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丝光绿蝇蝇蛆无动物蛋白成分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89071发布日期:2019-05-17 20:53阅读:11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昆虫饲料制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喂养医用丝光绿蝇蝇蛆的无动物蛋白成分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蝇蛆疗法主要用于糖尿病足溃疡、下肢血管性溃疡、压疮、皮肤软组织损伤感染、肿瘤溃疡等多种疾病的清创治疗并具有较好的疗效,该疗法比传统方法更能有效地清除伤口腐肉,加快溃疡伤口的愈合,从而避免患者因肢体溃烂而进行截肢手术。用于清创的蝇蛆必须是实验室内培养的医用级蝇蛆,应用最广泛的品种是丝光绿蝇,其幼虫嗜食腐败的动物组织,且不会吃伤口周围健康的组织,不影响周围正常组织,并能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由于丝光绿蝇是传统的嗜尸动物,即肉食昆虫,传统观念上喂养丝光绿蝇必须使用含动物蛋白成分的饲料,目前,喂养医用级蝇蛆的饲料多以牛肝、牛肉、火腿肠、鸡胗、牛奶粉、乳清蛋白粉等动物蛋白为主的饲料配方,虽然能培育出合格的医用蝇蛆,但是用动物组织和蛋白为主的饲料在喂养蝇蛆过程中会产生较明显的异味,常引起医患双方的不快或忌讳,且存在较高的致敏风险、以及传播动物疫源传染病的问题。进一步,由于医用蝇蛆仅用3龄早期以下幼小的蛆虫,采用动物组织和蛋白为主的饲料在喂养蝇蛆过程中,存在蝇蛆生长速度过快,而不利于医用蝇蛆制备时间有效控制的问题。故而,提供一种不含动物蛋白成分的喂养丝光绿蝇的饲料以避免或减缓上述问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丝光绿蝇蝇蛆无动物蛋白成分饲料,其能够培养获得外观洁白、异味少、活力好,且(体外伤口模型)清创能力好的丝光绿蝇医用蝇蛆。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丝光绿蝇蝇蛆无动物蛋白成分饲料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医用丝光绿蝇蝇蛆无动物蛋白成分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大豆分离蛋白粉70-80份、葡萄糖10-20份、大豆油3-5份、酵母粉5-7份、维生素混合物0.5-1份、矿物质混合物0.5-1份、苯甲酸钠0.1-0.2份。

优选的是,维生素混合物包括质量比为30:5:5:2:40:40:30:0.2:0.1:0.002的维生素c、维生素e、烟酸、泛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a、叶酸、维生素d。

优选的是,矿物质混合物包括质量比为5:3:20.73:0.32:0.074的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亚铁、硫酸锌。

优选的是,所述的医用丝光绿蝇蝇蛆无动物蛋白成分饲料,还包括:微量元素0.024-0.048份,其中,微量元素包括质量比为11:5:0.143的锰、铜、硒。

一种活医用丝光绿蝇蝇蛆无动物蛋白成分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重量组份计,取大豆分离蛋白粉、葡萄糖、大豆油、酵母粉分别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混合,得灭菌混合料;

s2、向灭菌混合料中加入维生素混合物、矿物质混合物、苯甲酸钠、及水后,混合均匀搅拌至糊状。

优选的是,矿物质混合物包括质量比为5:3:20.73:0.32:0.074的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亚铁、硫酸锌,步骤s2中矿物质混合物加入前氯化钠配置成0.5%的水溶液,氯化钾配置成0.3%的水溶液。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采用大豆分离蛋白粉为主料,并配合添加葡萄糖、维生素混合物、矿物质混合物、大豆油、酵母粉等,保护蝇蛆的生长发育,培养出的医用蝇蛆活力、低温储藏存活率、体外清创实验存活率、体重,及清创效果与现有通过动物组织、或者动物蛋白培养的蝇蛆效果相当,且进一步,以大豆分离蛋白粉为主料培养出的医用蝇蛆外观洁白,感官优于通过动物组织培养出的淡黄色(杂有少许褐色)医用蝇蛆;再进一步,以大豆分离蛋白粉为主料培养出的医用蝇蛆异味小于通过动物蛋白饲料培养出的医用蝇蛆,即大豆分离蛋白粉为主料培养出的医用蝇蛆异味小,更符合医患双方需求;

第二、经过动物组织两天培养的蝇蛆平均体重远大于采用大豆分离蛋白粉为主料培养3天的蝇蛆体重,采用大豆分离蛋白粉为主料培养3天的蝇蛆体重低于采用动物蛋白3天培养的蝇蛆体重,培养时间的适当延长有利于医用蝇蛆制备时间的有效控制。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1>

1、饲料配制

1.1、实验组1-喂养医用丝光绿蝇蝇蛆的无动物蛋白成分饲料的配制,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超净工作台下称取大豆分离蛋白粉7g、葡萄糖2g、大豆油0.5g、酵母粉0.5g,分别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混合,得灭菌混合料;

s2、将灭菌混合料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维生素混合物0.1g、矿物质混合物0.1g、苯甲酸钠0.02g、及适量水后,混合均匀搅拌至糊状,用棉布包盖烧杯杯口,并用胶圈扎紧备用,其中,维生素混合物包括质量比为30:5:5:2:40:40:30:0.2:0.1:0.002的维生素c、维生素e、烟酸、泛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a、叶酸、维生素d,矿物质混合物包括质量比为5:3:20.73:0.32:0.074的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亚铁、硫酸锌。

1.2、对照组1-动物组织饲料配制:称取新鲜鸡肝20g,搅成匀浆,再加入10ml生理盐水、0.15g琼脂、0.02g苯甲酸钠,搅拌均匀,装入100ml烧杯内,棉布包盖烧杯杯口,并用胶圈扎紧,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1.3、对照组2-动物蛋白饲料配制:称取多维全脂牛奶粉10g倒进100ml烧杯内,加入生理盐水20ml、0.02g苯甲酸钠,搅拌均匀,置入一块海绵吸匀奶液,用棉布包盖烧杯杯口,胶圈扎紧备用。

2、蝇卵消毒:采集传代培养的丝光绿蝇蝇卵,称取约1g用生理盐水漂洗后以毛笔分散卵团,分别经0.5%碘伏、0.02%二氧化氯溶液浸泡消毒5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而后用滤纸吸干水分,制得消毒蝇卵。

3、蝇蛆孵化

3.1、实验组1蝇蛆孵化:在超净工作台内打开实验组1含有喂养丝光绿蝇医用蝇蛆饲料的100ml烧杯的棉布,置入一小块无菌海绵垫,称取消毒蝇卵0.2g安放在海棉上,用消毒棉布覆盖捆扎好烧杯杯口,再把该烧杯放入1000ml的无菌大烧杯内,无菌大烧杯的杯口用消毒棉布包盖、胶圈扎紧,在温度为28℃-32℃范围内、湿度为60%-70%范围内的环境下孵化72h,其中,无菌海绵垫的厚度为0.2cm,长宽均为2cm。

3.2、对照组1蝇蛆孵化,同实验组1蝇蛆孵化,其中,孵化时间为48h。;

3.3、对照组2蝇蛆孵化,同实验组1蝇蛆孵化;

4、蝇蛆消毒:蝇卵孵化至预定时间(具体为实验组1孵化72h、对照组1孵化48h、对照组2孵化72h)后打开对应烧杯的棉布,分离出孵化的蛆虫,用无菌蒸馏水漂洗干净,分别用0.5%碘伏溶液、0.02%二氧化氯溶液浸泡消毒5分钟后用蒸馏水漂洗干净,而后用滤纸吸干水分,制得蛆虫。

5、实验

5.1、平均体重计算

分别取实验组1、对照组1、对照组2的若干条蛆虫称重(不少于30条),并计算每组蛆虫的平均体重。

5.2、蛆虫储藏

随机选取实验组1、对照组1、对照组2的50条蛆虫并分别装入50ml无菌小烧杯内,用棉布包盖好小烧杯的杯口,胶圈捆扎,置于6℃-8℃冷柜内储藏24小时,取出复苏,统计冷藏后蛆虫的存活率。

5.3、蛆虫(体外)清创实验:

取出实验组1、对照组1、对照组2冷藏24小时后存活的蛆虫分别放入含有15g鸡肝泥的小塑料杯内(模拟体外伤口),用棉布包盖好杯口,在32℃-34℃环境下培养48小时。打开包布,统计存活蛆虫数量,测量蛆虫平均体重。

结果:实验组1孵化喂养3天后的蛆虫平均体重为9.22mg,活力好,外观洁白,异味极少,相当于2龄至3龄早期幼虫;

对照组1孵化喂养2天后的蛆虫平均体重为12.54mg,活力好,外观淡黄色(杂有少许褐色),有异味,相当于3龄早期幼虫;

对照组2孵化喂养3天后的蛆虫平均体重为10.13mg,活力好,外观洁白,异味较对照组1少而比实验组1大,相当于3龄早期幼虫。

3组蛆虫冷藏24小时后的存活率均大于92%。

3组蛆虫在体外模拟伤口清创实验48小时后,蛆虫存活率均大于90%,蛆虫平均体重均在50mg-60mg范围内,并已发育为成熟蛆。

<实施例2>

1、饲料配制

1.1、实验组2-喂养医用丝光绿蝇蝇蛆的无动物蛋白成分饲料的配制,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超净工作台下称取大豆分离蛋白粉7.5g、葡萄糖1.5g、大豆油0.4g、酵母粉0.6g,分别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混合,得灭菌混合料;

s2、将灭菌混合料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维生素混合物0.075g、矿物质混合物0.075g、苯甲酸钠0.015g、微量元素0.0036g及适量水后,混合均匀搅拌至糊状,用棉布包盖烧杯杯口,并用胶圈扎紧备用,其中,维生素混合物包括质量比为30:5:5:2:40:40:30:0.2:0.1:0.002的维生素c、维生素e、烟酸、泛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a、叶酸、维生素d,矿物质混合物包括质量比为5:3:20.73:0.32:0.074的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亚铁、硫酸锌,微量元素0.024-0.048份,其中,微量元素包括质量比为11:5:0.143的锰、铜、硒。

1.2、对照组3-动物组织饲料配制:称取新鲜鸡肝20g,搅成匀浆,再加入10ml生理盐水、0.15g琼脂、0.02g苯甲酸钠,搅拌均匀,装入100ml烧杯内,棉布包盖烧杯杯口,并用胶圈扎紧,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1.3、对照组4-动物蛋白饲料配制:称取多维全脂牛奶粉10g倒进100ml烧杯内,加入生理盐水20ml、0.02g苯甲酸钠,搅拌均匀,置入一块海绵吸匀奶液,用棉布包盖烧杯杯口,胶圈扎紧备用。

2、蝇卵消毒:采集传代培养的丝光绿蝇蝇卵,称取约1g用生理盐水漂洗后以毛笔分散卵团,分别经0.5%碘伏、0.02%二氧化氯溶液浸泡消毒5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而后用滤纸吸干水分,制得消毒蝇卵。

3、蝇蛆孵化

3.1、实验组2蝇蛆孵化:在超净工作台内打开实验组2含有喂养丝光绿蝇医用蝇蛆饲料的100ml烧杯的棉布,置入一小块无菌海绵垫,称取消毒蝇卵0.2g安放在海棉上,用消毒棉布覆盖捆扎好烧杯杯口,再把该烧杯放入1000ml的无菌大烧杯内,无菌大烧杯的杯口用消毒棉布包盖、胶圈扎紧,在温度为28℃-32℃范围内、湿度为60%-70%范围内的环境下孵化72h,无菌海绵垫的厚度为0.2cm,长宽均为2cm。

3.2、对照组3蝇蛆孵化,同实验组2蝇蛆孵化,其中,孵化时间为48h。

3.3、对照组4蝇蛆孵化,同实验组2蝇蛆孵化。

4、蝇蛆消毒:同实施例1中蝇蛆消毒。

5、实验

5.1、平均体重计算

分别取实验组2、对照组3、对照组4的若干条蛆虫称重(不少于30条),并计算每组蛆虫的平均体重。

5.2、蛆虫储藏

随机选取实验组2、对照组3、对照组4的50条蛆虫并分别装入50ml无菌小烧杯内,用棉布包盖好小烧杯的杯口,胶圈捆扎,置于6℃-8℃冷柜内储藏24小时,取出复苏,统计冷藏后蛆虫的存活率。

5.3、蛆虫(体外)清创实验:

取出实验组2、对照组3、对照组4冷藏24小时后存活的蛆虫分别放入含有15g鸡肝泥的小塑料杯内(模拟体外伤口),用棉布包盖好杯口,在32℃-34℃环境下培养48小时。打开包布,统计存活蛆虫数量,测量蛆虫平均体重。

结果:实验组2孵化喂养3天后的蛆虫平均体重为8.36mg,活力好,外观洁白,异味极少,相当于2龄至3龄早期幼虫;

对照组3孵化喂养2天后的蛆虫平均体重为13.03mg,活力好,外观淡黄色(杂有少许褐色),有异味,相当于3龄早期幼虫;

对照组4孵化喂养3天后的蛆虫平均体重为9.63mg,活力好,外观洁白,异味较对照组3少而比实验组2大,相当于3龄早期幼虫。

3组蛆虫冷藏24小时后的存活率均大于90%。

3组蛆虫在体外模拟伤口清创实验48小时后,蛆虫存活率均大于90%,蛆虫平均体重均在50mg-60mg范围内,并已发育为成熟蛆。

<实施例3>

1、饲料配制

1.1、实验组3-喂养医用丝光绿蝇蝇蛆的无动物蛋白成分饲料的配制,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超净工作台下称取大豆分离蛋白粉7g、葡萄糖2g、大豆油0.5g、酵母粉0.5g,分别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混合,得灭菌混合料;

s2、将灭菌混合料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维生素混合物0.075g、矿物质混合物0.075g、苯甲酸钠0.02g、及适量水后,混合均匀搅拌至糊状,用棉布包盖烧杯杯口,并用胶圈扎紧备用,其中,维生素混合物包括质量比为30:5:5:2:40:40:30:0.2:0.1:0.002的维生素c、维生素e、烟酸、泛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a、叶酸、维生素d,矿物质混合物包括质量比为5:3:20.73:0.32:0.074的氯化钠、氯化钾、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亚铁、硫酸锌。

1.2、对照组5-动物组织饲料配制:称取新鲜鸡肝20g,搅成匀浆,再加入10ml生理盐水、0.15g琼脂、0.02g苯甲酸钠,搅拌均匀,装入100ml烧杯内,棉布包盖烧杯杯口,并用胶圈扎紧,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1.3、对照组6-动物蛋白饲料配制:称取多维全脂牛奶粉10g倒进100ml烧杯内,加入生理盐水20ml、0.02g苯甲酸钠,搅拌均匀,置入一块海绵吸匀奶液,用棉布包盖烧杯杯口,胶圈扎紧备用。

2、蝇卵消毒:采集传代培养的丝光绿蝇蝇卵,称取约1g用生理盐水漂洗后以毛笔分散卵团,分别经0.5%碘伏、0.02%二氧化氯溶液浸泡消毒5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而后用滤纸吸干水分,制得消毒蝇卵。

3、蝇蛆孵化

3.1、实验组3蝇蛆孵化:在超净工作台内打开实验组3含有喂养丝光绿蝇医用蝇蛆饲料的100ml烧杯的棉布,置入一小块无菌海绵垫,称取消毒蝇卵0.2g安放在海棉上,用消毒棉布覆盖捆扎好烧杯杯口,再把该烧杯放入1000ml的无菌大烧杯内,无菌大烧杯的杯口用消毒棉布包盖、胶圈扎紧,在温度为28℃-32℃范围内、湿度为60%-70%范围内的环境下孵化72h,无菌海绵垫的厚度为0.2cm,长宽均为2cm。

3.2、对照组5蝇蛆孵化,同实验组3蝇蛆孵化,其中,孵化时间为48h。

3.3、对照组6蝇蛆孵化,同实验组3蝇蛆孵化。

4、蝇蛆消毒:同实施例1中蝇蛆消毒。

5、实验

5.1、平均体重计算

分别取实验组3、对照组5、对照组6的若干条蛆虫称重(不少于30条),并计算每组蛆虫的平均体重。

5.2、蛆虫储藏

随机选取实验组3、对照组5、对照组6的50条蛆虫并分别装入50ml无菌小烧杯内,用棉布包盖好小烧杯的杯口,胶圈捆扎,置于6℃-8℃冷柜内储藏24小时,取出复苏,统计冷藏后蛆虫的存活率。

5.3、蛆虫(体外)清创实验:

取出实验组3、对照组5、对照组6冷藏24小时后存活的蛆虫分别放入含有15g鸡肝泥的小塑料杯内(模拟体外伤口),用棉布包盖好杯口,在32℃-34℃环境下培养48小时。打开包布,统计存活蛆虫数量,测量蛆虫平均体重。

结果:实验组3孵化喂养3天后的蛆虫平均体重为8.75mg,活力好,外观洁白,异味极少,相当于2龄至3龄早期幼虫;

对照组5孵化喂养2天后的蛆虫平均体重为11.69mg,活力好,外观淡黄色(杂有少许褐色),有异味,相当于3龄早期幼虫;

对照组6孵化喂养3天后的蛆虫平均体重为9.47mg,活力好,外观洁白,异味较对照组5少而比实验组3大,相当于3龄早期幼虫。

3组蛆虫冷藏24小时后的存活率均不小于96%。

3组蛆虫在体外模拟伤口清创实验48小时后,蛆虫存活率均大于90%,蛆虫平均体重均在50mg-60mg范围内,并已发育为成熟蛆。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