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面装置和面条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6506发布日期:2019-07-31 19:55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拌面装置和面条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拌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拌面装置和面条生产线。



背景技术:

拌面也可称为和面,是使面粉与适量的水在适当条件的搅拌下均匀混合。面粉在加入水搅拌后,面筋蛋白吸水相互接触,巯基之间相互交联,形成立体网状结构,构成面团的骨架,淀粉、脂肪、低分子糖、无机盐和水填充其中,形成具有良好黏弹性和延伸性的面团。面团的品质是影响面制品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在面条加工过程中,面团的特性直接影响到面条的色泽、硬度、光滑性、弹性、适口性以及烹调特性等品质指标。

在面条加工过程中,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经和面后得到的面团是一种含水率为30~35%的松散絮状物,与传统的含水量50%~60%的面团不同,所含的面筋是不连续的,在压延工序中,面絮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弹性、延展性的面片。面条和面工艺要求絮状面团吸水适当且均匀,色泽一致,颗粒松散,粒度大小一致,面筋扩展适宜。

在面条工业化生产中,拌面(和面)设备的类型主要有立式、卧式、单轴、双轴、及真空和面机等。立式、卧式、单轴、双轴分和面机属于传统和面设备,其和面原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设备机构设计不同,即一定量水与一定量面粉混合,通过搅拌作用,使水与面粉充分接触,形成面团,这种和面方式原理与传统手工和面方式原理相同;缺点是由于水的流动性强,水与面粉的接触面过量,水与面粉的混合是通过水由过量部分逐渐向没有水或水分不足的部分渗透,最终实现水分均匀分布,使面粉形成面团。一方面,和面时间长且水分可能分布不均匀,水分子不能充分与蛋白质及淀粉充分结合,影响面筋网络的形成及淀粉糊化;另一方面,局部水分过量形成的面团与局部水分不足的面团虽然通过渗透作用实现水分均匀分布,但起始时局部过量水分以及局部水分不足都会影响面团的品质。此外,加水不足,面粉与水分无法充分接触,导致面粉吸水不均匀,面片上易出现斑点和白色条纹;加水过多,水分析出易导致面片黏连。

真空和面机是一种新型的和面设备,其和面原理与传统和面设备不同,其是将面粉与水是在真空(负压)条件下混合,特点是在真空(负压)条件下,避免气体分子阻隔,直接与面粉结合,便于水分渗透至面粉颗粒,使面粉与水分混合均匀。但是,目前的真空和面设备对设备材料强度及加工精度要求高,操作麻烦,且能耗高,导致生产成本高,并且现有的和面设备所制得的面团均匀性较差,面团品质有待提高。

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拌面装置,该装置可使面粉与水分快速均匀混合,使水分快速渗透到面粉颗粒内部,减少水分的散失,形成高品质的面团,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条生产线,包括所述的拌面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拌面装置,包括混合仓、混合室、搅拌仓、供水机构和喷雾机构;

所述混合仓的面粉进口与面粉供料机构连接,所述混合仓的气体进口与供风机构连接,所述混合仓的出口与混合室的入口连接,自所述混合室的入口至出口方向依次设有压缩区、加速区和喷口区,靠近所述混合室的入口处设有压缩气体进口;

所述混合室的出口与搅拌仓的第一进口连接,所述供水机构通过所述喷雾机构与搅拌仓的第二进口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面粉供料机构包括给料器、与所述给料器连接的给料器电机、与所述给料器电机连接的控制装置以及与控制装置连接的第一风机组;

所述给料器通过面粉管道与所述混合仓的面粉进口连接,所述第一风机组通过气流管道与所述混合仓的气体进口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供风机构为第二风机组,所述第二风机组包括至少两个风机,至少两个所述风机分别通过气流管道与所述混合仓的气体进口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缩区、加速区和喷口区的整体结构呈文丘里管式结构。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雾机构包括多个液体管道、气体管道和喷嘴,所述气体管道位于多个所述液体管道之间,所述喷嘴安装在所述液体管道上,并同时与所述液体管道和气体管道连通,所述喷嘴位于所述搅拌仓的内部。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雾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液体管道和气体管道的下方;

和/或,所述喷嘴为角度可调式喷嘴;

和/或,所述气体管道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气体管道上设有空气过滤层。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供水机构包括储水槽、水管、水泵和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水槽连接,所述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液体管道连接,所述水管上设有所述水泵和流量控制装置;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电磁阀、调节阀、流量计和/或控制器。

作为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搅拌仓内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搅拌叶片或搅拌杆,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伸出所述搅拌仓并与带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驱动机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面条生产线,包括以上所述的拌面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拌面装置,包括混合仓、混合室、搅拌仓、供水机构和喷雾机构,在混合仓内可使面粉原料与气体初步混合,经初步混合后的面粉与气体进入至混合室内,通过混合室内的压缩区、加速区和喷口区进一步混合,更有利于面粉的充分分散;同时向混合室内输入压缩气体,在压缩气体气流冲击下,面粉与气体在混合室内充分混合,使面粉颗粒充分分散在气体中,进而有助于实现雾化液体与面粉在搅拌仓内的充分接触,实现面粉与水分的快速均匀混合,使水分快速渗透到面粉颗粒内部,减少水分的散失,加速蛋白质和淀粉的均匀吸水,制得高品质的面团。

2)、本实用新型的拌面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对材料强度和加工精度要求低,能耗低,实用性强;利用该装置进行拌面,能够使得面粉与水混合程度更加均匀,还减少了面粉等原料逸出的可能性,得到的面团水分分布均匀,提高了面团质量,还提高了拌面效率,易于推广应用。

3)、本实用新型的面条生产线包括上述拌面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安全方便,生产效率高等特点,保证了面条成品的质量和口感,能够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拌面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拌面装置的混合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拌面装置的喷雾机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拌面装置的喷雾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标:1-混合仓;101-面粉管道;102-气流管道Ⅰ;103-气流管道Ⅱ;2-混合室;201-压缩区;202-加速区;203-喷口区;204-压缩气体进口;3-搅拌仓;301-搅拌轴;302-搅拌叶片;303-电机;304-减速器;4-供水机构;401-储水槽;402-水管;403-水泵;404-变频器;405-控制器;406-流量计;5-喷雾机构;501-液体管道;502-气体管道;503-喷嘴;504-底座;505-空气压缩机;506-空气过滤层;6-面粉供料机构;601-给料器;602-给料器电机;603-第一风机组;604-PLC控制器;605-电机变频器;606-风机变频器;7-供风机构;8-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方面,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拌面装置,包括混合仓、混合室、搅拌仓、供水机构和喷雾机构;

所述混合仓的面粉进口与面粉供料机构连接,所述混合仓的气体进口与供风机构连接,所述混合仓的出口与混合室的入口连接,自所述混合室的入口至出口方向依次设有压缩区、加速区和喷口区,靠近所述混合室的入口处设有压缩气体进口;

所述混合室的出口与搅拌仓的第一进口连接,所述供水机构通过所述喷雾机构与搅拌仓的第二进口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拌面装置设置了混合仓、混合室、搅拌仓、供水机构和喷雾机构,其中,混合仓分别与面粉供料机构和供风机构连接,面粉通过面粉供料机构进入至混合仓内,气体通过供风机构进入至混合仓内,在混合仓内面粉和气体初步混合,即面粉颗粒分散在气体中。进一步的,由于混合仓进入面粉量较大,气体与面粉不易完全混合均匀,所以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混合室,该混合室内设有压缩区、加速区和喷口区,自混合仓出来的面粉和气体的混合物进入至混合室内,依次通过混合室的压缩区、加速区和喷口区进行进一步的混合,进而使得面粉能够充分分散在气体中;同时向混合室内输入压缩气体,在压缩气体气流冲击下,面粉与气体在混合室内充分混合,使面粉颗粒更充分地分散在气体中,同时还使面粉具有一定的加速度。

进一步的,供水机构用于向搅拌仓内输送水,喷雾机构用于将输送而来的水进行雾化,形成小液滴,与自混合室而来进入搅拌仓内的均匀分散(悬浮)在空气中的面粉颗粒充分接触,实现面粉与水分的快速均匀混合,使水分快速渗透到面粉颗粒内部,减少水分的散失,加速蛋白质和淀粉的均匀吸水,制得高品质的面团。

上述拌面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对材料强度和加工精度要求低,能耗低,实用性强,能提高面团质量,还能提高拌面效率,有效缓解了现有的真空和面设备对设备材料强度及加工精度要求高,成本高等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靠近”混合室的入口处设有压缩气体进口指的是压缩气体进口设置在了混合室的入口附近,可以设置在混合室的入口左侧、混合室的入口处或混合室的入口右侧,用于向混合室内通入压缩气体,压缩气体进口与压缩气体源连接。本实用新型对于压缩气体进口与混合室的入口的具体距离没有特殊限制,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面粉供料机构包括给料器、与所述给料器连接的给料器电机、与所述给料器电机连接的控制装置以及与控制装置连接的第一风机组;

所述给料器通过面粉管道与所述混合仓的面粉进口连接,所述第一风机组通过气流管道与所述混合仓的气体进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PLC控制器、电机变频器和风机变频器,所述给料器电机与电机变频器连接,所述电机变频器与PLC控制器连接,所述PLC控制器与风机变频器连接,所述风机变频器与第一风机组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风机组包括至少一个风机,例如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三个等,优选为一个风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PLC控制器为现有技术,是本领域常用的控制器,例如西门子的PLC控制器,该控制器的具体连接方式和使用方式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上述给料器、给料器电机等也是本领域常用的设备,对于其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不作特殊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风机组的出风口与混合仓的出口方向一致,通过风力作用,将悬浮于混合仓的面粉输送至混合室,并赋予面粉一定的加速度,还可以避免面粉原料的逸出。此外,给料器电机与第一风机组分别通过各自的变频器与PLC控制器连接,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变频器进而控制电机转速和运行时间,以控制进料量和输送风力的大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风机构为第二风机组,所述第二风机组包括至少两个风机,至少两个所述风机分别通过气流管道与所述混合仓的气体进口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二风机组所包含的风机的数量没有特殊限制,例如可以为两个、三个或四个等,优选为两个。适宜的风机的数量有助于面粉与气体的混合,使面粉分散在气体中,更有助于后续与雾化液滴的充分接触和快速融合。对于风机的具体结构形式本也不作特殊限制,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说熟知的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风机组的气流管道位于混合仓的下方,面粉管道位于混合仓的上方,第一风机组的气流管道位于混合仓的左侧,这样结构设置合理,便于气体、面粉等原料的输送、混合,有助于提高混合效果,以及混合效率。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区、加速区和喷口区的整体结构呈文丘里管式结构。

应当理解的是,文丘里管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管径逐渐缩小的锥形管、连接管和管径逐渐增大的锥形管;同样的,本实用新型的压缩区、加速区和喷口区依次呈现的即是管径逐渐缩小的锥形管、管径相同的连接管和管径逐渐增大的锥形管,管径逐渐增大的锥形管与混合仓后端的出口区连接。

优选地,所述混合室包括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所述压缩区、加速区和喷口区均位于混合室的前端部分。所述混合室的后端部分的直径大于前端部分的直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面粉和气体依次通过混合室前端部分的压缩区、加速区和喷口区,而后进入混合室的后端部分进行进一步混合,并由混合室的出口流出,进入至搅拌仓内。该混合室前端部分内部的压缩区、加速区、喷口区的设计,便于面粉进入混合室后进一步分散;同时向混合室内输入压缩气体,在压缩气体气流冲击下,面粉与气体在混合室内充分混合,使面粉颗粒充分分散在气体中,极大的增强了混合、分散效果。

优选地,在混合室的出口与搅拌仓的第一进口之间设置有压力表。该压力表的设置是用于检测输送管内的压力,确保压力在规定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该搅拌仓的第一进口即是面粉与气体的气固混合物进口。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喷雾机构包括多个液体管道、气体管道和喷嘴,所述气体管道位于多个所述液体管道之间,所述喷嘴安装在所述液体管道上,并同时与所述液体管道和气体管道连通,所述喷嘴位于所述搅拌仓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喷雾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位于所述液体管道和气体管道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喷嘴为角度可调式喷嘴;

优选地,所述气体管道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气体管道上设有空气过滤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供水机构包括储水槽、水管、水泵和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水槽连接,所述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液体管道连接,所述水管上设有所述水泵和流量控制装置;

优选地,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电磁阀、调节阀、流量计和/或控制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该拌面装置设置了喷雾机构和供水机构,喷雾机构的雾化喷嘴位于搅拌仓的内部,在搅拌仓内将供水机构输送而来的液体雾化成水雾,水雾与分散在空气中的面粉颗粒结合后,面粉颗粒质量增加,自由下落,还减少了逸出的可能性。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喷雾机构中的液体管道设置有多个,多个液体管道上可分别设置多个喷嘴,液体管道为输水管道,气体管道为压缩空气管道。液体管道与供水机构连接,气体管道与空气压缩泵或空气压缩机连接,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在液体管道内流动的水,经喷嘴雾化并向外喷射,与悬浮在空气总的面粉颗粒结合,使面粉颗粒质量增加,自由下落。

优选地,搅拌仓的第二进口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第二进口的数量与喷雾机构的数量相对应。搅拌仓的第二进口即为液体(雾化水)进口,其设置在搅拌仓的上部,可设置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多个第二进口可用于分别加入水或其他液体等,方便控制含水量,还可提高雾化水与面粉颗粒的混合效果及混合效率,使面粉与水混合均匀,提高面团水分分布均匀性,提高面条的口感。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喷雾机构包括多个液体管道、气体管道、喷嘴和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液体管道和气体管道的下方,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液体管道上。其中,液体管道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优选为两个,气体管道设置在两个液体管道之间。在液体管道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喷嘴。

可选地,在液体管道上设置两个喷嘴,其中一个喷嘴设置在液体管道的中部,液体管道的下表面与底座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另一个喷嘴。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喷嘴为角度可调式喷嘴,可选地,喷射角在45°~145°之间。

对于喷嘴的具体结构形式不作特殊限制,现有技术中的角度可调式喷嘴可应用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喷嘴中的开孔尺寸也不作特殊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工艺需求或装置的结构尺寸适宜的设置。

可选地,喷嘴的角度通过锁紧螺母的松或紧而自由转动或锁紧。可选地,喷嘴通过固定螺母固定在液体管道管道上。

本实用新型中,喷雾机构中的压缩空气气体管道在液体管道内部,在压缩空气作用下,水流向外壁开口处向外喷射,在喷嘴处由于截面积突然增大,水流雾化,形成小液滴,与悬浮在空气中的面粉颗粒结合,使面粉颗粒质量增加,自由下落。其中,喷嘴为角度可调式喷嘴,利用该喷嘴的喷口角度可控制液体喷射角度,压缩气体流速可以控制液体喷射速度与距离,通过对液体喷射角度和喷射速度的控制,使液滴覆盖区域可调节,同时实现雾化液体能够充分与面粉分散颗粒接触。通过雾化液滴与充分分散于空气中的面粉颗粒直接接触,可以实现面粉与水分的快速均匀混合,使水分快速渗透到面粉颗粒内部,减少水分的散失,加速蛋白质和淀粉均匀吸水,形成制备高品质面条的面团。

本实用新型中,供水机构可用于控制加水量、加水次数和最终获得的面团的含水量,并通过控制加水量和加水次数实现拌面工艺的优化。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水泵与变频器连接,变频器与控制器连接;该水泵可以为计量泵也可以为普通的水泵。该控制器可以为PLC控制器,且该PLC控制器为现有技术,是本领域常用的控制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上述流量控制装置不做特殊的限定,只要方便控制加水量、加水次数等即可。例如该流量控制装置可以包括本领域常用的流量计以及与该流量计连接的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可控制面粉与水的混合比例,可以使面粉与水结合比例适中。例如供水部分由PLC控制器、电磁阀、水泵、流量计、储水罐等构成,可用于控制加水量、加水次数,通过控制加水量、加水次数实现拌面工艺的优化。加水量与加水次数对于水分与面粉结合有影响,适宜的加水量与加水频次有利于面筋蛋白吸水形成面筋网络以及淀粉的糊化,形成高品质面团。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仓内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搅拌叶片或搅拌杆,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伸出所述搅拌仓并与带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驱动机构连接。

优选地,在搅拌轴上安装搅拌叶片。

可选地,所述搅拌叶片可以为螺旋状的桨叶,也可以为曲面叶片。可选地,所述曲面叶片具备有多个,多个所述曲面叶片在所述搅拌轴上间隔的均匀分布。

可选地,所述曲面叶片的横截面呈“S”字形。

可选地,所述曲面叶片由相切的两个半圆形叶片连接而成,两个半圆形叶片的开口方向相反或相同。

可选地,上述驱动机构可为电机,电机可通过减速器与搅拌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面粉颗粒与雾化水滴接触后,形成面絮落入搅拌仓下部搅拌部分,曲面叶片能使絮状面团产生轴向运动与径向运动,较传统卧式拌面装置的棒状搅拌杆,搅拌更加均匀充分,使分散的面絮颗粒聚合在一起,通过搅拌叶的挤压揉捏,促进面团面筋网络的形成。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上述驱动机构、搅拌轴、搅拌叶片或搅拌杆等的具体结构和连接设置不作特殊限制,其均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结构和连接形式,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采用上述的拌面装置进行拌面的方法,包括:面粉原料经面粉供料机构进入混合仓内,与经供风机构进入混合仓内的气体初步混合,然后进入混合室,在混合室内面粉与气体充分混合;

水通过供水机构进入至雾化机构,通过雾化机构将水流雾化,而后充分与面粉分散颗粒接触,混合,搅拌,获得面团。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上述混合仓、混合室、搅拌仓、供水机构和喷雾机构等的配合设置,实现了上述面粉与水分快速均匀混合,可使水分快速渗透到面粉颗粒内部,减少水分的散失,加速蛋白质和淀粉的均匀吸水,有助于形成吸水适当且均匀,色泽一致,颗粒松散,粒度大小一致,面筋扩展适宜的高品质面条用面团的有益效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供水机构控制加水的次数、加水的时间间隔以及最终形成的面团的含水量;

优选地,加水的次数为2~20次,加水的时间间隔为1~60s,最终形成的面团的含水量为28%~40%;

优选地,向水中加入食盐,食盐的质量浓度为1~10%。

一般而言,在挂面等面条制品中,为弥补部分原粮中面筋蛋白含量低或者拌面效果差导致的面团品质下降,一般通过添食盐来提高面条劲道的口感。因为氯化钠溶于水后离解为一定含量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加入面粉后,能使面粉吸水均匀,筋力和延展性有所提高。然而食盐的加入量不易过多或过少,氯化钠含量过高,不但能争夺部分面粉成团所需的水分使面条结构松散,而且过高的离子强度还会阻碍面筋网络的形成,氯化钠含量过少则起不到改善面团品质的效果。此外,当盐水以喷雾形式与分散于气体中的面粉颗粒直接接触,较传统拌面方式,可以减少食盐添加量,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加水量与加水次数对于水分与面粉结合有影响,适宜的加水量与加水频次有利于面筋蛋白吸水形成面筋网络以及淀粉的糊化,形成高品质面团。

第二方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面条生产线,包括上述的拌面装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拌面装置可以用在面条生产线中,用于生产各种各样的面条如挂面等。该面条生产线还包括其他的装置例如面条成型装置、面条输送装置等,本实用新型对于该面条生产线所涉及的其他装置,以及各装置的连接设置关系不做过多的限定,其均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面条生产线的核心在于包含了本实用新型的拌面装置。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试验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拌面装置,包括混合仓1、混合室2、搅拌仓3、供水机构4和喷雾机构5;

混合仓1的面粉进口与面粉供料机构6连接,混合仓1的气体进口与供风机构7连接,混合仓1的出口与混合室2的入口连接,自混合室2的入口至出口方向依次设有压缩区201、加速区202和喷口区203,靠近混合室2的入口处设有压缩气体进口204;混合室2的出口与搅拌仓3的第一进口连接,供水机构4通过喷雾机构5与搅拌仓3的第二进口连接。

进一步的,面粉供料机构6包括给料器601、与给料器601连接的给料器电机602、与给料器电机602连接的控制装置以及与控制装置连接的第一风机组603;其中,控制装置包括PLC控制器604、电机变频器605和风机变频器606,给料器电机602与电机变频器605连接,电机变频器605与PLC控制器604连接,PLC控制器604与风机变频器606连接,风机变频器606与第一风机组603连接;给料器601通过面粉管道101与混合仓1的面粉进口连接,第一风机组603通过气流管道Ⅰ102与混合仓1的气体进口连接。

供风机构7为第二风机组,第二风机组包括至少两个风机,至少两个风机分别通过气流管道Ⅱ103与混合仓1的气体进口连接。

混合室2包括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压缩区201、加速区202和喷口区203均位于混合室2的前端部分;压缩区201、加速区202和喷口区203的整体结构呈文丘里管式结构。

在混合室2的出口与搅拌仓3的第一进口之间设置有压力表8。

喷雾机构5包括多个液体管道501、气体管道502、喷嘴503和底座504,底座504位于液体管道501和气体管道502的下方,液体管道501和气体管道502均与搅拌仓3的内部连通,气体管道502位于多个液体管道501之间,喷嘴503安装在液体管道501上,并同时与液体管道501和气体管道502连通,喷嘴503位于搅拌仓3的内部;喷嘴503为角度可调式喷嘴;气体管道502与空气压缩机505连接,气体管道502上设有空气过滤层506。

供水机构4包括储水槽401、水管402、水泵403和流量控制装置,水管402的一端与储水槽401连接,水管402的另一端与液体管道501连接,水管402上设有水泵403和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电磁阀、调节阀、流量计406和/或控制器405;水泵403与变频器404连接,变频器404与控制器405连接,控制器405与流量计406连接。

搅拌仓3内设有搅拌轴301,搅拌轴301上安装有搅拌叶片302或搅拌杆,搅拌轴301的一端伸出搅拌仓3并与带动搅拌轴301转动的驱动机构连接,该驱动机构可为电机303,电机303可通过减速器304与搅拌轴301连接。

应用上述拌面装置进行拌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面粉原料经面粉供料机构进入混合仓内,与经供风机构进入混合仓内的气体初步混合,然后进入混合室,经过混合室前端部分内部的压缩区、加速区和喷口区后进行混合室后端部分,在混合室内面粉与气体充分混合,使面粉颗粒充分分散在气体中,然后进入搅拌仓中;

水通过供水机构进入至雾化机构,通过雾化机构将水流雾化,而后充分与面粉分散颗粒接触,混合,自由下落,在搅拌轴和搅拌叶片的作用下充分搅拌,使分散的面絮颗粒聚合在一起,促进面团面筋网络的形成,并最终形成制备高品质面条的面团。

进一步的,通过供水机构控制加水的次数、加水的时间间隔以及最终形成的面团的含水量;

其中,加水的次数为2~20次,加水的时间间隔为1~60s,最终形成的面团的含水量为28%~40%;向水中加入食盐,食盐的质量浓度为1~10%。

试验例1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拌面装置采用上述拌面方法进行拌面作业,在搅拌5min条件下,对加水量(面团的含量率)、加水时间间隔和盐水浓度进行3因素4水平实验,确定较佳的工艺参数。其中,加水量分别为28%、30%、32%和34%;加水时间间隔分别为0s、5s、10s和15s;加水的次数为10次;盐水的浓度(w/v%)分别为1%、3%、5%和7%;具体试验操作条件如表1所示。

表1 3因素4水平实验操作条件表

拌面效果分析方法如下:

通过对不同拌面工艺参数产生的面团制成的挂面进行感官评定,判断拌面效果。评价表参照参照LS/T3202.1993《面条用小麦粉》面条质量评分方法,主要内容为:

(1)品尝小组由5位事先经过训练对品尝有经验的人员组成;

(2)面条评分项目及分数分配为:总分100分,其中:色泽10分、表观状态10分、适口性(软硬)20分,韧性25分,粘性25分,光滑性5分,食味5分。

上述3因素4水平实验选择L1645正交设计表,并分别对正交试验得到的产品进行感官评定,正交试验设计表和评分结果如表2所示。对正交试验进行直观分析,并计算各因素极差及较优水平,结果见表3。

表2 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表和评分结果

表3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结果

由以上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拌面装置进行拌面获得的产品得到了较好的评分结果。尤其是,在加水量为32%、加水次数10次,加水时间间隔为5s,盐水浓度为3%的操作条件下,所得到的产品质量更加优异,获得了更高的评分结果。同时,由上表也可以看出,不同拌面工艺条件对制成的挂面感官评价影响的先后次序依次为盐水浓度>加水时间间隔>加水量。

试验例2

采用上述拌面装置和拌面方法,在含水量为32%、加水时间间隔为5s,盐水浓度为3%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拌面,并对得到的产品的水分含量、水分均匀性、面团黏性,硬度、抗拉伸力、延伸度等质构特性进行测定。

对照组1

采用传统的卧式拌面装置(搅拌轴横向,面粉及水由管道1次加入)进行拌面作业;含水量为32%,加水一次完成,无时间间隔,搅拌时间5min,盐水浓度为3%。

对照组2

采用传统的卧式拌面装置(搅拌轴横向,面粉及水由管道1次加入)进行拌面作业;含水量为32%,加水一次完成,无时间间隔,搅拌时间5min,盐水浓度为7%。

对拌面效果的评价指标包括水分含量测定、水分均匀性测定、面团黏性,硬度、抗拉伸力、延伸度等质构特性。

其中,面团水分均匀性测定的方法为:

拌面完成后打开拌面装置的盖子,在搅拌仓的四角和中心点5个位置取样,并分别测定各点水分,计算变异系数。水分均匀性用变异系数CV表示。

CV=S/W×100%

式中:CV-变异系数;W-水分平均值;S-标准差。

试验例2、对照组1和对照组2得到的面团的水分均匀性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

表4试验例2和对照组1、2得到的面团的水分均匀性测定结果

采用水分含量变异系数来表示面团水分含量均匀性,水分含量变异系数越大,则水分分布越不均匀。而从表4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试验例2生产得到的面团水分含量变异系数较小,即水分均匀性较好。

对试验例2和对照组1、2得到的面团的进行硬度(Hardness)、黏性(Cohesiveness)、拉伸力和拉伸距离面团质构特性进行测定,结果如表5所示。并对试验例2和对照组1、2得到的随后制得的面条进行硬度(Hardness)、弹性(Springiness)、黏着性(Cohesiveness)和咀嚼性(Chewiness)面条质构特性进行测定,结果如表6所示。

表5试验例2和对照组1、2得到的面团质构特性

表6试验例2和对照组1、2得到的面条质构特性

从表5和表6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试验例2所得到的面团在硬度、黏性、拉伸力、拉伸距离上均有所增加,研究表明面团硬度、黏性、拉伸力、拉伸距离等指标与面条劲道、弹性等口感正相关,因而本实用新型的拌面装置和拌面方法更适合制作挂面。同时,本实用新型制得的面条较对照组在弹性、黏着性、咀嚼性上也显著提高,提升了面条的口感,面条更劲道,弹性更好。此外,试验例2和对照组2的对比也说明了本发明在提高面条品质的基础上,还降低了食盐的添加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