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茶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1016发布日期:2019-02-19 17:59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制作工艺,具体是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茶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茶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国粹之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市场对茶叶的需求,茶叶的制作日趋机械化,现有技术中茶叶的制作没有清洗的过程,导致茶叶中含有灰尘、虫类的粪便,对饮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机械化生产,容易使茶叶失去部分细胞纤维,影响茶叶的饮用价值和口感;现有技术中的茶叶通常采用手摇式、热风烘干式方式,时附着在茶叶表面的汁液散失,影响茶叶的泡制和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茶叶制作工艺,通过清洗去除顶芽中含有的杂质,确保了茶叶的质量;采用发酵前进行萎凋,促进氧化,为发酵提供良好的条件;采用蒸青的方式进行杀青,保存了茶叶原有的细胞纤维;采用重揉捻制成,使得茶叶汁液虽大程度的释放,附着在茶叶的表面,便于溶解在茶汤中;采用火炉二次烘干干燥,使顶芽的内外干燥度不一致,有利于泡制和茶叶的口感提升。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茶叶制作工艺,所述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采青:采摘时只采取中间的顶芽,摘断的位置为顶芽至下个叶片的梗部。

二、清洗:采用自来水对顶芽进行清洗,将顶芽倒入盛有自来水的容器中进行搅动,搅拌速度为10-12r/min,清洗时间不超过2分钟,搅动后使用滤网将顶芽捞出;将容器中的自来水倒出,并将容器洗净,重新倒入自来水,再次倒入顶芽进行搅动,搅拌速度为10-12r/min,清洗不超过2分钟,搅动后将顶芽捞出。

三、沥干:将捞出后的顶芽放置在通风处摊开沥干水分。

四、萎凋:室内萎凋温度控制在30-35摄氏度之间,萎凋时间为24-32分钟。

五、发酵:茶叶的发酵过程为有氧发酵,发酵的过程就是茶叶与空气发生氧化作用,部分茶叶在萎凋的过程中已经逐渐的进入发酵的过程,发酵的适宜温度为24-28摄氏度,湿度为85%-90%,发酵4-5小时。

六、杀青:投入发酵后的顶芽,杀青的蒸汽温度控制在110-140摄氏度,杀青的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

七、揉捻:杀青后,采用重揉捻,揉捻30-35分钟。

八、干燥:揉捻后,汁液附着在茶叶的表面,需要将水分蒸发掉,采用火炉烘干的方式进行干燥;火炉烘干的温度控制在80-85摄氏度,烘干10-15分钟后,取出回潮,进行二次干燥,二次干燥的温度控制在65-70摄氏度,干燥5-7分钟。

九、挑梗:将干燥后的茶叶多余的茶梗挑出。

十、包装:茶叶需要进行干燥密封包装储藏。

进一步的,所述清洗自来水的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以下。

进一步的,所述沥干的时间为30分钟以内。

进一步的,所述萎凋,每隔5分钟进行一次浪青,浪青3分钟,浪青后继续进行静置,循环3-4次。

进一步的,所述杀青时,需要先对杀青设备进行预热,预热至50摄氏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茶叶制作工艺通过清洗去除顶芽中含有的杂质,确保了茶叶的质量;

2、本发明茶叶制作工艺采用发酵前进行萎凋,促进氧化,为发酵提供良好的条件;

3、本发明茶叶制作工艺采用蒸青的方式进行杀青,保存了茶叶原有的细胞纤维;

4、本发明茶叶制作工艺采用重揉捻制成,使得茶叶汁液虽大程度的释放,附着在茶叶的表面,便于溶解在茶汤中;

5、本发明茶叶制作工艺采用火炉二次烘干干燥,使顶芽的内外干燥度不一致,有利于泡制和茶叶的口感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提高茶叶品质的茶叶制作工艺,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采青:采摘嫩叶,采摘时只采取中间的顶芽,采摘的方法为以食指与姆指挟住幼梗,藉两指的力量将茶叶摘断,摘断的位置为顶芽至下个叶片的梗部。

清洗:采用自来水对顶芽进行清洗,将顶芽倒入盛有自来水的容器中,自来水的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以下,进行搅动,搅拌速度为10-12r/min,清洗时间不超过2分钟,搅动后使用滤网将顶芽捞出,不易使用过滤网进行过滤,搅动后顶芽中的异物会沉淀,使用滤网过滤,会导致异物再次附着在顶芽上;将容器中的自来水倒出,并将容器洗净,重新倒入温度低于20摄氏度的自来水,再次倒入顶芽进行搅动,搅拌速度为10-12r/min,清洗不超过2分钟,搅动后将顶芽捞出。

沥干:将捞出后的顶芽放置在通风处摊开沥干水分,沥干的时间为30分钟以内。

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萎凋和室外萎凋,根据环境温度控制萎凋的时间,水份的消失必须透过叶脉有秩序的从叶子边缘或气孔蒸发出来;每部分的细胞都必须消失一部分的水份,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发酵作用。

室内萎凋温度控制在30-35摄氏度之间,萎凋时间为24-32分钟,每隔5分钟进行一次浪青,浪青3分钟,浪青后继续进行静置,循环3-4次即可,静置时,顶芽内的水分补给到顶芽边缘的地方,浪青就是将顶芽进行搅动,使顶芽内的水分散失均匀,使顶芽间互相摩擦,促进氧化。

发酵:茶叶的发酵过程为有氧发酵,发酵的过程就是茶叶与空气发生氧化作用,部分茶叶在萎凋的过程中已经逐渐的进入发酵的过程,发酵的适宜温度为24-28摄氏度,湿度为85%-90%,发酵4-5小时,发酵后茶叶散发出果香,样色变成橘黄色。

杀青:停止发酵后,使用高温杀死叶细胞,茶叶失水变软;杀青采用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时炒青,另一种为蒸青,炒的茶比较香,但是会散失部分细胞纤维,蒸青的茶叶容易保持茶叶原有的细胞纤维,本工艺采用蒸青的方式进行杀青,杀青时,需要先对杀青设备进行预热,预热至50摄氏度以上时,投入发酵后的顶芽,杀青的蒸汽温度控制在110-140摄氏度,杀青时需要保持温度的稳定性,确保杀青的均匀性,杀青均匀,茶叶才能色泽一致。杀青的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

揉捻:杀青后,要将茶叶像揉面一样揉捻,揉捻的目的在于破坏茶叶的叶绿细胞,有利于泡制,揉捻的方式分为手揉捻、布揉捻、机揉捻,揉捻的次数越多,茶性就会变得越低沉,轻揉捻制成的茶成条形状,中揉捻制成的茶成半球状,重揉捻制成的茶成全球状,本工艺采用重揉捻,揉捻30-35分钟。

在揉捻的过程中,茶叶的部分汁液被挤出附着在茶叶的表面,泡制的过程中便于溶解在茶汤中,

干燥:揉捻后,汁液附着在茶叶的表面,需要将水分蒸发掉,采用火炉烘干的方式进行干燥,现有技术中有手摇式烘干、热风烘干等干燥方式,这份方式都会导致茶叶表面附着汁液的散失,和干燥后附着在茶叶表面的细胞纤维的减少,影响茶叶的口感和质量。

火炉烘干的温度控制在80-85摄氏度,烘干10-15分钟后,取出回潮,进行二次干燥,二次干燥的温度控制在65-70摄氏度,干燥5-7分钟,二次干燥的目的在于使茶叶的内外干燥一致,对于顶芽还没有舒展开,一次干燥会导致顶芽的内外干燥度不一致,这样制成的茶叶不利于泡制,影响口感。

挑梗:将干燥后的茶叶多余的茶梗手动挑出,对于较老的茶梗会导致茶叶苦涩,影响口感。

包装:制成的茶叶相对于干燥,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茶叶霉变,茶叶需要进行干燥密封包装储藏。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