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基茶及其应用以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80835发布日期:2019-05-03 20:5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饮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沙基茶及其应用以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鹿角锥(学名:castanopsislamontii),为壳斗科锥属下的一个植物种。是一种长绿乔木,高8-15米,少有达25米,胸径达1米,树皮粗糙,网状交互纵裂,厚达2厘米,内皮呈暗红褐色,小枝及叶柄的基部或全部干后呈褐黑色或暗褐色,芽甚大,枝、叶及花序轴均无毛。

《中国植物志》内有记载:其叶为厚纸质或近革质,呈椭圆形、卵形或长圆形,长12-30厘米,宽4-10厘米,顶端短或长渐尖,基部近于圆或短尖,常一侧略歪斜,全缘或有时在顶部有少数裂齿,中脉在叶片平坦或下半段微凸起,侧脉生边10-15条,网状直脉尚可见或甚明显,嫩叶两面同色,成长叶背面带苍灰色;叶柄长1.5-3厘米。雄穗状花序生于当年生枝的顶部叶腋间,与新叶约同时抽出,通常多穗排列成假复穗状花序;雄蕊12枚;雌花序通常位于雄花序之上的叶腋间抽出,每壳斗有雌花3朵,有时位于花序轴下部的则有雌花5朵,很少7朵,花柱3或2枚,长约1毫米。果序长10-20厘米,果序轴粗壮,基部横断面径6-10毫米,散生皮孔;壳斗有坚果通常2-3个,圆球形或近圆球形,连刺径40-60毫米,壳壁厚3-7毫米,很少3-4瓣开裂,刺粗壮,长短及粗细差异较大,长达15毫米,不同程度的合生成刺束,呈鹿角状,或下部合生并连生成鸡冠状4-6个刺环,壳斗外壁明显可见;坚果阔圆锥形,高15-25毫米,密被短伏毛,果脐占坚果面积约一半至2/5。花期3-5月,果次年9-11月成熟。产于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省南部、广东全境、广西大部、云南东南部。生于海拔500-2500米山地疏或密林中。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由于鹿角锥属于深根性树种、根系发达,因此多作为造林树种,而关于鹿角锥在饮食品方面的应用则暂未有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鹿角锥在饮食品方面未得到有效利用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沙基茶及其应用以及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鹿角锥叶制成的沙基茶。

进一步的,所述鹿角锥叶为鹿角锥嫩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沙基茶在制备治疗牙周炎疾病及咽喉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沙基茶在制备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沙基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对鹿角锥叶进行摊放、杀青并干燥的步骤。

进一步的,摊放的温度为20-35℃,摊放时间为2-5小时。

进一步的,杀青温度为150-240℃,杀青时间为55-125秒。

进一步的,干燥至含水量低于5%。

进一步的,杀青及干燥之间还包括做形的步骤,所述做形步骤为将杀青叶绞碎以得到泥状沙基绞碎物,然后将泥状沙基绞碎物成型。

进一步的,杀青操作在高温锅、滚筒杀青机或热风杀青机中进行;和/或,干燥操作为在烘箱中烘干或在烈日下晒干;和/或,绞碎操作在绞肉机或榨汁机中进行。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沙基茶,通过采用鹿角锥叶作为原料制成,从而使得在鹿角锥在作为造林树种的作用以外,鹿角锥的叶片还能被用于制备成饮食品,填补了鹿角锥在饮食品方面应用的空白,从而使得鹿角锥的应用范围得以扩大,提高了鹿角锥的经济价值。

2.本发明提供的沙基茶,通过对沙基茶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醇化合物、多酚化合物、可溶性总糖、氨基酸、蛋白质、皂苷化合物、儿茶素类化合物以及原花青素,其中,黄酮醇化合物、多酚化合物、皂苷化合物、儿茶素类化合物以及原花青素均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功效,可溶性总糖、氨基酸以及蛋白质则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沙基茶的化学成分决定了沙基茶具有抗菌、抗氧化以及抗炎活性,从而使得沙基茶可以用于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

3.本发明提供的沙基茶制备方法,包括先高温杀青再做形干燥的几个步骤,在现有技术中,制茶工艺主要包括不发酵(绿茶)、发酵(红茶)和半发酵(乌龙茶)三种工艺,其中茶叶发酵主要是指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多聚化合物的过程,而杀青步骤的主要目的则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茶叶原料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茶叶中的茶多酚的酶促氧化,本发明的沙基茶所采用的鹿角锥叶中存在表儿茶素这一成分,且表儿茶素也为多酚类物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先高温杀青将酶灭活,然后再做形干燥,从而可以减少表儿茶素的酶促氧化,更好地保持沙基茶产品的表儿茶素的含量,从而确保其灭菌消炎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最佳实施方式,不对本发明的内容和保护范围构成限制,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或是将本发明与其他现有技术的特征进行组合而得出的任何与本发明相同或相近似的产品,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实验步骤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常规实验步骤的操作或条件即可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试剂产品。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沙基茶,其原料为鹿角锥叶,其制茶工艺可以为不发酵工艺、发酵工艺或半发酵工艺。经过检测,沙基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见表1。

表1沙基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

其中,黄酮醇化合物、多酚化合物、皂苷化合物、表儿茶素以及原花青素均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功效,可溶性总糖、氨基酸以及蛋白质则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采用鹿角锥叶制备成沙基茶,填补了鹿角锥在饮食品应用方面的空白,提高了鹿角锥的经济价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沙基茶在制备治疗牙周炎疾病及咽喉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沙基茶在制备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沙基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鹿角锥叶进行摊放、杀青并干燥的步骤。

其中,由于叶片越粗老,其中的粗纤维含量越高,故为保证沙基茶的口感,最优选的原料为鹿角锥嫩梢,即鹿角锥叶芽萌动展叶时的新叶。摊放步骤的具体操作为将鹿角锥叶片在20-35℃的环境下摊放2-5小时,摊放操作在室温下进行即可,摊放过程中需将叶片平摊并保证尽量不重叠。

杀青操作的具体操作为将经摊放步骤处理后得到的摊放叶在150-240℃的环境下杀青55-125秒,杀青操作可以在高温锅、滚筒杀青机或热风杀青机中进行,经杀青操作后得到的杀青叶应柔软,可手捏成团,且茎和叶手折不断。

干燥步骤的具体操作为将经杀青步骤处理后得到的杀青叶的水分进行蒸发,其中,由于茶叶内的含水量高低是导致茶叶陈化变质的最主要原因,当茶叶内的含水量为5%以下时更有利于茶叶的存储,故本申请提供的方案经干燥处理后,杀青叶的水分含量低于5%,即得到沙基茶,干燥操作可在烘箱中进行烘干,也可以直接在烈日下晒干,当干燥操作在烘箱中进行时,会将干燥操作设置为包括两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的干燥温度为100-120℃,干燥时间为30-75min,在第一阶段内,杀青叶内的水分开始大量蒸发,随着杀青叶内的水分含量逐渐降低,杀青叶内的水分蒸发速率会逐渐降低;第二阶段的干燥温度为85-95℃,干燥时间不做要求,干燥至杀青叶内的水分含量低于5%即可。

本发明所采用的沙基茶的制备方法为不发酵工艺,类似于绿茶的制备工艺,通过先高温杀青将酶灭活,然后再对杀青叶进行做形干燥,从而减少鹿角锥叶内的表儿茶素的酶促氧化,能够更好地保持沙基茶产品中的表儿茶素的含量。

为了使沙基茶能够便于批量出售,在杀青操作及干燥操作之间还可以设置做形步骤,做形步骤具体为:将杀青叶绞碎以得到泥状沙基绞碎物,然后将沙基泥状绞碎物填充到模具中并压紧,其中,杀青叶绞碎操作可在绞肉机或榨汁机中进行,用户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模具优选为不锈钢模具,模具规格优选为:长宽为20cm×20cm,厚度为1cm,从而使得方便后续干燥操作的进行。

在干燥操作后还可以设置切分及包装步骤,切分步骤具体为:将干燥好的沙基茶切分成小块,从而可以方便对沙基茶进行包装;包装步骤具体为:将小块沙基茶装于铝箔袋或不锈钢罐中,从而方便对沙基茶进行保存贮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沙基茶,其选用鹿角锥嫩梢作为原料,通过不发酵制茶工艺制备得到。

实施例2-10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沙基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原料:采摘鹿角锥的嫩梢。

s2.摊放:将鹿角锥嫩梢进行摊放,摊放过程中需将叶片平摊并保证尽量不重叠,摊放时间及摊放温度见表2。

s3.杀青:将经步骤s2处理后得到的摊放叶在滚筒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操作,杀青温度及杀青时间具体见表2。

s4.做形:将杀青叶置于绞肉机中绞碎,得到泥状沙基绞碎物,然后将泥状沙基绞碎物填充到不锈钢模具中,模具长宽为20cm×20cm,厚度为1cm。

s5.干燥:将经步骤s4处理后得到的杀青叶置于烈日下进行干燥处理,直至杀青叶的水分含量低于5%。

表2.沙基茶加工参数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沙基茶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沙基茶采用发酵工艺制成。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沙基茶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沙基茶采用半发酵工艺制成。

试验例1

依照《微量稀释法检测282株细菌mic结果分析》[j](朱冰,陈静,钱江龙,熊杰.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1):60-61)记载的方法对实施例1提供的沙基茶进行抗菌活性实验,通过文献中给出的微量稀释法得出沙基水提液对特定菌种的最小抑制浓度,试验结果见表3。

表3.沙基水提液抗菌活性

“+”表示可见细菌生长,,“-”表示不可见细菌生长。

依据表3可以得知,当沙基水提液浓度大于等于0.625mg/ml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有抑制效果,当沙基水提液浓度大于等于1.25mg/ml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β-hemolyticstreptococcus)以及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有抑制效果,当沙基水提液浓度大于等于2.50mg/ml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以及大肠杆菌均有抑制效果,而其中牙龈卟啉单胞菌是一种非酵解糖的革兰氏阴性厌氧球杆菌,是研究广泛且证据充足的重要牙周炎致病菌之一,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链球菌属中的一种,具有致病性强的特点,可引起皮肤、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呼吸道感染以及流行性咽炎的爆发,是咽喉炎的致病菌之一,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是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通过沙基水提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杆菌的生长的抑制作用,提示了沙基茶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牙周疾病及咽喉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试验例2

测量实施例1-12中沙基原料与沙基茶成品水提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并记录在表4。水提物为茶水比1:100(w:v)、80度浸提20min条件下获得。

表4.沙基茶原料及成品中各化学成分的含量

根据表4,通过实施例1、实施例11以及实施例12之间的对比可知,通过采用不发酵工艺,先高温杀青将酶灭活再进行做形干燥等工艺,可以减少表儿茶素的氧化,更好地保持沙基茶产品的表儿茶素的含量,从而保证沙基茶的灭菌、消炎功效。通过实施例2-10之间的对比可知,摊放温度和摊放时间、杀青温度及杀青时间也会对表儿茶素的含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