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鲜红枣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工具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81773发布日期:2019-05-03 20:59阅读:8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鲜红枣的加工方法及其加工工具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新鲜红枣的整果加工方法及其加工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食品食用的多样化,食品的加工技术更是日新月异,目前红枣加工种类繁多,有枣片、蜜枣、枣夹心系列、红枣茶等,这些加工方法,有切片,有剖开,有去核,有蒸煮,有晒干,当然也有产品组合,可以说加工种类繁多,而且从目前农产品种类加工工艺来说,红枣在所有产品里面,加工工艺的多样性是位于前列的,由此可见加工方式的多样性。当然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红枣食用人群的广泛性,而且其中红枣在其中无论是取其味还是直接食用,红枣无疑都是作为主体材料使用。在红枣加工工艺中,无论哪种加工方法,都破坏了红枣完整光滑的外形,这其中,枣夹心系列算是破坏外形最小的了,但是从外观的完整性来说,加工制备工艺依然无法避免损伤外表面,究其原因,是因为以往无论是哪种加工工艺方法,产品本身并没有要求其加工工艺必须保持红枣外表面的完整性,而且以往的加工工艺方法也无法达到保持红枣整体完好外形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加工后的产量。[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为了解决了这个传统加工的痛点,提供一种新的加工工艺,更好的保持了红枣完整的外形,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外形的红枣产品需求,同时提供一种用于加工该红枣的工具。一种新鲜红枣的加工方法,采用专用不锈钢加工工具,同时选用加工的红枣为生长周期4-5个月的红枣,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果,选择加工的红枣为外形完整,含水量50-75%,含糖量40-60%的新鲜红枣。步骤二,加工,将红枣固定,切除红枣顶盖,用工具去核、去果肉,制成带枣皮的薄壳。步骤三,制干;加工完的红枣以及顶盖放在50-70℃烘干24-60小时或放置冻干设备进行制干,直至得到含水率10-25%的干红枣壳。步骤四,消毒杀菌,放入干燥剂,密封包装。其中,在步骤二中,切除红枣顶盖的位置为从红枣顶部向下2-5mm处。其中,在步骤二中,制成带枣皮的薄壳枣皮壁厚1.5-3mm。其中,在步骤二之前还有清洗以及分级步骤,将清洗干净的鲜红枣通过机器进行分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新鲜红枣的加工工具,具体为以上所述的一种红枣加工方法中步骤二中使用的加工工具,该工具为不锈钢材料的长空心圆管,包括圆管一端的夹持部,中间设有排核槽,圆管另一端端部设有核肉分离刀刃,呈锯齿状用于核肉分离;该工具还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均匀分布在圆管四周呈倒钩状的果肉分离刀刃,与圆管整体呈锚状,果肉分离刀刃上有果肉分离齿,用于去除红枣果肉,果肉分离刀刃设置于排核槽与锯齿状刀刃之间;所述排核槽为凹槽,槽的长度为30-60mm,通过不锈钢圆管部分去除后形成的通腔。果肉分离刀刃上的刀刃刀口的角度前倾10-15°,空心圆管内直径为8-15mm,果肉分离刀刃做圆周运动的直径为20-35mm。本发明的新鲜红枣的加工方法制成的干红枣壳外观品相良好,甜度适宜,可以作为包裹物,用于加工副产品,同时该处理方式方便干干红枣壳的保存。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加工该红枣的工具,该工具能够完整的将红枣核去除,对红枣的外形完整度保存较好,同时还能对果肉进行去除,使用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新鲜红枣的加工方法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新鲜红枣的加工工具剖面图;图3为本发明新鲜红枣的加工工具左视图;图4为本发明新鲜红枣的加工工具正视图;图5为本发明新鲜红枣的加工工具果肉分离刀刃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新鲜红枣的加工工具轮廓图;其中,1为核肉分离刀刃,2为夹持部,3为果肉分离刀刃,4为排核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清晰明了,下面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首先,为了更好的和
背景技术
做对比,现在描述下本发明状态中的鲜红枣,先介绍下红枣的几种成熟度,红枣分为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白熟期:8月中到9月上,加工蜜枣在白熟期采收,脆熟期:9月中旬到10月上旬,鲜食或制酒在9月下旬脆熟期采收,制干在10月上旬完熟期采收,红枣采收时可根据不同用途分批采收。红枣开花期在4-5月份,脆熟期为8-9月份,即使考虑光照、土壤、区域、种植年限等,采摘期也仅有15-30天。本发明所需要的鲜红枣,就是采用生长周期为4-5个月的脆熟期的红枣,直到红枣外皮有褶皱,即停止采摘,因为褶皱的红枣,已经不符合产品外观及加工要求。之所以选择脆熟期的红枣,是因为此时红枣的果皮已渐转红并至全红,枣果外皮着色60%-100%,含糖量达到完熟期的70%以上,果肉颜色由淡绿色转成绿白色,果皮增厚变硬,此时枣果果肉质脆、含糖适中、水分含量高,加工后,保持良好风味的同时,还可以防止熟破伤引起的烂枣。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鲜枣,在本发明中最易加工,因本发明需要的是完整不破损的鲜枣果外形,这个时机采摘的鲜枣,可以完全适合加工要求,在加工的成功率方面,如果和晒干的红枣加工相比,加工晒干的红枣时,破损率会达到95%以上,且因为含糖量高,粘度太大,会粘滞钻头,导致钻头一旦钻入就会连着红枣一起旋转,导致根本无法顺畅加工,即使勉强加工出成品,也完全达不到合乎外观要求的产品,另外若用现有市面上的工具加工本发明中的鲜红枣,一是无法达到产品要求,更重要的事加工效率极其低下,这是本发明和以往红枣加工制备发明一个根本的区别,本发明中选择采摘鲜枣的时机,决定着整个鲜枣加工成品的是否成功。为了对比红枣各个阶段加工后成品的合格情况,本发明测试了一级和田骏枣白熟期、脆熟期、完熟期以及晒干后红枣的加工情况,产品加工各参数对比如下:一级骏枣500颗白熟期脆熟期完熟期晒干骏枣破损数1661386478成品数33448741422成品百分率66.8%97.4%82.8%4.4%从上表可以看出,只是单从成品数上看,脆熟期加工是最佳时期,如果再根据成品外观美观要求,含糖量来看,脆熟期无疑更佳。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鲜红枣的加工方法,(1)、选取无霉烂、虫害、损伤或异形的鲜红枣果,本实施例选取一级骏枣,骏枣鲜红枣果含水量50-75%,含糖量40-60%,枣果刚刚全红采摘为宜,因为此时的枣果外皮渐渐坚韧,含糖尚不充分,外皮无任何变形,依然保持完全鲜果的光洁无皱褶外形,且易于加工,挑拣后进行清洗;(2)、将清洗干净的鲜红枣通过机器进行分级,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同时可以进行清洗的步骤;(3)、接着将红枣加工,步骤如下:a、用软性夹具先将红枣包裹夹持住固定,再将红枣从顶部向下2-5mm处纵向去盖,要求平整顺滑;b、去盖后将红枣用专用工具去核,去核直径在1cm-1.5cm之间,具体直径可根据红枣级别大小而定;c、去核后,用不锈钢钻专用工具将红枣果肉旋转加工掏空去除,将红枣加工制成带枣皮壁厚在1.5mm-3mm厚度的薄壳枣子;d、将加工过的红枣用清水清洗,洗去内部枣肉碎渣;e、将红枣在50-70度烘干24-60小时,直至得到含水率10-25%的干红枣壳,同时需保持外形的美观,干燥后平滑不褶皱,枣盖不变形,然后组合消毒杀菌,人工检验后放入干燥剂,密封包装入库,此时保质期可达12-24个月。该制干方式还可以为:在步骤d后,将待制干的红枣放置冻干设备进行冻干得到干红枣壳,从而保证产品的外形良好、美观。该干红枣壳可继续作为红枣的加工制品使用,当做包裹物,制作例如枣茶、枣饺等副食品。外形美观、品相良好,同时丰富了枣的用途。实施例2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加工本发明新鲜红枣的加工工具,如图2-6所示,该工具为不锈钢材料的长空心圆管,包括圆管一端的夹持部2,中间设有排核槽4,所述排核槽4为凹槽,槽的长度s为30-60mm,通过不锈钢圆管部分去除后形成的通腔。不同大小的红枣使用的加工工具的尺寸不同,但要满足不锈钢管直径要大于枣核并留有余量,以免在加工时因卡住枣核而难于旋转,不锈管管径为1.0cm-1.5cm,管径大小根据鲜红枣大小而定,不锈钢管钻头部有核肉分离刀刃1锯齿,呈锯齿状,这样旋转时有切割力度,易于加工,核肉分离刀刃1所在部位向上5-8mm处焊接一对果肉分离刀刃,果肉分离刀刃上有果肉分离齿,方便用于分离枣的果肉,焊接果肉分离刀刃3完成后最大外径r为20-35mm,该尺寸适应枣的大小,果肉分离刀刃3有锯齿,稍倾斜,果肉分离刀刃3上的刀刃刀口的角度α前倾10-15°,钻头旋转方向和果肉分离齿朝向相同,再往上到中部有长3-6cm,切除螺杆三分之二的排核槽4,目的是加工后,易于将枣核取出,不锈钢管上部则作为夹头夹持位,或根据普通夹头夹持直径尺寸范围焊接一个连接头,夹头部分如果超出常用的夹头尺寸,则需用转接头,夹持尺寸的外径为不锈钢管外径1.0cm-1.5cm。在不破坏鲜枣产品外形的加工中,目前尚无此加工方法,而原来的夹心枣,脆枣,枣片,加工方式完全不同,而脆枣则只是去核,且以上几种按照以往的加工方式加工,均会破坏枣的外形。使用时,切割掉鲜枣的盖子之后由不锈钢管钻深入旋转一次性成型,枣核通过排核槽4进行去核,同时因为鲜枣毕竟两端细,中间稍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锈钢管钻在深入之后,可以根据红枣的尺寸大小,通过控制整个电钻的旋转圆周半径来对鲜枣中部厚度多余的果肉部分去除,夹持部通过普通电钻进行夹持,夹头夹持直径为1.0mm-15mm,扭矩0-28n.m,转速可调,电压12-24v,额定电压220v,转速0-1650/分钟,频率50/60hz。该实施例的加工工具可以用于加工实施例1的枣,加工效果良好,使用方便,大大的提高了制作干枣壳的成功率,丰富枣产品的种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