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制备方法及在投喂鳜鱼中的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78167发布日期:2019-02-01 18:53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饲料加工技术,特别设计一种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制备方法及在投喂鳜鱼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鳜鱼品种约有11种,其中翘嘴鳜生长快,个体大,分布较广,且适宜养殖,深受消费者青睐,经济价值较高。鳜鱼属凶猛类肉食性动物,从仔鱼开始,终生以活鱼虾为食,且饵料系数通常在4以上,且还需采用配套的池塘和人员养殖活鱼,这导致饵料成本过高,极大的限制了鳜鱼集约化规模。鳜鱼发现与辨别食物主要依靠视觉,只有在视觉受阻时,才依靠侧线感觉,嗅、味觉与触觉仅在接触食物或极近距离起最后辨别食物的作用。对于鳜鱼驯化,主要从视觉适应驯化、饲料类型驯化、摄食信号的建立等方面进行。目前,对于鳜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殖技术和配合饲料研究上,但对其营养需求的研究较少,已有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文件《一种鳜鱼驯化配合饲料的养殖方法》(zl201610811297.9),主要介绍其驯化养殖方法。鳜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较高,但使用饵料鱼投喂,极易导致水质污染和病菌感染;使用配合饲料驯化,要求水中稳定性较高,不会对水质有较大影响。在驯化鳜鱼时,前期主要以配合饲料与活鱼混合投喂,后期以配合饲料与淡水混合投喂,在视觉和味觉上,使鳜鱼逐步适应配合饲料,完成驯化过程。但是目前,使用鳜鱼配合饲料驯化时,鳜鱼常出现吐料现象,使驯化周期延长,甚至直接导致驯化失败。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可满足鳜鱼营养需求,具有良好诱食性和适口性,避免发生上述吐料现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制备原料:全脱鱼粉46-56份、预糊化淀粉20-26份、南极磷虾粉6-12份、谷朊粉1-4份、发酵豆粕4-15份、矿物质1-2份、鱼腥香0.1-0.4份、氯化胆碱0.1-0.5份、多维0.2-0.5份、包膜vc0.1-0.3份、胆汁酸0.1份和赖氨酸0.1-0.5份。一种上述的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的制备方法,将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进行混合处理,然后将混合处理后的混合料依次进行筛选、烘干、除杂、冷却和过筛,获得所述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一种上述的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在投喂鳜鱼中的应用,由所述的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与冰冻鲮鱼按照比例1:1混合制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基于鳜鱼驯化前期的摄食特点、营养需求及其对养殖水质的要求,设计上述配比的配合饲料,可满足鳜鱼营养需求,具有良好诱食性和适口性,并保持水质稳定,顺利完成驯化过程,降低鳜鱼养殖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予以说明。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基于鳜鱼驯化前期的摄食特点、营养需求及其对养殖水质的要求,设计上述配比的配合饲料,可满足鳜鱼营养需求,具有良好诱食性和适口性,并保持水质稳定。本发明提供一种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制备原料:全脱鱼粉46-56份、预糊化淀粉20-26份、南极磷虾粉6-12份、谷朊粉1-4份、发酵豆粕4-15份、矿物质1-2份、鱼腥香0.1-0.4份、氯化胆碱0.1-0.5份、多维0.2-0.5份、包膜vc0.1-0.3份、胆汁酸0.1份和赖氨酸0.1-0.5份。一种上述的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的制备方法,将各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进行混合处理,然后将混合处理后的混合料依次进行筛选、烘干、除杂、冷却和过筛,获得所述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一种上述的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在投喂鳜鱼中的应用,由所述的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与冰冻鲮鱼按照比例1:1混合制得。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基于鳜鱼驯化前期的摄食特点、营养需求及其对养殖水质的要求,设计上述配比的配合饲料,可满足鳜鱼营养需求,具有良好诱食性和适口性,并保持水质稳定,顺利完成驯化过程,降低鳜鱼养殖成本。进一步的,制备原料还包括冻化鱼油,所述冻化鱼油的重量份数不大于3份。进一步的,制备原料还包括乳酸菌,所述乳酸菌的重量份数不大于0.3份。进一步的,制备原料还包括蛋氨酸,所述蛋氨酸的重量份数不大于0.2份。制备方法中: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处理具体为:将全脱鱼粉、预糊化淀粉、南极磷虾粉、谷朊粉和发酵豆粕进行第一次混合,然后将第一次混合后的混合料进行粉碎,直至过80目筛通过率至少达98%;然后将粉碎后的混合料与剩余的制备原料进行第二次混合,直至第二次混合后的均匀度小于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次混合的混合时间为160-200s。进一步的,所述烘干具体为:将混合料的水分烘干至小于10%。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具体为:将混合料冷却至22-35℃。实施例为顺利完成驯化过程,使鳜鱼逐步适应配合饲料,在驯化前期,是与冰冻鲮鱼混合搅拌加工成细条状饲料,直径2.0-3.0mm,长度8.0-16.0mm,使鳜鱼在视觉上和味觉上逐步适应本发明的配合饲料。基于鳜鱼的营养需求及摄食特点,综合关于鳜鱼配合饲料及养殖技术的研究成果,开展饲料原料筛选、配方设计、加工工艺参数以及养殖试验研究,进而确定了本发明的鳜鱼驯化前期专用配合饲料配方。其中,全脱鱼粉:主要提供蛋白和能量,蛋白质含量在65%以上。预糊化淀粉:提供粘结作用,使饲料在水中不易散失,具有较好的水中稳定性,当其低于20%时,不利于保持水质稳定,当其含量高于26%时,易造成鱼体代谢紊乱。南极磷虾粉:是一种优质蛋白源,具有良好的诱食性。谷朊粉:具有强吸水性和延展性,可强化饲料粘结性,且其蛋白含量随吸水量的增加不会下降,营养不会损失,可使饲料具有良好的水中稳定性。发酵豆粕:是一种植物蛋白源,更易被植物消化吸收。冻化鱼油:主要提供能量。鱼腥香:是一种具有强烈鲜鱼肉气味的诱食剂,可使鳜鱼在嗅觉上逐步适应人工配合饲料。乳酸菌:可有效促进鱼体肠道消化吸收。胆汁酸:能够有效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能量利用率。赖氨酸和蛋氨酸:主要用于提高饲料中必需氨基酸浓度,促进鱼体的消化吸收。矿物质、氯化胆碱、多维、及包膜vc:主要用于补充营养和促进微量元素平衡。本发明的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其制备方法是按照粉状配合饲料加工方法制成,具体如下:先根据配方选取大件原料(国产全脱鱼粉、预糊化淀粉、南极磷虾粉、谷朊粉、发酵豆粕),再按原料配比将选取的原料投料,然后进行除杂清筛,清筛完全后进行一次混合,一次混合完毕后将混合料进行超微粉碎(过80目筛通过率达98%),然后将超微粉碎后的混合料以及小件混合物(冻化鱼油、矿物质、鱼腥香、氯化胆碱、多维、乳酸菌、包膜vc、胆汁酸、蛋氨酸、赖氨酸、),进行二次混合(混合均匀度<7%,混合时间180s,二次混合完毕后将混合料依次进行筛选,最后再经过烘干(烘干后水分<10%)、除杂、冷却(冷却至室温)、过筛、称重包装得到饲料成品。在投喂前,将粉料与冰冻鲮鱼按照比例1:1混合搅拌加工成细条状饲料,直径2.0-3.0mm,长度8.0-16.0mm,并随着驯化过程的逐步递进,逐步减少冰冻鲮鱼含量,以使鳜鱼完全适应人工配合饲料。在每次投喂前,建立一个摄食信号建立条件反射,使鳜鱼产生摄食集群;在投喂时,需要在昏暗的条件下,以降低鳜鱼视觉的分辨度。使用鳜鱼驯化前期专用配合饲料的驯化过程,主要是指将鳜鱼从体重在3-5g之间养到20g左右的过程。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的具体成分配比参见下述表1。表1全脱鱼粉52预糊化淀粉24南极磷虾粉8谷朊粉3发酵豆粕8冻化鱼油2矿物质1鱼腥香0.3氯化胆碱0.3乳酸菌0.2多维0.4包膜vc0.2胆汁酸0.1赖氨酸0.3蛋氨酸0.2按照上述配方并采用上述粉状配合饲料加工方法加工制成本实施例的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并与冰冻鲮鱼按照比例1:1混合搅拌加工成细条状饲料,直径2.0-3.0mm,长度8.0-16.0mm,投喂周期20天,鳜鱼摄食活跃,2天后就完全适应配合饲料,且逐渐减少冰冻鲮鱼含量,未出现吐料现象,驯食成功率达98%,平均体重增加18.6g。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的具体成分配比参见下述表2。表2全脱鱼粉56预糊化淀粉20南极磷虾粉10谷朊粉4发酵豆粕4冻化鱼油2矿物质1.4鱼腥香0.2氯化胆碱0.5乳酸菌0.3多维0.5包膜vc0.3胆汁酸0.1赖氨酸0.5蛋氨酸0.2按照上述配方并采用上述粉状配合饲料加工方法加工制成本实施例的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并与冰冻鲮鱼按照比例1:1混合搅拌加工成细条状饲料,直径2.0-3.0mm,长度8.0-16.0mm,投喂周期20天,鳜鱼摄食活跃,2天后就完全适应配合饲料,且逐渐减少冰冻鲮鱼含量,驯食成功率达97%,平均体重增加15.7g。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的具体成分配比参见下述表3。表3按照上述配方并采用上述粉状配合饲料加工方法加工制成本实施例的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并与冰冻鲮鱼按照比例1:1混合搅拌加工成细条状饲料,直径2.0-3.0mm,长度8.0-16.0mm,投喂周期20天,鳜鱼摄食活跃,2天后就完全适应配合饲料,且逐渐减少冰冻鲮鱼含量,驯食成功率达94%,平均体重增加12.1g。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的具体成分配比参见下述表4。表4按照上述配方并采用上述粉状配合饲料加工方法加工制成本实施例的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并与冰冻鲮鱼按照比例1:1混合搅拌加工成细条状饲料,直径2.0-3.0mm,长度8.0-16.0mm,投喂周期20天,鳜鱼摄食活跃,2天后就完全适应配合饲料,且逐渐减少冰冻鲮鱼含量,驯食成功率达94%,平均体重增加15.4g。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鳜鱼驯化前期配合饲料具有良好诱食性和适口性,并保持水质稳定,顺利完成驯化过程,降低鳜鱼养殖成本的优点。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