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火香沉香颗粒茶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51920发布日期:2019-01-29 16:57阅读:5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老火香沉香颗粒茶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老火香沉香颗粒茶,并进一步公开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也是白木香的入药成分。沉香味辛、苦,性微温,具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常用于治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等症,为较常用的一种中药材。沉香树脂合成周期很长,结香过程需要10-20年,所以要得到沉香树脂及沉香木其经济回报周期较为漫长。

通常情况下,沉香树中其他不含树脂的木材部位,如叶、树枝等均被作为废物丢弃,但经检测分析,沉香树叶中富含多糖、氨基酸、黄酮、皂苷类物质、酚类物质及挥发油等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均被证明具有抗炎镇痛等多种生理活性。更有研究表明,沉香叶提取物中同样具备沉香药材所具有的镇痛、抗氧化、行气止痛、平喘、清除自由基等功效,其药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沉香药材。

沉香茶即是以沉香叶为原料制得的饮品,可用作保健饮品,长期饮用不但能修身养性,还能防病抗衰老,增强体质,是一种不可多得、适合长期饮用的绿色饮品。研究表明,沉香茶能明显改善心脑血管方面衰老状态,如动脉硬化、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高血脂、脑中风等,并能有效清除体内垃圾、防止疾病发生。

目前,市场上利用沉香叶制作的沉香茶多采用采摘下来的沉香叶经简单晒干的加工方式,制得的沉香茶产品留有明显的青味和苦味。部分沉香茶产品仿照了乌龙茶做青或红茶发酵的加工方式,虽经过短暂的揉捻发酵,但酚类物质依然得不到有效降解,制得沉香产品仍然带有明显的苦涩味。另有沉香茶产品通过使用添加甜叶菊等外加物质以调和沉香叶的苦涩感,虽添加有甜味,但沉香茶口感却甜苦分离,入口为甜,留口依然为苦。可见,如何改善沉香茶产品的口感,对于沉香茶的加工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沉香茶产品存在香气不明显或没香气、滋味苦且不甜等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具有特殊浓郁的老火香气,滋味甜醇的老火香沉香颗粒茶;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老火香沉香颗粒茶的加工方法,以改善沉香茶产品的口感和品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老火香沉香颗粒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沉香树的成熟老叶为原料,均匀摊放进行晒青处理,至叶质变软、叶色转暗、挥发出青草气、叶片失水达到8%;

(2)晒青结束后,将晒青叶均匀摊放,置于晾青房进行晾青处理;

(3)晾青结束后,使用摇笼进行多次反复做青处理,并在每次做青结束后进行晾青处理,至叶片返活、花香显著;

(4)将做青处理后的沉香叶进行杀青处理,并在杀青结束后趁热进行多次反复做形处理,并在每次做形结束后进行松包处理,得到沉香颗粒茶;

(5)将所得沉香颗粒茶经干燥后,经拣剔及复火处理,摊凉后即得所需沉香颗粒茶。

所述步骤(1)中,所述采摘步骤为采摘上午9:30-11:30或下午2:30-5:00期间的单片成熟叶。

所述步骤(1)中,所述晒青步骤中,控制沉香叶摊放的厚度不超过2厘米,控制晒青时间20-40min。

所述步骤(2)中,所述晾青步骤中,控制晾青房的相对湿度65-75%、温度20-24℃,控制沉香叶的摊放厚度为3-5厘米。

所述步骤(3)中,所述做青步骤具体包括:

第一次做青时间为3-8分钟,然后摊放在竹筛上,控制摊放厚度不超过3厘米,在晾青房内晾青约2小时,至鲜叶还阴后进行第二次做青;

第二次做青时间为8-12分钟,并在做青结束后将鲜叶在竹筛上晾青2小时;

第三次做青时间为18-22分钟,并在做青结束后将鲜叶在竹筛上晾青2小时;

第四次做青时间为35-45分钟,并在做青结束后将鲜叶在竹筛上晾青2小时;

第五次做青时间为55-65分钟,并在做青结束后将鲜叶在竹筛上晾青,至叶片返活,花香显著。

所述步骤(4)中,控制所述杀青步骤的温度为150-170℃,控制杀青时间为5-10min。

所述步骤(4)中,所述做形步骤具体包括:

将杀青后的沉香叶投入全自动茶叶成形机械,控制压力900-1100mpa下进行做形1-3分钟,并在第一次做形结束后,将沉香叶进行松包处理1-3分钟;

将松包后的沉香叶进行第二次做形,并进行松包处理;

将第二次松包结束后的沉香叶进行第三次做形,并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第三次松包处理4-6分钟;

将第三次松包结束后的沉香叶进行第四次做形,控制压力1100-1300mpa下进行做形2-4分钟;

按照上述第四次做形工艺的条件进行第五次和第六次做形处理,并分别在做形结束后进行松包处理;

将第六次松包结束后的沉香叶进行第七次做形,控制压力1300-1500mpa下进行做形3-5分钟;

按照上述第七次做形工艺的条件进行第八次和第九次做形处理,并分别在做形结束后进行松包处理;

将第九次松包结束后的沉香叶进行第十次做形,控制压力1500-1700mpa下进行做形4-6分钟;

按照上述第十次做形工艺的条件进行第十一次至第二十四次做形处理,并分别在做形结束后进行松包处理;

将第二十四次松包结束后的沉香叶进行第二十五次做形,控制压力1600-1900mpa下进行做形5-7分钟;

按照上述第二十五次做形工艺的条件进行第二十六次至第三十三次做形处理,并分别在做形结束后进行松包处理。

所述步骤(5)中,所述干燥步骤包括于130-140℃进行初烘1-3小时的步骤,以及于110-120℃进行焙火2-4小时的步骤。

所述步骤(5)中,所述复火步骤为于90-110℃进行复火0.5-2小时。

本发明还公开了由所述的加工方法制备得到的老火香沉香颗粒茶。

本发明所述的老火香沉香颗粒茶的加工方法,通过精选高质量的沉香叶片,以确保颗粒茶的加工质量;同时在进行晒青处理时,控制叶片的失水率达到8%,大幅降低了沉香叶片的苦涩度;而采用多次反复的做青处理,则有效改善了沉香叶的口感和质感,并且精确控制每次摇青的时间均较传统摇青久,这样才能真正发酵产生兰花香气,有效改善口感;而整个做形过程中,全自动茶叶成形机械(液压机)和热风解块机(热风打散机)进行处理,相较传统的使用包揉机械和解块机械做形的方式,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沉香颗粒茶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老火香沉香颗粒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制备:

(1)以沉香树的成熟老叶(单片叶)为原料,鲜叶最好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采摘,避免雨水叶、露水叶和中午强光下采摘,本实施例使用的沉香叶采摘时间为上午9:30-11:30,采摘标准为单片成熟叶,茶青的完整与否,与茶叶的品质密切相关,采摘过程不能损伤叶片,采摘后备用;

将采摘的沉香叶鲜叶均匀摊放在晒青布或竹席上,控制摊放厚度不超过2厘米,晒青时间根据光照强度不同,一般为30分钟左右,晒青适度以叶质变软,叶色转暗,挥发出青草气,失水约8%为适度;

(2)上述沉香叶茶青晒青结束后,将晒青沉香叶摊放在竹筛上,置于晾青房晾青,控制茶青的摊放厚度约4厘米,调节晾青房的相对湿度约70%,温度22℃;

(3)上述晾青步骤结束后,对沉香叶进行反复多次的做青(摇青)处理;整个做青过程分五次做青,均使用摇笼进行做青处理,具体操作包括:

控制第一次做青时间约5分钟,然后摊放在竹筛上,控制摊放厚度不超过3厘米,并在晾青房内晾青约2小时,至鲜叶还阴后进行第二次做青;

控制第二次做青时间为10分钟,并在做青结束后将鲜叶在竹筛上晾青2小时;

控制第三次做青时间为20分钟,并在做青结束后将鲜叶在竹筛上晾青2小时;

控制第四次做青时间为40分钟,并在做青结束后将鲜叶在竹筛上晾青2小时;

控制第五次做青时间为60分钟,并在做青结束后将鲜叶在竹筛上晾青,做青适度标准为叶片返活,花香显著;

(4)上述做青处理结束后,将沉香叶用液化气式滚筒杀青机杀青,控制杀青温度160℃,杀青处理约7分钟;并在杀青处理结束后趁热进行做形工艺;

本步骤中,所述做形工艺采用的是多次反复做形处理,并在每次做形处理后进行适应性的松包处理,所述做形处理步骤具体包括:

将杀青后的沉香叶投入全自动茶叶成形机械,投叶量约80斤,设置定形时间为2分钟,控制压力为1000mpa,进行第一次做形,并在第一次做形结束后,将沉香叶投入加热松包筛末机中松包,松包时间为2分钟;

上述松包处理后投入成形机械按照上述处理条件进行第二次做形,并在第二次做形结束后投入松包机;

上述松包结束后进行按照上述处理条件第三次做形,第三次做形结束后将沉香叶投入松包机,此时需要辅助加热,加热时间为5分钟,目的是吹干沉香叶表面的叶汁,便于下一步的做形;

第四到第六次做形为调整参数后重复上述工序,即设置定形时间为3分钟,压力为1200mpa;

第七到第九次做形调整参数后重复上述工序,即设置定形时间为4分钟,压力为1400mpa;

第九次做形松包结束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并包,将原来的2个包合并成1个包;

第十到第二十四次做形调整参数后重复上述工序,即设置定形时间为5分钟,压力为1600mpa;

第二十五到第三十三次做形调整参数后重复上述工序,即设置定形时间为5-7分钟,压力为1600-1900mpa;

当松包后的沉香茶颗粒圆紧,完成做形工艺,转入后续干燥工序;

(5)将做形处理后的沉香叶颗粒茶于135℃进行初烘2小时,随后哦于115℃进行焙火3小时;干燥摊凉后经人工拣去不成形的老片和梗;并把经过拣剔后的茶,于100℃进行复火1小时,摊凉后装箱入库,即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老火香沉香颗粒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制备:

(1)以沉香树的成熟老叶(单片叶)为原料,鲜叶最好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采摘,避免雨水叶、露水叶和中午强光下采摘,本实施例使用的沉香叶采摘时间为下午2:30-5:00,采摘标准为单片成熟叶,茶青的完整与否,与茶叶的品质密切相关,采摘过程不能损伤叶片,采摘后备用;

将采摘的沉香叶鲜叶均匀摊放在晒青布或竹席上,控制摊放厚度不超过2厘米,晒青时间根据光照强度不同,一般为20分钟左右,晒青适度以叶质变软,叶色转暗,挥发出青草气,失水约8%为适度;

(2)上述沉香叶茶青晒青结束后,将晒青沉香叶摊放在竹筛上,置于晾青房晾青,控制茶青的摊放厚度约3厘米,调节晾青房的相对湿度约65%,温度20℃;

(3)上述晾青步骤结束后,对沉香叶进行反复多次的做青(摇青)处理;整个做青过程分五次做青,均使用摇笼进行做青处理,具体操作包括:

控制第一次做青时间约3分钟,然后摊放在竹筛上,控制摊放厚度不超过3厘米,并在晾青房内晾青约2小时,至鲜叶还阴后进行第二次做青;

控制第二次做青时间为12分钟,并在做青结束后将鲜叶在竹筛上晾青2小时;

控制第三次做青时间为18分钟,并在做青结束后将鲜叶在竹筛上晾青2小时;

控制第四次做青时间为45分钟,并在做青结束后将鲜叶在竹筛上晾青2小时;

控制第五次做青时间为55分钟,并在做青结束后将鲜叶在竹筛上晾青,做青适度标准为叶片返活,花香显著;

(4)上述做青处理结束后,将沉香叶用液化气式滚筒杀青机杀青,控制杀青温度150℃,杀青处理约10分钟;并在杀青处理结束后趁热进行做形工艺;

本步骤中,所述做形工艺采用的是多次反复做形处理,并在每次做形处理后进行适应性的松包处理,所述做形处理步骤具体包括:

将杀青后的沉香叶投入全自动茶叶成形机械,投叶量约80斤,设置定形时间为1分钟,控制压力为1100mpa,进行第一次做形,并在第一次做形结束后,将沉香叶投入加热松包筛末机中松包,松包时间为1分钟;

上述松包处理后投入成形机械按照上述处理条件进行第二次做形,并在第二次做形结束后投入松包机;

上述松包结束后进行按照上述处理条件第三次做形,第三次做形结束后将沉香叶投入松包机,此时需要辅助加热,加热时间为4分钟,目的是吹干沉香叶表面的叶汁,便于下一步的做形;

第四到第六次做形为调整参数后重复上述工序,即设置定形时间为2分钟,压力为1300mpa;

第七到第九次做形调整参数后重复上述工序,即设置定形时间为3分钟,压力为1500mpa;

第九次做形松包结束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并包,将原来的2个包合并成1个包;

第十到第二十四次做形调整参数后重复上述工序,即设置定形时间为4分钟,压力为1700mpa;

第二十五到第三十三次做形调整参数后重复上述工序,即设置定形时间为5分钟,压力为1900mpa;

当松包后的沉香茶颗粒圆紧,完成做形工艺,转入后续干燥工序;

(5)将做形处理后的沉香叶颗粒茶于130℃进行初烘3小时,随后于110℃进行焙火4小时;干燥摊凉后经人工拣去不成形的老片和梗;并把经过拣剔后的茶,于90℃进行复火2小时,摊凉后装箱入库,即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老火香沉香颗粒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制备:

(1)以沉香树的成熟老叶(单片叶)为原料,鲜叶最好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采摘,避免雨水叶、露水叶和中午强光下采摘,本实施例使用的沉香叶采摘时间为下午2:30-5:00,采摘标准为单片成熟叶,茶青的完整与否,与茶叶的品质密切相关,采摘过程不能损伤叶片,采摘后备用;

将采摘的沉香叶鲜叶均匀摊放在晒青布或竹席上,控制摊放厚度不超过2厘米,晒青时间根据光照强度不同,一般为40分钟左右,晒青适度以叶质变软,叶色转暗,挥发出青草气,失水约8%为适度;

(2)上述沉香叶茶青晒青结束后,将晒青沉香叶摊放在竹筛上,置于晾青房晾青,控制茶青的摊放厚度约3厘米,调节晾青房的相对湿度约75%,温度24℃;

(3)上述晾青步骤结束后,对沉香叶进行反复多次的做青(摇青)处理;整个做青过程分五次做青,均使用摇笼进行做青处理,具体操作包括:

控制第一次做青时间约8分钟,然后摊放在竹筛上,控制摊放厚度不超过3厘米,并在晾青房内晾青约2小时,至鲜叶还阴后进行第二次做青;

控制第二次做青时间为8分钟,并在做青结束后将鲜叶在竹筛上晾青2小时;

控制第三次做青时间为22分钟,并在做青结束后将鲜叶在竹筛上晾青2小时;

控制第四次做青时间为35分钟,并在做青结束后将鲜叶在竹筛上晾青2小时;

控制第五次做青时间为65分钟,并在做青结束后将鲜叶在竹筛上晾青,做青适度标准为叶片返活,花香显著;

(4)上述做青处理结束后,将沉香叶用液化气式滚筒杀青机杀青,控制杀青温度170℃,杀青处理约5分钟;并在杀青处理结束后趁热进行做形工艺;

本步骤中,所述做形工艺采用的是多次反复做形处理,并在每次做形处理后进行适应性的松包处理,所述做形处理步骤具体包括:

将杀青后的沉香叶投入全自动茶叶成形机械,投叶量约80斤,设置定形时间为3分钟,控制压力为900mpa,进行第一次做形,并在第一次做形结束后,将沉香叶投入加热松包筛末机中松包,松包时间为3分钟;

上述松包处理后投入成形机械按照上述处理条件进行第二次做形,并在第二次做形结束后投入松包机;

上述松包结束后进行按照上述处理条件第三次做形,第三次做形结束后将沉香叶投入松包机,此时需要辅助加热,加热时间为6分钟,目的是吹干沉香叶表面的叶汁,便于下一步的做形;

第四到第六次做形为调整参数后重复上述工序,即设置定形时间为4分钟,压力为1100mpa;

第七到第九次做形调整参数后重复上述工序,即设置定形时间为5分钟,压力为1300mpa;

第九次做形松包结束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并包,将原来的2个包合并成1个包;

第十到第二十四次做形调整参数后重复上述工序,即设置定形时间为6分钟,压力为1500mpa;

第二十五到第三十三次做形调整参数后重复上述工序,即设置定形时间为7分钟,压力为1600mpa;

当松包后的沉香茶颗粒圆紧,完成做形工艺,转入后续干燥工序;

(5)将做形处理后的沉香叶颗粒茶于140℃进行初烘1小时,随后于120℃进行焙火2小时;干燥摊凉后经人工拣去不成形的老片和梗;并把经过拣剔后的茶,于110℃进行复火4小时,摊凉后装箱入库,即得。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所述沉香茶为将采摘的沉香叶经简单晒干制得。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所述沉香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所述晒青处理步骤中控制叶片的失水为5%。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所述沉香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所述做青步骤为仅进行一次做青。

对比例4

本对比例所述沉香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所述做形步骤为采用包揉机械和解块机械进行。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所述沉香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所述干燥步骤温度为直接100℃干燥5h。

实验例

对上述实施例1及对比例1-5中制得沉香茶的外形感官及内质等感官项目进行测试,具体结果见下表1。

表1沉香茶的外形及内质项目测试结果

从上表结果可知,本发明方法制得的老火香沉香颗粒茶不仅外形紧结圆润、颗粒重实;且沉香叶的口感和质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而且整个沉香颗粒茶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简单,大幅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