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组合茶及其加工方法和饮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5994发布日期:2019-01-14 18:25阅读:9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类饮品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黄芩组合茶及其加工方法和饮用方法。



背景技术:

《本草纲目》中记载黄芩(主要是根)具有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的功效。经现代科学化验其含有丰富的黄芩碱,黄芩素、苯甲酸、黄酣等有效成分。黄芩在我国多省市较为盛产,但对黄芩生长于地面以上的部分从未进行过有效的利用。由于连年挖掘,野生资源日趋枯竭,为扩充药源,充分利用中药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对黄芩生长于地面以上的部分的药理活性的试验研究,证明黄芩生长于地面以上的部分具有较强的降血压、降血脂、扩张血管、增加脑和动脉血流量等作用。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01444301b的中国发明专利文件,其公开了一种黄芩茶及其生产方法,黄芩茶包括黄芩叶、蜂蜜、麦芽三种成份,制作方法是先将黄芩叶去除杂质,切条晾干,将稀释的蜂蜜煮沸再加黄芩叶搅拌均匀,入蒸箱蒸沸出箱,再放入烘干箱烘干,与炒成微黄的麦芽混匀即成黄芩茶成品。本案采用黄芩叶与蜂蜜、麦芽相互配合,制成的黄芩茶风味纯正,具有很好的防治疾病和保健功能。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1139335c的中国发明专利文件,其公开了一种黄芩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第一步:采集,见花采集,在7-10月份采集叶、茎、花;第二步:冲洗晾晒,常温食用水冲洗,冲洗时间1min以内,晾晒至水分少于7%-8%;第三步:杀菌切碎,用紫外线灯照射,照射30-60min,切碎到0.5cm2以下,得黄芩茶。本案的黄芩茶含有黄芩的叶、茎、花,野黄芩苷含量为8.4%-10.3%,能够提高人们的睡眠质量。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申请公布号为cn10195341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其公开了一种黄芩茶及其制作方法,是选用黄芩叶制成。其中,黄芩叶为3-6月黄芩的嫩芽,经采集,清洗,杀青,揉捻,烘干,炒制等制成。本案采用3-6月采摘的黄芩嫩芽经过一系列制作方法制备黄芩茶,具有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功效。

现有技术中的这些专利是将黄芩花、黄芩叶、黄芩茎进行单独加工或与其他原料按重量比进行混合加工制成黄芩茶,其组分的效用是单一的,且黄芩花、黄芩茎、黄芩叶的采摘时间不同,使得黄芩茶的药用效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芩组合茶的加工方法,其通过在七个不同时段对黄芩的芽尖、花蕾、茎叶进行采摘,制得七种不同的产品,使得黄芪的药用效果达到最大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芩组合茶,其具有良好的降血脂、降血压、清热祛火、清肠胃的优点。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芩组合茶的饮用方法,其具有饮用合理,使黄芩药用效果达到最大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黄芩组合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五月第一次采摘:在黄芩植株出芽时,于长出第一对叶片开始采摘,采摘前1-3对叶片中的一片黄芩芽尖,每隔10-15天采摘一次,于5月下旬开始采摘,于6月中旬采摘结束,经过加工制成产品a;

(2)五月第二次采摘:采摘4-5cm长的黄芩芽尖,在5月15日开始采摘,每隔10-15天采摘一次,于5月30日采摘结束,经过加工制成产品b;

(3)六月采摘:采摘4-5cm长的黄芩芽尖,在6月3日开始采摘,每隔10-15天采摘一次,于6月20日采摘结束,经过加工制成产品c;

(4)七月第一次采摘:采摘且长度为6-7cm长的黄芩花蕾,在7月1日或7月2日开始采摘,于8月中旬结束采摘,将采摘的黄芩花蕾经过加工制成产品d;

(5)七月第二次采摘:采摘黄芩植物的叶片,于7月5日开始采摘,于7月25日采摘结束,去除发黄的叶片,加工制成产品e;

(6)八月第一次采摘:采摘上下唇完全张开但未完全脱落的黄芩花、嫩茎和叶尖,在8月10日开始采摘,在8月30日结束采摘,将采摘后的黄芩花、嫩茎和叶尖进行加工处理,加工制成产品f;

(7)八月第二次采摘:采摘长度为6-7cm的黄芩花,于8月15日采摘,于9月15日采摘结束,将采摘后的黄芩花,进行加工处理,加工制成产品g。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黄芩的化学成分有黄酮类、酚酸类、苯乙醇、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其中黄酮为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但是黄芩在生长过程中,不同生长部位,不同生长时间,黄酮成分的含量在不断变化,通过在黄酮含量较高的时间对黄芩的不同部位进行采摘,能够获得含有较高黄酮的黄芩嫩茎、黄芩花、黄芩叶等,且黄芩叶和黄芩茎中的黄酮能够明显抑制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具有镇静、润肺、清热祛火,调节神经中枢的作用,黄芩中的黄芩素能够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黄芩苷能够加强抗氧化防御机制,汉黄芩素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促进葡萄糖和脂类代谢,降低血糖和血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产品a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步骤(1)所摘的黄芩芽尖,在120-200℃下炒制30-40min,再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80-90℃,烘干至水分含量为5-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步骤(1)采摘的黄芩芽尖进行炒制,且炒制温度为120-200℃,炒制温度合理,能够防止温度过高,破坏黄芩芽尖中的有效成分,又能防止温度过低,炒制时间较长,炒制效率较低,再将黄芩芽尖的水分烘干至5-10%,能够防止产品a在存放时,因水分含量较多,出现发霉变质的情况。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产品b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取步骤(2)所摘的黄芩芽尖,在120-200℃下炒制30-40min,再在80-90℃下烘干至水分含量为5-10%,再将炒制后的黄芩芽尖以及与黄芩芽尖质量比为1:0.1-0.15的干燥金莲花混合均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莲花具有清热解毒、提神健胃的功效,有助于调理肠胃和帮助消化,金莲花中含有黄酮化合物、生物碱、有机酸、挥发油等有效成分,与黄芩芽尖共同作用,可具有清热解毒、镇静清火、降低血压和血脂,抗菌消炎的作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产品c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a:取步骤(3)所摘的黄芩芽尖,用100-110℃的蒸汽进行蒸汽处理,蒸1-2min后,冷却,取一个黄芩芽尖采用手工盘环的方式,将黄芩芽尖制成佛手形状,自然晒至黄芩芽尖的含水量为5-10%;b:将步骤(a)中佛手形状的黄芩芽尖再次进行蒸汽处理,蒸汽温度为100-110℃,蒸汽处理5-10min,自然晾干至含水量为5-10%,将步骤(b)重复操作6次;c:取步骤(b)中处理完成黄芩芽尖、与黄芩芽尖质量比为1:0.1-0.3的干玫瑰花,将黄芩芽尖和玫瑰花混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温度为100-110℃的蒸汽对黄芩芽尖进出蒸汽处理,不仅能够提高黄芩芽尖的香气,使黄芩芽尖在浸泡后香气更为浓郁,还能对黄芩芽尖进行杀菌消毒,蒸汽处理后,冷却,便于人工对黄芩芽尖进行盘环,将黄芩芽尖制成佛手的形状,使黄芩芽尖在冲泡时,耐冲泡,散发馥郁的香气。玫瑰花能够降火气、滋阴美容、调理血气、促进血液循环,并且还具有保护肝脏肠胃、促进新陈代谢的功能,与黄芩芽尖共同作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人体气血运行。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产品d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取步骤(4)中的黄芩花蕾,自然晾晒至含水量为5-10%,再用紫外线杀菌10-20mi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自然晾晒的方式处理黄芩花蕾,不需炒制,能够使黄芩花蕾保持完整,防止炒制时,对黄芩花蕾的翻动,影响花蕾的整体性,利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杀菌,提高食用安全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产品e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步骤(5)中采摘的叶片进行炒制,炒制温度为140-200℃,炒制到含水量为5-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140-200℃的温度对叶片进行炒制,可以使叶片炒制均匀,并且含水量为5-10%,能够防止储存时出现发霉变质的现象。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产品f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s1:将步骤(6)中采摘的黄芩花自然晾晒至含水量为5-10%,然后进行紫外线杀菌10-20min;

s2:将嫩茎和叶尖进行分别进行炒制,嫩茎的炒制温度为180-200℃,叶尖的炒制温度为120-200℃,将嫩茎和叶尖的含水量炒制为12-15%;

s3:再将步骤(s2)中的嫩茎和叶尖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均为80-90℃,烘干至含水量为5-10%;

s4:取步骤(s1)得到的黄芩花和步骤(s3)得到的烘干后的嫩茎和叶尖以1:1-1.2:0.3-0.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黄芩花使用自然晾晒的方式进行干燥,能够保证黄芩花的完整性,避免翻炒使黄芩花破碎;因为嫩茎与叶尖相比,嫩茎体积较大,所以嫩茎的炒制温度较高,将炒制后的嫩茎和叶尖烘干至含水量为5-10%,可以防止存放时,出现霉变的情况,将黄芩花、嫩茎和叶尖三者按照比例混合包装,能够使三者在冲泡时,相互配合,使饮用后,清肠胃、降血压和降血脂的效果更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产品g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a1:将步骤(7)中采摘的黄芩花进行放置在温度为100-110℃的蒸汽中进行处理,蒸1-2min,晒至含水量为5-10%;

a2:将步骤(a1)中黄芩花再次进行蒸汽处理,蒸汽温度为100-110℃,蒸5-10min,再晒至含水量为5-10%,本步骤重复操作6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蒸汽对黄芩花进行蒸汽处理,能够保证黄芩花的完整性,避免翻炒使黄芩花破碎,反复蒸多次,可以进一步提高黄芩花冲泡时的香气,并且能够杀菌消毒,提高饮用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黄芩组合茶,包括产品a、产品b、产品c、产品d、产品e、产品f和产品g。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时含有七种不同的产品,七种产品的采摘时间不同,烘焙方式不同,能够最大程度上保留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获得具有清热祛火、清理肠胃、降血压、降血脂功能的组合茶。

为实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黄芩组合茶的饮用方法,周一至周日依次服用产品a-g,服用方法为:将茶叶放置在茶杯中,先用30-40℃的水进行浸润,2-3min后,将浸润水倒掉,再用80-85℃的水冲泡产品a,用95-100℃的水冲泡产品b-g。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周一至周日每天依次服用产品a-g,七种不同时间采摘的黄芩不同部位,经过不同的烘焙方式进行制作后,七种产品之间相互配合,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降低血压和血脂,且产品a由刚生长出的黄芩嫩芽经过炒制而成,使用80-85℃的水进行冲泡,可防止冲泡水过热,损坏黄芩嫩芽中的有效物质。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通过在不同时间对黄芩植株上的不同部位进行采摘,因为黄芩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位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同,黄芩中有效成分黄酮的含量在不断变化,在黄芩植株上黄酮含量较高的部位和黄酮含量较高的时间进行采摘,能够获得含有较高黄酮的黄芩嫩茎、黄芩花、黄芩叶等,且黄芩叶和黄芩茎中的黄酮能够明显抑制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具有镇静、润肺、清热祛火,调节神经中枢的作用,黄芩中的黄芩素能够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神经病变,黄芩苷能够加强抗氧化防御机制,汉黄芩素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促进葡萄糖和脂类代谢,降低血糖和血脂;

第二、本发明中的产品b中使用金莲花和黄芩芽尖相互配合,金莲花具有清热解毒、提神健胃的功效,有助于调理肠胃和帮助消化,金莲花中含有黄酮化合物、生物碱、有机酸、挥发油等有效成分,与黄芩芽尖共同作用,可具有清热解毒、镇静清火、降低血压和血脂,抗菌消炎的作用;

第三、本发明通过使用蒸汽对黄芩花进行蒸青处理,不仅能够防止使用炒制方式造成的黄芩花破碎,保持黄芩花的完整,还能使黄芩花保持鲜亮,使浸泡时,香气浓郁。

第四、本发明通过在一周的七天内依次服用产品a至g,在七个不同时间段采摘的黄芩不同部位,经过不同的烘焙方式进行制作后,七种产品之间相互配合,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降低血压和血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一种黄芩组合茶,包括产品a、产品b、产品c、产品d、产品e、产品f和产品g。

上述黄芩组合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五月第一次采摘:在黄芩植株出芽时,于长出第一对叶片开始采摘,采摘前1对叶片中的一片黄芩芽尖,每隔10天采摘一次,于5月下旬开始采摘,于6月中旬采摘结束,经过加工制成产品a;

产品a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步骤(1)所摘的黄芩芽尖,在120℃下炒制30min,再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80℃,烘干至水分含量为5%,包装成4g的小袋。

(2)五月第二次采摘:采摘4cm长的黄芩芽尖,在5月15日开始采摘,每隔10天采摘一次,于5月30日采摘结束,经过烘焙制成产品b;

产品b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取步骤(2)所摘的黄芩芽尖,在120℃下炒制30min,再在80℃下烘干至水分含量为5%,再将炒制后的黄芩芽尖以及与黄芩芽尖质量比为1:0.1的干燥金莲花混合均匀,再包装成4g的小袋。

(3)六月采摘:采摘4cm长的黄芩芽尖,在6月3日开始采摘,每隔10天采摘一次,于6月20日采摘结束,经过烘焙制成产品c;

产品c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a:取步骤(3)所摘的黄芩芽尖,用100℃的蒸汽进行蒸汽处理,蒸1min后,冷却,取一个黄芩芽尖采用手工盘环的方式,将黄芩芽尖制成佛手形状,自然晒至黄芩芽尖的含水量为5%;

b:将步骤(a)中佛手形状的黄芩芽尖再次进行蒸汽处理,蒸汽温度为100℃,蒸汽处理5min,自然晾干至含水量为5%,将步骤(b)重复操作6次;

c:取步骤(b)中处理完成黄芩芽尖、与黄芩芽尖质量比为1:0.1的干玫瑰花,将黄芩芽尖和玫瑰花混合后包装成4g的小袋。

(4)七月第一次采摘:采摘且长度为6cm长的黄芩花蕾,在7月1日或7月2日开始采摘,于8月中旬结束采摘,将采摘的黄芩花蕾经过晾晒、杀菌等处理制成产品d;

产品d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取步骤(4)中的黄芩花蕾,自然晾晒至含水量为5%,再用紫外线杀菌10min,包装成4g的小袋。

(5)七月第二次采摘:采摘黄芩植物的叶片,于7月5日开始采摘,于7月25日采摘结束,去除发黄的叶片,制成产品e;

产品e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步骤(5)中采摘的叶片进行炒制,炒制温度为140℃,炒制到含水量为5%,包装成4g的小袋。

(6)八月第一次采摘:采摘上下唇完全张开但未完全脱落的黄芩花、嫩茎和叶尖,在8月10日开始采摘,在8月30日结束采摘,将采摘后的黄芩花、嫩茎和叶尖进行加工处理,制成产品f;

产品f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s1:将步骤(6)中采摘的黄芩花自然晾晒至含水量为5%,然后进行紫外线杀菌10min;

s2:将嫩茎和叶尖进行分别进行炒制,嫩茎的炒制温度为180℃,叶尖的炒制温度为120℃,将嫩茎和叶尖的含水量炒制为12%;

s3:再将步骤(s2)中的嫩茎和叶尖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均为80℃,烘干至含水量为5%;s4:取步骤(s1)得到的黄芩花和步骤(s3)得到的烘干后的嫩茎和叶尖以1:1:0.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再包装成4g的小袋。

(7)八月第二次采摘:采摘长度为6cm的黄芩花,于8月15日采摘,于9月15日采摘结束,将采摘后的黄芩花,进行加工处理,制成产品g;

产品g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a1:将步骤(7)中采摘的黄芩花进行放置在温度为105℃的蒸汽中进行处理,蒸1.5min,晒至含水量为8%;

a2:将步骤(a1)中黄芩花再次进行蒸汽处理,蒸汽温度为105℃,蒸8min,再晒至含水量为8%,本步骤重复操作6次,包装成4g的小袋。

上述黄芩组合茶的饮用方法为周一至周日依次服用产品a-g,服用方法为:将茶叶放置在茶杯中,先用30℃的水进行浸润,2min后,将浸润水倒掉,再用80℃的水冲泡产品a,用95℃的水冲泡产品b-g。

实施例2:一种黄芩组合茶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产品a-g的采摘时间和加工参数如下:

(1)五月第一次采摘:在黄芩植株出芽时,于长出第一对叶片开始采摘,采摘前2对叶片中的一片黄芩芽尖,每隔13天采摘一次,于5月下旬开始采摘,于6月中旬采摘结束,经过加工制成产品a;

产品a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步骤(1)所摘的黄芩芽尖,在160℃下炒制35min,再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85℃,烘干至水分含量为8%,包装成4g的小袋。

(2)五月第二次采摘:采摘4.5cm长的黄芩芽尖,在5月15日开始采摘,每隔13天采摘一次,于5月30日采摘结束,经过烘焙制成产品b;

产品b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取步骤(2)所摘的黄芩芽尖,在160℃下炒制35min,再在85℃下烘干至水分含量为8%,再将炒制后的黄芩芽尖以及与黄芩芽尖质量比为1:0.13的干燥金莲花混合均匀,再包装成4g的小袋。

(3)六月采摘:采摘4.5cm长的黄芩芽尖,在6月3日开始采摘,每隔13天采摘一次,于6月20日采摘结束,经过烘焙制成产品c;

产品c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a:取步骤(3)所摘的黄芩芽尖,用105℃的蒸汽进行蒸汽处理,蒸1.5min后,冷却,取一个黄芩芽尖采用手工盘环的方式,将黄芩芽尖制成佛手形状,自然晒至黄芩芽尖的含水量为8%;

b:将步骤(a)中佛手形状的黄芩芽尖再次进行蒸汽处理,蒸汽温度为105℃,蒸汽处理8min,自然晾干至含水量为8%,将步骤(b)重复操作6次;

c:取步骤(b)中处理完成黄芩芽尖、与黄芩芽尖质量比为1:0.2的干玫瑰花,将黄芩芽尖和玫瑰花混合后包装成4g的小袋。

(4)七月第一次采摘:采摘且长度为6.5cm长的黄芩花蕾,在7月1日或7月2日开始采摘,于8月中旬结束采摘,将采摘的黄芩花蕾经过晾晒、杀菌等处理制成产品d;

产品d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取步骤(4)中的黄芩花蕾,自然晾晒至含水量为8%,再用紫外线杀菌15min,包装成4g的小袋。

(5)七月第二次采摘:采摘黄芩植物的叶片,于7月5日开始采摘,于7月25日采摘结束,去除发黄的叶片,制成产品e;

产品e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步骤(5)中采摘的叶片进行炒制,炒制温度为170℃,炒制到含水量为8%,包装成4g的小袋。

(6)八月第一次采摘:采摘上下唇完全张开但未完全脱落的黄芩花、嫩茎和叶尖,在8月10日开始采摘,在8月30日结束采摘,将采摘后的黄芩花、嫩茎和叶尖进行加工处理,制成产品f;

产品f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s1:将步骤(6)中采摘的黄芩花自然晾晒至含水量为8%,然后进行紫外线杀菌15min;

s2:将嫩茎和叶尖进行分别进行炒制,嫩茎的炒制温度为190℃,叶尖的炒制温度为160℃,将嫩茎和叶尖的含水量炒制为14%;

s3:再将步骤(s2)中的嫩茎和叶尖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均为85℃,烘干至含水量为8%;

s4:取步骤(s1)得到的黄芩花和步骤(s3)得到的烘干后的嫩茎和叶尖以1:1.1:0.4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再包装成4g的小袋。

(7)八月第二次采摘:采摘长度为6.5cm的黄芩花,于8月15日采摘,于9月15日采摘结束,将采摘后的黄芩花,进行加工处理,制成产品g;

产品g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a1:将步骤(7)中采摘的黄芩花进行放置在温度为105℃的蒸汽中进行处理,蒸1.5min,晒至含水量为8%;

a2:将步骤(a1)中黄芩花再次进行蒸汽处理,蒸汽温度为105℃,蒸8min,再晒至含水量为8%,本步骤重复操作6次,包装成4g的小袋。

上述黄芩组合茶的饮用方法为周一至周日依次服用产品a-g,服用方法为:将茶叶放置在茶杯中,先用35℃的水进行浸润,2.5min后,将浸润水倒掉,再用88℃的水冲泡产品a,用98℃的水冲泡产品b-g。

实施例3:一种黄芩组合茶的加工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产品a-g的采摘时间和加工参数如下:

(1)五月第一次采摘:在黄芩植株出芽时,于长出第一对叶片开始采摘,采摘前3对叶片中的一片黄芩芽尖,每隔15天采摘一次,于5月下旬开始采摘,于6月中旬采摘结束,经过加工制成产品a;

产品a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步骤(1)所摘的黄芩芽尖,在200℃下炒制40min,再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90℃,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0%,包装成4g的小袋。

(2)五月第二次采摘:采摘5cm长的黄芩芽尖,在5月15日开始采摘,每隔15天采摘一次,于5月30日采摘结束,经过烘焙制成产品b;

产品b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取步骤(2)所摘的黄芩芽尖,在200℃下炒制40min,再在90℃下烘干至水分含量为10%,再将炒制后的黄芩芽尖以及与黄芩芽尖质量比为1:0.15的干燥金莲花混合均匀,再包装成4g的小袋。

(3)六月采摘:采摘5cm长的黄芩芽尖,在6月3日开始采摘,每隔15天采摘一次,于6月20日采摘结束,经过烘焙制成产品c;

产品c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a:取步骤(3)所摘的黄芩芽尖,用110℃的蒸汽进行蒸汽处理,蒸2min后,冷却,取一个黄芩芽尖采用手工盘环的方式,将黄芩芽尖制成佛手形状,自然晒至黄芩芽尖的含水量为10%;

b:将步骤(a)中佛手形状的黄芩芽尖再次进行蒸汽处理,蒸汽温度为110℃,蒸汽处理10min,自然晾干至含水量为10%,将步骤(b)重复操作6次;

c:取步骤(b)中处理完成黄芩芽尖、与黄芩芽尖质量比为1:0.3的干玫瑰花,将黄芩芽尖和玫瑰花混合后包装成4g的小袋。

(4)七月第一次采摘:采摘且长度为7cm长的黄芩花蕾,在7月1日或7月2日开始采摘,于8月中旬结束采摘,将采摘的黄芩花蕾经过晾晒、杀菌等处理制成产品d;

产品d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取步骤(4)中的黄芩花蕾,自然晾晒至含水量为10%,再用紫外线杀菌20min,包装成4g的小袋。

(5)七月第二次采摘:采摘黄芩植物的叶片,于7月5日开始采摘,于7月25日采摘结束,去除发黄的叶片,制成产品e;

产品e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步骤(5)中采摘的叶片进行炒制,炒制温度为200℃,炒制到含水量为10%,包装成4g的小袋。

(6)八月第一次采摘:采摘上下唇完全张开但未完全脱落的黄芩花、嫩茎和叶尖,在8月10日开始采摘,在8月30日结束采摘,将采摘后的黄芩花、嫩茎和叶尖进行加工处理,制成产品f;

产品f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s1:将步骤(6)中采摘的黄芩花自然晾晒至含水量为10%,然后进行紫外线杀菌15min;

s2:将嫩茎和叶尖进行分别进行炒制,嫩茎的炒制温度为200℃,叶尖的炒制温度为200℃,将嫩茎和叶尖的含水量炒制为15%;

s3:再将步骤(s2)中的嫩茎和叶尖进行烘干,烘干温度均为90℃,烘干至含水量为10%;s4:取步骤(s1)得到的黄芩花和步骤(s3)得到的烘干后的嫩茎和叶尖以1:1.2:0.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再包装成4g的小袋。

(7)八月第二次采摘:采摘长度为7cm的黄芩花,于8月15日采摘,于9月15日采摘结束,将采摘后的黄芩花,进行加工处理,制成产品g;

产品g由以下方法制备而成:a1:将步骤(7)中采摘的黄芩花进行放置在温度为110℃的蒸汽中进行处理,蒸2min,晒至含水量为10%;

a2:将步骤(1)中黄芩花再次进行蒸汽处理,蒸汽温度为110℃,蒸10min,再晒至含水量为10%,本步骤重复操作6次,包装成4g的小袋。

上述黄芩组合茶的饮用方法为周一至周日依次服用产品a-g,服用方法为:将茶叶放置在茶杯中,先用40℃的水进行浸润,3min后,将浸润水倒掉,再用90℃的水冲泡产品a,用100℃的水冲泡产品b-g。

降血压、降血脂效果试验:

1、诊断标准:以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治疗指南为诊断标准,以临床表现和医院检验资料为依据,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参考,除去其他疾病。

2、挑选人数:挑选符合上述标准的36位高血压志愿者,按照血压水平划分,其中:1级高血压志愿者20例,2级高血压志愿者10例,3级高血压志愿者6例;

其中1级高血压志愿者的收缩压为140-150mmhg,舒张压为90-99mmhg,2级高血压志愿者的收缩压为160-179mmhg,舒张压为100-109mmhg,3级高血压志愿者的收缩压为≥180mmhg,舒张压为≥110mmhg。

3、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将所有志愿者随机分成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其中试验组中,男10例、女8例,年龄为36-55岁,平均年龄42岁,患病时间为2个月-2年,1级高血压志愿者10例,2级高血压志愿者5例,2级高血压志愿者3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6例,年龄为34-52岁,平均年龄39岁,患病时间为8个月-2年,1级高血压志愿者10例,2级高血压志愿者5例,2级高血压志愿者3例。

4、试验方法:在服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从试验开始后,每2个月减少原服用降压药物的1/3数量,至6个月后,停止服用降压药物;

(1)试验组:按照实施例1中的饮用方法饮用黄芩组合茶;

(2)对照组:每日不饮用本发明中的黄芩组合茶。

5、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中高血压疗效标准判定: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mmhg以上,头痛、头晕、心悸、乏力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到10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未达到30mmhg;

无效:未达以上两项标准。

6、试验效果:经过十二个月的试验,统计检查数据,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本发明中黄芩组合茶的性能试验数据

由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的黄芩组合茶对降血压、降血脂具有良好的疗效。

清肠胃、清热祛火效果试验:

1、挑选人数:选取90位均患有轻微消化不良、肠胃不适的志愿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15人;

2、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试验方法:

试验组:从6组志愿者中随即抽取3组,每日饭后按照实施例1中的饮用方法饮用按照实施例1中方法制备的黄芩组合茶,持续饮用30天,观察效果;

对照组:另外3组志愿者每日饭后饮用按照申请公布号为cn10814260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实施例1制备的降血压保健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白毛茶40份、决明子30份、夏枯草30份、黄芩10份、葛根8份、玉米须10份、东革阿里1份、珍珠粉1份、山楂粉6份、葵花蜜15份、维生素2份、氨基酸1份。所述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和维生素c。所述氨基酸是苏氨酸。该降血压保健果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所述重量份的决明子、夏枯草、黄芩、葛根、玉米须、东革阿里混合,加入300份水煎煮2次,每次1h,将每次煎煮得到的煎出液合并,制得混合液a;s2:将所述重量份的珍珠粉、山楂粉、葵花蜜、维生素、氨基酸加入90份水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液b;s3:将步骤s1制得的混合液a和步骤s2制得的混合液b混合搅拌1min,进行浓缩、干燥后,与白毛茶混合,粉碎制成粒度为55目的颗粒;s4:将步骤s3制得的颗粒进行灭菌,分装成小袋,制得降血压保健果茶,持续饮用30天,观察效果。

通过试验发现,饮用本发明中实施例1制备的黄芩组合茶的3组志愿者中,症状得到改善的分别为12人、14人和13人,而饮用按照申请公布号为cn10814260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中实施例1制备的降血压保健茶的3组志愿者中,症状得到改善的只有3人、4人和6人,由此可见,本发明制备的黄芩组合茶具有清理肠胃,清热祛火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