米重组米,其特征在于是由如下方法生产得到的:

a.普通玉米粉的制备

将普通玉米除杂,经脱皮、脱胚、粉碎、过筛,得到粒度不低于40目的普通玉米粉;

b.改性玉米粉的制备

酶改性粉的制备:将普通玉米粉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2-1:5混合,添加1-5u/g玉米粉的谷氨酰胺转氨酶,酶解生物修饰处理2-6h后,在60℃热风干燥20h,粉碎,过80目筛,得到酶改性玉米粉;

双螺杆改性粉的制备:将普通玉米粉与水混合,调节玉米粉的含水量为20~50%质量分数,经过双螺杆挤出,双螺杆挤出参数为:机筒温度为100-160℃,螺杆转速为200-280r/min,在60℃热风干燥6~8h,粉碎,过80目筛,得到双螺杆改性玉米粉;

c.复配粉的制备

酶改性玉米粉质量分数1-10%、双螺杆改性玉米粉质量分数45-75%、普通玉米粉调配的质量分数15-50%;

d.玉米重组米的造粒

将调配好的复配粉加水调湿,控制含水量为25-55%;经单螺杆挤压成型、旋切切割造粒,单螺杆挤压成型工艺参数为:机筒温度为60-100℃,螺杆转速为40-70r/min,旋转切刀速度为400-900r/min;

e.箬竹总黄酮提取物

将洗净干燥后的箬竹粉碎,然后过筛,收集细粉,得到箬竹粉;将所述箬竹粉采用聚乙二醇-氯化钾复合溶液进行萃取;将所述萃取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得到箬竹总黄酮提取物;

f.玉米重组米的干燥

将造粒后的玉米重组米中添加其质量5%的箬竹总黄酮提取物搅拌均匀,再将添加箬竹总黄酮提取物的重组米置于热风干燥箱中,60℃热风干燥6h,使其含水量10~13%质量分数;

g.玉米重组米的抛光

将干燥后的玉米重组米置于抛光机进行抛光处理1-6min。

本发明一种箬竹玉米重组米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普通玉米粉的制备

将普通玉米除杂,经脱皮、脱胚、粉碎、过筛,得到粒度不低于40目的普通玉米粉;

b.改性玉米粉的制备

酶改性粉的制备:将普通玉米粉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2-1:5混合,添加1-5u/g玉米粉的谷氨酰胺转氨酶,酶解生物修饰处理2-6h后,在60℃热风干燥20h,粉碎,过80目筛,得到酶改性玉米粉;

双螺杆改性粉的制备:将普通玉米粉与水混合,调节玉米粉的含水量为20~50%质量分数,经过双螺杆挤出,双螺杆挤出参数为:机筒温度为100-160℃,螺杆转速为200-280r/min,在60℃热风干燥6~8h,粉碎,过80目筛,得到双螺杆改性玉米粉;

c.复配粉的制备

酶改性玉米粉质量分数1-10%、双螺杆改性玉米粉质量分数45-75%、普通玉米粉调配的质量分数15-50%;

d.玉米重组米的造粒

将调配好的复配粉加水调湿,控制含水量为25-55%;经单螺杆挤压成型、旋切切割造粒,单螺杆挤压成型工艺参数为:机筒温度为60-100℃,螺杆转速为40-70r/min,旋转切刀速度为400-900r/min;

e.箬竹总黄酮提取物

将洗净干燥后的箬竹粉碎,然后过筛,收集细粉,得到箬竹粉;将所述箬竹粉采用聚乙二醇-氯化钾复合溶液进行萃取;将所述萃取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得到箬竹总黄酮提取物;所述聚乙二醇-氯化钾复合溶液包括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2000和氯化钾;其中,所述聚乙二醇40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所述聚乙二醇200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所述氯化钾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2%-0.8%;

f.玉米重组米的干燥

将造粒后的玉米重组米中添加其质量5%的箬竹总黄酮提取物搅拌均匀,再将添加箬竹总黄酮提取物的重组米置于热风干燥箱中,60℃热风干燥6h,使其含水量10~13%质量分数;

g.玉米重组米的抛光

将干燥后的玉米重组米置于抛光机进行抛光处理1-6min。

本发明提供一种箬竹玉米重组米及生产方法,以提高箬竹总黄酮的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降低制备成本且环境友好,有利于箬竹总黄酮后续的分离纯化。

本发明一种箬竹玉米重组米及生产方法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首次以聚乙二醇-氯化钾复合溶液作为提取溶剂,复合聚乙二醇溶液不但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安全稳定,而且能够把脂溶性和水溶性黄酮全部溶解;结合微波辅助在密闭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提取箬竹总黄酮,聚乙二醇-氯化钾复合溶液中的钾离子和氯离子能够促进微波加热和能量的传递,直接作用于箬竹细胞内部,加热速度快,受热时间短,可以有效地保护箬竹黄酮的功能成分;在微波的作用下,使细胞内部温度急剧升高,箬竹的细胞壁容易破裂,使细胞内部的脂溶性和水溶性黄酮成分充分溶解到聚乙二醇-氯化钾复合溶液中,同时微波具有加热速度快,提取时间短,具有成本低、高效、环保的优点,有利于箬竹总黄酮后续的分离纯化工作;目前以聚乙二醇-氯化钾复合溶液结合微波辅助法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提取黄酮的方法还没有文献报道过;本发明采用的聚乙二醇溶液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加入抗氧化剂吩噻嗪后即使被加热至200℃时也不会发生氧化作用,因此聚乙二醇混合溶液非常适合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作为箬竹总黄酮的提取介质;本发明提供上述箬竹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可以在制备食品、药品中应用,达到充分利用箬竹资源的目的。

本发明以经过酶法修饰和双螺杆挤压改性得到的改性玉米粉和普通玉米粉为原料,采用螺杆挤压改性成型技术,经过切割造粒、添加箬竹总黄酮提取物、热风干燥、抛光等工艺操作制得一种新型箬竹玉米重组米。该工艺增强了产品的质构特性,提高了产品的复水性能,降低了其蒸煮损失率,克服了重组米蒸煮过程中形散等缺陷。为尽快实现玉米主食化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为玉米食品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一种箬竹玉米重组米及生产方法,由如下方法生产得到的:

a.普通玉米粉的制备

将普通玉米除杂,经脱皮、脱胚、粉碎、过筛,得到粒度不低于40目的普通玉米粉;

b.改性玉米粉的制备

酶改性粉的制备:将普通玉米粉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2-1:5混合,添加1-5u/g玉米粉的谷氨酰胺转氨酶,酶解生物修饰处理2-6h后,在60℃热风干燥20h,粉碎,过80目筛,得到酶改性玉米粉;

双螺杆改性粉的制备:将普通玉米粉与水混合,调节玉米粉的含水量为20~50%质量分数,经过双螺杆挤出,双螺杆挤出参数为:机筒温度为100-160℃,螺杆转速为200-280r/min,在60℃热风干燥6~8h,粉碎,过80目筛,得到双螺杆改性玉米粉;

c.复配粉的制备

酶改性玉米粉质量分数1-10%、双螺杆改性玉米粉质量分数45-75%、普通玉米粉调配的质量分数15-50%;

d.玉米重组米的造粒

将调配好的复配粉加水调湿,控制含水量为25-55%;经单螺杆挤压成型、旋切切割造粒,单螺杆挤压成型工艺参数为:机筒温度为60-100℃,螺杆转速为40-70r/min,旋转切刀速度为400-900r/min;

e.箬竹总黄酮提取物

将洗净干燥后的箬竹粉碎,然后过筛,收集细粉,得到箬竹粉;将所述箬竹粉采用聚乙二醇-氯化钾复合溶液进行萃取;将所述萃取得到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得到箬竹总黄酮提取物;所述聚乙二醇-氯化钾复合溶液包括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2000和氯化钾;其中,所述聚乙二醇40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所述聚乙二醇200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所述氯化钾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2%-0.8%;

f.玉米重组米的干燥

将造粒后的玉米重组米中添加其质量5%的箬竹总黄酮提取物搅拌均匀,再将添加箬竹总黄酮提取物的重组米置于热风干燥箱中,60℃热风干燥6h,使其含水量10~13%质量分数;

g.玉米重组米的抛光

将干燥后的玉米重组米置于抛光机进行抛光处理1-6min。

实施例2:

c.复配粉的制备

酶改性玉米粉质量分数5%、双螺杆改性玉米粉质量分数45%、普通玉米粉调配的质量分数50%;

d.玉米重组米的造粒

将调配好的复配粉加水调湿,控制含水量为40%;经单螺杆挤压成型、旋切切割造粒,单螺杆挤压成型工艺参数为:机筒温度为80℃,螺杆转速为55r/min,旋转切刀速度为650r/min;

f.玉米重组米的干燥

将基本成型的玉米重组米置于热风干燥箱中,60℃热风干燥6h,使其含水量10~13%质量分数;

g.玉米重组米的抛光

将上述制备的玉米重组米置于抛光机进行抛光处理3.5min。

实施例3

c.复配粉的制备

酶改性玉米粉质量分数10%、双螺杆改性玉米粉质量分数75%、普通玉米粉的质量分数15%;

d.玉米重组米的造粒

将调配好的复配粉加水调湿,控制含水量为55%;经单螺杆挤压成型、旋切切割造粒,单螺杆挤压成型工艺参数为:机筒温度为100℃,螺杆转速为70r/min,旋转切刀速度为900r/min;

f.玉米重组米的干燥

将基本成型的玉米重组米置于热风干燥箱中,60℃热风干燥6h,使其含水量10~13%质量分数;

g.玉米重组米的抛光

将上述制备的玉米重组米置于抛光机进行抛光处理6min。

实施例4

c.复配粉的制备

酶改性玉米粉质量分数5.5%、双螺杆改性玉米粉质量分数60%、普通玉米粉的质量分数34.5%;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c.复配粉的制备

酶改性玉米粉质量分数7.5%、双螺杆改性玉米粉质量分数60%、普通玉米粉的质量分数32.5%;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2。

实施例6

所述步骤e中,所述聚乙二醇-氯化钾复合溶液包括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2000和氯化钾;其中,所述聚乙二醇40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所述聚乙二醇200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所述氯化钾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2%-0.8%。

实施例7

所述步骤e中,所述聚乙二醇-氯化钾复合溶液包括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2000和氯化钾;其中,所述聚乙二醇40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所述聚乙二醇200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所述氯化钾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2%-0.8%。

实施例8

所述步骤e中,所述聚乙二醇-氯化钾复合溶液包括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2000和氯化钾;其中,所述聚乙二醇40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所述聚乙二醇200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所述氯化钾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2%-0.8%。

实施例9

所述步骤e中,所述聚乙二醇-氯化钾复合溶液包括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2000和氯化钾;其中,所述聚乙二醇40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所述聚乙二醇200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所述氯化钾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2%-0.8%。

实施例10

所述步骤e中,所述聚乙二醇-氯化钾复合溶液包括聚乙二醇400、聚乙二2000和氯化钾;其中,所述聚乙二醇40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4%,所述聚乙二醇2000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所述氯化钾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